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時期云南制瓷技術初探*

2024-04-03 17:20
陶瓷 2024年1期
關鍵詞:火葬青釉建水

劉 洋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云南制作陶器的歷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約5 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不少遺址里就發現了陶器殘片。但與內地不同的是,漢代以來的云南并沒有創燒出原始瓷,更沒有生產出瓷器,而是長期使用陶器與青銅器。直至元代,云南地區才開始生產青釉瓷器[1~2]。由此可見,云南制作瓷器的歷史充滿了特殊性。筆者結合云南地區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考古發掘資料,探討元明時期云南地區制瓷技術的面貌,了解其發展歷程。

1 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制陶技術

元代以前,云南地區先后由南詔、大理國兩個少數民族政權治理。它們前后存在了500余年,基本和中原的唐、宋王朝相始終。南詔、大理國時期云南統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并流行火葬習俗??脊虐l現的火葬墓遍布大理、麗江、楚雄、昆明、建水等地,時間從南詔延續至清代?;鹪崮挂话阒赴蜒b殮骨灰的葬具置于土坑中,再用土填平。伴隨火葬出現的特殊葬具就是火葬罐。根據材質分類,火葬罐可分為四種:陶罐、釉陶罐、瓷罐和銅罐。其中,陶罐和釉陶罐在早期占了極大的比例[1]。結合鶴慶象眠山火葬墓地、大理大豐樂火葬墓地,可以了解在各個時期云南地區陶瓷制品的工藝特點。

鶴慶象眠山火葬墓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這里出土的葬具絕大多數是陶質葬具,僅有少量是瓷質葬具和銅質葬具。這些陶質葬具按顏色和胎質特點分為四大類,代表了該地區葬具發展所經歷的四個時期。①紅陶、黃陶葬具,這類葬具屬于火候較低的夾砂陶,流行于南詔晚期至大理國中后期。②綠釉葬具,多以紅陶為胎,多泥質,火候不高、防水性差,是一種裝飾性較強的專門葬具,其年代約為大理國后期到元代末年。③灰陶葬具,以泥質的為主,流行于明初至明中后期。④黃釉葬具,其質地堅硬,接近瓷器,使用的時間并不長,年代約為明末至清初。此外,象眠山墓地還出現了明代中后期的青釉瓷和青花瓷火葬罐,它們數量不多,不是主流葬具。根據以上考古發掘情況可知,該地南詔、大理國時期未見當地生產的瓷器,大理國后期開始使用低溫釉陶作為專門的葬具,及至明代末期才使用質地較堅硬、實用性較高的黃釉陶[3]。

大豐樂墓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鳳儀鎮。大豐樂墓地發掘出了大量的火葬墓,葬具包括用于盛放骨灰的罐子、外套罐、缸以及各種造型的罐蓋。在發現的葬具中,陶器占比最高,其次是瓷器,銅器占比最小。從埋葬方式來看,有單罐葬、雙罐葬和多罐葬,陶罐絕大多數為泥質陶,多數陶土未經淘洗或篩選,陶器的燒成溫度不高,質地不夠堅硬。多數陶罐在器表施加一層綠釉或灰黃釉,起一定的裝飾作用。成形方式上,除陶俑是手工成形,其他均為輪制成形。器表陶器多素面無裝飾,少數器物上有蓮瓣紋等佛教元素的紋飾。隨葬器物中,瓷器的數量占有一定的比例,其質地緊密,燒成溫度較高。多數瓷器的做工有欠精細。除青花瓷外,其余瓷器都是單純的青釉瓷??脊虐l掘顯示,該地區出土的青釉瓷、青花瓷的年代大致為明代;而陶器的使用則貫穿于南詔時期至明代[4]。從考古發掘資料看,元代是一個轉折期。元代以前的南詔、大理國時期,云南地區主要使用陶器,并未發現瓷窯。

2 元明時期的制瓷技術

云南瓷器到宋末元初才出現,遠遠晚于內地。從窯址出土的瓷器看,云南生產的瓷器主要包括青釉瓷、青花瓷兩種,生產時間集中在元明時期。在云南發現的十余處古瓷窯址中,以制瓷工藝水平最高的建水窯、玉溪窯最有代表性。

