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平菇集約化生產技術發展現狀及展望

2024-04-01 13:35魯欣欣甄俊琦徐鵬亮靳榮線
食用菌 2024年1期
關鍵詞:菌袋平菇集約化

鄒 明 魯欣欣 甄俊琦 徐鵬亮 靳榮線

(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食用菌作為我國重要的綠色環保產業,是集高效、循環、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特征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具有“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的“五不爭”特點[1]。近年來在鄉村振興、大健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食用菌市場前景較為樂觀,同時,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之機遇。我國作為食用菌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食用菌產業已超越油料作物,成為繼糧食、蔬菜、水果、油料之后的第5大種植業[4]。平菇具有對基質適應性強、生長快、抗病性強、生長周期短、栽培技術簡單的特性,是栽培最廣泛的食用菌之一,也成為河南省人工栽培食用菌的第二大品種[5-6]。當前河南省平菇在全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位,然而優質菇的占比仍然不高;而且,平菇栽培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其生產技術不規范,缺乏標準化的工藝和流程,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水平較低,存在污染率高、生物學效率低、病蟲害嚴重等問題。這些均導致平菇栽培經濟效益下降,制約河南省平菇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及政府的支持,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逐漸向機械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轉變。從2004年開始,中共中央先后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農業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為我國農業集約化生產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導[8]。集約化生產改變過去一家一戶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由生產者(企業或合作社)根據生產規模,統一采購生產原料,進行料袋制備、滅菌、接種和菌絲培養,可提高發菌成功率和菌袋質量;同時采用標準化出菇管理技術,保證出菇產量和產品品質,最終提高生產者效益。為此,筆者分析河南省平菇集約化生產現狀,并提出相應發展對策。

1 河南省平菇生產現狀

河南省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之勢,北、西、南三面分別環繞太行山脈、伏牛山脈、桐柏山脈、大別山脈,山地與平原間氣候差異比較明顯,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均較大,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適宜平菇生長;同時又是傳統的農業大省,玉米芯、農作物秸稈、麩皮等資源十分豐富。河南省良好的氣候條件、豐富原料為其平菇的生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1 平菇生產特色明顯

河南省是食用菌大省,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從2012年至2021年,河南省食用菌產量從457.89萬t提高至519.1萬t,增長了11.79%,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河南省平菇總產量為84.19萬t,占其食用菌總量的14.61%,位居第二位。

1.2 平菇栽培方式多樣

當前河南省常見的平菇栽培方式主要有熟料栽培平菇,該方法用高壓或常壓將培養料滅菌,原料中養分分解比較充分,接種后發菌快,菌絲濃白粗壯、污染率低、產量穩定,但對接種環境及設備要求較高,操作復雜,成本較高[9];發酵料栽培平菇,培養料經過建堆發酵后再進行裝袋接種,生產成本低,但對原料質量、栽培季節、發酵質量及發菌溫度要求較高[10],豫北地區新鄉市輝縣以該方法栽培平菇為主;發酵熟料栽培平菇,培養料先發酵培養放線菌后,再進行短時高溫滅菌,同時熟化培養料,該方法料滅菌時間短、可半開放式接種,操作簡單[11],豫南地區信陽市、駐馬店市等采用該法栽培平菇較多。

2 河南省平菇集約化生產現狀及成效

2.1 集約化生產現狀

河南省平菇集約化生產起步較晚,當前規?;?、集約化生產主要企業有3家,分別位于新鄉市輝縣、周口市沈丘縣及濮陽市清豐縣;工廠化平菇生產企業只有新鄭市一家,其他地市基本未有集約化或工廠化平菇生產企業。

2016年成立的鄭州久鑫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工廠化平菇生產企業,是一家集科研、栽培、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可年產優質平菇1 000 t。2019年成立的濮陽市三餐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日產能3萬袋,菌袋出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2020年新鄉輝縣冀屯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開始集約化生產平菇,日產菌袋7 500袋,后期目標可達1.5萬袋,菌袋暢銷省內外;同年周口市成立周口饞小丫菌業有限公司,擁有日產2萬袋的菌袋生產線1條,日產鮮平菇3 t,擁有包含菌袋生產線、接種室、菌種室、培養室、出菇基地等5 000 m2生產場地。

