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禽疾病防控的機體“三道”健康管理策略

2024-04-07 06:48
家畜生態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殖道霉菌病菌

王 沖

(陜西省白水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 白水 715600)

畜禽現代養殖與傳統養殖最本質的區別是:現代養殖是基于現代裝備工藝等生產要素構建的現代生產系統,客觀上要求畜禽疾病的防控也必須以系統的理念和方略來應對[1]?,F代養殖的畜禽疾病呈現出“新老病混感”、病毒病菌非典型隱蔽化、毒株變異加快、一病多因或一因多病,以及與新養殖模式“孿生”的“免疫抑制綜合征”等特征[2],使傳統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疾病防控方法越來越無法滿足畜禽健康保障的需要。而與現代養殖生產系統配套的疾病系統防控方略,則凸顯出越來越明顯的現實優勢。那么,什么是與現代養殖系統配套的“系統防病”方略?一般應該主要圍繞四個層次來考慮:一是養殖裝備工藝的系統管理;二是畜禽養殖環境的健康管理;二是畜禽的營養免疫健康管理;三是藥物與疫苗免疫的健康管理。透過這“四個層次”健康管理,其難題和焦點,幾乎都聚焦在如何支撐畜禽健康的機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三道”系統管理上。

畜禽“三道”健康往往是困擾養殖生產的結癥所在。消化道的健康受困于“營養大盜”(即:營養不能有效利用的浪費)、“有害毒素的供應者”(如飼料源頭的霉菌毒素)和“生物安全的殺手”(如免疫屏障弱化,腸道菌群失衡等);呼吸道健康管理的焦點是作為機體“防御門戶”往往成為病毒病菌混合感染的“平臺”(如呼吸道綜合征等),很難防控;生殖道健康管理的難點在于許多病毒菌感染的“靶器官”或病毒病菌潛伏與繼代傳播的“生息庫”(如禽類生殖性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病菌通過禽蛋的繼代傳染;家畜后代健康風險遺傳等)。近年來的生產實踐表明:畜禽“三道”不僅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器官,而且是疾病感染后最容易受損的器官,更是最容易與其他組織器官形成疫病感染鏈的器官。因此,現代規?;B殖,只有從關注畜禽的“三道”健康管理入手,才能為構建全方位的健康養殖體系奠基,才能真正聚焦畜禽機體代謝系統大健康之源、之本、之道。

1 畜禽腸道健康管理

畜禽腸道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排毒器官,機體約70% 的免疫細胞都來自于腸道[3-4]。腸道內腔中黏膜組織形態結構的完整性及其附著的微生態多樣性,都是維持機體健康有效的免疫屏障[5]。從健康管理角度講,要特別關注畜禽腸道的營養免疫、毒素損害(外毒素和內毒素)、菌群失衡等方面。

1.1 強化畜禽腸道營養免疫的主渠道

現代畜牧生產調研表明:大規模養殖并沒有解決畜禽疾病復雜的難題,反倒是養殖規模加大了畜禽疾病風險。加之傳統的抗生素使用受到嚴格的限制,使得畜禽腸道健康問題更加復雜。唯一的路徑是利用營養來解決畜禽的免疫問題,這也是業界關注的新亮點。微量營養、功能肽、植物精油、微生態制劑、酶制劑、酸化劑、中草藥制劑、天然活性物等物質的營養免疫研究已致許多產品得以應用,但與畜禽健康保障的生產需求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抗菌肽、新型微生態制劑、能溶解特定的致病菌株的噬菌體制劑、功能性低聚糖或寡糖、丁酸等如何高效組合來作為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與應用急待強化[6]。必須在營養免疫新物質開發、營養物質免疫協同效應、藥食同源與中草藥應用、營養素疊加的系統優化免疫等方面的產業應用上有創新。

1.2 益生菌維護腸道菌群平衡的新理念

飼料中添加益生菌等微生態制劑已成為目前業界改善畜禽腸道微生物功能的常態化途徑[7]。但在現代畜禽生產中,要更加關注利用外源益生菌來強化畜禽腸道菌群平衡:一方面,要特別強調腸道菌群供需的“平衡”二字,并以此來規范飼料益生菌添加的使用,適量即可,多則消耗營養,導致營養物質不是養畜禽而是養微生物,浪費飼料資源;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防止長期使用外源微生物畜禽產生抗性的問題[8]??陀^地講,畜禽產生抗性是機體對外源微生物“入侵”的基本應對,但會附帶產生一系列連鎖負效應。

