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格局視域下“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索

2024-04-09 01:31胡俊輝劉丹鳳
重慶建筑 2024年2期
關鍵詞:大思政城鄉規劃工科

胡俊輝,劉丹鳳

(河南科技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河南洛陽 471000)

0 引言

大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復雜的國際形勢及多元文化的滲透,尚不能做出準確、理性的判斷。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育才育德至關重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課程思政,以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領,促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高等教育的“大思政”培養氛圍?!俺青l規劃原理”作為城鄉規劃學的核心課程,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與精神價值元素,但是對于如何建設“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目前研究成果還較少。在“大思政”視域下,探討“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課程思政概念

課程思政最初于2014 年在上海各高校進行實踐,通過在課程中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追求和民族自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隨后各高校積極響應,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引起廣泛的研究興趣。謝兆輝[1](2020)指出,課程思政是將思政理論建立在專業知識之上實現德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張丹丹[2](2018)指出課程思政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社會主流價值意識融入教學過程,使教育主體成為合格人才的一種培養模式;邱孟龍[3](2020)認為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資源融入非思政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三觀塑造的一種課程觀;羅仲尤[4](2019)認為課程思政以育人為核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種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整體而言,已有研究均是以《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依據對課程思政進行內涵界定。本文認為,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和模式,其本質是將價值觀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在專業教學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于無形中實現“立德樹人”。

2 課程思政建設必要性

在復雜多變的世界局勢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極易受到誤導,重視“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理念符合當前的高等教育發展形勢。

2.1 中華民族復興的內在要求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學生時代的周總理立下的宏偉志向,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廣大學子的崇高理想與遠大抱負。然而隨著國際環境的復雜變化,西方敵對勢力隱蔽滲透,各種膚淺、庸俗文化不斷侵蝕著當代大學生,學生心智可塑性強,意識活躍,但思想意志不夠堅定,愛黨愛國的信仰和價值取向并不堅固,并不能對當前的復雜意識形態做出準確判斷。大學生是國家民族復興的希望,恰逢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亟需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家國情懷、勇擔責任和德才兼備的青年大學生服務于這一偉大征程。課程思政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強調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強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思想認同感。故課程思政的思想意識、精神追求、核心價值取向等培養目標體現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內在要求。

2.2 高校新工科建設的時代所需

新工科是我國為適應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等新經濟發展形勢與格局挑戰,提升國際經濟競爭力而提出的人才培養改革新路徑,強化工科責任擔當,以“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規律經歷“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的新工科三部曲,將培養分析解決問題、學科交叉融合、精益工科精神、家國情懷、優秀溝通能力、實干興邦等核心素養的多元化工科卓越人才為核心要義[5],一經提出便得到各個高校的積極響應。它以高的政治站位,為建設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提供戰略支持,然而目前的新工科建設中存在資源溝通不暢、學科融入體系不完善、工科思政教育不足乃至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等問題[6]。課程思政建設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挖掘專業課程的核心價值內容和精神正合新工科的核心要義,可實現工科課程的教育廣度與深度,乃至專業溫度,引導工科學生價值塑造、素質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掌握,可以較好化解新工科建設中痛點問題,培養美麗中國建設的工程師隊伍。由此可知,課程思政建設也是當前新工科建設背景的必然需求。

2.3 發揮專業課程育德與育才引導作用

課程是高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尤其是專業課作為大學階段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的重要載體,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且授課時間長、課程類型多樣,學生接觸多,更能引起共鳴,這些課程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思維方法、思政元素和專業精神,承擔著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的時代重任。以往的教學過程,僅僅是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并未重視專業課程在德育方面的潛力;而高校的思政類大課教學方法單一,硬搬思想教育,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思政培養效果較差,學生德育培養效果不理想。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要求授課教師充分結合課程特色、專業背景、授課內容深挖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與思政類課程有效銜接起來,可以有效發揮專業課的育德和育才功能。

3 “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思政培養目標不明確

“城鄉規劃原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屬于城鄉規劃學專業的核心骨干課程,平時理論授課學時長。筆者在研究課程思政相關課題時發現,大部分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師在制定課程培養大綱時,針對規劃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目標闡述得非常具體,而對于章節內容的思政目標闡述則較為籠統,多從三觀塑造、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宏觀層面進行論述,并未結合工科類課程特點提出具體思政目標,不利于培育規劃專業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

