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籌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改造提升傳統生產力

2024-04-02 05:00嚴碧華龔丹
民生周刊 2024年7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勞動者

嚴碧華 龔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理解新質生產力,怎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日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蔡繼明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改造、提升傳統生產力必須協調推進。

民生周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位居今年政府工作任務之首,怎么理解新質生產力?

蔡繼明:新質生產力是一個動態的相對于舊質生產力或傳統生產力的概念。歷史上,作為人類勞動力發展測量器的勞動資料的每一次質變,如銅器代替石器、鐵器代替銅器、蒸汽磨代替手推磨、電動機代替蒸汽機與內燃機,都標志著一種新質生產力的產生。

從歷史上看,人類社會生產力從傳統形態向新質態的轉換,從一定意義上都涉及新舊動能的轉換。從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熱力和機械化,到19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電力和電氣化,再到20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產生的網力和信息化,以及當前正在推進的數字經濟產生的算力和數字化,都代表各時期的新動能及相應的新質生產力。

以數字經濟時代為背景的新質生產力,可以理解為以數據的收集、處理、存儲、傳輸為勞動對象,以知識創造、技術創新等為主的智能勞動者,以傳感器、移動通信、網絡、軟件、計算機、集成電路、互聯網、物聯網等智能工具等為勞動資料,以人工智能(A)、區塊鏈(B)、云計算(C)、大數據(D)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所確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仗扉_發、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

作為新質生產力量化表達式的新質勞動生產力,其決定因素自然不同于傳統因素。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所確定的可以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7種生產要素中,如果說勞動、資本、土地、管理等前4種要素是決定傳統生產力(舊質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則技術、知識、數據等后3種要素可視為決定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性因素。其中,特別是數據無疑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民生周刊:如何看待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兩者如何協調推進?

蔡繼明:任何時代的新質生產力都是在既定的傳統生產力基礎上,由影響和決定生產力水平的關鍵性要素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而漸進發展起來的。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承載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與傳統生產力主導的產業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而后者又恰恰是承載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的主體,所以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改造和提升傳統生產力必須協調推進,避免出現片面追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而導致少就業、無就業甚至負就業增長。

一是統籌協調傳統優勢產業升級與新興未來產業培育。新舊質態生產力之間的平穩過渡既關乎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又關乎產業體系現代化的轉換節奏。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發揚傳統優勢產業長期積淀的發展經驗,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加快實現傳統生產力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要著力于培育和壯大新興未來產業的規模體系,引領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型,引領制造業向柔性制造、服務型制造、智能制造轉型,引領服務業向高端品牌服務、個性化服務轉型,實現新質生產力對傳統生產力的接續發力。

二是統籌協調工程化技術創新與重大科技創新。創新對新質生產力起主導作用,可以說,新質生產力正是誕生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之中。一方面,要發揮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我國應用創新的既有優勢,維持和拓展我國工程化應用技術創新具有的全球領先優勢,將應用技術優勢擴大到廣泛業務中,做大做強做優新型產品市場;另一方面,需加緊突破重大顛覆性科技創新,發力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在焦點領域加快追趕步伐,推動新質生產力、現實生產力落地生根。

蔡繼明

勞動者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勞動者隊伍的革新才能推動生產力的飛躍。

三是統籌協調傳統勞動者素養提升與智能勞動者隊伍壯大。勞動者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勞動者隊伍的革新才能推動生產力的飛躍。如果說,數字經濟時代更加召喚數字素養,則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加召喚智能勞動者。一方面,要引導傳統勞動者的素養提升,在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躍升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特別要關注保障農民工等弱勢勞動者權益,避免出現少就業、無就業、負就業情形;另一方面,加速培養智能勞動者等新型勞動者隊伍,加大全社會勞動者的數字素養普及力度,完善面向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新質生產力飛躍預備好現代產業工人力量。

民生周刊:在您看來,地方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更好服務民生?

蔡繼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參加他所在的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為各地各行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

我領導的團隊通過初步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利用新興未來產業的產品和功能,改造傳統生產力,如人工智能+改造傳統制造業。

二是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實現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運行效率,從追求局部最優向追求全局最優轉變。這種效率的提升,是解決服務業“鮑莫爾成本病”的一種途徑。

三是擴大數據開放和應用場景使用,減少一般的前置性審查:一些顛覆性創新,如大模型等,是強依賴于應用場景的,比如應用場景中的數據,但這方面我們能用的數據不多,所以很難實現顛覆性創新。要創新,就得擴大場景開放,先用起來,就有了新的數據、發現新問題,然后再改進、創新。同時,大模型這些創新具有馬太效應,需要的不是后發優勢而是先發優勢。而國內備案流程還比較復雜,等備案完成了,可能國外又推出了新一代的產品,因此需要減少繁瑣的流程,在使用中完善監管方式,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四是優化勞動者與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組合對就業形態的影響。一方面,高端人才的勞動者引領、支撐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對廣大勞動者隊伍的帶動提升,提升整體素質技能,外溢性地降低技術門檻,普惠地提升技能。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現有3億進城務工者,今后還將增加,他們大都只能從事相對簡單的勞動。保持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的協調發展,使傳統生產力在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提質增效,實現蛻變,才能在提高全民就業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基礎上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從而為高質量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勞動者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勞動者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在云端
勞動者之歌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