現代養殖生產最現實的難點是:如何在“飼料無抗、生產減抗,產品無抗”的無抗養殖“紅線”下實現健康養殖。注意這不是簡單的抗生素替代,更不是“益生菌滿天飛”,否則會非逼著“微生物造反”;要強調這是倒逼現代養殖產業技術鏈的整體提升。目前生產中有許多“缺胳臂少腿”的“無抗”替代方案,實踐證明效果不佳。特別是最近國家有關部委聯合發文關注微生物的耐抗性問題,尤其要關注集約化、超大規模養殖濫用微生態制劑導致畜禽“耐抗性”及其危害,其后果不亞于抗生素的濫用。因為抗生素的“父母代”就是微生物。世界糧農組織報告與相關研究表明:益生菌會產生已知或未知的抗生素,作為一種自我保護遺傳機制,它能攜帶并傳播對病菌潛在的耐抗性,而這種生物安全風險的評估恰恰是目前畜牧業界同仁所忽視或少關注。因此,無抗養殖要善用活菌,才能贏得畜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1.3 關注霉菌毒素危害的“鏈條防控”方略

近年來由于氣候變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現代養殖生產中霉菌對畜禽的危害越來越嚴重[9]。不僅表現其本身對畜禽健康的危害,更為麻煩的是,霉菌致害已成為畜禽疾病混合感染的“基礎病”,并進一步“放大”單一疾病感染對畜禽的危害。調研表明,現代規?;仪蒺B殖生產中,流行最廣、危害最大的幾種疾病常態化的混合感染,都能找到霉菌毒素“協同致害”的影子。許多養殖同仁將霉菌污染戲稱為疾病危害的“助燃劑”,足見問題之嚴重。傳統的霉菌污染防控主要集中在飼料供應環節,解毒、降毒的方法主要是吸附與毒素降解等[10]??陀^地講,目前飼料供應環節霉菌毒素污染防控情況良好,問題主要出現在飼料進入養殖場到畜禽采食之前多個環節的污染,包括養殖場飼料罐存放的飼料受熱污染、飼料槽剩余飼料污染等等。實際上這些環節霉菌的污染已成為重要方式。因此,現代養殖霉菌污染防控不限于在飼料源頭,應該建立與不同養殖模式相匹配的、貫穿于生產多個污染環節風險控制的霉菌污染防控鏈條,才能在根本上解決生產中持續困惑的霉菌污染難題。

2 畜禽呼吸道健康管理

2.1 強化養殖環境鏈條的安全風險控制

現代規?;B殖畜禽幾乎所有重大疾病都是“環境致病”,其致因主要是呼吸道的“門戶”效應[11]。解決呼吸道難題的本質在于養殖環境及其管理。不然,養殖大環境污染會導致“一戶有病,戶戶帶災”的生物安全風險;養殖小環境污染的病毒病菌隨氣溶膠漂動給畜禽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生產調研表明,不良的養殖環境在畜禽疾病防控的風險中主要扮演兩大角色:一是環境因素直接擔任致病的主因角色;二是環境因素還但任間接致病的誘因角色。通常情況下,養殖環境的直接致病角色容易判別,并能采取對應的方法予以解決;但養殖環境的間接致病的誘因角色在生產中較為隱蔽,很難辨析,且更為常態化,是目前環境致病的主要方式。例如,環境應激降低畜禽的抗病力,誘發病毒病菌“趁火打劫”感染畜禽,已成為現代高密度畜禽養殖疾病傳播、感染最現實的“幫兇”。解決養殖環境難題不能用傳統的“點狀化”管理方法。要立足全方位,關注如下方面:一是關注養殖的場址選擇。畜禽養殖的場址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后續經營成敗的五成左右。因為一旦場址確定,企業就不得不利用該場址生物安全等級下的“風水”。研究證明,一個新建豬場與藍耳陽性豬場如果相隔不到1 km,1年內感染藍耳病的概率是95%;而與藍耳病陽性豬場相隔3 km以上,3年內感染藍耳病的概率是2%。因此,規避養殖環境對畜禽健康威脅的第一道關口是選好場址;二是選用匹配的裝備工藝模式。每一個企業實際不同,究竟是采用開放畜禽舍還是采用密閉畜禽舍控制養殖環境的成本最佳;采用何種畜禽舍通風換氣系統環境控制效果好,特別是豬禽養殖,如何嚴防交叉感染,等等。這些都是養殖環境控制的基本問題,既不可忽視,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關注養殖環境應激。應激已經成為現代畜禽養殖疾病控制的重要誘因??刂坪脩?環境的危害則可大為降低,否則環境帶來的系列危害會滲透到生產系統的角角落落;四是環境污染防控的精準控制?,F代養殖企業必須圍繞全方位的環境風險控制來施策,既要控制養殖企業周圍“大環境”的污染,更要控制畜禽養殖場內、舍內“小環境”的污染凈化,進而形成養殖環境生物安全精細化控制鏈條,才能真正在養殖環境控制上獲得良好的健康保障效果。

