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之不存家何在?”

2024-04-09 03:12郭照東
鐵軍 2024年4期
關鍵詞:家書新四軍

郭照東

胡孟晉1912年生于安徽省廬江縣,幼年隨母親移居安徽省舒城縣;1934年畢業于安徽省立池州鄉村師范學校后,返鄉任教并任小學校長。1938年夏,參加新四軍第四支隊政治部戰地服務團;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部秘書,隨司令員羅炳輝轉戰淮河以南津浦鐵路兩側,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斗爭。1940年初,他和汪道涵到津浦路東創建地方黨組織,開辟敵后抗日游擊根據地。中共嘉山縣委成立后,他任縣委秘書兼自來橋區委書記。1943年,他隨淮南區黨委秘書長張愷帆由淮南支援皖江抗日根據地,曾任中共(無為)五區工委書記兼組織部長、中共白湖中心縣委委員兼宣傳部長??箲饎倮?,他隨新四軍第七師北撤至位于淮安的蘇皖邊區政府。1947年7月,他病逝于河北省故城縣,年僅35歲。新中國成立后,胡孟晉被批準為革命烈士。

胡孟晉寫給妻子的《辭別書》

最親愛的惠呵,我們又要離別了!當你聽了離別的聲音,或者不高興吧!親愛的!誰不愿骨肉的團聚,誰不留戀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國家民族重要,個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別離親人,而遠征他鄉了……

畸形發展的中國,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識簡單,而婦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顧國,大難當頭,應踴躍赴前線殺敵。而婦女們,阻礙其夫或其子之偉志。希望你將無知識的婦女組織起來,宣傳和教育她們,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焉附?”“國之不存家何在?”使她們不致含淚終日,倚門遙望前線上的夫、子早日歸來呢(望勝利歸來)!

惠,最親愛的人,你是婦女中的先進者,對于我這次的外出,請不要依戀。要知道你愛人的走,不是故意拋棄你,而是為著革命,為著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的??!

家庭經濟之困難,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須經過困難艱苦的階段,當此環境中是要立定腳跟,具堅強之意志,任何之外誘,不可動搖的?!皣R娭页肌?,在困難中鍛煉成真正的革命者??!

“富貴反多憂”,錢是要人用,不要給錢用了人。在此抗戰時多少富翁成寒士,由此看來金錢不足恃也。對于窮人要客氣,要同情他。對富人要與對普通人一樣。對于守財奴,少與之來往,因為他只認錢,不認人。這些人不要看起他,但與之面子往來而已。

惠呵,我們要認清時代,當此革命時期,家庭衣食可維持就夠了,不要有其他念頭。要知道整千整萬的難民,千百萬的勞苦大眾,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人生是要作偉大事業,而不是做了金錢的奴隸呵!太看金錢重的人是最污臟的,不要與之往來。

愛人呵!你在無事的時候,多多閱讀書報,可使你知識進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掛念在外的我,勞神傷身,于事無益。好好教養兩個小孩,切忌打罵,處家事,對外人,言語態度等事,可參考我的日記和通信,要切實的做,不然我的心思枉費了,請你真正的做吧。否則,太對不起在外的人呢!

最親愛的人!你不要太念我,你的厚情我是知道的,我不是個薄情的人,請你放心,決不辜負你的熱情呵!

在外的我,身體自知珍重,一切當知留心,請你安心在鄉努力婦女解放的事業成為女英雄,我在外對革命之偉業亦更加努力呵!別了!別了!