玉溪窯位于云南省玉溪市,1960年發現3座依山而建的龍窯,在窯場周圍有大量瓷片和窯具堆積。1986年,云南省博物館和玉溪市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科學發掘。從出土地層來看,玉溪窯早期生產青釉瓷,中期生產青釉刻劃花瓷,晚期生產青花瓷。從出土的瓷器標本看,玉溪窯生產的品種包括青釉瓷、醬釉瓷、青釉印(劃)花瓷、青釉褐彩瓷、青釉刻劃花加繪青花瓷和青釉青花瓷等。制瓷原料使用的是高嶺土和瓷土,瓷器斷面的吸水性較強,顏色為灰色。瓷釉具有高鈣、高鐵的特點,因而表現出透明性強,流動性高,顏色泛青或青黃的特點。器表采用蘸釉和刷釉法上釉,施釉較厚且厚薄不均,常見開片及細小氣泡。玉溪窯青釉印(劃)花瓷器在裝飾風格上與龍泉窯青瓷比較接近。青釉刻劃花加繪青花瓷則比較獨特,僅在玉溪窯和建水窯有發現。玉溪窯盛產青花瓷,它采用云南當地出產的鈷料作為青花料,彩繪之后罩青釉燒成。由于原料品質不高、原料處理工藝較落后等原因,玉溪窯青花瓷呈釉層泛青、青花呈色深藍或黑灰的顯著特征,而這恰好形成了玉溪青花瓷的一大特點[2]。

建水窯位于建水縣,窯址大體由洪家窯、張家窯、老潘家窯等組成。從窯址堆積層和破壞的底層剖面來看,它們的年代為元、明時期。從古窯址所在地勢與保存下來的遺跡來看,建水窯屬龍窯類型。從窯址和堆積層收集的標本來看,建水窯窯具主要是墊圈和支釘,盤、碗采用疊燒法;以燒造生活實用的青釉和青花的盤、碗、盅、碟為主,瓶次之,罐、壺較少。從窯址和標本來看,建水窯所燒瓷器經歷了青釉素面到青釉印花、畫花和青釉印花青花及青花的發展過程[5]。

3 云南制瓷技術興衰的歷史原因

浙江越窯、江西洪州窯、湖南岳州窯等長江中下游的窯場在東漢晚期都實現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瓷器的跨越[6]。相比之下,云南生產瓷器的時間比內地晚了近千年。這一方面是因為制瓷技術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是因為云南地區與內地的瓷器貿易、制瓷技術交流通道不暢。即便是在大唐盛世,云南的南詔政權也并未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較少,因此錯失了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瓷窯進行深度技術交流的發展機遇。

元代,云南被納入中央政權的直接統治之下,中央政府建立云南行省,推行民屯與軍屯,保衛了邊疆的穩定。明代朱元璋派大軍消滅元朝在云南的殘余勢力后“留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四都司兵戍守”,在云南推行衛所制度,大量漢族軍戶進入云南[7]。大量中原人民以多種身份涌入到云南,他們帶去中原地區的先進經濟、文化、制度、技藝對云南產生的深刻的影響。遷居于云南的內地人口,給云南帶去了先進的制瓷技術。窯工在將當地制陶技術與制瓷技術結合后,生產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青釉瓷和青花瓷。目前已發現的云南瓷窯有玉溪窯、建水窯、祿豐窯、大理窯等。

明代中后期以后,云南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江西景德鎮生產的物美價廉、品種繁多的瓷器大量進入云南,對云南本地制瓷業造成重大沖擊[2]。此后,云南本地的陶瓷生產逐步衰落,部分瓷窯改燒粗瓷和細陶,曾經輝煌一時的云南青花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4 結語

從窯址和墓葬的考古發掘可知,南詔、大理國時期云南生產的陶瓷制品以陶器、釉陶器為主,未見瓷器的生產和使用。其陶器包括夾砂陶和泥質陶,但火候都不高,質地不夠堅硬,陶色分紅、黃、褐、灰數種。其釉陶器往往以泥質紅陶為胎,器表施加一層綠釉,燒成溫度不高,產品不夠堅硬且防水性差,被當作專門的葬具使用。造型方面,除了碗、盤、杯、瓶等常見器型,還有火葬罐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器型。進入元代以后,云南與內地的聯系大大加深,云南當地的制陶術與內地傳來的制瓷技術發生了結合,促進了云南的瓷器生產。明代初期,建水窯與玉溪窯等地的制瓷工匠結合云南盛產鈷料的優勢,大量燒制青花瓷。

綜上所述,云南地區的制瓷工藝是嚴重滯后于內地的,且生產和發展受到內地制瓷技術和瓷器生產的顯著影響。但應當指出的是,云南生產的青花瓷有別于景德鎮青花瓷,獨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其蘊含的歷史內涵不可低估。

猜你喜歡
火葬青釉建水
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建水陶藝新觀察
哥窯青釉雙耳彝爐
知足(竹)常樂
云南建水陶博物館館藏作品欣賞
建水紫陶:中國建水紫陶古陶斗美術
建水紫陶·升華
宋朝盛行火葬
淺談氈包青釉
古陶瓷鑒定:從標形學到痕跡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