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

2024-04-01 20:14福建省莆田市實驗小學陳荔英
天津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新課標課文

■福建省莆田市實驗小學 陳荔英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越來越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了增強語文課程的指導性,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新課標理念下了解大單元教學現狀,基于現狀針對性地創新教學策略,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高效提升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本文對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一、新課標實施后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現狀

(一)缺乏單元教學意識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從單元整體內容分析,每篇課文、口語交際以及習作部分都體現了同一學習主題。然而部分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認為自身教學經驗豐富,沒有對新教材進行深入研究,仍舊以單篇教學方式授課,缺乏單元教學意識,導致學生面對單元整體內容時理解難度較大,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設計任務意識

新課標語文課程理念提出,語文教育教學應注重課程階段性與發展性,構建學習任務群,為學生提供整合學習內容的時間與空間,促進學生適應大單元教學方式,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然而部分教師沒有理解學習任務群的概念,無法讓學生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體會到連貫性與適應性,給學生造成了學習負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影響了大單元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缺乏融合學科意識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聯系,通過整合知識促進學生整體發展。而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過于依賴教材,不善于拓展知識,在大單元教學中難以令學生體會到學習資源的變化,無法培養學生合理組織學習計劃的能力,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缺乏信息教學意識

新課標強調,實施語文課程教學應注重情境性與實踐性,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倡導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為學生獲取語文知識與技能拓展空間。然而部分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以教材和板書為主要教學資源,阻礙了學生拓展語文學習空間,影響了學生信息素養與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

新課標實施以來,語文課程教育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在大單元教學中,仍然有部分教師沒有將新課標下的語文課程理念融入課堂活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诖?,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教學現狀,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學情,創新大單元教學策略,反映課程理念,體現課程性質,使學生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充分提升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

(一)基礎性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突出課程的基礎性,而大單元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一些語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會感到較大的學習壓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確定單元教學重點,注重基礎性教學,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建立學習自信心,遵循漸進性原則,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為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奠定基礎,充分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在新課標背景下推動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實踐活動為例,基于對本單元內容的深入分析了解到,本單元是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包含古詩詞和現代文,都以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了鄉村美景,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鄉村生活的美妙,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文化自信、審美創造、思維提升等核心素養。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重點展開基礎性教學,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以自信的學習態度在語文課堂獲得全面發展。

本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每篇課文的語言組織都非常精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勾畫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如《古詩詞三首》中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薄多l下人家》中的“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p>

注重基礎性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的要求,使學生掌握了單元基礎知識,培養了美感,在誦讀過程中充分汲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高了學習單元整體知識的自信心,獲得了全面發展,最終在新課標背景下有效開展了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實踐活動。

(二)學習任務群,促進學生理解主題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應注重整體規劃,滿足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需求,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單元學習內容也體現了一個主題,符合學習任務群理念?;诖?,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單元教學內容確定學習主題,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設計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整合單元學習內容,理解單元教學中的語文要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新課標背景下充分提高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實踐活動為例,基于對教材的分析,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邏輯要求。而本文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自然的奧秘和科技的精彩”,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構建學習任務群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安排閱讀課文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合作交流解決辦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次,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介紹說明文準確表達的特點,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尋找哪些詞句體現了說明文表達的準確性,從而引發學生對學習任務群的思考,如《琥珀》中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描寫、《飛向藍天的恐龍》中“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假說、《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中納米技術含義及其應用的描寫,從而促進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習作學習任務,并要求小組互相批改、取長補短,以求在民主的環境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充分汲取語文要素。這樣,通過體現語文課程的連貫性與適應性構建學習任務群,有效促進了學生對單元學習主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整合單元學習內容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大幅提高了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

(三)跨學科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學科教學應突出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小學語文新教材編排方式的變化恰恰體現了課程內容的整合,并越來越重視體現語文學科的現實價值,發展學生的語文實踐技能。為此,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教學主題合理組織課程內容,重視價值取向,實施跨學科教學,從而在學生汲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效果。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實踐活動為例,通過對本單元課文的深度閱讀,了解到本單元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一共包括三篇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是共同表達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為此,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可以跨學科展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閱讀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思考作者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為培養學生語言運用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其次,從生活中貓、母雞、白鵝的喂養方法出發,引導學生將生活與語文相融合,找出關鍵詞句,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理解偉大的雞母親形象以及白鵝的特點。最后,教師布置學習任務: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要抓住小動物的外形、喜好等特征,寫下你與小動物之間發生的趣事。由此為學生明確習作目的和習作對象,給予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機會,使學生的表達可以有強烈的對象意識,同時加深學生對本單元三篇課文的理解。

這樣,通過實施跨學科教學,學生體會到了語文是從生活中發展的學科,培養了學生將生活知識與語文課程相融合的意識,有效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了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效果。

(四)信息化教育,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教學應創設多樣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完成富有挑戰性任務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此,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融合信息技術與語文大單元教學內容,展開信息化教學,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充分支持下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使學生以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信息化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充分凸顯學生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育人價值。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實踐活動為例,基于對本單元課文的深入閱讀,能夠確定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成長”,語文素養要求學生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有能力按照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诖?,本單元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融合,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本單元三篇課文的微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重點。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單元中生字、生詞的任務,并要求學生合作探究不同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交流自己通過閱讀課文得到了怎樣的成長。再次,教師根據單元主題,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積累重點知識,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時代兒童成長的故事,體會人物的特點與品質。最后,設計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寫一寫自己成長的故事,從而將本課的語文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這樣,以信息化教學方式授課,在微課視頻的輔助下開展大單元教學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踐行了新課標提倡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充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策略,在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促進了學生成長。

(五)導向性評價,促進學生學習進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評價應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充分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實施導向性評價,使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實現學習進步,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立場和良好的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教學評價為例,首先,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以本單元的課文內涵為話題,了解學生是否感受到童話的奇妙、體會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其次,教師根據學生反饋,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回顧關鍵詞句,結合課文整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本單元的學習感受,同時呈現評價量規:聽講態度是否認真——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不開小差為優秀,聽講不認真、說話,沒有發言需要努力;生詞運用能力高低——會認、會寫本單元生字,能夠組詞為優秀,沒有認識一半以上的生詞需要努力;合作學習表現——善于與同學合作,共同進步,積極討論為優秀,小組討論時不積極主動發言需要努力。這樣,學生既進行了同伴之間的互相評價,又能結合同伴的評價自我反思學習效果。導向性的評價加深了學生對本單元語文學習重點的理解,充分發揮了評價的導向作用,有效提高了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構建整體知識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意識,充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現狀,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充分習得語文知識和技能,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新課標課文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背課文的小偷
背課文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初探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聽力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