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

2024-04-08 09:10孟靜丁俊敏喬會森陳偉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小學語文

孟靜 丁俊敏 喬會森 陳偉

【摘? 要】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文章關注“三單”教學工具(課前預習單、課中研學單、課后拓展單)的設計與實踐,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科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詳細闡述“三單”各環節的構成和實踐策略,突出個性化、漸進性、反饋機制等設計原則,以小學語文為例,探討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三單”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文章力求通過深入實踐經驗為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同時關注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小學教育改革和教學優化提供啟示。

【關鍵詞】 自主學習;語文課堂教學;小學語文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關乎學科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貫穿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助力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挑戰?!叭龁巍弊鳛榻虒W工具嶄露頭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三個環節包括課前預習單、課中研學單和課后拓展單,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漸進式的學習支持?!叭龁巍钡幕咀饔檬峭怀鰧W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一工具的引入,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并促使他們逐漸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文章旨在深入探究基于“三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通過深入的實踐經驗,為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

一、“三單”的具體內容

(一)課前預習單

課前預習單作為“三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構成主要包括對即將學習內容的概述、問題引導、相關資源鏈接等。通過合理設計,預習單不僅是對知識點的簡單預告,更是一種啟發學生思考的工具。預習單的構成涉及內容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安排。預習單結構清晰,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理解學科知識的主線,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此外,問題引導是預習單中的亮點之一。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使學生在課前思考和掌握相關概念,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這樣的設計旨在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提高學科學習的主動性。

在實際應用中,以一堂語文課為例,預習單應包含課文摘要、關鍵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意圖。通過在預習單中整合相關視頻、音頻資源等多元化學習路徑,滿足不同學生需求。此類構架與設計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由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主動參與。

(二)課中研學單

課中研學單作為“三單”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內容及設計思路對學生在課堂中的深度思考和主動參與具有直接影響。研學單的主要構成包括深度問題引導、實踐任務和資源鏈接。通過巧妙設計,研學單不僅拓展了課堂內容,更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實踐的契機。深度問題引導是研學單設計的核心,巧妙的問題是培養學生學習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通過提出開放性和引人深思的問題,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實踐任務的設置亦是研學單設計的一大亮點。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后拓展單

課后拓展單是“三單”中的重要環節,通過設計富有啟發性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在學科領域進行深度拓展。其形式和內容設計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跨學科能力,使得學生在課外時間更深入地挖掘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通過設計一份拓展單,學生可以在課外深入了解某個文學主題,如詩歌創作。拓展單可包括相關歷史文化知識、詩歌分析任務等。學生在拓展單的引導下,可以自主學習相關背景知識,展開創作實踐,形成自己的文學作品。這樣的任務有助于將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

二、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三單”設計原則

(一)個性化設計原則

在“三單”設計中,個性化原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學科特點和年級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具有不同的習慣、認知水平和興趣。因此,設計“三單”時需要精心考慮這些差異,以確保策略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科差異需要被嵌入到“三單”的設計中。不同學科具備其獨特的學科性質、知識體系以及學科目標。以數學和語文課程為例,數學課的預習單可能側重于基礎概念的奠定,而語文課的預習單則可能著重于文本解讀和思考。通過個性化設計,各個學科的“三單”能夠更緊密地契合相應學科的學習規律。同時,年級差異的考慮亦至關重要。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認知發展、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差異。

個性化設計原則強調關注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能。通過靈活的任務設置,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科興趣。針對對特定主題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可以布置更深入、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以點燃學生的學科熱情。而對興趣程度較低的學生,可以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實例、趣味性質的問題,增加學生的學科參與度。通過差異化的學科材料和資源設置,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部分學生可能更適合視覺化學習,而另一些學生可能傾向于通過聽覺途徑來掌握知識。因此,“三單”在設計時可以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形式的學科材料,以促使他們在學科學習中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二)漸進性設計原則

漸進性設計原則的目標是通過逐步增加難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一設計思想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科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逐步增加難度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預習單中,可以通過設置逐級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逐漸深入,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好奇心。在研學單和拓展單中,同樣可以通過任務的逐步推進,促使學生在學科中不斷挑戰自我,形成持續的學習動力。逐步增加難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通過漸進式的任務設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學科思維的框架,形成系統的學科認知結構。這種設計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預習單的設計中,可以通過逐步深化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系統性思考。例如,初始問題可以涉及基礎知識,后續問題則逐步引導學生開展更深層次的分析與解答。在研學單的實踐中,通過任務的有序推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學科概念。任務可以從簡單的了解擴展到實際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在學科領域形成邏輯性的認知結構。例如,一個研學單可以從文章分析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主題研究,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在拓展單的設計中,通過不斷拓展任務的范圍,引導學生將學科知識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任務的漸進性可以體現在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從學科內拓展到跨學科等方面。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形成更為全面和綜合的學科認知。

