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時機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能力的影響

2024-04-08 05:28武瑞森李樹杰
醫學信息 2024年6期
關鍵詞:偏癱神經功能腦梗死

武瑞森,李樹杰

(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科,陜西 西安 710038)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神經科常見疾病,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能出現偏癱、失語等癥狀[1]。腦梗死偏癱是常見的后遺癥,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肌肉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隨著臨床對腦梗死偏癱發病機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梗死后患者神經細胞未完全凋亡,且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功能均具有一定的重組、再塑能力[3]。因此,臨床在適宜的條件下,給予康復治療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目前臨床關于腦梗死偏癱患者康復治療時機存在爭議,部分研究認為在基礎治療早期開展,部分研究認為在基礎治療后期開展,如何進行科學選擇仍然是目前腦梗死偏癱康復治療的難點[4,5]。本研究結合2022 年1 月-2023 年2 月我院治療的64 例腦梗死偏癱患者臨床資料,觀察不同時機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能力的影響,以期為腦梗死偏癱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2 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療的64 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32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5 例;年齡52~79 歲,平均年齡(61.03±3.20)歲。觀察組男19例,女13 例;年齡54~78 歲,平均年齡(60.78±3.48)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納入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腦梗死偏癱診斷標準[6];②意識清晰,具備基本表達能力;③隨訪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并發危重急癥;③存在嚴重神經功能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基礎治療4 周內進行康復治療,觀察組基礎治療2 周內進行康復治療??祻椭委煼椒ǎ孩倭贾粩[放:取患側臥位,頭下方墊軟枕,肩胛骨前伸,肘部伸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展,腰部后側墊軟枕,下肢伸展?;紓润y關節、膝關節墊軟枕,關節微屈,每2 h 更換1 次體位;同時面向患側,頭部下方墊一軟墊,使胸椎處于中立位;②物理治療:采用多功能磁刺激儀刺激患者肢體,超聲腦血管治療儀給予腦部超聲治療,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③患肢按摩:對患肢采用滾法、按法進行按摩,對肢體進行內收、外展、伸屈,并遵循從大關節到小關節、從上肢到下肢的原則;④運動訓練:坐位訓練(患者坐于床邊,髖關節與胯骨垂直,上肢手臂伸直,下肢微曲,膝關節下方墊軟枕,屈膝50°~60°,使踝關節保持足中立位),依據患者情況適當進行上下床訓練(先臥于離床30 cm 位置,雙手支撐身體平穩,緩慢坐起)、站立(坐于50 cm 高的椅子上,健肢負重、患肢1/2 位置負重,一手放于椅面,一手放于正前方助步器,臀部前移,雙膝稍微彎曲,緩慢站起,身體后移,重心放于患側上肢,觸摸椅子扶手后緩慢坐下)、行走訓練(借助平衡杠、手杖扶等助步器材在平地上訓練);⑤日常生活訓練:協助患者完成日?;旧?,例如刷牙、洗臉、穿衣、上廁所、吃飯等,并鼓勵患者逐漸自主完成,以促進肢體協同、平衡能力;⑥心理康復治療:主動與患者交流,發現不良情緒時予以針對性疏導,同時多予以關心與鼓勵,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神經功能(NIHSS)評分、運動能力(Fugl-Meyer)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 指數)、生存質量水平、并發癥(關節痙攣、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褥瘡)發生率。

1.4.1 NIHSS 評分[7]包括上下肢肌力、意識、語言、感覺等12 個條目,總分42 分,評分越低提示神經功能恢復越佳。

1.4.2 Fugl-Meyer 評分[8,9]包括無支撐坐位、健側和患側展翅反應、支撐下站立、無支撐站立及健側站立,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運動能力恢復越好。

1.4.3 Barthel 指數評分[10]包括日常進食、洗澡、修飾、穿衣、行走、上廁所、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行為,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4 生存質量[11]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包括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環境4 個維度,每個維度0~100 分,評分越高提示生存質量水平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2、4 周后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s,分)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運動能力比較兩組治療2、4 周后Fugl-Meyer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運動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運動能力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兩組治療2、4 周后Barthel 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s,分)

表3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治療4 周后SF-36 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大量研究證實[12,13],康復治療能夠減少腦梗死面積,減輕腦梗死偏癱患者功能障礙程度,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為患者的運動功能康復提供有利條件。但是臨床無統一康復治療介入時間,不同時間介入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可能存在差異,如果時機恰當可能極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肢體活動能力,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14]。如果時機不佳,可能誘發新的腦部病變。故,治療腦梗死偏癱關鍵是選取合適的康復治療時間[15]?;诖?,臨床應進行大樣本、多中心對照研究,以進一步探究康復治療時機的有效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2、4 周后NIH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基礎治療2 周內開展康復治療,可降低腦梗死偏癱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分析認為,可能是由于基礎治療初期給予康復治療,可將神經軸突和突觸的聯系建立起來,使患者對殘余功能進行應用,從而有效恢復神經功能,降低NIHSS 評分[16,17]。同時研究顯示,兩組治療2、4 周后Fugl-Meyer 評分、Barthel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基礎治療2 周內開展康復治療,可提高腦梗死偏癱患者運動能力,促進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為患者的良好生活質量提供有利條件,該結論與趙穎等[18]的報道相似。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礎治療2 周內,從多方面開展康復治療,例如磁刺激配合康復訓練利于神經側支循環重建,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同時,在按摩、刺激基礎上,配合日常行為訓練治療,可加速肢體功能恢復,進一步提高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從而一定程度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19]。兩組治療4 周后SF-36 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相對而言,在基礎治療2 周內介入康復治療時機較佳,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康復。此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礎治療2 周內康復治療可預防并發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分析認為,早期從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按摩等多方面開展綜合康復治療,即在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功能均具有重塑功能期間進行治療,利于神經功能的改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20]。

綜上所述,不同時機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能力具有不同的影響,而基礎治療2 周內,即早期介入康復治療利于改善神經功能、恢復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

猜你喜歡
偏癱神經功能腦梗死
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脈血康膠囊治療老年恢復期腦梗死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43例
針刺改善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