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

2024-04-08 08:30王曉玲溫亞虎馮軍文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河西走廊文體融合

王曉玲 溫亞虎 馮軍文(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1、文體旅融合的內涵

產業融合是20 世紀70 年代以來在高新技術推動下產生的產業經濟現象,主要指“數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產業邊界收縮或消失”以及“通過技術革新和放寬限制來降低行業間壁壘”。文體旅融合屬于旅游業全新的一個發展趨勢,是指文化、體育、旅游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協同共生、向高附加值上升的動態過程,已成為我國大力扶持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動能。這種融合是在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不斷發展的。融合的核心是通過產業鏈的交叉、滲透、重組,獲取資源重新配置效率,形成“文化+旅游”“體育+旅游”“文化+體育”兩業融合和“文化+體育+旅游”三業融合的新型價值鏈。文體旅產業是“文化+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文化和體育是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旅游是推進文化和體育產業的重要動力。

2、河西走廊實現文體旅有效融合發展SWOT 分析

2.1、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的優勢(Strength)分析

長約1000km,寬近200km 的河西走廊是一條名勝薈萃、古跡璀璨、風光壯美、風情濃郁的旅游景觀長廊,所轄地區包括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和嘉峪關。同時,也具備著旅游興業、體育健身、文化鑄魂深度融合的發展潛力。在河西走廊地區進行文體旅融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富集的自然資源稟賦:文體旅產業作為一種多維度的新興產業形態,其發展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制約。要求自然資源具備突出優勢,以滿足業態選擇的需求。河西走廊地處于絲綢之路的要沖之地,除了海洋之外,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這條走廊上呈現。擁有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山、丹霞石林、邊塞古城、山丹軍馬場等豐富的體育資源。這些自然景觀為體育賽事、戶外運動和旅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場地和條件,不僅能吸引體育愛好者和專業運動員參與,而且吸引游客前來觀賽和體驗;

(2)豐富的文化底蘊:河西走廊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區,擁有獨特的文化旅游優勢。有古代佛教文化、絲綢之路,以及水利工程、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古長城等歷史遺跡。這里是佛教東傳重要通道,敦煌莫高窟、西夏大佛寺等世界佛教藝術寶庫展現了深厚的佛教文化魅力。還居住著蒙古族、藏族、裕固族等少數民族,他們的風俗習慣和手工藝品為文化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增添了多樣性。這些文化資源為文體旅融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創作基礎,通過舉辦文化藝術展覽、演出和文化體驗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觀眾;

(3)體育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已經成為河西走廊發展體育精品賽事的支柱,其中冰雪、馬術、戶外徒步、登山、越野跑、自行車賽、馬拉松、沙漠極限運動等特色化的體育項目發展勢頭正猛。除此之外,滑沙、賽駱駝、摩托車越野、滑翔機飛翔等體育戶外項目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逐漸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為當地體育產業不斷發展注入全新活力。通過體育賽事的舉辦,推動了河西走廊旅游業的發展,使得河西走廊體育產業受眾更為廣泛,為文體旅實現融合發展提供重要契機。

2.2、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的劣勢(Weakness)分析

(1)融合發展不充分:河西走廊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部分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在改革開放之前經濟發展滯后,當地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相對艱苦。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了西部開發戰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但他們的消費觀念仍然滯后,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難以支撐文體旅產業實現規?;陌l展。文化旅游部門與相關部門融合發展不充分,融合領域較為單一。大多數文化、體育和旅游資源的融合、活化不充分,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存在短板。以至于文體旅產業融合的契合度明顯缺乏深度,影響消費者的體驗度和重游率,勢必會限制文體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的融合發展;

(2)產品供給及服務水平有待提升:河西走廊一帶居住著藏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23 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對體育、文化及旅游方面有著不同的認識。在這一情況下,河西走廊踐行文體旅產業實現融合發展相關工作當中,針對以大眾消費作為主體部分的產品供給及其服務能力明顯不足,觀光產品比例偏大,休閑、度假、康養、體育、研學等旅游產品發展不夠,新產品、新業態、新空間不足,冬季旅游、夜間旅游產品偏少,旅游產品結構不優和產業鏈不長問題依然突出,文化旅游消費偏低,旅游綜合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2.3、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的機遇(Opportunity)分析

