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不思沅陵

2024-04-03 12:52吳克敬
湖南文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馬援沅水劉秀

吳克敬

借母溪、寡婦鏈、藏書洞、壺頭山、清浪灘、馬援苦……離開湘西腹地的沅陵,回到祖居地古周原來,耳畔總是回響著這一串名字。我知道這是風先生的作用,他咬著我的耳朵,念念不忘地提點我了。

結交上歷史深處走來的風先生,是我的大幸。他常會以風的姿態,提醒甚至教唆做了他朋友的我,撲下身子,做我心心念念而不能自拔的事情。受邀湘西沅陵,他不離不棄地伴著我來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偕同我來到這里,借用他喋喋不休的說教,讓對這里陌生的我,知曉了許多這里的傳奇與傳說。

坐在電腦前,風先生盯著我敲打在鍵盤上的手指,幫助我書寫起了我的文字。

三兩下敲出“借母溪”三個字來,我心里犯起了嘀咕,不知母親怎么個借法?正嘀咕著,風先生越俎代庖地替我在電腦上敲了起來,我盯視著電腦屏幕,一個在那里相傳的故事,活現在了我的面前。那位年輕的苗族小娘子,穿著他們民族特有的華彩服飾,跟在一個小伙兒的身后,攀爬在一條淹沒在樹蔭下的羊腸小道上,翻過高可接天的山嶺,趕到小伙子的村寨里去,給他生孩子去了。一年到頭,生出小孩子來,小娘子給小孩子喂食兩個月的奶水,即會丟下小孩子轉身離去,了無牽掛地去到另一處地方,再做被借的母親,生她要生的小孩子。

故事改編在一部名叫《狃花女》的電影里,還在一部地方戲中被演繹。

我沒有看過那部電影,也沒能看上那部小戲,只是聽著那樣的故事,我已傷心得想要哭。風先生如不代我在電腦上敲打那個故事,我是一定要避諱開的,哪怕那是借母溪邊曾經流傳了許多年的事實……一字一句地敲打出那個故事后,我長長地喘了一口氣,想著可以逃避開那樣的故事了,不成想,風先生不歇氣地又把“寡婦鏈”三個字敲在了電腦屏幕上。

看著有別于“借母溪”的三個漢字,我的眼睛已然像被那個鐵打的鏈子撞得痛了起來,當然還有“寡婦”兩個字。

那是一個悲壯的,然而卻又十分悲傷的傳說!傳說在峭峰險灘不絕的沅水邊上,尤其是翁子洞一帶,地勢似乎更為險惡。仿佛經歷了那里風險似的,風先生在電腦上很是自如地敲打著“灘雖不長,但灣中有險,稍不注意,就要掉下喪命”一串字符,當即醒目。我想象得到,人工鏨修的纖夫棧道,狹窄難行,纖夫手足并用,一不小心,掉下懸崖,即會尸骨無存。公公是個拉纖的人,他墮入沅水死了。為了生活,丈夫勇敢地頂了上去,很不幸,他再次墮入沅水,丟掉了性命。兒子一天天長大,長到也能拉纖的年紀,也如他的爺爺和父親一般,投入拉纖的隊列里,但他宿命地又墮入了沅水……三代人的死,像一根鎖鏈般,讓年輕的寡婦窒息,人們詬病她是個不祥的人。

不祥的她,晝思夜想,以為于她的公公、丈夫、兒子死難的江邊上,鑿石穿壁,修建一條環環相牽的鐵鏈來,使拉纖的纖夫,有鐵鏈可依,就不會墜落沅水死難了!

想到這個主意的她,當即賣掉了家里田產,還賣掉了家里的房產,然后走出家門,以乞討賣唱為生,數十年寒風苦雨,得銀若干,聘請了眾多石匠,在甕子洞的江岸絕壁上,開鑿了一條石路,并在壁巖上鑲嵌上了鐵鏈,使過往的纖夫,手抓鐵鏈,安全蹚過險灘。這個故事發生在有明一代,現存的一段“寡婦鏈”,還如初始時一般,閃耀著兩千余米鐵色的烏光,牽連在沅水邊上的五強溪鎮明月洄村北岸。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寡婦,將這條鐵鏈取名為了“寡婦鏈”,更把她生活過的村寨改名為了“寡婦村”。

一道長長的鐵鏈,橫亙沅水邊的險灘絕壁上,昭示著的,是一顆不畏非議、不懼詬病的女人心。

風先生感慨,這顆女人心堅強的心跳,就是跳動在沅水上的波濤,波濤常在,那顆女人的心不息!與這顆女人的心一般,泛濫在沅水上的還有一顆男人的心,那個男人要比那個女人古老得多,他生活在秦掃六合的始皇帝執政時期,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詔令焚書坑儒,愛書如命的博士官伏勝,偷運了五車即將焚毀的禁書,跋山涉水,歷盡了千辛,遭遇了萬苦,來到這里的二酉山,把他偷運來的典籍,藏在了二酉山向陽處的一個山洞里,這處山洞從此有了個“藏書洞”的盛名,這座山從此有了個“中華文化圣山”的偉名。

