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護理對患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干預效果

2024-04-03 05:59謝靜楊和平蔣丹丹
中外醫療 2024年1期
關鍵詞:瓣膜心臟病入院

謝靜,楊和平,蔣丹丹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福州 350001

瓣膜性心臟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臟病類型,及時進行瓣膜置換術是徹底逆轉患者一系列臨床癥狀體征、改善生活質量的最可靠方式[1-2]?;颊叩陌昴ぶ脫Q術風險較大,術后傷口感染等發生率也明顯較多,給臨床治療及護理均提出了新要求。護理人員是與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接觸最為緊密的人群,其護理行為及態度可直接影響患者的認知、遵醫行為,甚至治療預后。瓣膜性心臟病患者術后面臨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康復,使身體機能及心理狀態均恢復至正常心功能下的最優模式,因此需要配合高效優質的護理模式,以求實現快速良好康復。心臟康復護理是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運動訓練等新型多維度康復護理模式,目的是通過多途徑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及康復的認知、激發其內在驅動力并更好地投入到運動康復中,最終實現最優的康復效果[3-4]。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近年逐步應用于臨床,本研究方便選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收治的118例瓣膜性心臟病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該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為后續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模式選擇提供實踐借鑒,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于本院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的11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入組患者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自認為無法理解談話內容者委托直系親屬),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本研究計劃。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瓣膜性心臟病診斷標準[5-6],且具有手術指征;全程配合治療及護理;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智力或認知功能障礙者;術前確診焦慮癥、抑郁癥等情緒障礙性疾病,或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患者;手術失敗或者術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響術后康復的疾患者;嚴重營養不良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后的健康宣教、告知住院注意事項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定時查看患者的情況變化,術后自我鍛煉方式講解、病室整潔保持、生命體征監測、出院宣教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康復護理,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步驟如下:①心理康復護理?;颊咂毡榇嬖趯κ中g是否成功、術后并發癥是否發生的憂慮,焦慮、緊張情緒等負面情緒可直接影響患者的遵醫行為及手術效果。術前護理人員第一時間與其進行一對一面談,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文化及工作經歷后,選擇患者最容易理解的用詞告知疾病產生原因、手術基本流程、可能獲得的效果、術后并發癥預防策略等,增加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了解。同時將部分相似疾病及手術后獲得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增加對手術成功的信心。術后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交流過程中,充分共情其存在的不良情緒,傾聽患者各種情緒產生的原因,及時疏導并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情緒狀態面對疾病。組織患者與成功手術及康復患者進行電話或面談,對可能存在經濟困難的患者幫助其聯系相關基金會解決困難。②運動康復護理。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護理人員首先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3~5次/d,單次重復3~5次。護理人員在術后1~2 d對患者上肢進行按摩,其后病情更為穩定后指導患者的肢體屈曲、內翻、外翻等鍛煉,2~5次/d,以患者可耐受、不感到軀體疲勞為宜。術后4~7 d開始增加相關鍛煉頻率,咳嗽、呼吸鍛煉10~15 min/d,5~10次/d。上肢功能鍛煉增加上舉、牽拉等項目,下肢鍛煉增加蹬腿、抬腿等動作,其后逐步開始指導患者半坐、床旁坐、床旁站立、扶床活動、離床活動等,以循序漸進、患者不感受到勞累為基本原則。術后7 d開始讓患者開始適當室內行走并逐步擴大行走范圍、距離,加快行走速度。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圍術期生活質量評分:入院即刻、術后48 h,分別采用健康調查簡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 PF)、生理職能(Role Physical, RP)、軀體疼痛(Bodily Pain, BP)、總體健康(General Health, GH)、生命活力(Vitality,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 SF)、情感職能(Role Emotional, 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8個維度各0~8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出院當日,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包括操作技能、知識宣教、護理態度、病室環境、道德水平5個方面,每個方面得分0~20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圍術期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為計量資料,且符合正態分布,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入院即刻,兩組患者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觀察組患者的SF-36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PF:生理功能,RP:生理職能,BP:軀體疼痛。

