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 晴

2024-04-03 14:50石光明
湖南文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白馬湖晚晴湖南

石光明

譚談于我,亦師亦友,更是兄長。有人問,譚談是當代湖南文壇的一座高峰,文學大家,你是如何高攀上的?我曰,全憑一條“山道彎彎”,曲徑通幽。早年廖靜仁曾戲稱我是文學領域“邊緣風景”,但正是這邊緣視角,讓我“別具只眼”,尋到“終南捷徑”。

1981年,譚談就以中篇小說《山道彎彎》蜚聲文壇,而我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在崀山下游的回龍寺公社工作。改革開放初的第一屆選調生,帶有試驗性質。面對陌生艱苦的農村基層環境,我心多糾結。扶夷江邊,公社小院木樓清冷的夜燈下,讀文學作品成為我化解心結的最好方式。當時“傷痕文學”風行,多寫知識分子悲劇。而描寫農村底層人物生活的《山道彎彎》,仿佛是對身邊山鄉人和事的觀照,特別是主人公在命運波瀾中向善而行的正能量,很容易引發讀者共鳴。我讀過多遍,對作者心生佩服。很多年后,我見到譚談,便執弟子禮,誠摯地告訴他,我是讀著他的書成長的。

第一次見到譚談,是上世紀80年代末,我已到省委大院工作。他陪同剛剛創業的梁穩根來十號樓辦事。我匆匆一瞥,印象不深,但不敢相信,這個一口方言、敦厚平易的中年人就是自己仰慕的大作家。

接觸更多的譚談作品,是在1992年上半年。省里換屆在即,要進行人事安排、人物摸底,文藝界人士中便有譚談,當時他已是省作協黨組書記。為讓我們了解其創作,譚談帶來了好幾部作品。交談結束后,他把散發墨香的書留下,說是送給我。我忐忑,似乎有“以職謀書”之嫌。但對書籍的愛好,對譚談小說的向往,讓我先坦然,后欣然,繼而陶然。

后來,譚談擔任省文聯主席,不多久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我也到了省總工會工作,對礦工出身、又在工人報刊工作多年的他多了幾分身份認同感。他總是說,工會是自己的娘家,一直對工會的活動很關心,對由《主人翁》雜志改版而來的《湖南工人報》很關注。我們的交往漸多,對他的了解益深,對他的感情也由最初文學的仰慕升華為對他才華、個性、人品的崇敬。

譚談的生活經歷,現在說是豐富,當時可謂坎坷。他當過工人,當過兵,當過記者,當過編輯。當了專業作家后,又當過省作協和省文聯的掌門,成為作家的“勤務員”。他連續出席過兩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所以在他面前,我不敢提自己曾是黨的十七大代表的經歷。他生長于共和國建國初期,那時農村還十分落后,他家底子薄,譚談的少年時代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他初中一年級便輟學,14歲去砸石頭修公路,進鐵廠當翻砂工,下礦井挖煤。直到今天,他還是個有文化無學歷的作家。當年職稱評定,他達不到學歷的門檻。評委們犯難了。但無學歷的他寫的作品卻是有學歷者的教科書,最后還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了這道難題。他是在三年困難時期參軍的,他直言不諱,當兵是為了能吃飽飯。我納悶,曾問他,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么就沒想過立軍功當將軍,反而愛上了寫作呢?他一笑:“連隊閱覽室書刊真多,對想讀書卻失學的我是多大的誘惑啊。還有高玉寶的故事激勵了我,他只上了一個月學能寫小說,我為什么不行?”水運憲評說:“說當兵的時候寫作是不務正業,似乎就有點調笑了。他的起跑幾乎懵懵懂懂,并不知道遙遠的未來有什么樣的位置在等待他?!弊T談的勵志故事感染了無數青年學生。洞口雪峰博雅職業技術學校一位聽過譚談講座的學生就曾感嘆:“他有執著的追求,有不因生活的磨難而停止追逐的文學夢。另一個學生寫道:他的經歷激勵我們要直面困難,去實現柳暗花明的境界?!?/p>

