?

古幡炫動的京西古村

2024-03-28 12:03李晨
北京紀事 2024年4期
關鍵詞:千軍妙峰山京西

李晨

千軍臺村位于門頭溝大臺街道西部,曾是京西商旅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古代這里設有千軍把守,因而得名。村中有一項延續了四百多年的古老儀式——京西古幡會,從明萬歷二年(1574年)開始,至今依然保留著古老的程式和習俗,堪稱京郊過大年的樣本和活化石。2014年“千軍臺莊戶幡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在于給當代人保留了一份過年樣本,如果您覺得過年越來越沒有儀式感,不妨到這里來看看。

年要有儀式感,

禁忌歡愉都要有

古幡會是京西古代廟會的遺存,是以請神、送神、祭神、娛神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村社祭祀,始于明末,興于清代。明清時期,這類廟會在京郊非常普遍,是民間娛樂的常見形式,一般都在富裕的村鎮定期舉辦。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四月一日至十八日,傾城趨馬駒橋,幡樂最盛,碧霞元君誕也?!鼻к娕_、莊戶兩村的幡會原名“天人吉祥會”,寓意天上的神仙與人共同過節,人神共慶,既保留了上古祭神的場景,又有秧歌、雜耍、音樂會等娛樂活動,請神時莊嚴肅穆、走會時喜慶活潑。清代的“天人吉祥會”通常要持續三天,流程是:正月十四晚上請神;正月十五日千軍臺為主村,客村莊戶的幡隊到千軍臺拜訪;正月十六莊戶為主,千軍臺幡隊前往莊戶;正月十六晚上送神,神仙重歸天界,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正月十五一早,我們就來到莊戶村,雖然重頭戲走會要到中午才開始,但此時村口已經停滿了車,各路人馬齊聚在莊戶村口的大院子里,圍墻上搭著巨大的、五顏六色的幡旗,真可謂旗幡招展、徹地連天,像要出征一樣。對面山上則擠滿了前來參會的游人,人們選取最佳位置,支起長槍短炮拍個不停。

莊戶村的會頭孫玉會六十多歲,他正在指揮著年輕人掛幡,神情莊重而嚴肅。他告訴我們,儀式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了,第一個環節俗稱“請大表”,就是把各路神仙的名諱寫在一張黃表紙上,裝在盒子里,大家對著盒子燒香祭拜。經過這個儀式,各路神仙就被請到了村里。雖然“請大表”的儀式并不熱鬧,卻是“天人吉祥會”的開端,是古老的上古祭祀遺風。屈原《九歌》里“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描寫的就是請神儀式。

千軍臺村的旗有兩面:一是關帝旗,一是真武旗。每面幡旗都代表著一位降臨的神仙。幡架高兩丈,用粗壯的竹子做成,最上面插著松枝,下面是五棚傘,就是紅、綠、白、黃、粉綢布做成的五個傘蓋,中間的幡旗長一丈五,上面用堆繡繡出神像和神仙的名字。雖然現在工藝已經大為簡化,但每面幡的制作成本依然要五千元左右,從前在計劃經濟時代,全村人將手里的布票集中起來,才能做成幡旗。

走會隊伍樂在其中

莊戶到千軍臺相隔一里地,中間經過一個小山洼,走會從下午兩點半開始,一時間旗幡擎天,幡樂沸騰。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面方形的大旗,上面的神仙紅臉、紅胡子,右手拿著鋼鞭,左手是辟火圈,腳踩風火輪,村民說這是靈官爺王元帥,一般道觀里最前面的靈官殿,供的就是這位??梢钥闯?,走幡隊伍的順序是很有講究的,它模擬的是古代道觀的布局,越走在前面的官職越小,越往后面越是大神。幡隊中的神仙都是與當地信仰和民眾生活關系密切的。京西自古為煤炭產區,窯神幡是地方特色,至于馬王爺、龍王爺,那就更不必說了。碧霞元君的天仙幡是最受推崇的一面,隨幡設有娘娘鑾駕。碧霞元君是中國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最受人愛戴的女山神,是金頂妙峰山的主神,她有求必應,和藹可親,因而歷來有北元君、南媽祖之說。

