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睡虎地書信木牘札記三則

2024-04-04 15:06聶菲
出土文獻 2024年1期

聶菲

摘 要: 本文是有關睡虎地書信木牘字詞釋讀的三則短札。第一則認為“寄氣(乞)就書”應理解為“寄給就的書信”,“寄乞”與“寄遺”“乞匃”相類。第二則指出“自以布此”是“自以布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第三則指出“直佐”與“直符”“直候”“直更”結構相似,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晏子春秋》“直使”、《戰國策》“直送”的語義。

關鍵詞: 睡虎地木牘 寄乞就書 自以布此 直使

睡虎地4號戰國秦墓所出11號木牘,是黑夫、驚在外從軍時寄回家的一封信。清晰圖版可參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885—886、1341—1342頁。木牘前四行內容如下:

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 中、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前日黑夫與驚別,今復會矣。黑夫寄氣(乞)就書曰:“遺黑夫錢,毋操夏衣來?!苯駮潱矗┑?。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襌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操錢來,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智(知)也,?櫛'(愿)母遺黑夫用勿少。

我們將在下文對劃線處文句試作討論,祈請方家指正。

“寄氣就書”,湯余惠把“氣”釋為“走”,認為“就”通“造”,意思是“至”,“就書”指黑夫已寄到家中的信。湯余惠: 《戰國銘文選》,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75頁。黃盛璋把“氣”釋為“益”,認為“益就”是人名。黃盛璋: 《云夢秦墓出土的兩封家信與歷史地理問題》,《歷史地理論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54頁。楊芬懷疑舊釋“益”字可能是“乞”。楊芬: 《出土秦漢書信匯校集注》,博士學位論文,武漢大學,2010年,第15頁?!肚睾啝┖霞丰尀椤捌颉?,沒有解釋文意。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592頁。今按,雖然該字最后一筆與寫得草快的“走”“益”最后一筆有相似之處,但據清晰圖片可知該字折筆上方的筆畫與“益”上方橫寫“水”形以及“走”上方部件形體絕不相類(請參看表1)。睡虎地木牘“氣”字形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第1341頁,《法律答問》“氣”見該書第1061頁。里耶8114“氣”、里耶67“益”、里耶8100.1“走”字形分別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里耶秦簡(壹)》,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8、10、27頁。周家臺“益”字形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州博物館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叁)》,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65頁。岳麓壹“走”字形見朱漢民、陳松長主編: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85頁。對比秦簡中“氣”字可知,該字就是“氣”,“乞”由“氣”分化,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217頁。秦簡多用“氣”表“乞”,白于藍: 《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79—880頁。釋為“乞”的意見可從。

除上舉《漢書》文例外,表“給”義的“氣/氣(乞)”也見于出土的秦漢文獻中?!恶R王堆帛書·養生方》“疾行”:“行欲毋足痛者,南鄉(向)禹步三,曰:‘何水不越,何道不枯〈栝〉,氣(乞)我末。即取突墨……內(納)履中?!焙鲜〔┪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 中華書局,2014年,第61頁。陳劍指出“末”即“肢體”,“氣”讀為“乞”,意為給、給予,本條主題是祈求“行欲毋足痛”,所以祝辭最后說“氣我末”。睡虎地秦簡《日書》祝夢之辭有“賜某大富”,“賜”用法正與帛書“氣(乞)”相同。陳劍: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釋文校讀札記》,《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5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524頁。

此外,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詰咎》“凡鬼恒執匴以入人室,曰‘氣我食云,是 (是謂)餓鬼。以屨投之,則止矣”中,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第445、1222頁?!皻狻奔础皻猓ㄆ颍奔恿x符“米”,“氣我食”就是餓鬼說“給我吃的”,與《漢書·朱買臣傳》“乞其夫錢”結構相同,都是“氣(乞)+某人+某物”?!皻狻边€見于睡虎地《秦律十八種·倉律》簡21—22、《秦律十八種·效》簡169“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人)”,《法律答問》簡207“氣人贏律及介人??桑ê危┲^介人?不當氣而誤氣之,是謂介人”等,都用作動詞,意為“給某人糧食”,學者多括注通假為“餼”,如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第56、129、262頁;白于藍: 《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第880頁。段玉裁指出“餼”是在“氣”用為“氣”之假借專字后所造。參見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第333頁。

睡虎地木牘“寄乞就書”中“寄”和“乞”是兩個相連的動詞,里耶所出秦簡信牘中還有“寄遺”,除“寄遺”外,漢簡中還有“寄往”似可相參?!皨D獨付它人來它今為尹子春……衣者欲寄往……不得致之?!保缢痍P73EJF3∶179B)“……執事毋恙,昔日知……不肯來歸,為乃者迫……取在舍,但無去車……當上畢寄往可以為成,如律……”(居延新簡EPT61∶8)這兩條簡文內容有缺,從殘存文字看也和寄送物品有關,“寄往”或許也可連讀。結構正與“寄乞”相類:

