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少奇華中敵后反摩擦

2024-04-09 03:12陳鳳朝
鐵軍 2024年4期
關鍵詞:敵后華中劉少奇

陳鳳朝

抗戰時期的國共摩擦,在全國范圍主要表現為兩大區域,即華北戰場國民黨第一、第二戰區部隊與八路軍之間的摩擦,華中戰場皖西桂軍、蘇北的韓德勤部與新四軍之間的摩擦。

為改善華中敵后抗戰的不利局面,1939年9月15日,毛澤東派劉少奇率徐海東、劉瑞龍、曹荻秋等人,開啟了第二次華中之行。劉少奇此行是負責指導長江以北、隴海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確保六中全會“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決議精神得到推進和落實。

為反摩擦掃清思想障礙

劉少奇到達華中后,通過走訪干部民眾,了解到在這里包括江北指揮部的部分人員在內,都對王明“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理念根深蒂固。

為了消除這一影響,徹底掃清反摩擦思想障礙,劉少奇在華中先后三次召開中原局會議,向大家宣傳六中全會制定的“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決議精神,宣傳“華中為聯系華北、華南之樞紐,關系整個抗戰前途甚大”的戰略意義,同時他還將毛澤東1939年10月在批判國民黨《限制異黨活動辦法》時所做的評論:“全部是反動的,是幫助日本帝國主義的,是不利于抗戰、不利于團結、不利于進步的”,作為厘清摩擦戰本質的理論武器,他明確要求大家,“要敢于堅決反摩擦,敢于爭取反摩擦的勝利。對于頑固派的進攻,必須予以迎頭痛擊,堅決、徹底、干凈地消滅來犯之敵?!?/p>

中原局的三次會議,讓安徽敵后抗日局面大為改觀。1940年3月4日至4月9日,劉少奇直接指揮定遠、半塔集自衛反擊戰,共殲桂頑、韓頑3000余人,為新四軍大規模反摩擦取得首場勝利。

在劉少奇的積極推動下,1940年5月至9月,津浦路東有7個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路西有6個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此外,路東、路西還分別成立起地區性的抗日民主政權機構——各縣聯防辦事處。1940年6月,皖東北抗日民主政府掛牌成立,這標志著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正式建成。同時,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也由原來的5000人發展到1萬多人。

反摩擦斗爭開始就方向正確

劉少奇領導華中敵后反摩擦斗爭,從一開始就把握住正確方向,沒走彎路,這是他對華中敵后抗戰所做的一項突出貢獻。

1939年9月劉少奇到達華中,經過近3個月的調查研判后,他認為:“有大發展希望的地區是在江蘇北部,蘇北是我們突擊方向,應集中最大力量,向這方面發展?!?/p>

劉少奇的判斷,很快引起了上上下下的極大關注。中央很快表態,同意此建議并電告項英。

1940年6月,在劉少奇的建議和催促下,彭明治、朱滌新率領八路軍蘇魯豫支隊一部首先到達皖東北,黃克誠率領八路軍第二縱隊兩個旅的先頭部隊到達豫皖蘇邊。

1940年10月10日,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所屬第二縱隊前鋒與八路軍第五縱隊先頭部隊,于東臺以北的白駒鎮勝利會師。之后,陳毅、粟裕以7000人馬,與反共頑固派韓德勤部的3萬人馬展開黃橋決戰,共殲其1.1萬余人。此役改變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華中敵后的地位,基本實現了中共中央關于八路軍、新四軍協同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為建立華中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從此,蘇北大部為我占領并連成一片,成為華中最大一塊根據地。

從抗戰相持階段到抗戰結束,新四軍在蘇北戰場發動的有據可查的對日偽作戰就達170多次,斃傷日偽軍32290余人,俘日偽軍56800余人。

保持反摩擦斗爭昂揚斗志

1940年2月下旬,劉少奇在定遠縣大橋集主持召開中原局第三次會議,會議確定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總體反摩擦原則方針:“對北取攻勢,對南取守勢,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贬槍Σ煌哪Σ翆ο?,會議還就具體斗爭策略,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對華中桂、川、西北軍、東北軍等中間勢力,應予緩和;對韓德勤則絕對不是緩和,必須采取消滅的方針?!?/p>

新四軍在華中地區主要的摩擦對象,除了韓德勤以外,新四軍幾乎沒有在其他方向上浪費過自己的時間和兵力。

劉少奇是皖南事變爆發前兩個月左右才到達蘇北的。作為事件爆發地的最高領導人,他最早獲知皖南事變的確實消息,也深知此事事關重大。他根據形勢先后提出了“圍魏救趙”“政治上全面大反攻,在軍事上暫時不實行反攻”“重建新四軍軍部”等一系列重要建議??梢哉f這些建議,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每一條都能顯示其洞察全局的軍事、政治指揮才能。

皖南事變后,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劉少奇為新四軍政治委員。1941年5月20日,華中局推舉劉少奇為書記。

為反摩擦斗爭提供保障

劉少奇重視加強軍隊和抗日民主政權黨的思想建設。華中局成立后,他在鹽城創辦華中局黨校,親自兼任校長,確定辦學方針,并經常講課。

1941年7月,劉少奇在華中黨校連續作了兩天《論黨內斗爭》的演講,此演講后來成為延安整風運動中,各級干部學習的必讀文件之一。同年10月,劉少奇還撰寫了《論黨員在組織上和紀律上的修養》演講報告,闡述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理論,被譽為《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姊妹篇。在華中工作期間,他連續寫了七八篇共12萬字的關于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文章。

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過程中,劉少奇指示各地按照“三三制”原則,吸收愛國進步人士與開明紳士擔任政權機構重要職務,自己還親自召開皖東各地開明紳士座談會,宣傳中央統戰政策。

在建設根據地中,劉少奇十分關注民生工作。他在鹽城縣抓住春耕期間貧苦農民缺乏種子和糧食等疾苦問題,指導農救會幫助農民實現這些要求;召開區農救代表會和區參議會,制定夏收減租詳細辦法。

劉少奇所做的這些有關黨的建設與政權建設方面的工作,為順利開展與國民黨頑固派之間的摩擦與反摩擦斗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和后勤保障。

1942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意見,劉少奇從阜寧單家港出發,離開他為之奮斗了兩年半的華中,踏上返回延安的征程。

(作者系江蘇省淮安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

(責任編輯李根萍)

猜你喜歡
敵后華中劉少奇
華中要塞:義陽三關
劉少奇與中國共產黨
華中建筑2021年總目錄
新四軍華中抗戰
劉少奇在安源過春節
劉少奇:不忘初心 對黨忠誠
劉少奇:求真務實,反對形式主義
明年或激增40%?華中3萬多噸加州鱸市場誰能笑到最后?
華北敵后國民黨軍的游擊戰及其失敗
奮勇戰敵后 擔當主力軍——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