術后48 h 57.29±5.45 62.31±5.39 5.030<0.05組別對照組(n=59)觀察組(n=59)t值P值PF RP BP入院即刻30.23±4.21 30.76±4.05 0.697 0.487術后48 h 57.02±5.54 62.18±5.39 5.128<0.05入院即刻37.81±4.54 37.96±5.21 0.167 0.868術后48 h 51.23±5.43 57.03±5.78 5.618<0.05入院即刻42.84±6.51 42.76±5.98 0.070 0.945

續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GH:總體健康,VT:生命活力,SF:社會功能,RE:情感職能,MH:心理健康。

組別對照組(n=59)觀察組(n=59)t值P值術后48 h 57.18±5.02 63.26±4.87 6.677<0.05 GH入院即刻40.77±6.20 40.14±5.87 0.567 0.572術后48 h 53.23±5.49 59.85±6.26 6.107<0.05 VT入院即刻38.21±5.40 38.76±5.49 0.549 0.584術后48 h 51.18±5.46 58.37±6.20 6.685<0.05 SF入院即刻44.09±5.31 43.72±5.23 0.381 0.704術后48 h 58.52±4.85 63.19±5.40 4.942<0.05 RE入院即刻38.57±4.20 38.96±4.12 0.509 0.612術后48 h 53.16±5.39 56.94±6.22 3.528 0.001 MH入院即刻44.24±5.42 44.19±5.36 0.050 0.960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出院當日,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量表各維度、平均護理滿意度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n=59)觀察組(n=59)t值P值操作技能15.29±2.30 17.11±2.10 4.489<0.05知識宣教14.15±2.73 17.08±2.14 6.488<0.05護理態度13.43±2.15 16.77±2.03 8.676<0.05病室環境14.29±2.40 16.38±2.09 5.044<0.05道德水平13.22±2.56 17.01±1.87 9.183<0.05平均護理滿意度總分72.19±8.76 87.34±9.10 9.213<0.05

3 討論

瓣膜性心臟病患者行瓣膜置換術,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在術后完成高效康復,使患者迅速恢復正常的軀體功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積極的術前血糖干預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降低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在確保術者技術合格外,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康復進度、康復質量,甚至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積極探索適合心臟病手術患者的護理模式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之一,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心臟病患者護理模式被引入本院患者護理中,現就其應用價值具體展開討論。

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可具體分為瓣膜性心臟病相關知識宣教、心理護理、運動康復護理3個部分,首先增加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減少因為錯誤認知導致的心理狀態異常;積極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不良情緒的產生來源,及時疏導并鼓勵患者樹立對手術成功的信念,激發患者對治療及遠期良好結局的期待及內在驅動力[7-8]。術后根據患者的身體康復進度,及時配合合理強度的運動康復,隨著心臟功能好轉可負荷更強程度的運動康復,積極增強患者的運動干預強度,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康復質量,更有利于其恢復出院后的正常生活[9-12]。本研究患者的術后SF-36各維度評分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后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更優,一方面是由于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疾病認知后消除了不良認知引發的焦慮,另一方面是護理人員積極疏導、鼓勵后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加上術后積極的運動康復使患者真實感受到軀體功能的優化,從而實現了優質的身心康復,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以及真實感受到的生活質量變化,均是決定護理工作滿意度的關鍵[13-18]。文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量表各個維度評分值均高于對照組,總護理滿意度評分值也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實施后患者對護理人員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迅速提升,再次證實該護理模式的優越性及可行性。黃君玲[19]學者針對102例患者開展康復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總體健康評分(46.34±4.13)分較對照組更優(P<0.05),與本研究結論相一致[觀察組總體健康評分為(59.85±6.26)分,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瓣膜性心臟病患者圍術期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加入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有助于融洽護患關系、提升護理滿意度。

猜你喜歡
瓣膜心臟病入院
“心慌”一定是心臟病嗎?
中醫新解心臟病
住院醫師入院教育實踐與效果探索
心瓣瓣膜區流場中湍流剪切應力對瓣膜損害的研究進展
“爛”在心里
我做了七八次產檢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臟病?
作文門診室
作文門診室
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尿酸與CHADS2CHA2DS2-VASc評分的關系
作文門診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