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內容與視野

2024-04-09 17:59盧怡王錕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編年史十月革命中國化

盧怡 王錕

摘? ? 要:俞樟華主編的《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編年史》(上、下)全面展現了1917—1949年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研究的歷史。就方法而言,該著作采用編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時間為序進行史料的編纂與整理。就內容而言,該著作梳理了33年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研究的歷史史實,所采用的文獻類型多元而豐富。就視野而言,該著作視野宏闊,兼收并蓄,關注到以往研究中被相對忽視的方面。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領域難得的編年史著作,該著作具有溯本清源之義,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領域研究必有助力作用。

關鍵詞:《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編年史》;馬克思主義;編年史;史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A8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9-5128(2024)02-0012-05

收稿日期:2023-09-25

作者簡介:盧怡,女,浙江永康人,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王錕,男,甘肅天水人,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俞樟華教授主編的兩卷本《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編年史》,共計120萬字,于2023年4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可謂近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重點項目的最終成果。它梳理了1917—1949年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歷史,還原了這33年間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翻譯、創作、傳播的歷史事實,展現了中國近代馬克思主義者的生平概貌,視野宏闊、史料厚重、內容詳盡而細致,值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領域的研究者和讀者認真關注。

一、方法:編年史

中國人歷來有著強烈的時間意識,重視歷史的記錄與編纂,史學研究的傳統也是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便已修訂完成。關于史學研究的方法,傅斯年先生曾經說過“史學的對象是史料”[1]308,認為“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1]308,主張“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究的材料便進步,不能的便退步”[2]6。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研究與史學研究是一致的,對于研究者而言十分重要的一個能力便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2]11。與其他人文學科一樣,研究者若想要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上有突破和創新,就必須挖掘和掌握新的史料。

馬克思主義研究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后繼者們留下了豐富的文獻史料。馬克思主義主要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而這幾部分之間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復雜多元的整體,豐富的文獻資料為馬克思主義的分支以及與其相關的研究領域輸送著源源不斷的養分。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相關文獻被挖掘、整理出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文獻的重視程度愈加深切。

文獻史料是做學術研究的源頭活水,只有掌握了扎實可靠的文獻史料作出的東西才會厚重可信。但本書之用法,絕非替代原始文獻的閱讀,而應當是刺激人們去尋找、閱讀感興趣或有價值的原始文獻。在這點上,應著重談談本書在編年史料時穿插進的“編者按”。這些編者按中,有些是對相關史料、相關文獻的解釋說明,有些是原始文獻的梗概與轉述,有些則列舉呈現了原始文獻的相關片段。幾種方式并舉,詳略得當,可以看出編者對于還原出盡量真實、立體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史所作的努力。如果說整部編年史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隨著時代歷史發展而產生的變遷生長的概括,那么書中穿插的按語則為讀者尋找、閱讀相關書目提供了指引,幫助研究者搜羅材料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比如,在寫1919年五四運動時,正文記錄了五四運動這一事件,點出了五四運動的性質;按語則援引了老一輩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孟慶仁等對五四運動的評價,還注明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通過編者按,一個單薄的、孤立的事件與后來者對它的評價、它在歷史中的作用、同時期其他歷史事件等相關內容聯系起來,這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與書中某一事件、某一文本相關的事件和文本,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把握這一事件在歷史中的作用,更好地把握事件之間的關聯,以及對于后續革命和研究的影響。

本書梳理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33年歷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整體進程中一個小的整體,而一個整體只有將其放置在更大的歷史背景中才能充分展現它的整體性特征。所以,可以考察本書研究的大背景,進而展現1917—1949年這33年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整體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文明的成長源于挑戰,這一論斷也適用于中國。1840年,英軍的堅船利炮破開了清政府緊閉的國門,鴉片戰爭在給中國帶來深重災難的同時引發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反思,他們企圖尋找一條道路,以幫助中國走出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被動局面。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梁啟超將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在學問上的“進化”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從器物上感覺不足”“從制度上感覺不足”以及“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3]4030。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與英國在艦船、槍炮、火藥等武器裝備上的懸殊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因而器物上的不足首先被發覺提出并著力加以改進。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口號,力圖學習西方的軍事與科技,然而由于未能從更深層次加以變革,這種在器物上的努力也僅僅是停留在表面,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洋務運動失敗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開始戊戌變法運動,倡導在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的同時,改革政治、教育制度,但終因清政府守舊派的強烈反對而失敗。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終結了清朝統治,但由于當時社會發展、思想準備上的不足,統一的共和國沒能建成,反而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光在器物、制度層面學習西方是不夠的,還應當在思想文化上作出變革。隨著各種西方思想潮流、政治意識形態紛至沓來,知識分子邊學習吸收邊加以甄別比較。19世紀末馬克思主義隨著西學東漸傳入中國,在眾思想學說的競爭中,馬克思主義何以脫穎而出并成功挽救中國的前途命運呢?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也并非一開始就被堅定選擇,而是在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潮沒能成功解決中國現實問題,加之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包括中國工農在內的世界無產階級人民,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才開始了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雖然早在十月革命前的1877年就已有基督教傳教士在其文章中談及“共產主義者”,之后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詞匯也散見于一些政治論著的中譯本中,但它真正開始迅速傳播和發展卻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前后。