2.2 強化畜禽呼吸道粘膜免疫系統功能

畜禽呼吸道黏膜免疫是機體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防線?,F代生產實踐證明,呼吸道已成為許多病毒病菌的“混感平臺”,致使產生“呼吸道綜合征”。強化畜禽呼吸道免疫,首先要從預防呼吸道粘膜屏障的損害入手:一是防應激。除了環境應激外,免疫應激、轉群應激、生理應激等,均能導致呼吸道粘膜損害致病;二是強化免疫與藥物預防。根據養殖場疾病風險的病原種類和所在區域流行的疾病和發病史,科學精準選擇疫苗及其免疫程序,夯實呼吸道粘膜的免疫屏障;三是環境消毒,減少或滅殺外感病原感染傳播;四是嚴防病毒病菌的混合感染。在生產實踐中,病毒病菌的混合感染,一方面加大了單獨病原菌感染的危害嚴重;另一方面,成為許多病毒病菌非典型化感染的重要特征,加大了疾病辨識與防控的難度。據此,必須建立系統防病的理念和舉措,防病毒病菌首先要解決病原菌的問題。

3 畜禽生殖道健康管理

畜禽生殖道是現代畜禽養殖通往生產目標的必由之道,它的健康直接決定著生產的成敗。不同種類畜禽的繁殖特性有很大區別,也就決定其生殖系統疾病及其保健的復雜程度。一般生殖周期短、繁殖率高的畜禽,其生殖道疾病的風險與復雜程度較大,尤其是家禽。關注生殖道健康管理,已成為現代畜禽養殖重點舉措之一:一是生殖道健康管理的重心首先在于精細化的保護性措施。既包括對繁殖周期長的家畜不同生理階段的特別護理,又包括繁殖率高、周期短的畜禽持續性特別護理。例如,蛋雞由于每天產蛋對其生殖道高強度的頻繁刺激,所以常態化的消炎是最現實的持續性護理舉措;二是關注生殖道病毒病菌的“混感平臺”負效應。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特點:其一,生殖道往往是動物機體細菌感染、特別是腸道細菌感染移位的靶器官。例如家禽機體器官感染細菌后幾乎都能在生殖道看到感染癥狀;其二,許多病毒有嗜生殖道感染或易感的特性,最常見的是多種病毒病菌在生殖道以炎癥特性的混合感染,也使生殖道疾病往往成為機體其他器官疾病負效應的“后遺癥”;三是關注與生殖道功能密切相關的病毒疫苗免疫。比如,近年來對生豬危害僅次于非洲豬瘟的豬藍耳病(生殖與呼吸道綜合征),已成為生豬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基礎病”,加大了其他疾病感染后的危害程度和凈化難度;再如家禽“假母雞”特征的生殖毒株傳染性支氣管炎、導致產蛋下降的減蛋綜合征和生殖毒株的滑膜型支原體,等等,都是近年來對畜禽危害較大的病毒病菌。需要精準選擇對癥的疫苗,嚴格防疫。

現代畜禽養殖系統化健康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維護畜禽“三道”的健康。畜禽“三道”健康管理是融入養殖管理大系統,并貫穿整個畜禽生產鏈的一條清晰的、系統化的健康免疫鏈。隨著現代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需要不斷探索和豐富畜禽“三道”健康管理的新內涵,一方面,要通過畜禽全生產鏈安全屏障建設途徑來降低畜禽機體“三道”健康的風險,包括建立養殖場外部大環境安全防線,降低病毒病菌從養殖場外傳入的風險;建立養殖場內部安全防線,降低病毒病菌交叉感染的風險;建立強化畜禽機體免疫機制,降低病毒病菌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兩基”建設來強化畜禽機體“三道”免疫的功效,包括夯實畜禽健康“三大營養”的基礎--高品質的全價飼料、無污染的水和最容易忽視的安全空氣;強化全生產鏈條生物安全的基礎。這種全方位、全鏈條、多視角的現代畜禽“三道”健康精準管理是實現現代畜禽生產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障。

猜你喜歡
生殖道霉菌病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培養及藥敏結果分析
腹痛難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禍
小病菌影響鴉片戰爭
頭狀莖點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檢疫鑒定(內文第98~101頁)圖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
病菌來了 快穿好防菌衣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卵巢漿液性癌病理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