多問華得毋為事變。華為問,適以前日所分養、錢者以寄遺即酉陽徒道(8650背+81462背)涪陵來以買鹽急,卻即道下,以券與卻,靡千錢。除少內,書卻道下操養錢來視。華購而出之。(8650+8146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里耶秦簡(壹)》,第89、182頁。簡文讀序及釋文考證請參陳偉主編: 《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91頁;何有祖: 《讀里耶秦簡札記(二)》,簡帛網,2015年6月23日;呂靜: 《里耶秦簡所見私人書信之考察》,《簡帛》第15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59、75頁。

這也是一封請求親友寄送錢財的書信。由上下文可知“”是人名,“遺”與里耶8647簡“遺莫邪衣用錢五百未到”中“遺”同,是給予、贈送的意思,“寄遺”是兩個近義動詞連用。

綜上,我們認為睡虎地木牘中的“乞”應表“給”義,與“寄”是近義連用的關系?!凹钠颉迸c里耶秦簡“寄遺”、傳世文獻“乞匃”近同?!凹钠蚓蜁钡囊馑际羌乃徒o名為“就”的人的書信?!熬汀笔乔貪h常見人名,如里耶秦簡有名為“就”的書手、鄉佐、令史(李世持: 《秦簡人名整理與命名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17年,第432—433頁),秦印有“王就”,漢印有“張就”“杜就”“田就”“梁就”“王就”等,漢簡有“李就”(居延254.024)、“鄧就”(73EJT37∶977)、“孫就”(73EJT37∶1159)等。詳參許雄志: 《秦印文字匯編(增訂本)》,鄭州: 河南美術出版社,2021年,第192頁;趙平安、李婧、石小力編纂: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上海: 中西書局,2019年,第432—433頁。木牘后文還有“為黑夫、驚多問夕陽呂嬰、里閻諍丈人得毋恙也。嬰、諍皆毋恙也,毋錢用、衣矣”一段話,這應該是黑夫在自己的家書中替呂嬰、閻諍向呂、閻的家人問好,報告呂、閻的近況。當時傳信不便,如有人寫信就相互代為傳話慰問?!凹钠蚓蜁币彩沁@種情況,大概之前黑夫有書信寄給“就”,委托“就”給自己的家人傳話,要他們給自己寄錢、不要做成夏衣帶來。他估計之前的那封信應該就要送到,而他對母親又有了新的囑咐,所以在本木牘中提及那封信,強調他新的請求,以免母親按之前書信行事。

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襌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操錢來,黑夫自以布此。

湯余惠認為:“此,通裁,裁制。此,清紐;裁,從紐。并屬齒音,同類相通?!睖嗷荩?《戰國銘文選》,第175頁。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贊成湯說,并進一步論證:“裁從得聲,又從才得聲,才與茲通……茲又與此通?!渡袝ち⒄罚骸圆⑹艽素жЩ?。漢石經此作茲?!蓖踺x: 《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 中華書局,2008年,第42頁。今按,“此”為支部,“裁”“茲”為之部,支、之兩部一般不能相通,“此”“茲”互為異文的原因是意義相近,不能由此系聯“此”“裁”的韻部。且秦簡多用“材”表“裁”,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衣良日》“十月丁酉材(裁)衣,不卒歲必衣絲”(簡114背)、“月不盡五日,不可材(裁)衣”(簡117背)等。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第1238—1239頁。而未見其他用“此”表“裁”之例。湯余惠僅據聲母發音部位相同就判定兩字通假,恐不可從。

黃盛璋疏通劃線句的大意為“自己就地買布縫制”,翻譯整句話為“黑夫自己在此買布做”,黃盛璋: 《云夢秦墓兩封家信中有關歷史地理的問題》,《文物》1980年第8期;黃盛璋: 《云夢秦墓出土的兩封家信與歷史地理問題》,《歷史地理論集》,第555頁。認為“此”是指代黑夫從軍所在地的代詞,是正確的。不過,從黃先生的翻譯看,他把“布”理解成動詞“買布”,這恐怕是不妥當的?!安肌痹谇貪h文獻中多用為名詞,作動詞時表“陳列”“鋪展”之類的意思,未見名詞動用為“買布做(衣服)”的例子。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 《故訓匯纂》,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662—663頁;任荷: 《“名詞動用”與上古漢語名詞和動詞的語義屬性》,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第146頁。而且將“布”理解為“買布”,“以”字就無法落實了,大概正因為如此,黃先生的翻譯跳過了“以”字。

