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建構:“五大文明”整體發展

2024-04-05 14:02王海霞
大連干部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物質文明中國式現代化

王海霞,林 穎

( 蘭州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是文明創造與社會進步。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廣泛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解決如何超越西方現代文明所面臨的困境,領導人民經過艱辛探索,以社會文明發展為導向,將推進現代化的過程與現代文明建設相結合,將現代化建設與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相統一,以實踐為基礎,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方面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體性文明,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建立在多元文明協調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上,與西方國家以資本為核心片面突出物質文明的現代化有根本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五大文明”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現代文明建構的實踐場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與現代文明建構相互交織、互促互進,成就了今天文明中國的歷史性崛起,也書寫了人類文明歷史的中國篇章,為人類社會走向真正文明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實踐經驗。

一、中國式現代化重置了物質文明的發展邏輯

物質文明的建設水平體現著中國由落后到先進、從貧困到富裕的文明發展態勢。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文明建設與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由資本主導的物質文明建設有所不同。首先,形成了物質文明建設的“人本邏輯”。一方面,物質文明建設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去推進和實現;另一方面,物質文明建設的目的和生產的一般目的高度統一,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物質文明建設的方向、標準都以是否能夠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物質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尺度。西方現代化堅持“物本邏輯”或“資本邏輯”,以追求資本增殖和資產階級財富的無限增長為物質文明建設的起點和歸宿,整個社會奉“資本”為圭臬,物的力量、資本的力量凌駕于人之上,成為壓迫人、奴役人的主體,“造成了資本與勞動的對立、物的世界與人的世界的分裂、生產與生態的沖突,釀成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危機”[2],導致了物質主義極致膨脹、收入與財富不對等的境況,以及對人性的蔑視,資本主義社會成了一個本末顛倒的社會,物質文明發展帶來了文明價值危機。其次,確立了物質文明建設的全新目標。中國的社會制度就決定了我國現代化物質文明建設的推動,是要把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需求和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目標,是要為實現14億多人口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后,中國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從基本滿足到較為富足,再到全面富裕的歷史性進步。如今,中國共產黨人正在努力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而不懈奮斗。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國家資本主導下的現代化,由于資本積累必然帶來的貧富兩極分化、人的異化以及社會嚴重的不平等、不公正等有著根本不同。在中國,實現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現實的內在的必然要求。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道路著眼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逐漸實現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和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所以,中國式現代化在物質文明建設過程中,要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文明建設目標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支撐。再次,賦予了物質文明建設以人文底蘊。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文明建設要求厚植物質文明的人文底蘊,要求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要依托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方向指引、智力支持、精神動力、道德滋養,努力克服西方現代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物質文明建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二、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政治文明新的形態

民主是政治文明亙古不變的追求目標,政治文明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追求。政治文明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建構中重要構成部分,體現著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主張的“普世價值”制度觀念、政治理論的突破和超越。中國式現代化政治文明建設目標是要在政治上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更切實的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3]。

在民主問題上,中國長期處于被西方話語誤解、詬病、歪曲、抹黑的輿論場中。今天,中國式現代化以實踐成就,從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為文明兩方面向世界呈現了中國政治文明建構的積極成果。首先,創建了符合人類文明進步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國的政治制度不論是作為國體的人民民主專政,還是作為政體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都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是能夠凝聚人心、匯集力量的制度,在保障人權、保證實現公平公正方面有著顯著優勢。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為他們發聲,為他們吶喊,為他們的解放和他們的自由全面發展而斗爭,以鮮明的立場向世界宣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4]。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就是選擇了人民立場,人民性是中國制度體系的價值導向,人民至上是制度建設遵循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盵5]面對新的發展目標和歷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盵1]這是向世界展現中國共產黨堅定社會主義制度價值目標的決心,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好”作出最好的注解。其次,形成真正的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西方國家視野里,只有西方民主政治是普適性的文明制度,具有著普世價值,而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則是落后的、野蠻的、專制的制度;按照他們的邏輯思路來講,西方政治民主是實現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繁榮的前提,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沒有實行西方式的政治民主,中國社會的發展會陷入動蕩,經濟會走向崩潰。但事實與之相反,中國實現了社會長期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為政治文明提供了創新性成果,即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西方國家形式上的政治文明,如“程序民主” “選舉民主”等有根本不同。中國通過不斷完善制度、拓展渠道、搭建平臺,賦予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最大限度的參與權、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將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了反映人民意愿訴求、維護人民各項權益、增進人民民生福祉,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的優越性。

三、中國式現代化升華了精神文明的實踐智慧

精神文明是社會觀念和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它反映了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們思想中的存在和影響。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的根、一個民族的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盵6]