受《山道彎彎》熏陶,在扶夷江畔的幾年,我工作之余也嘗試寫作,并陸續發表了幾篇小游記散文。后來因工作原因擱筆,長期耕耘“同志們文學”(譚談語)。2006年4月,“我們漣邵——漣邵礦工文藝創作成果展”在湖南省美術館開展,譚談邀請我出席開幕式。漣邵礦務局是我省重點礦山,是產業工人集中的地方。令人稱奇的是,這里不但產煤,還產作家和其他文藝人才,同樣是礦工出身的著名作家陳建功曾譽稱“漣邵是個作家窩”。開幕式上,譚談為漣邵文藝賦詩:“黑溜溜地來,紅彤彤地去。燃燒自己是你的品格,溫暖他人是你的境界?!爆F場濃厚的氛圍感染了我,我忽然有抒情的沖動,朗誦了一首自己寫的《漣邵之光》,以此向從彎彎山道走來的熱血兒女致敬,為在太陽城升起的閃光年華歡呼。作為工會工作者,我傾注了個人和職業的雙重感情:“礦洞里文心若水,幽淡的煤香氤氳出寫意詩畫;煤田中妙筆耕耘,濃郁的底色綻開了藝術之花。擎起井下暗夜的礦燈,照亮了無數礦工青春的夢想;開掘地層深處的光熱,點燃百里礦區璀璨的朝霞。勞動,不是為了收獲掌聲和喝彩;創造,凝聚了人生價值的升華?!边@是我第一次在譚談面前“班門弄斧”,沒想到竟得到了他的贊許,幾天后他給我來電話說,《漣邵之光》推給《漣邵工人報》發了。這次“譚門誦詩”的經歷,燃旺了我業余從事寫作的熱情。

譚談培養提攜文學后進,文壇有目共睹。撇開漣邵礦務局作家群體不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得他指點、經他推薦的湖南作家數不勝數。文學湘軍后繼有人,后浪推前浪,他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有件事我記憶尤深。十多年前的一天,金竹山煤礦采煤工陳援華來到省總工會辦公樓找我。他黝黑的皮膚,粗糙的手,從袋子掏出一本詩稿,又遞過來譚談寫給我的一封信。信的大意是,陳是一位一線采煤工,堅持創作難能可貴,寫作也已見功底,希望工人自己的報刊給予扶持。不久,《湖南工人報》副刊便刊發了陳的一組作品,并配發了一篇評論加以推薦。后來,陳援華接連出版了詩集《時代遺落的音符》、散文集《人生苦旅》,詩集還入選了“省作協50年優秀成果展”,他也圓了加入省作協的愿望。

譚談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我更是切身體會到他的提攜。2010年,我把近些年寫作發表的十余萬字散文作品匯集出版,書名《岳麓山下》,請譚談作序。開始我擔心,我的習作還很不成熟,他是中國作協副主席,會同意嗎?沒想到他竟滿口答應,并很快寄來了文稿。他在序中不僅肯定了我的寫作,還從正面指點了我今后治學為文的方向。有他的序在卷首,書稿很順利地通過了審查。2022年,我第二本散文集《詩狂何處》擬出版,集中內容他幾乎每篇都審讀評點過。他認為這些文章屬于詩學歷史文化散文。他又是二話沒說,爽快地寫了推薦語。因為他的推薦加持,人民出版社15位評委盲評,一致同意了選題申報。書印行后,人民出版社還將其列為精選圖書。

譚談是文學湘軍的領軍人物,是當代湖南作家中唯一擔任過中國作協副主席的大作家,但絕無大作家的排場和盛氣。他當過省文聯主席,官至正廳級,但絲毫沒有官場做派及官氣。譚談頭銜很多,但他最滿意的是漣邵礦務局授予的“終身礦工”榮譽稱號。到他家,他頗得意地展示這塊牌匾,還有漣邵礦工畫家康移風以此為題的畫像。他不講究穿著,身上難得見到名牌,經常是穿一件昔日采風時接待單位發的、滿是口袋的馬甲四處行走。因此,在他擔任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的受聘儀式上,時任省文聯主席的鄢福初笑言要公開譚談的一個秘密,說他今天的穿著是最正式的。話音剛落,全場大笑。他是一直保持農家子弟、礦山工人本色的作家,無論是性格迥異的文人,稚嫩熱情的文青,還是往日礦山的工友,農家純樸的村民,他都一視同仁,怡然相處。我曾在他老家漣源曹家村看到一幅照片,他與一位老農“勾肩搭背”,笑態可掬。其弟速成告訴我,那是他兒時伙伴,不熟悉者都以為是農村老哥倆。北宋蘇東坡曾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碧K東坡性格隨和,參透人生,但高居朝堂和貶謫邊鄙,表現還是不一樣的。這一點上,譚談做得肯定比蘇東坡更到位。

