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中國傳統歷法,根植數學文化素養
——以“中國的農歷”拓展課教學為例

2024-04-02 10:43傅文文符玲利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24年8期
關鍵詞:公歷農歷天數

傅文文 符玲利

農歷作為中國傳統的歷法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它具有天文年歷的特性,能夠與各類天象緊密對應,被視為行為文化中的習俗文化典范。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年、月、日”單元中,學生接觸的主要是和公歷相關的數學知識。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農歷和公歷表示的日期并不對應,這使得學生的認知和現實存在一定差距,難以理解“農歷”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和文化內涵。因此,有必要以“農歷”這一習俗文化為切入點設計一節拓展課,使學生學會解讀年歷卡中的農歷,計算農歷一年的天數,并了解農歷的制定原理及應用場景。

一、依循農歷主題,激發學習熱情

精選教材拓展內容,可以點燃學生探究文化之謎的熱情。農歷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選取農歷作為拓展教材“年、月、日”單元內容的主題,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首先,農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然而,學生對農歷的起源、計時方式、全年天數以及閏月的產生等知識卻知之甚少,農歷相關內容還存在豐富的探索空間。與此同時,教材僅側重于公歷的研究,忽略了農歷與公歷之間的聯系。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營造探索氛圍,引導學生領略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其次,對農歷相關知識的研究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科學精神,也能為后續了解“春節”“除夕”等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本課的討論環節一定要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疑問,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教學片段1】

(教師出示圖1)

圖1

師:請仔細觀察年歷卡,今天是幾幾年幾月幾日?

生:今天是2023年10月25日。

師:回顧一下,我們學習過哪些年月日的知識?

生:……

師:在圖1 的年歷卡中,除了能讀出2023 年10月25日等信息,還能獲取哪些信息?

生:25日的下方標明“十一”,表示農歷。

師:關于農歷這一內容,你有什么問題?

生:公歷與農歷相差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生:農歷一年有多少個月?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農歷中有沒有閏月?

師:大家真會提問!你們知道今年農歷有多少天?去年農歷有多少天?

生:365天。

生:好像是384天。

生:我覺得有370天左右吧。

上述教學環節借助年歷卡這一素材,以問題為支架,營造了探究農歷知識的學習氛圍。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年歷卡,回顧“年、月、日”的既有知識,同時揭示公歷與農歷的對應關系。接著,以學生自主提問為切入點,主動將公歷與農歷聯系起來,拉近了學生與中國傳統歷法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并暴露出學生的困惑點——“農歷一年有多少天”,為后續深入研究此核心問題奠定基礎。

二、探索農歷奧秘,挖掘思維深度

融合各類知識,可以揭示文化本質,激發課堂文化思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并非紙上談兵,也非簡單告知即可,而是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在思維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習力。為確保實踐操作的有效性,需提供一個核心任務作為支撐。因此,本課應以“農歷一年有多少天”為核心任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有效組織探究活動,以解決如何確定一年及一個月的時間范圍,并正確計算農歷一年的天數的問題。

【教學片段2】

1.探究農歷一年的起始日

師:以2023 年為例,請問農歷一年有多少天?應該從哪天開始算起,到哪天為止?

生:從春節(正月初一)算起,到除夕為止,就能計算出農歷一年的天數。

師:請大家找一找春節和除夕對應的日期。

生:2023年的春節是2023年1月22日。

生:2023年的除夕是2023年1月21日。

生:我有不同意見。2023 年1 月21 日是2022年的除夕,2023年的除夕應該在2024年,要看兩張年歷卡。

2.探究農歷一年的天數

師:同學們,你們真會思考!那農歷一月有多少天?你們是怎么算的?

(教師出示圖2)

圖2

生:13天。

生:29天。

師:這兩名同學是怎樣算農歷一月的天數的?

生:說13 天的這名同學是從春節算到立春之前那天,即初一到十三,共13 天;但實際上應從春節算到農歷二月前那一天,因此農歷一月有29天。

師:你怎么知道有29 天?農歷表上沒有告訴我們一月到哪天為止???

生:2023 年農歷二月的前一天是雨水,雨水前一天是廿八,那么雨水這天就是廿九,所以2023年農歷一月有29天。

師:真是充滿智慧的推理。農歷一月有29天,那農歷二月有幾天?請同桌之間繼續交流。

生:……

師:請大家依據手中的年歷卡,完成農歷三月到十二月的天數統計(如表1)。

表1

(學生匯報反饋)

師:怎樣巧妙計算農歷一年的天數?

生:把每個月都湊成30天,一共有13個30天,再減去湊數的6天,即13×30-6=384(天)。

3.探究各年農歷的天數

師:我們已經研究了2023年的農歷天數,接下來我們繼續探討2022年、2021年、2020年的農歷天數。請同桌合作,根據手中的年歷卡,分別算出2022年、2021年、2020年農歷有多少天。

(集體反饋,如表2)

表2

師:觀察我們所填寫的農歷數據,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有什么要補充的?

