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問題研究
——以定西市安定區為例

2024-04-06 07:35李小蘭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安定區人居整治

李小蘭

(中共定西市安定區委黨校,甘肅定西 743000)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積極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項新要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來,安定區積極開展以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及風貌提升“三大革命”為主要內容的人居環境整治專項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體制機制、主體參與、協同治理、資金保障等方面的短板。需要進一步健全長效保護機制,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探索循環發展模式,強化督導檢查,拓展專項資金籌措渠道,從而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

1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的必要性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健康,事關美麗中國建設”[1]?!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新要求,強調要把治理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來抓。

1.1 為鄉村振興提“顏”增“質”的重點工程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建設美麗鄉村,逐步落實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具體做法。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著重推進農村改廁、清理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和治理黑臭水體等,是改善農村的整體面貌的有效舉措,更是為鄉村振興提“顏”增“質”的利好工程。這些措施一方面能夠改善農村環境條件,給農民提供干凈舒適的生活生產環境,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另一方面能體現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反映國家“三農”工作和“惠農利農”政策的落實情況,充分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效。農村“顏值”由村莊整體面貌決定,而村莊整體面貌的好壞取決于多個方面,其中鄉村的環境衛生狀況是最基本的保障條件。農村垃圾污染、水污染、糞便污染以及廢舊農膜亂丟等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受到廣泛關注,村民居住環境得到普遍改善,有利于提高農村的“顏值”,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從而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好充分準備。

1.2 促進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發展轉型后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人口比例占大多數的農業大國,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影響著全國總體發展的水平和質量。農村人居環境是反映農村綜合發展水平的“晴雨表”,影響著農村的整體發展前景和建設質量。過去落后的基礎設施、破舊的村落屋舍、嚴重污染的環境、年久失修的道路等等,嚴重拉低了村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制約了農民創業致富的想法,也制約了“三農”工作的成效。自黨和國家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和全面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以來,廣大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交通和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農村樣貌煥然一新。這些都為農村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全國農民群眾逐漸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條件。

1.3 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生動體現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是為了讓生活在農村的人民享受到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其本質上是對“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遵循和踐行。首先,這項事關人民利益和民生福祉的工程,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農村落地生根,極大改善著農民的生活方式,保證了基層人民享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平等權利,也為村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搭建了平臺。其次,在治理農村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喚醒村民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的具體體現。最后,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旨在提高基層人民生活質量,是黨在“三農”工作中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兩個先鋒隊”性質的真實寫照。

2 現階段安定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出臺以來,安定區及時學習貫徹中央文件精神,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具體目標,以建設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為工作導向,立足地區發展的基礎條件和人居環境現實狀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2.1 大力推進“七清兩提升一凝聚”專項行動

人居環境直接影響村莊的“顏值”和農村的精神面貌。為聚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拓展推進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全面進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安定區各鄉鎮認真貫徹《中共定西市安定區委辦公室定西市安定區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七清兩提升一凝聚”專項活動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以清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亂排”為重點,嚴格對照“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清單,聚焦全域環境衛生難題,大力推進“七清兩提升一凝聚”專項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等,著力提升鄉村整體風貌和人居環境治理水平。

2.2 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推動整治工作全面開展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方案具體實施過程中,安定區各鄉鎮根據上級文件和方案的要求確立整治目標,廓清整治內容,規劃整治時間。按照“全域推進、不留死角、動真碰硬、攻堅克難”的要求,堅持“發現一處、清理一處、規范一處、潔凈一處”原則,制定細化人居環境治理實施方案,大力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持續開展“屋內大掃除,院內大清理,門前大整治”等活動,常態化、長效化、全覆蓋、無死角推進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2.3 創新開展“主題黨日+環境整治”專題活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定區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各鄉鎮聚焦農村“臟亂差”問題,采取“黨建+宣傳”工作模式,創新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環境整治當先鋒”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在農村廁改、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方面,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營造“黨員干部帶頭干、村民群眾齊參與”的良好工作氛圍。通過主題活動進一步明確環境整治任務,壓實各方工作責任,持續開展農村“三大革命”。

