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時相蛋白與細胞因子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

2024-04-01 02:13董勃丁甜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24年5期
關鍵詞:時相胰島尿蛋白

董勃 丁甜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徐州 221000

2型糖尿病屬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處于一種相對缺乏狀態,甚至有些患者胰島素分泌過多,細胞功能出現障礙,胰島素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增加治療難度。2型糖尿病對身體危害較大,可引發心腦血管、腎臟等相關并發癥,一旦患病需終身治療,長時間的治療也增加了經濟負擔[1-2]。對于2型糖尿病需要及時對血糖進行控制,靶器官損傷也是需要關注的方面,特別是腎臟,其中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銅藍蛋白(CP)均屬于急性時相蛋白,在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則屬于炎性指標,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會對固有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傷,大量非特異性免疫系統被激活,單核細胞、巨噬細胞、T細胞和內皮細胞等產生大量細胞因子,使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受到損傷,發生胰島素抵抗[3-4]。本研究對急性時相蛋白及細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尿蛋白排泄率<20 μg/min設為正常組(90例),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設為異常組(90例),另選擇同時期體檢健康者180例。正常組男47例、43例,年齡63~82(72.78±13.44)歲;異常組男48例、女42例,年齡62~82(72.21±14.14)歲;體檢健康者男90例、女90例,年齡61~82(71.98±13.44)歲?;颊呒{入標準:⑴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5];⑵未接受規范性藥物干預;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惡性腫瘤;⑵自身免疫系統疾??;⑶精神類疾病。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1020008)。

2.方法

對受檢者進行急性時相蛋白(α1-AG、CP)及細胞因子(IL-6、TNF-α)檢測,采集空腹(8~12 h)靜脈血6 ml,α1-AG、CP均使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在采集樣本中抽取3 ml,待血液凝固后以4 000 r/min離心,離心半徑13.5 cm,10 min后取血清,將50 μl血清加入1 000 μl的基質液中充分混合,37 ℃保溫1 min,再次加入150 μl顯色液,反應混合液吸入式分析儀中,分析波長377 nm,延遲時間15 s,測定時間30 s,以50 μl蒸餾水代替血清進行空白校正;IL-6采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測定,試劑盒由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檢測時嚴格參照操作手冊和說明書進行,測試樣本可通過儀器自動繪制曲線進行計算,獲取濃度指標,如低于1.5 ng/L則表示IL-6<1.5 ng/L,如高于5 000 ng/L則使用儀器進行1∶10的稀釋,結果為稀釋倍數的乘積,如稀釋后仍存在指標高于5 000 ng/L情況,則表示IL-6>5 000 ng/L;TNF-α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在檢測時將50 μl標準品配置成不同濃度,加入到不同標準品孔,除空白孔外,在每孔加入100 μl辣根過氧化物酶,封孔,放于37 ℃溫度內等待60 min,然后將液體去除,晾干加入350 μl洗滌劑,等待1 min后操作同上,然后再加入50 μl辣根過氧化物酶,繼續37 ℃溫度下等待15 min,完成后各個孔進行測試,比較差異。上述操作流程需在同一檢驗團隊下完成,各項操作流程做好質控,檢查前對儀器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判斷,確??梢哉_\作,并且注意對試驗臺進行清理,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3.觀察指標

⑴對比體檢健康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時相蛋白(α1-AG、CP)及細胞因子(IL-6、TNF-α);⑵對比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檢測結果及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治療結果,指標包括血清α1-AG、CP、IL-6、TNF-α,以后期隨訪、追蹤及治療為依據。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體檢健康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表1)

表1 體檢健康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時相蛋白及細胞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表1 體檢健康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時相蛋白及細胞因子檢測結果比較()

注:α1-AG為α1-酸性糖蛋白,CP為銅藍蛋白,IL-6為白細胞介素-6,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ng/L)9.78±3.44 20.23±4.76 23.873<0.001組別體檢健康者2型糖尿病t值P值例數180 180 α1-AG(mg/L)468.38±67.37 1 114.36±223.32 37.155<0.001 CP(mg/L)2.46±1.12 17.21±1.64 99.946<0.001 IL-6(ng/L)4.38±1.35 13.41±1.28 65.122<0.00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α1-AG、CP、IL-6、TNF-α指標均高于體檢健康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檢測結果比較(表2)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檢測結果比較()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檢測結果比較()

注:尿蛋白排泄率<20 μg/min為正常組,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為異常組;α1-AG為α1-酸性糖蛋白,CP為銅藍蛋白,IL-6為白細胞介素-6,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ng/L)9.78±3.44 15.23±4.76 8.804<0.001組別正常組異常組t值P值例數90 90 α1-AG(mg/L)623.45±87.33 1 232.22±344.32 16.258<0.001 CP(mg/L)2.46±0.74 6.21±1.64 19.773<0.001 IL-6(ng/L)4.38±1.35 9.41±1.28 25.650<0.001

異常組患者血清α1-AG、CP、IL-6及TNF-α指標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治療結果比較(表3)

表3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治療結果比較()

表3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蛋白排泄率下治療結果比較()