生:農歷一年不僅有384 天的,還有355 天和354天的,三年一閏。

生:農歷一年有12個月或13個月,農歷一個月有29天或30天。

師:你們真會思考!另外,老師還增加了1965年、1993年和2006年的農歷數據(如表3)。請大家繼續觀察,看看還有什么要補充的。

表3

生:從表2、表3可以看出,農歷一年的天數有6種情況。農歷閏年可能有383天、384天、385天;沒有閏月時,一年可能有353天、354天、355天。

為確保全體學生充分參與探究過程,教師設計了問題鏈,以解決“農歷一年的起始日”“農歷一年的天數”以及“各年農歷的天數”等系列化問題。通過開展三探三尋農歷奧秘的教學活動,推進探究過程的深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一探——正確尋找農歷一年的起始;二探——有序尋找農歷每月對應的天數,巧妙計算農歷一年的總天數;三探——借鑒經驗,尋找其他年份農歷一年的總天數。由此,學生在逐步探究中感知文化,喚醒文化自覺。

三、深化農歷底蘊,拓展文化維度

根植數學,整合多元要素,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展課選用農歷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旨在深化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的交融,拓寬文化育人的視角。但農歷文化融入拓展課不能只依賴于簡單呈現表格數據,還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與內化。

(一)結合天文與科學,培育理性精神

鑒于學生已有公歷知識的基礎,他們能夠通過數據直接發現農歷一個月天數的設定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農歷與月相的微視頻,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其中的原因。然而,受上述探究過程的影響,學生會誤認為農歷閏月的設定規律為三年一閏。為避免偏差,教師需利用公歷與農歷閏月規律的對比圖以及38 年的農歷數據,輔助學生理性思考,使學生通過嚴謹推理,發現農歷的規律并非簡單的三年一閏。

【教學片段3】

1.對比分析,提出質疑

師:比較公歷和農歷,你們有什么疑問?

生:農歷閏年為什么是增加1 個月,而公歷閏年只增加1天?

生:為什么農歷每個月是29天或30天?

生:為什么農歷是三年一閏,而公歷是四年一閏?

師:我們一個個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關于為什么農歷每個月是29 天或30 天,請大家在視頻中尋找答案。

(播放與農歷和月相相關的微視頻)

生:通過視頻,我知道了月亮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一個月,是29.5 天,因此大月為30 天,小月為29天,這與月相變化是一致的。

2.數形結合,解讀本質

師:如果農歷每月為29.5 天,一年有多少天?你們有什么疑問?

生:29.5×12=354(天),與公歷365 天差了11天,該怎么補回來呢?

生:我認為相差的這11天,是通過每三年設置1個閏月補上的。

(教師用課件出示圖3)

圖3

生:如圖①,公歷是四年一閏,要補1天。

生:如圖②,農歷每年差11天,三年差了33天,要補1個月。

生:可就算補上1個月(30天),還是相差3天,也不合理呀。

師:農歷閏月的設定到底有什么規律呢?請仔細觀察表格(如表4),你們有什么發現?

表4

生:表格中,左邊的19年和右邊的19年數據差不多。

師:也就是說,農歷是19年一個輪回。

生:我還發現農歷不是三年一閏,而是十九年七閏。

師:你們的發現非常精彩!月亮繞地球轉,稱為陰歷。地球繞太陽轉,稱為陽歷。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成了中國的農歷。也就是說,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歷。我國的古人非常聰明,在1500 多年前就運用這種歷法了。讓我們為古代勞動人民鼓掌。

上述教學環節立足學生的自主提問和課堂生成,借助微視頻中的月相素材,幫助學生解讀農歷文化的本質,明白為什么農歷每月是29天或30天。接著,依托農歷數據和對比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歸納等方式探究“農歷閏月的規律”,發現農歷并不是三年一閏,而是十九年七閏。由此,在學生困惑處進行多元表征,使學生在對比辨析中打破思維定式,不僅解讀了農歷背后的文化根源,進一步感悟了農歷的奧秘,也拓寬了文化視野。

(二)融合名家與習俗,拓展文化內涵

探究農歷起源不僅需要了解農歷閏月的規律,更應在實際應用中感悟這一規律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因此,教師設計了“391年有幾個閏月”的探究問題,旨在跨越時空,將古今文化相融合。在運用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探究和歷法史料相結合,使學生能在體驗農歷演變歷程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文化內涵。

【教學片段4】

1.運用規律,理解文化

師:我們之前發現,農歷19年有7個閏月,那么391年里有幾個閏月呢?

生:391÷19=20……11,11 年里面還有4 個閏月,故20×7+4=144(個)。

師:391年中有144個閏月,這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發現的。

(教師提供祖沖之《大明歷》歷法閱讀資料)

2.賞析規律,延伸文化

學生觀看和農歷中閏月設定規律相關的視頻。

教師引導學生課后繼續研究二十四節氣和中國傳統節日。

在探究農歷391 年中有幾個閏月的數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跟隨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足跡,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并通過微視頻,提示農歷設定閏月的規律,從而在實際應用和歸納中,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課后繼續研究二十四節氣和中國傳統節日,為學生后續學習傳統文化奠定基礎,拓展數學文化育人的時間與空間。將傳統文化通過體驗和探究的方式融入數學課堂,不僅有助于數學活動與文化的緊密結合,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應用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

以上教學實踐以農歷這一習俗文化為學習支架,學生通過三探年歷卡,深入研究農歷背后的數學知識,并融合多元要素,探討農歷的起源和閏月的設定規律。由此,在探究中國農歷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增強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涵養了家國情懷。

猜你喜歡
公歷農歷天數
本周連漲天數居前個股
本周連漲天數居前個股
本周連跌天數居前個股
2020農歷庚子年鼠年
雙閏年是什么年
寒露
貴州各地節慶一覽
日歷
生日謎題
新年快樂2017農歷丁酉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