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語文課堂傳統文化的滲透

2024-03-31 17:07李登峰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高中語文文本

李登峰

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扭轉課堂教學觀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該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往,教師主要圍繞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且認為語文知識晦澀難懂,這主要是由于教學內容脫離實際,且教學范圍狹窄。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技能,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力。本文旨在分析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探討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以期能夠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發展。

一、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筆者通過對當地一些高中生及語文教師進行一對一訪談,了解到傳統文化元素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并有以下三大意義:

第一,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們的民族禮儀、民族精神。在語文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深度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并讓學生獲得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當前,不少高中生從小受到外國文化的沖擊,吃漢堡、看美劇,在潛意識中認為我國文化實力弱。傳統文化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形成更加客觀、包容的文化觀。

第二,傳統文化是一種更加親民、優質的語文教學資源。實際上,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少內容都與傳統文化有關聯。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引導學生深刻感知文本內涵,深入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第三,傳統文化資源能夠為高中語文學科帶來教學新策略、新途徑,有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讓語文學科走向主題化、特色化,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

為了加大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融合力度,教師需要采取多元手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筆者通過對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方式進行研究,了解到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重較大。教師在對這一模塊內容進行講解時,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深度分析文本內涵,充分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過去,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主要帶領學生進行逐字講解,很少向學生剖析內涵,這導致學生難以了解文言文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利用課前環節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并據此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相關短視頻,并在課前導入環節帶領學生一起觀看。上述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從直觀角度認識赤壁,并了解文本背后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而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實踐表明,情境創設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知識。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結束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網絡上搜集與赤壁相關的資料,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深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對傳統文化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

高中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并根據教學需求及班級學情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與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獨立思考中感悟傳統文化內涵。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使學生明白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兵”字的含義時,大多數學生只知道這個漢字有“士兵”的意思,卻不知道在我國古代它還有“兵器、軍隊”等含義。因此,在講解“兵”字時,教師可以將其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兵”的演變歷程。這種教學形式將傳統文化充分滲透到語文知識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與自主探究欲,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利用閱讀來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傳統文化的滲透力

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不同形式的學習專題,且這些專題各有一個主題要素。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將課外資源與課本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不斷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并加大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力度。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傳統文化的特征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傳統文化。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還能夠不斷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教師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知識時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在開展課堂學習活動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讓學生初步了解本專題學習內容,并為后續的精讀、對比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在初讀結束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反復品讀文本內容,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文本中蘊含了哪些傳統文化元素。第三,當學生對文本有基本的理解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鑒賞課內外文本。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利用身邊的資源解決實際問題。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四)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力

語文教材中編排了豐富的經典文學作品。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并將學生作為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適當“放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在學生探究遇到問題時提供科學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

例如,在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把大家熟知的傳統節日導入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均可作為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導入點。教師可在課堂上提出如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大家剛剛過完寒假回到學校。請問,大家與家人在過元宵節時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有的說“元宵節這天要吃湯圓”,有的說“元宵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還有的說“這一天要邀請親朋好友吃飯”……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后感到意猶未盡。此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再搜尋一些和元宵節相關的文化習俗。學生在調研中知道了元宵節的由來,還了解到各個地區的人們是怎么度過元宵節的。在上述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相關傳統文化知識,語文教師只是起了引導作用,通過提問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實踐證明,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切實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并逐漸發現學習語文學科的樂趣,進而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傳統文化內容,并根據教學需求充分滲透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改變,文學素養得到提升,核心素養不斷提升,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并采用科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文化內涵,使學生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學生則可以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傳統文化,形成良好的鑒賞能力與實踐能力。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高中語文文本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