2.4 建立“紅黑榜”曝光和“環保積分”的激勵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踐中,安定區各鄉鎮按照《安定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紅黑榜監督曝光工作方案》中的要求,建立“紅黑榜”曝光專欄和“環保積分”激勵機制。通過張貼“紅黑榜”的方式,每月對各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情況進行評比和公開曝光,以紅榜通報表揚整治結果良好的村及戶,對整治效果較差的村和戶予以黑榜通報批評,并責其令限期整改。同時,推行人居環境保護積分政策,借助以“環保積分”兌換生活物品的方式,鼓勵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本村人居環境整治和保護工作。

截至目前,安定區全域已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改造廁所1萬座,配置垃圾收集設施2500個,創建清潔村莊85個,完成21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一鎮九村”示范鄉村建設有序推進[2]。轄區內各鄉鎮的視覺貧困已基本消除,村莊顏值在持續美化,農村風貌也從整體上得到了一定提升。

3 現階段安定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短板

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項整治,安定區各村人居環境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為建設幸福美麗新安定奠定了基礎,也為本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從全區綜合治理情況來看,由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征,轄區內一些偏遠村莊在改善人居環境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彌補的短板。

3.1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體制機制不完善

一是上下級之間的聯動機制不夠完善。五年行動開展以來,安定區同全國一道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在一些交通、區位條件較好的鄉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各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和銜接缺少靈活性,加之這種處理模式對于經濟條件、交通條件、村莊分布集散情況等依賴性較強,因而具有明顯的區域局限性,在一些邊遠鄉鎮、分布相對分散的村莊難以推廣。另外,垃圾運轉過程中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而且把大量農村垃圾運進城填埋會對城市區域的垃圾填埋場造成極大的壓力,也會給城市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增加工作負擔。二是環保監督管理機制有待加強。農村廁改“一刀切”的現象雖有改觀,但由于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造成一些鄉村廁改工作推進阻力較大等困難。同時,由于基層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致使部分鄉村干部在落實國家政策時,只注重相關工程的實施,對于實際治理效果的考核要求關注較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中監督不力問題比較突出。安定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長效保護機制尚待形成,激勵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3.2 農民的主體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應該是長期居住并生活在鄉村的廣大農民群眾。但就實地調查了解的情況來看,當前安定區各鄉村在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中農民的主體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中還存在著“以政府參與為主,農戶參與度低”“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等現象。主要原因是農民受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影響,難以在較短時間內接受新事物,培養新的衛生習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就造成現階段他們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清晰,更沒有樹立起綠色發展理念,因而保護環境的意識比較薄弱,導致其主動參與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不高。此外,全區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對環保政策宣傳引導的力度不夠,無法達到廣泛調動環境整治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的預期效果,因而沒有將村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3.3 各方面協同參與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

整體而言,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模式仍然比較單一,一部分鄉村存在著扎堆采用同一種整治模式的簡單復制現象。在推動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廁所改革、風貌提升“三大革命”進程中,各方面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協同整治的模式還處于探索完善階段。垃圾處理方面,盡管大部分鄉村建立了村級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化回收運轉站點,但在垃圾收集運轉途中存在垃圾清理人員和運轉人員銜接不及時等問題,造成垃圾長時間堆積,影響了村莊面貌和村民美好生活質量。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大部分鄉鎮修建了污水處理池等設施,但由于污水處理企業和鄉鎮政府之間協作整治的模式尚未形成,導致污水處理成效不高。一些地處山區的偏遠鄉村生活污水未得到妥善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方面,很多鄉村申請了村貌換新專門項目,但在農村殘垣斷壁、廢舊圈舍等有礙觀瞻的建筑物拆除、修復工作中,項目承包企業、鄉鎮政府、村民之間的配合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4 人居環境整治所需專項資金缺口較大