(三)反饋性設計原則

設計有效的反饋機制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參與學科學習。反饋機制應具備時效性、明確性,并能針對學生的表現提供富有建設性的指導。效性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要素。在求學過程中,學生需要了解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通過及時反饋,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科水平,從而調整學習策略、增強學科信心。反饋不應僅限于簡單的“正確”或“錯誤”評價,而應深入到學科知識的具體層面。以預習單為例,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深入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方向,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

在預習單的設計中,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或教師批閱的方式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對正確的回答,予以鼓勵和肯定;針對錯誤的回答,則給予具體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研學單的實踐中,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引導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即時的反饋。通過互動交流,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積極參與學科探究的過程。在拓展單的設計中,可以通過實際項目的反饋機制,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學科知識。例如,在進行課外拓展項目時,學生可以得到同伴和教師的評價,從而了解自己的項目在學科中的價值和改進的空間。

三、小學語文應用“三單”的實踐策略

(一)課前預習單實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單至關重要。預習單的設計應當緊密結合學科特點,旨在引導學生在課前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提前建立與課文相關的基礎知識。預習單的設計要突出語文課的文本理解。通過提供課文的摘要、關鍵詞匯,學生能夠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文本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例如,針對一篇古文課文,預習單可以簡要介紹文言文的特點、作者背景等,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古文學習的初步認知。初始問題可涉及散文的基本特點和主題,后續問題則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章觀點、修辭手法等方面。預習單還可融入與文本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如相關音頻、視頻等。這有助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通過聽、看等多種方式的感知,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課文,提高文本理解的深度。預習單的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問題設計上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鼓勵他們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積極主動地獲取相關知識。這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中研學單實踐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將研學單與實際教學相結合,目的在于通過深入的學科探究,促使學生全面把握文本內涵,并培養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適當的研學單主題,需兼顧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特點,選擇與課文相關且能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主題。以一篇古文課文為例,其主題與古代文化、歷史事件相關,如“古代節令文化”或“古代行政制度”,可在課中引入研學單。在課堂開始時,向學生介紹本節課的主題,并分發研學單。研學單中包括的文獻資料、圖片、問題引導等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主題的興趣。通過研學單的介紹,讓學生對課文的背景和相關知識有所了解,為后續深入討論奠定基礎。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研討,分組讓學生共同探討研學單中的問題,分享各自的見解和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提供一些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古代文化的研學單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古代文化對現代的影響,促使學生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各個小組可呈現其研究成果,闡述觀點與發現。在分享過程中,教師需適時給予反饋,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和梳理。全班討論有助于增進學生間的互動,并構建更為全面的學科理解。

(三)課后拓展單實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設計有效的課后拓展單旨在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并通過實際寫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挑選富有趣味性的拓展主題至關重要,要兼顧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選擇與文學作品相關并富有趣味的主題是關鍵。以童話故事為例,拓展主題可以選擇“編寫你自己的童話故事”或“為故事人物設計新的冒險”,通過拓展單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引導。拓展單應包含原文摘錄、相關背景知識、寫作建議等內容。通過這些信息,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并在拓展任務中得到啟示。如童話故事的拓展單,可以提供故事的關鍵情節,介紹童話故事的傳統元素,并給出寫作提示,如“設計一個獨特的故事結局”。再組織學生進行創作活動。學生可以根據拓展單的引導,以小組或個人形式展開創作。

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適當的輔導和指導,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個性的作品。最后組織學生分享和欣賞。學生間互相分享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寫作信心,也促使學生在創作中收獲更多啟發。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肯定性的反饋,并引導學生共同欣賞彼此的努力和創意。

參考文獻:

[1] 林愛蘭.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構建“三單”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界,2023(22):71-73.

[2] 施燕紅,楊文華,廖麗萍,等. “三單·六學”:“學為中心”的課堂變革: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三小學辯課研討活動實錄[J]. 小學語文教師,2020(12):64-66.

[3] 林藝輝. 課程視域下“三單”作業的設計與使用: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03):61-63.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小學語文
提問機制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堂的運用
讓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合”樂而“不為”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