(1)國家政策提供外部引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國家政策在推動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引導作用。2019年1月15日,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 年)》明確提出:“推進體育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體育消費新業態;支持旅游景區引入體育資源,增設體育消費項目,升級成體育與旅游高度融合的體育綜合體?!薄丁笆奈濉焙游髯呃冉洕鷰Оl展規劃》《“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的提出為河西走廊文體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經濟發展環境回暖:近幾年,受國內外環境波動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曾一度面臨挑戰,但現階段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環境已有回暖趨勢,中國迎來全新的旅游高峰,其中河西走廊以敦煌為例(圖1),很明顯2023 年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都達到了高峰。河西走廊出游頻次高、出游群體廣、出游距離短、單次消費低成為新旅游特征,旅游需求向健康生活、親子研學、生態度假等方面傾斜。在這一背景之下,文體旅行業應當把握好時代脈搏,規范整個市場秩序,為河西走廊實現文體旅產業高效融合及健康發展提供助力,讓產業品牌總體附加值及經濟回報得以增加。

圖1 敦煌市2019-2023 年旅游接待情況

2.4、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的威脅(Threat)分析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河西走廊,無論是文化發展,還是體育及旅游業的發展,均需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其奠定基礎。河西走廊境內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黑河濕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態系統交錯銜接,特殊的地質環境造就了特色鮮明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景觀。近幾年,因人們盲目從事開發建設相關活動,致使河西走廊原有部分生態景觀及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草地產生荒漠化現象,且天然草地逐漸退化,致使生態環境已明顯失衡,頻發各種氣象災害,對河西走廊實現文體旅產業融合及健康發展較為不利。

3、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發展實施路徑

3.1、依托技術創新提升旅游體驗

技術創新是實現文體旅高效融合及發展的動力基礎,對文體旅相關項目開發有著引領作用。在交通方面,需要河西走廊各地方政府完善文體旅專線,促使游客出行更具便捷性及可達性;在衛生方面,應當持續完善現有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提高游客旅游體驗實際滿意度;在技術應用方面,旅游企業需要提升文體旅產品和服務水平,利用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和體育競技為素材,打造非遺展演、VR 體驗館等沉浸式旅游項目,激活傳統文化與體育資源,提供優質綜合服務。文體旅相關運營及其管理主體,開發設立人工智能化的文體旅系統平臺,為游客提供更具智慧化、一站式的公共服務;在行政與管理方面,應靈活實行多種利益分配機制,科學配置資源,搭建密切交流協作的平臺,引入專業管理團隊,并培養地方運營人才,促進當地政府、旅游企業和人民實現協同發展。

3.2、依托產品創新刺激消費

其一,深挖河西走廊更多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從民族生活、風俗風情及建筑各個方面入手,凝練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及文化符號,并融入到文體旅各類產品開發當中,突出當地的文化及民俗特色;其二,充分利用當地現有公共設施及場所,致力于場景化的特色休閑及娛樂、體育運動等各類項目,以此來豐富游客們的人文及歷史景觀、戶外運動各類項目參與體驗等;其三,開發更多的文創商品和體育運動體驗項目,如民俗歷史體驗館、手工藝品制作坊、騎行之旅、極限運動挑戰、戶外徒步穿越等,豐富游客的旅行體驗。通過微視頻、直播等方式展示歷史文化并提供體育運動體驗,刺激消費增加銷售量;其四,可充分利用河西走廊現有歷史、自然各項資源稟賦,依托特色化的優勢產業,設立研學及勞動教育各類實踐基地,通過產品創新,促使河西走廊能夠更好地實現文體旅高效融合發展。