2.2 平菇集約化生產產業成效

河南省平菇集約化生產企業基本以熟料栽培平菇為主,輝縣冀屯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同時采用熟料及發酵料兩種模式進行集約化制袋。以輝縣為例,除去設施設備、菌種、菌絲培養和人工費用,每袋利潤1元左右,由此說明,通過集約化生產可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平菇集約化生產的快速發展滿足了河南省食用菌栽培戶對優質平菇菌袋的需求,降低其栽培平菇的風險,推動了食用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平菇增產、生產者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以輝縣為例,集約化生產菌袋輻射帶動100余平菇栽培戶,如一座400 m2大棚,采用22 cm×48 cm規格熟料裝袋栽培平菇,每座大棚可擺放1.3萬菌袋,每袋可產鮮菇約1.25 kg,按照市場價3~4元/kg,每袋利潤達2~2.5元,每棚利潤達2.5~3.5萬元;采用規格26 cm×55 cm×0.0 015 cm的一端開口聚乙烯塑料袋,裝發酵料栽培平菇每袋產鮮菇1.5 kg,每袋利潤達3元左右。

3 平菇集約化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龍頭企業少,集約化生產帶動能力還不強

河南省平菇工廠化、集約化生產起步較晚,目前集約化生產已在個別企業或合作社穩步實施,但整個河南省集約化規模偏小,菌袋產出數量有限,缺乏實力強、帶動能力強的菌袋集約化生產龍頭企業。

3.2 設施配套不齊全,自動化水平較低

河南省平菇生產規模發展迅猛,小型企業生產方式正在向集約化、機械化方向發展,但生產技術裝備仍不足,設施配套不全,裝備不成體系。有的企業雖然在拌料、裝袋、滅菌及接種等環節已實現自動化,但出菇管理、采收等環節主要還是通過人工,未實現全過程自動化;同時出菇大棚中缺少實時傳感器設施,不能自動精準調控菇房環境因子[12]。

3.3 缺乏優良平菇品種,產品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

河南省大部分平菇生產企業缺乏當家品種和滿足市場需要的高產優質品種,每年需從不同地區引進平菇品種。品種不能適宜本土生態條件,導致生產應用菌種亂、雜,同種異名現象嚴重;同時菌種質量難以保障生產要求,導致品種糾紛經常發生,嚴重制約河南省平菇產業高質量發展。

3.4 缺乏統一技術標準,生產者水平有待提高。

集約化制袋分散出菇過程中的菌種選擇、液體菌種制作、裝袋、滅菌、接種、菌絲培養、出菇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缺乏統一標準;另外部分企業、合作社人員文化程度不高,管理多以經驗為主,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方式,未掌握專業的栽培技術,導致菌袋成功率不高,產品品質參差不齊。

3.5 生產者品牌意識淡薄

當前河南省平菇品牌少,更缺乏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難以形成品牌優勢來帶動平菇產業的發展。

4 推動河南省平菇集約化生產發展建議

4.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平菇的集約化生產者既是平菇最新栽培技術的應用者,也是食用菌產業進步的引領者,為平菇高品質、高收益提供有力保障。為進一步擴大平菇集約化生產基地規模,建議政府部門應有效整合項目資金,加大對平菇集約化生產的投入,建立平菇集約化生產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一批比較有優勢的企業,使其注重關鍵設備的引進(從流水線裝袋、智能化菌絲培養、自動精準調控出菇、機器化采摘等),打造省級集約化生產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全省平菇集約化企業快速上規模、上檔次。

4.2 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

要保持發展食用菌產業優勢,必須有優良品種。當前,良種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要使河南省平菇在國內、國際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必須做好良種的引進和繁育工作。要緊緊依托科研院所引進、試驗、示范一些優質品種,例如“新科108”“黑平16-1”等審定品種。同時,推廣高產栽培技術,對市場暢銷的品種合理規劃、科學示范、規模栽培。

4.3 加強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

培養一批了解集約化生產技術的管理人員,提高企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針對集約化生產流程中的關鍵環節(拌料→裝袋→滅菌→液體菌種制備→無菌接種→菌袋培養),開展專業培訓,培養一批懂技術的工人,從而提高菌袋成品率及質量。

4.4 打造知名品牌,帶動平菇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平菇集約化發展中,應當積極申報新品牌,大力發展名優產品,實施品牌戰略,強化聯合意識。同時,對現有品牌產品通過深加工、精細加工,形成初級到深加工的系列化產品,提高影響力,使之成為知名品牌、著名品牌,以品牌效應來帶動平菇產業發展。

當前,河南省平菇產業發展正處于傳統栽培方式向集約化、機械化及標準化的轉變期,高產、優質平菇的生產是促進河南省平菇產業提質增效、實現由量到質轉變的首要保證,也是河南省平菇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平菇集約化生產是促進河南省平菇栽培方式轉型升級必由之路。

猜你喜歡
菌袋平菇集約化
平菇生長記
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到宜陽縣開展科技服務
平菇種植記
東北林業大學成功研發“袋頂出耳技術”
關于無線移動通信室內覆蓋的集約化建設探討
探究縣供電企業財務集約化實踐分析
固定菌袋插桿
平菇冬季提溫發菌效果好
番茄集約化育苗關鍵技術
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