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涵建設研究

2024-04-09 00:53張曉霞
紡織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文科專業課程協同

張曉霞

(福州工商學院,福建 福州 350715)

隨著2019年國家“新文科”建設的提出,針對專業學科建設的“新”與“舊”邏輯起點引起各大高校教育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應對。與傳統文科相比,“新文科”要求專業學科建設應具有產業變革及各學科之間交叉融通的整體觀,要求延伸傳統教育邊界培育學科增長點、完善甚至重構知識體系的實踐過程[1]。設計學科也不例外,應具備“迭代常態性”意識[2],加快教育創新發展,重構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更好地適應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設計實踐和設計價值外延。

1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發展分析與改革目標

1.1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發展現狀

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素質、思維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還應跟隨時代的發展推進設計人才價值觀的塑造。福州工商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緊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地方性+行業性+應用型”為發展定位。課程經過20余年的建設發展歷程,從以傳統的講授和示范為主、強調基本技術的訓練逐漸向高素質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內涵建設迭代升級。

福州工商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自2003年開辦以來,一直堅持做好扎實的教育教學工作,為課程后續的改革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自2016年開始,為確保課程的前瞻性與時代性,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評價、師資構成等進行了更新和迭代,課程建設重點對應學校應用型辦學定位,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還應將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2018年之后,專業課程建設更是緊跟教育發展趨勢,進一步迭代升級。課程建設聚焦服務地方經濟,推動校企合作工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強調實踐創新能力,弘揚文化自信與社會責任意識,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多元化發展。

1.2 目前課程建設共性問題分析

環境設計經過多年的發展,課程建設已有一定成效,但按照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多。

1.2.1 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不足

環境設計專業受所處地理位置及綜合因素的影響,校企合作工作還處于淺層,缺少頂層產業與行業協會、國內行業一流企業的參與,教學內容引入社會實踐的項目數量較少。

1.2.2 傳統課堂教育模式未能滿足多元的社會需求

以往的課程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單調,理論與實踐脫節,創新能力平庸,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缺乏對社會發展的響應。

1.2.3 “新文科”背景下對課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文科”背景下,專業內涵與教育價值觀發生了變革。專職教師的學術素養以及設計學科自身獨特性的限制導致專業知識創新常局限于本學科領域內,較少聯動親緣學科或新興學科開展跨學科知識創新。

1.3 課程內涵建設目標

專業課程內涵建設是一項系統綜合的教學工作,需要考慮到學校定位、學科特點、師資力量等因素。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根據一流專業建設內容以及課程建設中有待解決的問題,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為著力點,在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協同教育方面加強建設,對課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更新迭代。

(1)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課程建設要解決傳統設計類人才培養的短視性、單一性、片面性矛盾,以產業為依托、生態為責任,聚焦地方經濟建設,加大學生實踐性和創新性的培育力度,培養學生的系統化設計思維,提升“從問題、到概念、再到解決方案”的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開闊的藝術視野。課程以文化為本源,聚焦福建地域文化研究,系統地梳理、挖掘傳統設計思想,助力人居環境設計與社會服務的協同創新,發揮設計的社會價值和學生的個人價值。

2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涵發展

2.1 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圍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新時期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推行“新文科”建設,開闊專業學科傳統視野,在課程體系設計中,重視實訓環節的普適性,利用多學科交叉進行資源整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知識向成果轉化的能力。

2.2 構建“五協同”課程建設體系

“協同性”是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下一階段的改革建設目標,該體系構建了以課程思政與創新協同融合教育新理念、協同建設特色課程模塊、“三業”協同構建專業教學團隊、信息化協同建設、校企協同共建創新實踐綜合平臺相融合的“五協同”措施,進而推進環境設計專業培養出與時代需求緊密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2.2.1 堅持專業課程思政與設計創新協同的教育新理念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緊跟先進的設計教育理念,扎實做好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專業課程思政與設計創新協同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關系。課程思政是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于專業教育過程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旨在構建德育與智育相融合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3]。設計創新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性思維,提升其專業自信心,發揮知識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專業知識再轉化作用。專業教師不僅是專業課程知識的傳授者,還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者。教師通過課堂能激發學生堅持價值創造和價值增值的認同感,圍繞行業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知識創新、觀念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途徑打造新價值鏈條。因此,打造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和專業創新融通,引導學生思考社會問題,進行文化創造、社會創新、整合設計等新知識的實踐和探索,增強環境設計教育的本土化和地方化特色,培養學生適度設計以及生態而非商業的可持續設計的專業觀,凸顯以“融合創新”為特征的設計教育能力范式,是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