以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研究,多圍繞某一人物或某一主題展開,而鮮少采取編年史的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內容各有側重,各有其優缺點。主題研究的優點在于重點突出,能夠對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或某一問題作精準把握。但主題研究由于視野聚焦,難以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中把握問題。與之相對應,編年史將相關史實平白鋪陳開來,其聚焦性較弱,但能夠清晰呈現出某一事件的發生背景與前后時間發生的其他事件,有助于研究者探尋和發現歷史中各事件間的聯系??梢哉f,本書填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在編年史方面的空白,對于學界產生新的創新性成果有所助益。

二、內容:多元而有序

本書梳理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研究的歷史從1917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這33年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上是極為重要的。在這33年間,發生了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合作形成與破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等大事件,在一次次歷史挑戰中,馬克思主義與我國本土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一次又一次煥發出真理的光芒。

本書所包含列舉的文獻類型并不是單一的文體,而是一個多元的體系。書中不僅有雜志上的評論、革命者的文章、革命者的事跡,還有與列舉文獻相關聯的論述、文獻等。這樣一個復雜的文獻體系,加上中國近代馬克思主義相關材料之眾多,在材料選取和整理上的難度是很大的。材料與材料之間又相互關聯、相互印證,所以本書的編年內容是復雜的。能將復雜的東西整理出條理,對重要性不同的材料加以恰當的選取,做到輕重合宜,是不簡單的事情。具體而言,一方面,編者將相應編年年份內所囊括的條目分為研究背景、研究論文、研究著作、卒于是年的研究者四大部分,將相應材料分門別類地歸于這四部分之中,使得本書的內容清晰而有條理。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選用上,編者緊扣“馬克思主義研究”這一主題進行編纂,并根據材料的重要性差異加以詳略不同的按語說明。譬如在編纂1921年的歷史時,在研究背景部分,編者以時間為序梳理了湖南新民學會開會,天津第一份工人報紙創刊,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在莫斯科成立,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等歷史事件40余條,但只著重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毛澤東創辦湖南自修大學、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人民出版社等幾個影響深遠的事件作了按語說明。在研究論文部分,這一年的材料數量有近200條,若無指引,讀者易覺茫然。好在編者并非將所有材料等同處理,而是有針對性地選取了一些文章進行按語的補充說明:在近200條材料中,編者選取了李達的《馬克思還原》《討論社會主義并質梁任公》、李季的《社會主義與中國》、蔡和森和陳獨秀的《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通信)、李大釗的《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張君勱的《社會所有之意義及德國煤礦社會所有法草案》等十余篇文章作了較為詳細的原文引用或梗概介紹。這些文章對于把握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學界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變化、把握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把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傳播發展而言是相對緊要的??傮w而言,本書將馬克思主義在現代中國傳播、研究的歷史畫卷大體勾勒出來,布局上主次有序、條理清晰,內容上細致全面、重點突出,使得讀者的閱讀和研究更為輕松高效。

馬克思主義學說并非枯燥單調的“絕對真理”,而是在歷史的構建中不斷生成發展的學說,想要更好地把握某種理論、某種學說,就必須將其放置在百年歷史視野之中。本書將馬克思主義放置于在中國傳播、研究的歷史背景之中,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梳理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主要途徑,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成就,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傳播和研究者的變化,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傳播和研究過程中的斗爭歷史,現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歷程,中國現代不同階段和不同區域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特點,現代報刊和出版機構對傳播、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巨大貢獻以及國外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成果。本書以翔實的歷史史料為主干,串聯起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傳播的發展脈絡,起到溯本清源的作用。

三、視野:宏闊有重點

本書的突出優點在于視野宏闊而有重點。

第一,本書在史料的選取和剪裁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有助于讀者針對性地理解與把握。譬如在編年史的開端上,本書沒有選擇從鴉片戰爭開始寫起,而是選擇以俄國十月革命為起點。開篇前兩段首先描述了俄國十月革命以及我國學界對于此次革命的反響?!?月,俄國爆發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與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并立的局面。按:列寧領導二月革命的消息傳入中國,陳獨秀即于4月1日在《新青年》發表《俄羅斯革命與我國國民覺悟》一文。是該刊第一篇介紹俄國革命的文章,也是陳獨秀接受新思想的開端?!保?]1這樣處理一方面使得行文簡潔,另一方面也更突出重點。1917年之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雖然已經有了譯介和傳播,終究是傳播范圍有限、影響也比較小,而在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發之后,中國的有識之士才提高了對馬克思主義的關注??梢哉f,馬克思主義一開始能在中國廣泛傳播、產生較大影響,與俄國爆發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息息相關的,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增強了馬克思主義的可信度,擴大了其在中國的影響。

