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活動·探究”單元作業的設計
—— 以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

2024-03-30 08:33束玲玲
中學語文 2024年8期
關鍵詞:雙減情境作業

束玲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活動·探究”單元是一大亮點,教材中共設置了“新聞”“演講”“詩歌”“戲劇”四個“活動·探究”單元。作為創新的組元類別,“活動·探究”單元“整個單元突破以往閱讀 、寫作 、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獨立成塊的狀況 ,為學生構建一個綜合、立體 、開放的語文實踐平臺”[1]。其設計和編排體現了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理念,通過多任務的項目化實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從而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實現個性發展。2021 年發布的“雙減”政策對初中生作業提出了減量提質的明確要求。在一線教學中,很多教師會下功夫進行“活動·探究”單元的教學設計,但對“活動·探究”單元作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設計高質量的吸引學生的“活動·探究”單元作業上鮮有探索,尤其缺少實踐策略的范例。據此,筆者以市級課題為依托,以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進行“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的探索。

一、以本為本,“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要有系統性

“作業不僅是指課后為鞏固知識而進行的補償性訓練,還存在于學習的整個過程,是承載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的學習任務,能與課堂學習相配合,驅動學生學會學習?!盵2]相較于傳統單元,“活動·探究”單元呈現出更豐富、立體、綜合的特點,不僅是單元學習內容的融合,更是學生能力培養的融合。鑒于此,在進行“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時,首先要對單元作業做整體規劃,形成具有邏輯性、層級性強、有銜接度的單元作業系統。

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活動·探究”單元為新聞單元,由“新聞閱讀”“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三個學習任務、六篇新聞作品組成,可據此明確單元作業目標,梳理單元知識脈絡,建立課時作業目標群。我們將本單元分為九課時三課段,第一課段“新聞閱讀與鑒賞”,對應《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兩篇課例,主要學習內容為“明新聞要素,識消息特點”,作業主題為“了解新聞常識,領略結構之美”;第二課段“新聞梳理與探究”,對應《“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三個課例,主要學習內容為“析新聞體裁,抓閱讀重點”“悟新聞語言,扣新聞表達”,作業主題為“辨析多樣文體,感受語言特點”;第三課段“新聞采訪與寫作”,對應“新聞采訪”“新聞寫作”“口語交際、講述”三項活動,主要活動內容為“組記者團隊,做新聞采訪”“選寫作角度,寫新聞報道”,作業主題為“錘煉創新表達,打造新聞精品”。據此,擬定如下單元作業目標(見表1 )。

表1

以上單元作業目標圖示 ,讓“活動·探究”單元作業有主題、有層次,緊緊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又聚焦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形成了有邏輯性、層級性強、有銜接度的單元作業系統。

二、以生為主,“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要有情境性

新課標強調語文知識要“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在單元作業中創設任務情境,特別是引入真實生活情境,既提能高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復雜、高階問題的解決中實現學習遷移。

設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活動·探究”單元的作業時,為了將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三個課段的作業融為一體整合為大情境,筆者設計了“小記者成長大闖關”的情境,編寫了這樣的作業導語:“為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具有校園特色的文化傳播體系,?!玳g美聞’廣播站將在‘文化藝術月’期間培養一批愛國、守德、求實、善思的校園小記者。歡迎你參與系列闖關活動,開啟小記者的成長之旅?!焙蟾缴详J關圖展示九項活動(見圖1)。

圖1 闖關圖

在新聞寫作課段,筆者設計了“新聞寫作訓練營”的作業情境,編寫了這樣的“新聞寫作訓練營招募令”:“‘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2023 年9 月9 日,全體師生將迎來學校的又一次盛會——校田徑運動會。祝賀你通過‘新聞前線采訪團’的歷練走進了‘新聞寫作訓練營’,接下來請你和小組成員從四個寫作任務中選擇一項完成,將運動會盛況報道出來。爭取通過班級選拔,在學校平臺上展示?!逼渲幸豁棇懽魅蝿眨骸白鳛樘貙懶〗M的‘通訊員’,請你在觀看校田徑運動會激烈比賽時,聚焦精彩瞬間,具體生動地描述難忘瞬間,參考課堂上大家共同制定的評價標準,寫一篇新聞特寫片段(200 字左右)?!?/p>

上述寫作任務以“校園新聞周”為切入點,這一情境場中隱含了很多小情境,營造了一個讓學生沉浸其中、真實體驗的情境場。富有生活化、體驗化的情境作業復現了真實的生活情境,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興趣和能力,體現了“活動·探究”單元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培養目標,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

三、多維評價,“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要有反饋性

“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易忽視作業評價的重要性,活動開展后缺少及時反饋和多維評價。情境化的“活動·探究”單元作業更需要多維立體的作業評價,宜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相結合。

在設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活動·探究”單元作業時,筆者為每項活動制定了詳細的評價表,為了讓評價指標具體清晰,還擬定了作業評價量表。如在新聞閱讀課段,設計了“新聞要素我知曉”自我評價表,自評指標為“能準確找出新聞六要素,能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能積極主動交流分享,制成的知識小卡片內容準確,能準確找出新華體或華爾街體新聞,分享交流字正腔圓”。在“獨特視角析新聞”環節,設置了教師評價、生生互評量表,從課堂發言、內容分析、展示方式三個評價維度,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級,優秀等級為“語言表述流暢且重點突出,發言響亮大方”“對全部文章的分析比較全面,每一課都能講出若干點成功發刊的原因”“既可以用語言表達,也能用清晰的圖表或知識結構圖輔助展示新聞,呈現方式簡潔明了”。在新聞采訪與寫作課段,設計的作業評價是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從采訪前的準備、采訪過程、采訪發現和認識三個方面,設計了“采訪的目的明確”“選擇的采訪對象恰當”“采訪的問題圍繞目的,易于理解”“采訪前對背景資料的了解充分”“采訪范圍廣泛”“能把控進程,并靈活調整提問策略”“采訪方式與技術多樣(如深度訪談、錄音、錄像、拍照、問卷)”“采訪能發現有價值的內容”“將采訪的發現及認識充分用于新聞寫作”等細化指標。在“新聞寫作訓練營”作業中,對其中一項作業的評價為教師評價后學生再自評對照修改。

通過學生自評、師生互評、自評深入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新聞要素我知曉”評價表、“獨特視角析新聞”評價表、“人物通訊寫作”評價表等多樣細致的評價指標,星級評價、等級評價、評語評價等多樣評價方法,學生在“活動·探究”單元的作業中能得到多樣的反饋,有助于讓學生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總結活動的得失,為今后的語文學習總結經驗。

“雙減”政策對初中生作業提出了減量提質的要求,新課標對作業提出了落實核心素養提升的要求,而筆者在進行“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中也發現,加強對整個單元作業的統籌規劃,對作業進行整體性、序列性的科學安排,設置多樣的真實作業情境,加強多維評價的使用,都能大大提升作業質量和效果。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筆者將繼續行走在探索“活動·探究”單元作業設計的道路上,探索更多的可視化實踐路徑,讓“活動·探究”單元作業成為學生喜愛的、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好幫手。

猜你喜歡
雙減情境作業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快來寫作業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