2.2.2 協同設計創新,建設交叉學科特色課程模塊

設計教育的視野與實踐邊界逐步擴大,設計教育要主動與人文社科領域內其他學科及自然科學進行跨學科交叉、融合、滲透和拓展[4]。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科交叉特點尤為明顯。隨著社會變革,專業知識的重組趨勢成為必然,專業的邊界逐漸延伸。建設交叉學科特色課程模塊是課程改革的一次嘗試。特色課程模塊建設打破學科結構壁壘,注重對學科內部知識、不同學科知識的借鑒和融合,協同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兩個專業,主動結合城鄉環境發展特點和行業需求,圍繞“城市環境與鄉村振興”構建符合專業發展的交叉融合課程模塊,將理論研究、設計應用、創新實踐分階段遞進,實現從內心修煉到社會服務實現價值觀的統一。選題將中觀、微觀的環境空間作為實踐方向,從固定主題遞進到選擇復雜綜合、具有理論研究性和探索性、可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本土人文、歷史、非遺、鄉村振興等社會視角的主題?,F有的專職教師隊伍包括環境設計、建筑學、風景園林、城鄉規劃、美術學、公共藝術、雕塑等專業,有條件搭建學緣多元的教學團隊,進行跨界多元的組合指導。

2.2.3 “三業”協同構建專業教學團隊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課程質量的基礎工作,建設“三業”協同協調教學團隊?!叭龓煛奔匆詫W界名師、行業大師、專業教師協同共建教學團隊。一方面,聘請專家、行業或企業導師,實現教學隊伍團隊化、師資結構合理化、教學手段多元化目標。校外創建創業創新校外導師庫,邀請業內知名企業優秀設計師提供創業實戰經驗、技術咨詢、項目開發等指導,不斷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另一方面,開放性聘請學界名師、行業大師舉辦學術講座,參與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參與指導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及課程實驗等,將原先比較淺層的校企合作朝著更加開放、更具彈性的模式發展。在“新文科”理念的引導下,專業教師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規劃教師個人職業生涯、企業頂崗培訓等,從新理論、新實踐、新技術三大方面出發,提高青年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推動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涵建設發展。

2.2.4 校企合作協同共建創新實踐綜合平臺

環境設計與社會聯系非常緊密。課程建設更加注重解決問題、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設計人才的重要模式。通過產學研融合協同發展的方式推動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建設以課程教學研究與設計實踐為基礎的教學平臺,實施藝術與科學融合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培養、創業服務、藝術與文化交流傳播等校地合作方式,滿足學生實踐需要。對創新實踐綜合平臺進行細化分類,加強分類管理,如創建訓練類實踐基地,與優質設計企業建立實踐合作,將真實的設計項目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引入教學中,開展對外服務,探索適合培養學生的實踐項目,實現設計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培養的良好對接,縮短提升學生設計能力的時間,引導學生主動走進社會;建設人居環境工作鄉村、鄉村地景工作室、傳統技藝工作室等,為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專業競賽等活動提供實踐條件和場地支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和社會創新的能力。

2.2.5 信息化協同建設尋求知識的增量建設

在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教育是應用型高校教育適應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課程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融合,著力解決傳統教學中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優化更新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在線教育是對原本教學渠道進行拓展,整體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的進程[5]。如混合式教學是未來教學的“新常態”,教師通過研修等方式,不斷吸收新的理念知識、設計原則及方法策略,鼓勵老師在超星泛雅等平臺建設內容,優化課程設計、教學模式設計、課堂交互設計、視頻錄制等,構建一個開放、立體、兼收并蓄的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另外,將建設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虛擬教研室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環節,積極推動教學改革研究創新,探索多形態優質專業教研資源共享,將信息化教學新的理念方法、手段、評價標準和模式融入課程中,打造信息化教學示范課程群,提升課程建設質量。

3 結語

“五協同”課程建設體系構建順應“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學新生態,不僅在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起到引領環境設計專業價值導向作用,還適應了產業變革與產業經濟發展的需求。通過協同設計創新的教育方式,共同促進社會變革和創新教學成果轉化,使學生關注空間本體和設計過程的實踐性、創新性和社會性,培養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服務社會創新力。

猜你喜歡
新文科專業課程協同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