山下一道酉水,一道酉溪,二水環山繞谷,奔騰著合流于沅水,既壯大著沅水的聲勢,更壯闊著沅水的精神與魂靈。

歷史在風先生的見證下,過去了一千余年,到了北宋真宗執政年間,辰州通判歐陽陟登上二酉山,他感慕追思伏勝藏書之德,上書皇帝趙恒,請建祠廟祭祀善卷,以示崇德報功之意。真宗準奏,下旨在二酉山頂為伏勝建立祠堂。當其時也,更有辰州衛人董漢策、王世隆,分別在山中興建起了翠山、妙華書院。

如今的二酉山,傳承著先輩好學尚文的風氣,人才輩出,成為聞名全國的教授山。

眼前沅水浪高,耳畔沅水聲急,卻突然地就浪平了,聲咽了。我疑惑萬分,而風先生不許我疑惑,他如風般揪扯著我的眼光,使我看得見遠方的峽谷口聳立起一面混凝土的水壩,截斷了浩浩湯湯的沅水,“高峽出平湖”,原來的沅水,幻變成了今日的五溪湖……平湖改變了沅水原有的景色,但改變不了沅水應有的歷史底蘊,正如風先生強調的,他說壺頭山還是壺頭山,青浪灘也還是青浪灘,高聳云天的壺頭山,與沉寂水下的青浪灘,與風先生一起,銘記著一個英雄的人物,他就是伏波將軍馬援了。

風先生的記憶力特別強,他不用翻書,張嘴就能把歷史人物評價馬援的句子,流水滔滔般說出來。

風先生首先推出歷史學家范曄來,說他聲言“馬援騰聲三輔,遨游二帝,及定節立謀,以干時主,將懷負鼎之愿,蓋為千載之遇焉。然其戒人之禍,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讒隙。豈功名之際,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誠能回觀物之智而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則能恕,自鑒其情亦明矣。伏波好功,爰自冀、隴。南靜駱越,西屠燒種。徂年已流,壯情方勇。明德既升,家祚以興”。接著又例舉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說他詩頌馬援“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漢壘麏鼯斗,蠻溪霧雨愁。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鄉園辭石柱,筋力盡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再還例舉明代學者黃道周的四言詩,論說“馬援大志,少便莫倫。益堅益壯,時時自陳。陽蛙井底,囂挾奸心。及見光武,知帝有真。聚米指形,帝喜進兵。西羌內寇,邊害頻頻。拜援隴守,擊破先零。金城欲棄,援苦請存。歸民樂業,羌來和親。賓客故舊,日滿其門。征側、征貳,二女不馴。伏波伐之,傳首立勛。裹尸明志,矍鑠報恩。壺頭失利,受責虎賁。怒收印綬,嘆殺功臣”。

歷史上歌頌馬援的文章及詩句,壘千上萬,不勝枚舉,但風先生絮絮叨叨,又給我的耳朵不斷地灌輸著,說了宋代的張預、劉祁、陳亮、徐鈞、陳元靚等,和明代的歸有光、李贄、王夫之等,以及清代的鄭觀應、易順鼎、金虞、黃彭年、屈大均、蔡東藩、李景星等,便是寫了《紅樓夢》而文名滿天下的曹雪芹,亦然不能自禁,做了首七言古風,頌揚活在他心中的千古英雄馬援,“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p>

確如曹雪芹說的那樣,我不好論說馬援。但我有可愛的風先生做朋友,老實傾聽他說怎么樣呢?應該可以吧!他十分自信,在我把手伸向電腦鍵盤上時,他即代我把《詩經》中那首名曰《無衣》的歌謠,清晰地敲了出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風先生在把文言文的原詩吟誦出來后,沒歇氣地還用白話文翻譯給我聽了。他說小小三個段落的詩句,頭一段講:“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钡诙沃v:“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钡谌沃v:“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胄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p>