我們認為“自以布此”應該是“自以布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前人未能對這句話有好的解釋,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它是特定語境下略去了介詞“于”和謂語“為襌裙、襦”的極簡形式。

句中表處所的成分前省略介詞“于”,這在秦簡中十分常見。伊強: 《秦簡虛詞及句式考察》,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85—88頁。例如:

盜賊殺傷人沖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壄,當貲二甲。(睡虎地《法律答問》簡101)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第1057頁。

春三月甲乙不可伐大榆東方,父母死。(放馬灘《日書》乙簡129貳)張德芳主編,孫占宇著: 《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32頁。

前一句說有盜賊在大道上殺傷人,后一句說不可以在東方砍伐大榆樹,“沖術”“東方”前均省略了介詞“于”。結合這些例子看,牘文“此”(指代黑夫從軍地)前省略“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傳世文獻中隨語境簡省謂語的情況,楊伯峻、何樂士已有討論。參楊伯峻、何樂士: 《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修訂本)》,北京: 語文出版社,2001年,第832—835頁。出土文獻中謂語省略的現象,研究秦漢簡語法的學者也有關注。魏德勝: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法研究》,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355—356頁;楊巧琳: 《居延新簡語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第113頁。例如:

(衛州吁)求寵于諸侯,以和其民……公問于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保ā蹲髠鳌冯[公四年)楊伯峻編著: 《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 中華書局,2009年,第36頁。

山及竹若汶澤中敢有群輩三人以上為盜賊,殺吏民及強盜者,有能斬捕渠率,予購錢十萬;黨與,人三萬。(居延新簡ESC∶7A)張德芳: 《居延新簡集釋(七)》,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396頁。筆者投稿時該句標點有誤,承蒙匿名審稿專家指正,謹致謝忱。

甲告乙盜牛若賊傷人,今乙不盜牛、不傷人,問甲可(何)論?端為,為誣人;不端,為告不審。(睡虎地《法律答問》簡43)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第709頁。

刑門,其主必富,十二歲更,弗而耐乃刑。(睡虎地《日書》甲簡117叁)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壹)》,第789頁。

第一例“以亂”是“以亂和民”的省略。第二例最后一句是“有能斬捕黨與,一人予購錢三萬”的省略。本條的含義是每斬捕黨與一人就予購錢三萬,可與居延503.17+503.8“愿設購賞,有能捕斬嚴歆、君闌等渠率一人,購錢十萬;黨與五萬”,敦煌漢簡792“右能捕興黨與粟次伯等一人,購錢十萬。知區處語吏,吏以其言捕得之,購錢人五萬起,從人三萬”相參看。第三例“端”表示故意,“不端”是“不端為”的省略。第四例的完整形式是“弗更而耐乃刑”。上舉諸例都是在說事情的兩種情況:“以德和民”和“以亂和民”;“斬捕渠率”和“斬捕黨與”;告發人是否主觀有意為之(“端為”和“不端為”);是否及時改建門(“更”和“弗更”)。由于前文已提供完整情境,在說后一種情況時省略謂語成分也不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睡虎地木牘也是如此,“母必為之”和“黑夫自以布此”是“母必以布為襌裙襦于安陸”和“黑夫自以布為襌裙襦于此”兩種情況。木牘將這兩種情況并舉,供母親比較選擇。

“直佐”,湯余惠指出即“值差”,就是今天說的“當差”,指服兵役。湯余惠: 《戰國銘文選》,第175頁?!肚睾啝┖霞钒凑Z引《秦律十八種》中“佐”的相關記錄,指出秦政府機構和軍隊中,底層吏員多有“佐”,提出“直佐,疑是充任佐一職”。陳偉主編: 《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第593—594頁。

我們認為“直佐”可與秦漢文獻中的“直更”“直候”“直符”相聯系,“直”都是當值負責做某事、當值擔任某職務的意思。例如:

(郭解)乃陰請尉史曰:“是人吾所重,至踐更時脫之?!泵恐林备?,數過,吏弗求。(《漢書·郭解傳》)《漢書》,第3702—3703頁。

戍卒三人以候望為職。戍卒濟陰郡定陶羊于里魏賢己卯夜直候。(居延183.7)簡牘整理小組編: 《居延漢簡(貳)》,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年,第208頁。

建平三年七月己酉朔甲戌尉史宗敢言之: 乃直符一日一夜,謹行視錢財臧(藏)內,戶封皆完,毋(無)盜賊發者,即日平旦付令史宗。敢言之。(居延新簡EPT65∶398)張德芳、韓華: 《居延新簡集釋(六)》,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66頁。