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階段,整治資金不足問題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主要制約因素。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投入情況看,近年來安定區各鄉村用于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廁所革命等民生工程的專項資金投入占市政總投資的比例較低,部分鄉鎮由于本身財力薄弱,用于其他建設項目的資金也不充裕,專門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部分就更加短缺。此外,由于安定區轄區內地域范圍比較大,且地形山川交錯,各鄉鎮的村莊分布較為分散,農村人居環境方面需要治理的范圍相對于其他縣區比較廣,部分交通不便的偏遠鄉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難度較大,長期性、持續性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所需資金投入多。另外,一些鄉鎮下轄的鄉村急于提高整治效果,不加區分地盲目套用其他地區的治理模式,結果適得其反,導致相當一部分整治設備閑置,造成了財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4 安定區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對策建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展開來。五年行動主要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整治標準:“一是在總體目標上從推動村莊環境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升級;二是在重點任務上從全面推開向整體提升邁進;三是在保障措施上從探索建立機制向促進長治長效深化”[4]。在新一輪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階段,加快形成環保長效機制,注重培養村民良好生活習慣,積極探索區域性農業農村生態循環模式,強化環境治理工作的督導檢查,多措并舉籌集專項治理資金等成為安定區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質增效需要著重考量的對策路徑。

4.1 加快形成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

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是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的階段性舉措,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保護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長期持續性手段。在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整治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前期針對性措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所取得的治理成效,要依靠群策群力的持續管護才能得到維持。一是人居環境整治和管護同時推進。安定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始終把鄉村廁改、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廢舊農膜處理等作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注重保護通過開展集中時間整治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尤其要統籌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斷優化小流域水循環。堅持環境整治工作和保護宣傳要雙管齊下、同步進行,做到整治一處保護一處、監管一處、維持一處,確保實施過專項整治的鄉村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二是在做好整治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保護。由于條件所限,有些鄉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難度大,整治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對較多,甚至需要經過反復治理才能初見成效,這就需要整治和保護分兩步進行。先進行集中治理,再分層級對整治以后的成果進行鞏固拓展。三是加快形成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中必須高度重視的方面,其中促成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是環境整治體制機制建設中需要格外關注的重大問題。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就需要在新舉措的探索與新思路的創新方面多花力氣、下大功夫,促進鄉鎮和行政村之間管護工作的有效銜接,不斷推動建立完善對環境整治工作檢查、監督、通報、獎懲的體系,并在日常管理中嚴格執行,逐步形成層層抓落實的環保監管和保護鏈條,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長效管護體制機制,不斷鞏固拓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成效。

4.2 培養村民垃圾分類意識和健康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對于保護人居環境十分必要。廣大農民既是美麗鄉村的直接受益者,也應當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和推動宜居宜業鄉村建設行動走深走實的主要參與者。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必須多措并舉加強關于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和引導,通過普及環保政策啟迪民智,著力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最大限度調動村民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同時,也要在鄉村普及垃圾分類政策,注重培養廣大村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實施垃圾分類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減少占地、合理回收利用,執行垃圾分類能夠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盡可能達到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的目的?!袄诸悺币呀浱岢龆嗄?,在部分城市地區率先試點、有序推開;農村地區雖然也配備了供分類使用的垃圾桶,但村民尚未意識到實施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更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的意識,這嚴重影響了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的開展效率。這就需要在處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時,因地制宜執行垃圾分類政策,讓村民普遍知曉垃圾分類的益處,引導村民養成分類扔垃圾的生活習慣。

4.3 積極探索區域性農業農村生態循環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必須堅持環境治理同區域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特征相匹配,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相適,同當地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鄉村旅游業和生態農業成為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示范。諸如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觀光農業、養殖種植一體化等鄉村現代化模式,既能滿足農村自然及人文環境保護需要,又能帶動鄉村產業和經濟發展,增加農村人民收入,不斷滿足廣大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借助地區資源特色,打造現代觀光農業。安定區地形地貌特征多樣,山川兼而有之,發展寒旱特色農業潛力大,可根據不同鄉鎮村落自然稟賦條件打造獨具風格的觀光農業。依據各村鎮資源特色發展村域企業,規劃建設集中休閑娛樂園、農業觀光園、科普教育園、果蔬采摘園、生態餐飲園等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在為鄉村振興賦能的同時培養村民審美能力,讓村民在美景熏陶中自覺自愿保護周邊環境。二是依托文化底蘊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紅色資源是發展鄉村文旅產業的基礎,安定區是一片紅色熱土,轄區內的內官營鎮、巉口鎮、西鞏驛鎮等鄉鎮可依托當地紅色資源遺跡,繼續開發紅色旅游景點,鞏固拓展文化興村項目,帶動鄉村旅游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三是合理利用現有條件,綜合促進環境整治。打造集養殖、種植、產品加工和觀光旅游一體化發展的生態循環農業農村模式,通過循環利用現有資源帶動人居環境改善。利用種植糧食作物生產的秸稈制作養殖畜禽所需的飼料,養殖畜禽產生的污水和糞便可進行堆肥處理后作為種植肥料使用,不可堆肥的部分可以接入沼氣池,通過發酵轉換成沼氣進行使用。這樣既推動了鄉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也能有效減少農村污水和畜禽糞便污染,對于提升環境質量、改善村容村貌也大有裨益。區域性農業農村生態循環模式的創建能夠從整體上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基層公共基礎設施改善、鄉村產業發展、鄉風文明進步等相互促進。

