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診斷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探索與思考

2024-04-08 15:52于海濤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診斷學線下疾病

于海濤,吳 燕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醫學檢驗中心,甘肅 蘭州730000)

實驗診斷學是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該課程以患者的臨床檢驗結果為切入點,以疾病診療為中心,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疾病綜合分析能力[1-2]。實驗診斷學涉及的知識面和信息量非常龐雜,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病理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等醫學基礎學科,以及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多個臨床學科[3]。在開設這門課程時,醫學生往往尚未學習臨床課程,致使很難將基礎醫學與臨床疾病進行銜接。此外,以往的實驗診斷學教學常以“檢驗結果為中心”,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限制學生臨床診療思維的培養[4-5]。筆者針對實驗診斷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經歷,探討和思考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希望為進一步提高實驗診斷學的教學質量提供幫助。

1 線上課程建設

1.1 線上教學視頻制作和測驗試題建設

實驗診斷學線上課程是以互聯網為載體,以手機或電腦為工具,以網絡教學平臺為橋梁,基于導與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任教教師將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重要內容錄制視頻,每個視頻時長大約10 min。同時對于每個視頻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建設5~8道測驗試題,對于整門課程建設2套各100道客觀題的線上期末試題,所有線上測試題類型均為選擇題和判斷題。所有視頻和測試試題均上傳至學習通在線學習平臺(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25570214),便于學生進行線上實名制登錄學習。

1.2 線上學習和答疑

引導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上的實驗診斷學線上課程,課前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實驗診斷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學生根據各自學習習慣和時間安排,可使用手機或電腦進行線上學習,對于學習中的疑問可通過線上平臺和課堂兩種方式進行提問,這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與思考。

1.3 線上學習效果評價

學生完成每個線上視頻學習后,均可通過對應的測試試題檢測學習效果;完成所有線上視頻學習后,可通過線上期末試題對整門課程進行測評。此外,使用學習通在線平臺可以提取學生在線聽課評價、章節測試成績、線上期末考試成績、學習成績分布、視頻點擊量、學習人數等參數指標數據,通過設置各類型參數指標權重,得出涵蓋形成性評價內容的線上課程成績。每位同學的線上課程總成績=聽課評價×20%+線上討論×20%+線上章節測驗×30%+線上期末考試×30%。

2 線下課程建設

2.1 線下教學內容的重構

選用以器官系統構架思路撰寫的實驗診斷學教材(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強調以疾病診斷為中心,分別對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謝與內分泌疾病、風濕免疫疾病、腫瘤、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疾病與出生缺陷、血型與輸血相關疾病等疾病的實驗檢測項目和臨床應用進行授課,引導學生建立臨床診斷思維。

2.2 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

緊跟新形勢,加強實驗診斷學課程思政建設。一方面課前組織任課教師進行思政培訓,樹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學新理念。另一方面組織任課教師通過網絡、圖書、文獻等途徑收集相關契入知識點背后的歷史、重要人物及事跡、臨床實踐中的真實案例等素材,將思政素材與課程知識點有機結合,提高教師思政能力。

2.3 常用教學方法

2.3.1聯系法 準確的疾病診斷需做到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同一癥狀,不僅從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基礎知識上去理解,還要在呼吸、循環、消化、內分泌、血液、泌尿、神經等方面作比對分析。如“水腫”從縱向看涉及到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等基礎醫學和臨床課程,從橫向看涉及到消化、心臟、腎臟、內分泌、血液和淋巴循環等。因此,學習實驗診斷學要善于聯系,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2案例法 案例教學是以臨床病例為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教師按照大綱要求參與編寫相關臨床案例,課前3天將案例發給學生,針對問題提前做預習,查閱大量參考資料。課中以案例為切入點提出相關問題,如:“患者為何種疾病?”、“本病例檢驗項目哪些有異常?”、“還需做什么檢查?”、“檢測項目的方法和臨床意義等?”。

2.3.3PBL法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采用以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的自學討論式教學方法。學生在此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學的習慣,養成設問和解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展開思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PBL法與案例法的不同點是PBL法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而案例法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后做案例分析。

2.4 線下學習效果評價

采用形成性評價(課堂考勤和隨堂測驗)和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進行綜合評價。每節課課前5分鐘,通過學習通APP簽到進行課堂考勤;每節課最后5分鐘,使用學習通APP網絡投屏5道相關內容的選擇題進行隨堂測驗;期末考試試題類型包括單選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線下課程總成績=課堂考勤成績×10%+隨堂測驗×10%+期末考試×80%。

3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

3.1 教學環境的創設

整合建設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講授的混合式教學環境,使實驗診斷學課程線上和線下教學相互協調、相互補充,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可提前通過在學習通APP平臺上建設的線上課程進行預習,提前了解和掌握線下課程的基礎知識和主要內容,為更好的理解線下課堂講授和互動奠定基礎;同時線下授課教師可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測驗和線上提出的問題,提前了解學生學習狀態,為線下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提供信息支持。此外,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實驗診斷學線上資源,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課程學習效果。

3.2 答疑

對于學生在學習通在線平臺留言的學習問題,任課老師可隨時通過在線平臺進行答疑;對線下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可在課堂或課間進行討論、答疑;對于較多疑問,或需花費較長時間進行答疑的問題可以通過線上統一答疑。

3.3 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綜合評價模式。課程總成績=線上成績(占50%)+線下成績(占50%)。

4 體會與思考

4.1 線上線下資源優勢互補

實驗診斷學課程內容龐雜,傳統以臨床檢驗指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教師課題講授的教學方式,使得有限教學時數的線下課堂教學難以很好滿足教學需求,不利于學生建立臨床思維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6]。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通過將線上課程資源、線上交流平臺與線下課程教學相融合,形成優勢互補,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掌握臨床科研前沿,培養臨床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4.2 混合式應用多種教學方法

實驗診斷學的教學目的是以疾病診療為中心,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7]。根據機體各器官系統疾病特點,混合式應用聯系法、案例法和PBL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對臨床疾病診療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意識。

4.3 增進了解和友誼

老師和學生互動交流雖然占用了部分休息時間,增加了工作量,但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增進了師生相互了解和友誼。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討論和交流,提升了主動思考和溝通交流能力。

4.4 形成性和終結性的綜合評價

對線上和線下課程分別建立“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評價模式,將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按照1∶1進行計算實驗診斷學課程的綜合性評價結果。該綜合性評價方式豐富了評價要素,完善了教學評估體系,可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4.5 存在的不足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由于其線上學習和線上測驗需要學生自主完成,可能會存在學生學習不認真和測試題抄襲現象;引入多因素的學習效果評價要素雖然可以從更多維度評價教學效果,但如何更科學的設置各評價要素的權重,是承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8]。

猜你喜歡
診斷學線下疾病
《全身 CT 血管成像診斷學》出版
進擊的疾病
尿碘與甲狀腺疾病的相關性
易與豬大腸桿菌病混淆的腹瀉類疾病鑒別診斷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夏季養生之疾病篇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密室逃生”線下擴張
基于現代網絡通訊工具的中醫診斷學教學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