“直更”即當值服更役,“直候”就是當值候望,“直符”指當值掌管符節。前賢對“直符”的研究可參看裘錫圭: 《漢簡零拾》,《裘錫圭學術文集·簡牘帛書卷》,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70—71頁;沈剛: 《居延漢簡語詞匯釋》,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134—135頁。需要注意的是,由“直符一日一夜”可以看出,漢簡中“直符”是動詞性質的短語,冨谷至解釋成名詞性的“當直的役人”或官職名,是不準確的,其說見冨谷至: 《漢簡語匯考證》,張西艷譯,上海: 中西書局,2018年,第249頁。引文最后一句“即日平旦付令史宗”,所付之物就是“直符”之“符”,是值勤者輪值時需要佩帶的履行職權的憑證,與出土所見“跡符”接近,值勤人員換班時要交接此“符”。

由此,我們可以對傳世文獻中的“直使”“直送”作出確切的解釋。如《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吒缽拇箝T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子何為使乎?”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眳莿t虞編著: 《晏子春秋集釋》,北京: 中華書局,1962年,第389頁。

《說苑》也有相同內容,唯最后一句作“故宜使楚耳”。劉向撰,向宗魯校證: 《說苑校證》,北京: 中華書局,1987年,第306頁。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認為“宜字義長”,徑改《晏子春秋》為“故宜使楚矣”。張純一: 《晏子春秋校注》,上海: 世界書局,1935年,第158頁。張純一校改的版本依據是黃以周《晏子春秋??庇洝匪短接[》異文“宜”。黃以周: 《晏子春秋??薄?,孫星衍、黃以周校: 《晏子春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第140頁。今核檢《太平御覽》并無作“宜”之例。晏子的這則故事在《太平御覽》中共出現5次,分別見于卷一八三、三七八、四六六、七七九、九〇五,卷一八三、九〇五沒有出現最后一句,卷三七八作“故使王耳”,卷四六六作“故使耳”,卷七七九作“是故使王耳”。具體請看李昉等: 《太平御覽》,第888頁下欄、1745頁上欄、2143頁上欄、3452頁下欄、4012頁上欄。黃校既為誤校,張純一據時代更晚的《說苑》校改《晏子》,顯然是不謹慎的?!蛾套印吩娜援斠浴爸笔埂睘槭?。

“故直使楚矣”可以理解成“所以當值出使楚國”。過去學者將“直”理解為副詞,解釋為“特意”或“僅僅”,都是把這句話理解成晏子是在語氣上直接表達對楚王的譏嘲(“只配出使楚國”)。王引之撰,李花蕾點校: 《經傳釋詞》,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33頁;楊宏: 《先秦諸子散文選譯(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29頁;趙蔚芝注解: 《晏子春秋注解》,濟南: 齊魯書社,2009年,第291頁;張新科、尚永亮主編: 《先秦兩漢文觀止》,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24—226頁?!蛾套哟呵铩匪茉斓年套有蜗髾C智過人,但更多強調他對外不卑不亢、對內不辱使命的大智慧。這則故事乃是晏子出使楚國時與楚王的對答,如果言辭不敬,有失使者身分和齊國風度,也反而顯得晏子不夠沉穩。末句是說齊國的使者各有其對應的國家,晏嬰最為不肖,所以當值出使楚國。整句在語氣上是應當應分的態度,只是客觀地陳述自己的職守,并不帶有“特意”“僅僅”之類的主觀判斷。這是在用最淡定的語氣進行最激烈的諷刺,彰顯了晏子的外交能力。

文獻中還有“直送”,見《戰國策·齊策》:

孟嘗君出行五國,至楚,楚獻象床。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傷此若發漂,賣妻子不足償之?!?/p>

“郢之登徒直送之”,高誘注:“直,當,曰直使也。登徒直使,不欲行送象床?!蓖ㄐ斜咀鳌佰峭街笔顾椭?,是涉高誘注文而衍,王念孫已辯其誤。王念孫: 《讀書雜志》,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第46頁。兩處“直送”都是當值負責奉送象床的意思。

需要附帶提及的是,點校本大多將高注誤斷為“直,當曰‘直使也”,有的甚至因而訛為“當日直使”。諸祖耿編撰: 《戰國策集注匯考(增補本)》,南京: 鳳凰出版社,2008年,第580頁;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謹協校: 《戰國策箋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07頁;繆文遠: 《戰國策新校注(修訂本)》,成都: 巴蜀書社,1998年,第326頁?!稇饑摺犯哒T注文從不說“當曰”,且根據鮑彪注“直猶當”,是用“當”解釋“直”,可知鮑注是承高注而來,“當”“曰直使也”都是高誘對“直”的解釋。高注用“直使”解釋“直”,可見“直使”一語在東漢的通行。高誘所說的“直使”與上文《晏子春秋》中的“直使”一樣,都是當值擔任使者的意思。

(責任編輯: 田穎、王濼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