回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過程,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大政方針從來沒有松動過。鄧小平同志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強調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始終協調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明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我國的戰略地位和根本任務,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指導方針。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調要 “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7],“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8]。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為新征程上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具有顯著的不同。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西方精神文明同物質文明分離對立的思維,樹立了人類精神文明的新標桿。在西方現代化過程中,資本邏輯的主導性必然“在解放人的感性欲望的同時,導致了物質主義的泛濫、精神世界的貧困、道德信仰的失落……導致了價值理性的缺位、人文精神的退場”[9]。功利主義價值觀成為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資本邏輯的內容充斥于西方國家的精神文化中,瓦解著西方精神文化中的正向能量,導致西方文明的衰退?!豆伯a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盵10]54“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目標和價值準則,為國家持續前進、社會文明進步、公民個人發展樹立了思想的燈塔,向世界展示了當今中國從國家、社會到個人所形成的價值共識、所凝聚的共同理想、所追求的精神面貌。其次,中國式現代化回歸了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主導、以謀求利潤為目的、以金錢萬能為信條,擠壓了人們本來應該擁有的豐富的精神世界,矮化了人們的精神追求,導致了人的異化。如美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說:“我們的價值觀解體了——一夜暴富和不勞而獲的思想在整個國家盛行?!盵11]中國式現代化高度重視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素質,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要求,對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表達,為我國促進精神財富的生產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供方向指引。我們圍繞人的思想建設、豐富人的精神家園,聚焦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開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厚植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不斷提升我國精神文明的高度。

四、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西方社會文明的歷史局限

社會文明體現人類社會生活狀態,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推動社會文明前進的持久力量。中國現代化的社會文明建設,是以保障民生、創新現代化社會治理共同體為主要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社會整體文明的程度直接決定社會和諧的程度?!榜R克思恩格斯對 ‘社會和諧’是 ‘關于未來社會的積極的主張’給予了肯定?!盵10]62社會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場所,是人們相互交流、合作、競爭的平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也關系著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中國社會文明建設與西方國家僅僅從經濟角度看待社會發展顯著不同。首先,我們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內置為社會文明建設的根本原則和實踐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促進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盵12]7這是對社會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經驗總結。中國的社會文明建設,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愿所求全面展開和深入推進,從小康社會、善治社會、美好社會等一步步貼近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其次,我們圍繞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社會文明建設,提升了社會文明程度。改革開放后,我國將人的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物質基礎。黨的十六大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要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創建良好的社會發展秩序與和諧的社會環境,為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持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落實為現實的實踐活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這是對社會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中國的社會文明建設以社會長期穩定為基本特征,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固發展的奇跡,摒除了“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日益膨脹”的西方現代化,創新了中國的社會文明建設,同時也為人類破解社會發展難題、為世界上其他國家解決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問題、探索更符合本國發展實際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樣本。

五、中國式現代化以新的思維方式詮釋了生態文明的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盵12]16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標志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生態觀變革,體現了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自主式探索。

西方近代以來,人類中心主義在思想觀念上占據主導地位,認為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自然應該為人類的利益服務。然而,由于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有限,以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人們逐漸產生了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強烈愿望?!叭祟愓鞣匀槐患{入了資本主義的歷史軌道,在人與自然斗爭的掩蓋下重新展開了人與人的斗爭,對自然的控制變成了資本邏輯對人的控制?!盵13]這意味著人們對于自然的掌控已超越了改善生活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初衷,轉而成為維護特定階層權益的手段,同時表明人類利用自然資源考慮更多的是權力和利益的分配,而非全面地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指導下,“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14],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中國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承認自然的優先地位意味著我們必須認識到人類的行為和活動受到自然界客觀規律的限制,同時我們也要強調以人為中心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將自在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使人與自然建立起一種積極的“為我關系”。一方面,“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盵15]馬克思將人與自然的關系描述為 “人和自然,是攜手并進的”,人類應該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永續發展,其強調的是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關系,主張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因素,以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另一方面,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盵12]36這種觀點超越了西方工業文明中資本對自然的控制,強調人類應該更加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皩⑷藗儚馁Y本主義的‘經濟人’設定轉變為一個 ‘生態社會人’,使得‘人成為合乎自然的人,自然成為合乎人性的自然’?!盵16]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念作為衡量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標準,強調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重塑人類文明時代的精神新貌,為人類走生態文明之路提供了更寬廣的實踐場域。

總之,中國以“五大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西方中心論和“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魔咒,全面升華了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整體性文明要求,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邏輯,提振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頑強生命力,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超越了西方現代文明一元論,實現了人類社會對現代化探索的重大攀躍,向世界呈現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嶄新圖景。

猜你喜歡
物質文明中國式現代化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論析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以文化人:“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價值目標
21世紀化學的廣泛應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