3.2 思政元素庫尚未構建

“城鄉規劃原理”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包含著豐富的育德元素,然而現有的規劃原理課程并未建立較為完善的思政元素庫,且課程蘊含的元素并未被充分挖掘。授課內容的思政元素多是采用通識性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內容滿堂灌輸,并未體現規劃原理的課程特色。且教師講授規劃理論知識過程時更多的是隨性發揮,思政元素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國家政治意識要求等無從知曉,不利于學生的德育培養,相反存在帶偏學生認識的風險。因此,構建經過教師集體討論、得到更權威認可的元素庫是十分必要的。

3.3 課程思政建設主體參與度不高

結合教育基本規律及育才與育德本質要求,課程思政建設主體包含高校職能部門、教師和學生。學生是課程思政受益者,關鍵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育誰”問題;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是課程思政教育的主力軍,解決“誰育”問題;高校職能部門作為學校各項活動正常進行的保障部門,提供建設平臺和政策支持,主導解決“如何育”問題。調研發現,大部分高校也都舉辦了各類課程思政培訓、競賽和樣板課程建設等活動,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這些職能部門僅僅側重于舉辦這些活動,并未重視活動后期效果評估,而規劃專業教師由于設計評圖任務重、科研壓力、家庭等影響,對這些活動更多體現為應付,學生由于每學期的設計類調研、作圖等作業繁重更是無暇顧及其他,從而導致這兩類主體被動式、強迫式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并不理想。

3.4 課程思政建設評價機制并未形成

評價是衡量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的有效途徑,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準確識別課程思政培育的不足及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可以提升教師、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有利于提高課堂思政教學效果。當前“城鄉規劃原理”課程乃至城鄉規劃學專業針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評價更多的是浮于表面的說辭,結合網絡開展的線上評價參與度不高,導致最終的評價效果并不符合教學實際,實踐中真正能落實的評價機制并未完全建立。

4 “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專業從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等建立合理的課程思政培養體系。專業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制定有效的建設策略,結合“城鄉規劃原理”課程建設當前存在問題,從培養大綱優化、思政元素挖掘、激勵和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設路徑,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到實處。

4.1 修訂課程大綱,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課程大綱是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方法,以注重培養學生大國工匠科學思維意識和城鄉規劃責任意識與擔當為重點,在教學內容、思政案例選擇、考核與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輔選擇等方面對現有課程大綱進行持續優化。除在課程大綱中明確本門課程的思政整體培養目標外,還應在各章節授課內容中明確具體的“真善美”培養目標及考核目標,從而有助于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4.2 挖掘思政元素,提供課程思政建設素材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于各專業要結合專業優勢與特色,深度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資源與精神內涵等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專業課的思政育人作用[7]?!俺青l規劃原理”課程應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和解決城鄉問題能力和專業責任感為出發點,結合城市發展相關時事熱點,從文化傳承、人-地-自然和諧、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技術引領、實踐創新等方面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挖掘課程所授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并據此建立課程思政元素庫,為專業教師“傳道受業解惑”提供教學素材,更為“寓德于課”提供有利工具。

4.3 優化激勵機制,提升各建設主體參與度

課程思政建設關鍵在于發揮參與主體潛能。學校職能部門除了提供各類課程思政改革活動外,還應為活動后續建設成效設立獎懲激勵措施。教師主體在講課大賽、規劃大賽、教學資料等方面進行思政融入程度考核,尤其在職稱評定、績效分配、評優評先、先進集體評選、職務晉升等方面加大獎勵。根據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等教師分工,分別設立有差異的思政激勵制度,提升教師參與度。學生主體從課程設計、規劃實踐、獎助學金、評優評先、素質加分、課程考核獎勵等環節落實激勵政策。

4.4 建立評價機制,把握課程思政建設效果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是實現“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有利途徑。從建設主體的角度,教師層面側重于教學過程,從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案、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融入程度評價;學生層面側重于課堂反饋,從平時理論作業、設計方案、課堂互動、期末考評等方面是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等進行評價;學校職能部門可以針對課程實際建立“線上+線下”隨機跟蹤調查機制,以評估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為下步優化教學提供依據。相對來講,從建設主體的角度提出評價內容,可使“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建設更具針對性。

5 結語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涉及各個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建設路徑也并不是固定的,應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專業和課程特色,有目的地確定課程思政建設計劃,強化建設主體的參與潛能,逐步推進,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樣板課。本文對于“城鄉規劃原理”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的分析,僅僅是城鄉規劃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討中的幾個“貝殼”,未來仍需繼續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大思政城鄉規劃工科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論當前城鄉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城鄉規劃中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探討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性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城鄉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