4.4 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督導檢查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共同富裕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效果的維持,鄉村整體風貌的提升,都需要通過常態化保護和持續性監督來實現。必要的監督檢查能起到時時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強化村民群眾的環保意識,也能夠督促各治理主體守好責任田、盡好各自職責,齊心協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是通過督導檢查引起各責任主體的重視。必要的督查可以激發政府、農戶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意識,提高各責任主體對各自治理任務的重視程度,從而強化工作效率,有效防止“政府在干,群眾在看”“村域企業參與度不高”等阻礙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行動有序推進的問題,為各方力量協同共建美麗鄉村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借助定期督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進程中,安定區以“清垃圾、整風貌、拆破舊、歸亂象”為整治重點,著力推進全區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觀。以“不放過一個盲區,不留一個死角”為原則開展擇期督導,能夠深入了解各鄉村的村莊內外、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地頭路旁等重點領域的環境衛生狀況,及時發現各村在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因地制宜開展全方位清理整治提供參照。通過監督考核機制對治理取得階段性結果進行通報,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營造比學趕超的整治氛圍,確保各鄉村人居環境衛生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提升。三是依托督導檢查掌握政策落實的情況。有規律地開展定期實地督導檢查和日常檢查督導發現問題,精準掌握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建設行動等政策的落實程度,及時給政策執行有困難的鄉村給予指導,更好地助力“三農”工作。以督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為契機,為逐漸實現以“農村美、農業興、農民富”為主要目標的鄉村振興要求提供有力助推。

4.5 拓展多元化資金籌措途徑確保工作進度

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資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資金短缺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進度和效度,不利于美麗鄉村建設行動順利推進,也影響了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可以說是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大“攔路虎”之一。關于治理資金來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中明確規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法探索并建立農村廁所糞污清掏、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以及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護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起村民群眾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協調、當地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農戶付費分擔比例。針對專項資金短缺、治理資金籌措困難等問題,安定區各鄉鎮需要拓展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采取多種方式確保環境治理工作有序推進。一是各鄉(鎮)在區政府領導下統籌整合相關資金。各鄉鎮政府按照“地方為主、中央補助”的政府投入體系建設要求,不斷完善環境整治資金核查監管制度,根據每個村莊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資金,建立資金使用明細臺賬,明確每一筆整治費用的最終去向。督促各村制定環境整治資金管理辦法,設專人專賬核算,及時公開使用明細。加強監督,防止私人挪用、擠占、截留資金等行為發生。二是通過引導村民付費使用環保設施彌補資金缺口。逐步建立村民付費使用環保設施的相關制度,引導村民按照適當比例支付農村廁所改革、垃圾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換新費用。此舉措既能緩解人居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的資金壓力,又能激發村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自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積極性。三是發動鄉村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積極投資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緊緊抓住東西部協作對接發展機遇,積極爭取對口幫扶政策的支持,吸引村鎮企業、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入環境治理、效益農業、休閑產業等生態綠色產業,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工程。

猜你喜歡
安定區人居整治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定西市安定區鳳翔幼兒園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定西市安定區耕地主要養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新品種引進試驗
養殖業整治需多措并舉
人居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