莊戶村的老人告訴我們,解放前京西妙峰山附近的宗教活動非常興盛,離著近的村子,都直接去妙峰山走會了。莊戶和千軍臺離妙峰山比較遠,于是村里自己做了幡旗,把神仙請到村里來,再搭配上小車會、秧歌、武術等民間節目,這可能就是京西幡會的緣起。京西的神仙幡與過去天橋耍的中幡不同,它每面的重量超過一百斤,是天橋中幡的兩倍,因而在山區行進時,中間一個人舉著,前后還要兩根繩子拽著才能保持平衡。走會的路程雖然不長,但中途還是出現了幾次小插曲,那天山風比較大,神仙們被吹得東倒西歪,有幾次干脆直接拍到了地上。

莊戶村的隊伍于下午三點抵達千軍臺村,村里的會頭劉桂利帶著主村的幡旗、花會先行來到村口接會,等客村幡隊到來后,兩村會頭互相致意。走會的隊伍集中到千軍臺村口的空場上,雙方見面后履行“開箱立旗”“神佛各部見面”“號佛”奏樂等儀式。然后兩村會頭共同舉起手中的大旗一揮,宣布起會,鼓樂三通,號角吹起,鑼響三聲。這項儀式結束后,就到了重頭戲,也是最熱鬧的起會環節,人們抬著各面幡旗在千軍臺村穿行,每一條窄小的巷子都要走到。每家門前都擺一張桌子,上面有茶水、香煙、糖果、點心,大家隨意取用,這個叫文會,專作布施。與此同時,地秧歌、吹奏班、吉祥班、大鼓等十多個會檔穿插中間,這是武會,以表演為主,整個隊列有300 多人,巷子里擠得水泄不通。

京西古幡會重頭戲,

千年古樂

京西古幡會自明末開始,至今已延續了十七代,近代除了抗戰和1960年代后期中斷了幾屆外,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京西幡會中最珍貴的部分是保留下來的古幡樂,有些曲目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是瀕危的、珍貴的民間音樂活化石?,F存的曲牌有三十首,其中十一首為走會路上演奏的過街曲,十九首為祭祀和請神時演奏的。曲牌中《秦王掛玉帶》是唐代軍隊出征時演奏的打擊樂;《柳公宴》反映的是孔子周游六國時期,柳公設宴款待的情景;《泣顏回》是孔子懷念弟子顏回的樂曲,這些曲目在明代就已經是上古音樂了。

現在這些樂譜都貼在了大隊部的墻上,然而這些簡單的漢字,外行根本看不懂,它用的是古老的工尺譜。千軍臺村的樂師劉炳山告訴我們,這些曲譜都是祖輩口傳心授傳下來的,有些已經超過了五百年。曲譜里的漢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是音階,可以對應現在的五線譜,斗和倉,是打擊樂鐃鈸鑼鼓。流傳下來的工尺譜雖有音階,但沒有標注節奏和板眼。1981年至1983年元宵節,門頭溝區文化館連續三年派人下去采風,將古幡樂錄制了17盤錄音帶保存下來,同時拍攝了大量的照片資料。據說當時的幡會保留著最原始的程式和樣貌,喜慶與莊嚴并存,參與演出的藝人大都出生于前清,使用的樂器也有百年以上歷史。上世紀1980年代,門頭溝山區人口很多,再加上千軍臺一帶自古都是產煤區,礦上的生活條件都不錯,幡會熱鬧的排場與當地的物質基礎是分不開的。

這幾年每到元宵節,在外的村民都回到老村里,興致勃勃地參與走會,多時不見的老街坊也格外親切,拉著手走來走去,回憶著幾十年前的往事。鄉親們說,“春節可以不回家,但這兩天必須回來,好耍幡?!?/p>

猜你喜歡
千軍妙峰山京西
美博驛站,說到就到!8個月開店15家,欲實現線上千軍,線下千店”
朱德戰神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將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謁蓮花山鄧小平像
謁蓮花山鄧小平像
登妙峰山
妙峰山寫生
杜振東:京西稻守護人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妙峰山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