3.3、依托市場創新提升知名度

其一,積極整合各種不同的營銷渠道,因河西走廊各個區域有著文化共通性,建設相應營銷渠道過程當中,就應當積極整合好產品營銷及文化傳播各個渠道,對文體旅產業的品牌形象予以統一定位,并在國際及全國范圍媒體平臺實施統一營銷,將集群效應充分發揮出來,使得總體營銷達到更高的轉化率,提升河西走廊各個區域文體旅產業的知名度;其二,積極整合各種營銷主題,將河西走廊良好的整體形象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或獨特識別物)合理塑造起來,確立有一定地方特色化的相應子IP,如越野、攀巖、登山、滑雪、馬術等戶外運動、競技類子IP,促使“母子型”整個IP 架構形成,母子IP 相互間不但有共性,且有差異存在,對IP 立體化聯動開發起著促進作用;其三,充實營銷團隊,借助省級平臺,憑借著項目模式搭建營銷團隊,整體實施營銷推廣相關工作,協調河西走廊各個地區的營銷工作,把河西走廊打造成特色品牌,形成全國范圍內知名的文體旅游線路,增加總體游客流量,推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達到文體旅高效融合發展的目的。

3.4、依托機制創新助力產業融合

河西走廊應依托國家政策,整合資源,促進文體旅產業發展。建立一體化創新機制,在各地政府牽頭之下,確保各行業積極參與融合進程,加強特色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鼓勵戶外運營機構引進活動,并簡化行政審批,大力支持戶外運營機構,優化戶外運動產業結構,著力提升服務業比重。深挖戶外服務產業價值鏈,引入相關資源,提供公共服務、救援、向導、極限戶外、賽事、食宿、旅行、金融、裝備信息等全面服務。持續加大淡季旅游宣傳推介力度,建立全市文化場館、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游交通、演藝項目等淡季價格優惠聯動機制,并大力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突破河西走廊旅游“旺季過旺、淡季過淡”的現象。有針對性地進行區域布局,構筑河西走廊戶外品牌集群,發展四季戶外運動,實現既可吸引高端人士眼球,又能留住中低消費人群腳步。促使區域資源總體價值得以充分發揮,走組織、產品、運營及產業融合良好路徑,通過各產業的有效融合,使得河西走廊現有各項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共同助力于文體旅的高效融合及其發展。

3.5、依托生態創新展示魅力河西

保護生態環境是河西地區展現獨特魅力的核心,生態創新是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屏障力。其一,生態景觀打造:通過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創建綠色生態環境,并結合體育設施建設,打造適合體育運動和休閑旅游的民族體育特色小鎮。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傳統體育,為游客提供了親身體驗的機會,促進群眾身體健康,提高整體生活質量,使得民族體育特色小鎮成為河西走廊的一張新名片;其二,體育賽事與文化活動結合:結合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和體育資源,舉辦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吸引游客和參賽者,推動文體旅的融合發展。但要充分考慮生態承載力,自然修復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做好預約調控、環境監測、流量疏導,建立健全防災減災預警機制,將體育旅游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避免過度開發;其三,強化生態旅游教育:通過開展生態旅游教育活動,向游客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他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保護意識。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方式,引導和教育旅游者把節能減排、低碳出行、“光盤行動”變成自覺的消費行為;其四,建設綠色體育設施:在河西走廊地區建設綠色、環保的體育設施,如綠色運動場館、太陽能充電設備等。倡導綠色體育運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與生態旅游相互促進。推動河西走廊地區向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轉型,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4、結論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文化、體育的不斷升級,河西走廊地區的文體旅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通過研究發現,河西走廊文體旅融合具有巨大的優勢和機遇,但也存在融合不充分、產品供給不足、生態威脅等問題。首先,我們應積極推動其融合發展,提升旅游體驗,塑造本土特色與品牌效應相結合的文體旅產品,促進消費增長;其次,加強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的合作與支持,整合營銷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最后,要注重可持續發展,采取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不斷推進河西走廊文體旅的融合發展,提升當地旅游業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

猜你喜歡
河西走廊文體融合
河西走廊的風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在河西走廊聆聽
《融合》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