真、善、美是文學創作的價值原則,是時代和人民對作家、作品的衡量標準,也是社會生活崇尚的道德品質。譚談不僅把真、善、美奉為自己創作的圭臬,也在生活中力行。他的作品,無論歌頌還是暴露,都洋溢著正能量,流淌著主旋律,飄逸著人性的溫情,煥發出時代的陽光。他為人民而寫,為時代而作,把自己置身于新時代建設者的鐵流,而不是旁觀者、清談家,這就是人民和時代需要的真、善、美。我眼中的譚談,本身就是一位求真、求善、務實的人。他的謙和低調、淡泊從容和待人以誠、與人為善,向為人們稱道。一位省委老領導談起他,豎起大拇指:“譚談是個善良厚道的人,只做好事,不計回報?!?/p>

譚談縱橫文壇數十年,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湖南所有獲獎作品的創作過程,親歷了幾代湖南作家的成長成名,對老作家的風流才華、所經歷的酸甜苦辣耳熟能詳。我戲稱他是當代湖南文壇的一本“活字典”,建議他把自己熟悉的湖南文學界名家和名著的故事寫出來,以饗讀者,為湖南當代文學史添一抹瑰麗色彩。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陳新文在旁當即約稿:“寫吧,我們來出版?!彼麉s默然。當然也一直沒動靜。過了許久我再問他,這么好的選題何以束手?他慨然道,作家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一生或長或短,都是多姿多彩的歲月,還是留待后輩研究者去寫吧。譚談是位現實主義作家,寫作史料性的文章必須寫實,不容虛構,他不愿自己的文字讓故友和同仁們難堪。文人相輕是自古以來的流弊,至今難以根絕。這個陋習似乎沒有影響譚談,他與我們談論作家作品,總是贊許、夸獎,一有機會便推薦。

譚談不僅是著名作家,還是卓出的社會文化活動家。他的社會責任感讓我們這類從政者也感到自愧不如。文聯、作協都是無權無錢的社團組織,譚談任內卻留下了名垂史冊、澤被后世的巨大資產。1995年,他謀劃創建了毛澤東文學院。這不僅是培養新一代文學湘軍的“搖籃”“杏壇”,也以其獨特風格,成為古城長沙的一個地標建筑。1997年,他倡導設立了毛澤東文學獎,該獎每三年頒發一次,獎掖、激勵湖南作家潛心創作。同年他又先后在漣源田心坪、雙峰富托村、郴州三峽移民新村分別建了三座作家愛心書屋,還在十四所鄉村中學建有愛心書柜,這些都成為文藝界鄉村文化扶貧的示范項目。為了籌建愛心書屋,他向巴金及全國作家寫信:“我想借助天下朋友溫暖的手,匯集廣大作家的愛心,在貧困山區建一個作家愛心書屋,給貧困山區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們,送去一批精神食糧。這不是學校,但又是一所學校無法替代的,富于個性和特色的,千百名文藝家用愛心搭蓋的學校!盡管這個愛心書屋,只能放在某一個村鎮,但她是一叢火,將會在千山萬嶺間燃燒……”這些信今天讀來,依然感受得到他那滾燙的情懷。

與愛心書屋幾乎同時建成的,還有一座白馬湖文藝家創作基地。這個白馬湖是上世紀50年代修筑的一座白馬水庫,位于龍山腳下,風光宜人,只是在處處綠水青山的瀟湘顯得“大眾臉”,過去鮮為人知。朱自清的散文《白馬湖》我讀過,是他當年在浙江上虞白馬湖邊春暉學校任教國文時所寫。百年前的春暉學校了不得,鴻儒云集,執教的是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朱光潛等文化名人,來講學的有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黃炎培、葉圣陶、于右任、張大千等名流大師?!鞍遵R湖作家群”更是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耀眼的一頁。上世紀20年代白馬湖就揚名學界文壇。初次聽譚談提及漣源白馬湖創作基地,我曾狐疑,有朱自清的《白馬湖》在前,譚談的白馬湖將如何作這篇同題文章?當我來到白馬湖畔,心里有了答案。西南望龍山,黛藍逶迤,俯看湖水,幽綠沉沉,湖心有島,小船移波,成片的漣漪浮著天光,蕩向遠處。湖邊綠樹叢中,文藝家創作之家的幾棟小樓沿岸排開,粉墻黑瓦,如一本本翻開的書冊,輝映著湖光山色升騰的天地靈氣。最引人流連的,是依山傍湖而立,被譚談稱作“愛的長廊”的愛心碑廊,其中鐫刻有巴金、臧克家、周巍峙、賀敬之、張光年、沈鵬、李鐸等一百多位著名文學家、藝術家,周光召、袁隆平等科學家和毛致用等政治家為愛心書屋題寫的墨寶。此外還有創作之家院內一道依山蜿蜒的小字體藝術長廊。一一讀來,只覺墨香盈面,文韻盎然。這座白馬湖,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不知撩起了多少作家、藝術家的文思和創作靈感。