在兼顧行文簡潔的同時,本書也能較好地包容與所寫歷史事件相關的重要材料。譬如在敘寫十月革命時,本書按語編入了斯大林、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者的相關文章和講話片段。按語道:

斯大林《十月革命與民族問題》說:“十月革命的偉大的世界意義,主要的是:第一,它擴大了民族問題的范圍,把它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斗爭的局部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之下解放出來的總問題;第二,它給這一解放開辟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這就大大地促進了西方和東方的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把他們吸引到勝利的反帝國主義斗爭的巨流中去;第三,它從而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泵珴蓶|說:“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薄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保?]2

斯大林與毛澤東的論述對于理解俄國背景下的十月革命、理解十月革命對于中國之影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編者在按語中插入這些文章和講話的片段,一方面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十月革命這一事件,另一方面也為讀者尋找和閱讀十月革命的相關論著作出了指引。

第二,本書視野宏闊,兼收并蓄,有助于精彩創見的產生。譬如,在展示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路徑上,編者關注到了日本、西歐以及蘇聯這三條路徑,并且著錄了大量這幾方面的翻譯論著,能夠幫助讀者把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譯介與傳播的基本特點與發展過程。又如,在展示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傳播和研究者的變化上,本書除了關注早期共產黨人以及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的努力外,還關注到了對馬克思主義傳播有所貢獻的國民黨人,如廖仲愷、胡漢民、宋教仁、戴季陶等。就像該書前言所指出的,他們“盡管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卻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研究的先導”,這批國民黨人至少在客觀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研究貢獻了力量。然而,關于他們的研究學界著力并不多,本書也收錄了他們的論著。再如,在展示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在不同區域的傳播和研究上,本書除了關注到中共蘇區之外,還關注到了國統區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研究。編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在國統區的傳播雖遭遇挫折甚至封禁,但“不絕如縷,從未中斷”[5]21。在不利條件下,大批知識分子依舊設法傳播與研究馬克思主義,這更彰顯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堅定的意志與昂揚的信心??傊?,本書以兼收并蓄之態度進行史料的編纂,內容涉及以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相對忽視的方面,其開闊的視野能夠啟發后來者的研究思路,其豐富的史料則能為后來者的研究提供源頭活水。

總的來說,本書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領域難得的編年史著作,填補了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編年史研究的空白,所記內容具體而全面,為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以及對馬克思主義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細致的史料參考,也為他們尋找和閱讀相關原始文獻提供了指引。

四、結語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記錄歷史,是遠古時代人類長久以來的渴望,而文字的發明使得這一渴望得以實現。歷史通過文字沉淀下來,當它被后人閱讀、思索,逝去的事件就變得鮮活。編年史是最為古老的歷史書寫體裁,其生命力在當下仍源源不絕,因為今人與古人一樣,有著保存時間、記錄生命的沖動,而編年史恰好是最契合這一沖動的歷史書寫方式。然而,歷史已然過去,未來尚未展開,人只能在當下有所作為。在《歷史意識的維度》中,雷蒙·阿隆寫道:“歷史所表達的是當下與過去之間的對話,而在這對話中,當下采取并享有主動?!保?]7我們研究任何歷史,都是站在當下的立場,研究目的也是服務于當下。當今中國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歷史背景之下,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理論,如實回顧它在現代中國的傳播、研究與發展,系統溯源其在曲折與斗爭中成長壯大的歷史,對于更好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作用和宗旨,更穩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開放自信地向世界展現真實的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大概這也是本書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2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3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14卷 中國歷史研究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 俞樟華,俞揚,陳含英.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編年史: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3.

[5]? 阿隆.歷史意識的維度[M].董子元,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 薛一箏】

Method, Content and Horizon—Chronicle of Modern Chinese Marxism Research: A Historical Research Perspective

LU Yi,WANG Kun

Abstract:YU Zhanghuas Chronicle of Modern Chinese Marxism Research (Part I and Part II) comprehensively presents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and research of Marxism in China from 1917 to 1949. As far as the method is concerned, the book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hronicle and it compiles and arrange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order of time. As far as the content is concerned, the book renders a combing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dissemination and study of Marxism in China with rich and diverse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in the past thirty-three years. As far as the horizon is concerned, the book is more inclusive in scope, focusing on what have been relatively neglected in previous studies. As a rare chronicle book in the field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Chronicle of Modern Chinese Marxism Research will certainly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tracing Marxism back to the original times.

Key words:Chronicle of Modern Chinese Marxism Research;Marxism;chronicle; historical fact;Sinicization of Marxism

猜你喜歡
編年史十月革命中國化
“十月革命”的紀念艦——“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十月革命發生在1月7日卻為何叫十月革命?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阿拉伯編年史家伊本·艾西爾及其所處的時代
埃及編年史家杰巴爾提及其史學“三部曲”
漫威電影宇宙編年史——中篇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義
蘇聯及俄羅斯歷史教科書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