此致

敬禮

廿八·十一·廿八群于舒百

解讀:在投身敵后抗戰的烽火歲月里,胡孟晉烈士留下了多份抗戰文獻資料。其中,保存于安徽省蚌埠市檔案館的15封家書和兩枚信封尤為珍貴。

這封《辭別書》寫于1939年11月28日,地點是胡孟晉的家鄉舒城縣百神廟鎮。此前,胡孟晉奉命自津浦路東敵后抗日前線回家探親,并開展黨的秘密斗爭。在結束與親人兩個月團聚即將歸隊之際,他化名“群”,書寫此信與妻子張惠告別,抒發對妻子和家中的關切,以“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與妻子互勉并肩抗戰。

張惠出生于教育世家,雖沒正式上過學堂,但受家庭影響也粗通文化,相較于同齡女子,她具有更強烈的英雄情結和愛國意識,從小就知道文天祥、岳飛的故事。因此,胡孟晉辭去養家糊口的教師職業、離開妻子和兩個幼子毅然參加新四軍時,張惠予積極支持。

在探親期間,除了留下這封《辭別書》外,他還發揮自己善于演說之長,為妻子撰寫了《婦女抗敵協會講演詞》和《講演注意事項》,鼓勵和支持妻子勇敢地走出家門,組織動員更多的“革命者”“踴躍赴前線殺敵”,將日本侵略者早日趕出中國。

張惠沒有辜負丈夫的期望,在家鄉積極投身婦女抗敵協會工作,為掀起地方抗日救亡運動奔走呼號。胡孟晉烈士逝世后,她將“這是我最珍愛的東西”的家書等一批珍貴文獻保存下來,并含辛茹苦將幾個孩子撫養成才,2014年以百歲高齡仙逝。

胡孟晉代為妻弟寫給岳母的信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頃奉大人八月中旬一札,敬悉一切。所言亢哥已逝與楣姐信息,至于促男歸舒,誠令男苦思久矣。溯自離鄉六七年,雖樂得個人自敷,然并未習得任何技能,又何顏以持撐家務?何況乎近年來病魔糾纏賤身,要等待國運好轉、民解倒懸的年頭。然為期已不在(再)遠了。近閱報載,意國已無條件投降了,日軍末日想亦可見。勝利時間迫近,不獨國家幸運,亦即我家之幸運,惟請大人等不可過急。

敬請康安

男張崇栻謹上

十·十五

解讀:這封家書寫于1944年,是胡孟晉借妻弟、戰友張軾(張崇栻、張實)之名寫給岳母(即張軾母親)的,地點在皖江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無為縣。

作者為妻弟代寫這封家信的原因有三:一是迫于國民黨地方頑固派責令新四軍親屬回家“自首”的壓力;二是岳母因長子張亢(張悔龍)病故,急盼參軍在外的四子張軾返家“持撐家務”;三是老人只知道受女婿胡孟晉的影響,四子也參加了新四軍,但并不知曉胡孟晉已由淮南地區轉戰于無為,而張軾隨由新四軍第五支隊改編的新四軍第二師仍戰斗在津浦路西定遠,遂致信胡孟晉轉交張軾。為了應付國民黨地方頑固派以及減輕老人的思兒之苦,胡孟晉假借妻弟之名代寫了這封回信。

這封家書,說理充分,情理兼融。信中,先是以“并未習得任何技能”,且“病魔糾纏賤身”等托詞為由,婉拒了母親“促男歸舒(城)”以回家“持撐家務”的要求。

時隔60年后的2004年秋,張軾從安徽安慶到蚌埠祝賀姐姐張惠90大壽時,才首次目睹這封署名自己名字的家書,老人睹物思人,在萬般感慨之余賦詩《讀胡孟晉烈士代筆家書感賦》:“幸將此信壁中塞,留取今朝當教材。六十年前苛政‘債,含悲老母置靈牌?!?/p>

胡孟晉烈士的家書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珍貴的文獻史料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2005年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半月談》(內部版)等國家級媒體紛紛予以持續宣傳報道?!而櫻慵覈椤蠒x烈士抗戰家書》一書于2018年出版后,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入“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予以推介。

(作者系安徽省蚌埠市史志研究室原副主任)

(責任編輯周平)

猜你喜歡
家書新四軍
清晨憶家書
一封家書
一封家書
一封遲到15年的家書
家書
《家書》
新四軍的兩個英雄團
《新四軍發展史》評介
《新四軍簡史》出版
八路軍、新四軍擁有哪些武器裝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