這幾件大事辦成了,譚談也因此贏得了一個“三借堂主”的名號。哪三借?他詮釋:“向有權的人借權,向有錢的人借錢,向有名的人借名,來辦我們作協、文聯的事?!痹掚m輕巧,我卻聽出了其中沉甸甸的情懷和難梳理的曲折。因此,他把白馬湖文藝家創作之家也命名為“三借樓”。只是“三借樓”的內涵,又賦予了文學元素——湖光、山色、人文——一并借來,豈不美哉?

去年初春,譚談獲得了第二屆湖南省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這是湖南文學界的最高榮譽,是對譚談杰出的文學成就及其對湖南文學事業長期付出和重要貢獻的最好肯定。我為之高興,祝賀他。但譚談看得很淡,似乎不太喜歡,揶揄說:“我還沒有奮斗到終身呢,這個獎早了點吧?!蔽依斫?,他不希圖什么獎,追求的是“晚晴”的境界。確實,近兩年譚談又進入一個新的創作高發期,一年出版一本游記散文,讓人好生羨慕。

望文生義,晚晴即傍晚晴朗的天色,比喻晚年優游裕如的生活狀態?!巴砬纭币辉~,最早見于南北朝何遜的詩:“振衣喜初霽,褰裳對晚晴?!笔⑻圃娙烁哌m將它與文墨風騷粘貼在一起:“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弊钪氖抢钌屉[在桂林寫的:“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比缃褚咽乔Ч琶?。譚談看重晚晴,其位于長沙城北土橋的小院亦取名“晚晴居”,退休后出版的一本文集也叫《晚晴居散集》。譚談不吝嗇晚晴,心中的晚晴不是個人的優裕怡情,而是包蘊了政治、文化、社會意蘊的時代價值,是他人生觀的厚積薄發。

他放不下故鄉文化貧瘠的鄉親,要讓大家都感受到新時代的晚晴。他說:“我這輩子的夢想,是能在養育自己的村子里,為童年的伙伴們建一個健身、閱讀、休閑、娛樂的場所?!蹦暧夤畔〉乃珠_始“折騰”。這次他捐出祖屋的宅基地,賣掉婁底的住房,再拿出積攢的稿費,著手在老家曹家村籌建老農活動中心。建設中,他約我為活動中心的還童園撰一副楹聯,請何滿宗書寫。所謂人杰地靈,一點不假。曹家村的山川形勝,注定了要出文豪的。村子后靠一座花山嶺,前瞻一脈洪界山,酷似筆架,譚談在這里出生長大,飽蘸天地靈氣,怎能不妙筆生花?

他醞釀了二十年的夢想,兩年時間便實現了。曹家村老農活動中心建成后,譚談的“晚晴”情結進一步發酵,他把它命名為“晚晴書屋”,征集來近萬冊圖書。他把屋前坪地辟為“晚晴廣場”,疏浚了小池塘,在旁邊的大理石護欄上鐫刻了數十位名家詩人作品手跡,名曰“晚晴詩湖”?,F在,晚晴書屋成了村民讀書、集會的主要場所,既是村民們健身跳舞的去處,又成了遠近作家學習研修的基地,人們譽之為“農家人的精神驛站”。

譚談的“晚晴”,是社會責任感的發散,是文學時代審美的引申,是大美大愛的代名詞。

責任編輯:羅小培

猜你喜歡
白馬湖晚晴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藏石賞石怡晚晴
春日里的白馬湖公園
游白馬湖公園
我為抗疫獻晚晴
開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懷
三線建設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晚晴生活館
淮安市白馬湖湖濱帶生態修復方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