注:尿蛋白排泄率<20 μg/min為正常組,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為異常組;α1-AG為α1-酸性糖蛋白,CP為銅藍蛋白,IL-6為白細胞介素-6,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ng/L)4.33±1.11 9.67±1.21 30.852<0.001組別正常組異常組t值P值例數90 90 α1-AG(mg/L)345.87±76.43 766.87±67.21 39.242<0.001 CP(mg/L)1.34±0.23 3.67±0.34 53.849<0.001 IL-6(ng/L)2.12±0.87 5.34±1.21 20.498<0.001

異常組患者治療后血清α1-AG、CP、IL-6及TNF-α指標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討論

2型糖尿病的發病主要是由遺傳、環境以及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屬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島功能并未完全消失,臨床出現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異常,血糖超出正常水平,如任其發展不進行控制,可導致腎臟功能異常,引發各種并發癥,對疾病的有效控制和科學干預非常關鍵[6]。2型糖尿病按照病程可分為糖尿病前期、臨床期以及并發癥發病期,治療中需嚴格控制血糖[7-8]。目前,對于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研究發現可能與機體炎癥反應有關,機體內免疫系統誘導、細胞因子介導的急性時相反應,急性時相蛋白作為重要炎癥因子,由脂肪細胞分泌出IL-6、TNF-α會對肝臟的合成進行刺激,導致CP指標提升,引發血糖升高[9-10]。本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α1-AG、CP、IL-6及TNF-α指標均高于體檢健康者(均P<0.05)。分析原因:血清α1-AG是肝臟合成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為血清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含糖量為40%[5,11-12]。α1-AG水平改變可用于鑒別急性時相反應或雌激素引起的急性時相蛋白(如CP、α1-抗胰球蛋白等)水平升高,若為后者則α1-AG濃度正?;蚪档?,前者可出現血清水平升高[13];C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主要負責將銅從肝臟輸送至各個組織中,銅經小腸吸收后在肝細胞微粒體上與CP結合,通過血液輸送至腎臟進行存儲[14];IL-6則會對胰島β細胞產生影響,對活性和功能造成損傷,正常狀態下胰島分泌的IL-6可維持胰島功能正常需求,對于胰島分泌胰島素具有調節或控制效應,而胰島功能出現問題后胰島周圍局部釋放不同的細胞因子,導致B淋巴細胞分化,過量的免疫球蛋白G基因和促進殺傷性的T淋巴細胞克隆過度激活,對自身破壞加重,細胞因子和效應因子毒性結合,引發胰島β細胞死亡,加重2型糖尿病進程[15-17];TNF-α是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的炎癥性細胞因子,在機體多個炎癥病變方面發生重要作用,可促進胰島β細胞中一氧化氮生成,誘發胰島素抵抗,同時還可抑制胰島素信號傳遞,在2型糖尿病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18-19]。

本研究結果顯示,尿蛋白排泄率異?;颊哐濡?-AG、CP、IL-6及TNF-α指標均高于正常組患者(均P<0.05)。分析原因:2型糖尿病引發的靶器官損傷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其中對腎臟損傷屬于關注焦點,有數據顯示超過1/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腎病,該疾病屬于常見的難治性并發癥,早期癥狀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隨之出現臨床蛋白尿,發展成慢性腎功能不全,最終進展成為終末期腎損傷,需要借助血液透析完成治療,對機體損傷嚴重[20-23]。因此,早期診斷和干預非常重要。α1-AG、CP均屬于急性時相蛋白,反映人體處于慢性炎癥反應狀態,而炎癥可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腎臟損傷,可引發機體氧化應激反應,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直接損傷腎小球內皮細胞,修飾血管壁蛋白,使管壁增厚,彈性下降,對腎小球血管造成嚴重損傷[11];IL-6釋放繼發性細胞因子,刺激系膜細胞增殖,誘發腎小球的病理性改變,引發腎臟結構和功能異常[24];TNF-α刺激腎小球細胞釋放更多膠原酶,蛋白大量降解,而細胞合成增加,引發系膜細胞結構和形態變化,對腎臟的微血管造成損傷[25]。TNF-α還可提升單核細胞趨化蛋白分泌,誘導細胞外基質增加,使腎臟出現慢性炎癥和纖維化,引發腎臟方面疾病。因此,上述指標對于糖尿病腎病的診斷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及時發現腎臟損傷,并對疾病進行干預[26]。而對于尿蛋白排泄率異常人群,治療難度增加,治療后各項指標較高,需要更加關注腎臟功能的恢復[27-28]。

綜上分析,2型糖尿病進行急性時相蛋白與細胞因子檢測可對腎臟功能進行判斷,確定是否存在腎病,而細胞因子與腎臟損傷的嚴重程度存在聯系。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董勃、丁甜: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統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支持性貢獻

猜你喜歡
時相胰島尿蛋白
關于“生命早期因素與女生青春發動時相的關聯分析”一文的專家點評
一種病房用24小時尿蛋白培養收集器的說明
臨床胰島移植發展與現狀
心房顫動患者單心動周期絕對時相收縮末期冠狀動脈CT成像研究
胰島β細胞中鈉通道對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抑郁癥患者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水平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不同時段內尿蛋白量的變化及其對子癇前期的診斷意義
3D VOI 技術在SPECT三時相骨顯像對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的應用
家兔胰島分離純化方法的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