白話文的《詩經·無衣》,被風先生翻譯過來,自然就好理解了。

仔細地聽來,歌謠所呈現的當是一首戰歌,充滿了激昂慷慨、豪邁樂觀及熱情互助的精神,表現出同仇敵愾、舍生忘死、英勇抗敵、保衛家園的勇氣。英雄的馬援,他老當益壯、馬革裹尸,很好地體現了《無衣》一詩的精神氣質。風先生作為馬援生平的見證者,知曉他的先祖為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子孫因之以馬為姓。曾祖父名馬通,生父馬仲,育有四子,第四子就是馬援。哥哥馬況去世了,馬援守在家中,為哥哥守孝一年。在此期間,他沒有離開過馬況的墓地,對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肅衣冠,從不踏進家門。后來馬援當了郡督郵。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馬援可憐他,私自將他放掉,自己則逃往北地郡。后天下大赦,馬援就在當地畜養起牛羊來。時日一久,不斷有人從四方趕來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幾百戶人家,供他指揮役使,他帶著這些人游牧于隴漢之間,但胸中之志并未稍減。他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的志氣,應當在窮困時更加堅定,年老時更加壯烈?!?/p>

英雄崇拜,是人共有的一種情結,我與風先生也都認同,但我沒有風先生那樣的能力,所以就只有羨慕風先生追隨在英雄馬援的身邊,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起勢北地郡,揚名三輔地,征討隗囂軍,安撫隴西郡,復又轉戰交趾……在那個腥風血雨的日子里,風先生如馬援隨軍的記事官,一筆一筆,非常認真地記錄著馬援的每一次戰功和事功。時間到了東漢建武帝二十一年,北方的戰局因為馬援的威名,逐漸平息下來。然而,國家的安全形勢卻是——按住北方的葫蘆,又浮起南方的瓢。武陵郡的五溪人突然發生暴動,朝廷命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撫,但他太冒進了,結果導致全軍覆沒。

怎么辦好呢?端坐皇宮大殿上的劉秀作難了。他想到老將軍馬援了,但此時的老將軍年已六十二歲,還能派遣他出征嗎?軍務煩巨是一個方面,還要親冒矢石,老將軍頂得下來嗎?就在劉秀猶豫再三之際,馬援向劉秀當面請戰,說是“臣還能披甲上馬”。劉秀動心了,準許他試試,他即披甲持矛,飛身上馬,手扶馬鞍,四方顧盼,一時須發飄飄,神采飛揚!劉秀服了馬援,夸贊他“烈士暮年,老當益壯”。于是派遣他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率領四萬余人征撫武陵去了。

別說馬援老將軍的手下將士為他的精神感動流淚,便是隨在他身邊的風先生,也為他不屈的英雄氣概而慨嘆不已。

風先生不是要拖老將軍馬援的后腿,而是實在不能忍心功勛卓著的他,在兩軍陣前赴死。然而,這只是風先生擔心老將軍的一個方面,更為不堪的一個方面,也向一世威名的老將軍逼了過來……老將軍有所不知,但風先生知道。他知道身為老將軍部將的耿舒,已經寫信給后方的朝堂告狀了。獲悉告狀信的天子劉秀,倒是感懷老將軍的不易,卻也架不住朝堂上他人的攻訐,這就派出虎賁中郎將梁松前去責問馬援,并命他代監馬援的部隊。

這個梁松可不是個什么好鳥,他到達武陵(也就是如今的沅陵)時,馬援實現了他“馬革裹尸”的夙愿。小人就是小人,身已死難的馬援,沒有感化梁松,他堅持誣陷馬援,使得劉秀收回了馬援的新息侯印綬。

在小人的誣陷下,天子劉秀褫奪了馬援的封號,但馬援幸有明慧的妻子,六次上書劉秀,為夫君申訴冤情,其言辭之凄切,令劉秀實在過意不去,這才頒旨遵照他們馬氏一族的先例,歸葬馬援于扶風縣的畢公村。又過了幾年,即建初二年,漢章帝感念馬援的卓越功績,還追謚馬援為忠成侯。

蓋棺成定論,馬援以他忠貞不渝、勇毅卓絕的品性,在歷史的榮譽榜上光彩映人。我從沅陵采風回來,風先生陪我來到扶風縣畢公村馬援祠,我倆站在他的金身塑像前,把從武陵帶來的一把“馬援苦”獻祭給了他。我因此要告慰老英雄幾句話。

我說:“沅陵人懷念你,把你陣前常吃的野菜敗醬草,叫了馬援苦?!?/p>

我還說:“沅陵人現在還吃敗醬草,那是他們對你的紀念哩!我也吃了,吃著只覺味道苦,我們苦在舌尖上,而你苦在心里頭?!?/p>

風先生聽著我的話,頗有感觸地接了句話說:“沒有苦,哪來甜?”

責任編輯:胡汀潞

猜你喜歡
馬援沅水劉秀
窮當益堅
采砂對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響初步分析
湖南省懷化市通聯站展示之窗
劉秀苦尋同窗
劉秀:響當當的“成語帝”
馬援將軍
夜晚,在詩墻邊讀友人詩
從沅水7.17洪水看常德的堤防建設
劉秀苦尋同窗
名將馬援為何死不瞑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