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首創農業經濟開發區

2024-04-09 18:08朱瑩瑩
決策 2024年3期
關鍵詞:開發區農業經濟

朱瑩瑩

全國首創!

浙江嘉興市首創農業經濟開發區,開創了一種新的農業發展模式。一直以來,經濟開發區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為何農業也需要建設經濟開發區呢?

傳統農業面臨低層次、低效益和低配套的問題,急需通過改革提高其生產和經濟效率。嘉興市通過創建農業經濟開發區,借鑒工業發展理念和產業融合發展思維,探索出一條重構產業生態、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的產業提振新路徑,為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開辟農業發展新空間提供經驗借鑒。

打造“農業硅谷、農創高地”

農業經濟開發區的構想,起源于2017年嘉興平湖市廣陳鎮的一次創新探索。農保率高達96%、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廣陳鎮,希望在激烈的鄉鎮經濟競爭中實現“破圈躍變”。

“工業發展講效率、效益,要招商引資、筑巢引鳳,農業為什么不可以?”平湖市委市政府負責人認為,像廣陳鎮這樣農保率高的鎮,既然特長是農業,那就立足于“農”,做深做透“農”的文章,以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像重視城市建設一樣推進農村建設。

“既然只能做農業,那就做最好的農業、最有競爭力的農業,建設一個獨一無二的農業經濟開發區!”

所謂農業經濟開發區,就是突破傳統農業發展思維,借鑒工業園區、高新區等發展理念,像抓工業一樣抓農業、像工業一樣建園區、像工業一樣抓招商引資,不斷配強農業升級所需要的項目、土地、資金、科技、人才、服務等緊缺性資源,讓農業質量、效應和競爭力大幅提升,打造一個“農業硅谷、農創高地”。

為打破低、小、散的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全面拉升現代農業發展位勢,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做了“一園四區三組團”的總體規劃。其中“一園”是農產品加工園,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現代農業裝備,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八膮^”包括推動農業現代種源研發的“四新”農業示范區,突出農業產業內部循環的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兩進兩回”的美麗鄉村產鄉融合示范區,以及上海外供蔬菜基地建設的浙滬產業合作示范區?!叭M團”即西部、東部2個優質糧食生產主導區和中部生態涵養區,目標是建立規?;?、集約化和高效、綠色糧食發展模式和農業節能減排示范區。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的一家生態農業大棚。 圖/金鵬/IC ptoto?

開發區建設,招商先行。以“項目為王”“畝產論英雄”為導向,農業經濟開發區緊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畝產效益的世界領先農業頭部企業和高端人才,創新組建農業招商隊伍、建立招商項目目錄,定期舉辦“農洽會”“云招商”,重點開展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綠色智慧高效農業、農產品質量與生命健康等領域產業鏈招商,國際植物新品種研究院、中以設施農業示范園、藍城農業科技、無人機飛防項目等一批農業“四新”項目先后落戶。在管理機制、政策體系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平湖進一步加大用地政策、資金配比、人才引入傾斜力度,將開發區打造成為涉農頭部企業和高端項目落地的首選平臺。

由平湖先行先試,嘉興迅速復制推廣相關經驗至其它縣(市、區)。在開發模式上,嘉興并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產業短板和空間布局,大體形成了三種開發模式。

一是“無中生有型”。針對部分有一定產業基礎、要素空間足但農業現代化程度低的地區,通過制定全新發展規劃、突出農業招大引強、配強園區基礎設施,高起點實現農業經濟轉型 “彎道超車”。

二是“園區提質型”。部分地區依托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科技園、田園共同體等現有農業平臺優勢,將農業經濟開發區以“園區園”形式有機嵌入,持續注入土地、資金、人才、項目等資源要素,通過優布局、提形象、打品牌,撬動區域農業整體聯動發展。

三是“網絡組團型”。針對農業空間不足、產業分布零散、無法大規模連片開發的地區,采用跨鎮域組團化發展模式,引導各地以特色化、功能化片區或分區形式建立開發區聯盟,實現共享、共商、共贏。

跳出農業發展農業

“立足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農業經濟開發區探索了一條創新要素集聚、創業人才匯聚、技術資本密集、產業深度融合的高能級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其關鍵是探索以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舉措來全方位改造傳統農業,以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功能價值整合為切入點,以“農業+”“文化+”“投資+”“數字+”特征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來催生跨越式發展的變革力量。

突出“農業+”。農業經濟開發區不斷推動產業鏈延伸、深化、細化、立體化,構建具有更高辨識度、市場競爭力和溢價水平的強大農業品牌體系,加快實現農產品從“原料—商品—精品—名品—爆品”的升級轉變。

突出“文化+”。立足農業經濟開發區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資源,加快農業與科普、婚慶、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性嵌入體驗農業、研學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養生農業等新業態,持續打開農業增值空間。

突出“投資+”。鼓勵農民將土地、房屋、服務等資源整體折算入股,引導農業經濟開發區健全工商資本、農業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參與的多元投資機制,創新發展農民“股金+租金+薪金”聯動增長機制,讓農業項目更好的融入鄉村、富民增收、帶動振興。

突出“數字+”。注重推動現代數字技術與開發區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鄉村”大腦,打造一批農業大數據中心、數字農業工廠、數字基地、垂直農場等,進一步提高農業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如桐鄉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安信數字化育苗工廠項目,配有巡檢機器人、種子處理加工、智能播種、智能運輸、智能嫁接等設備,憑借國際先進的智慧種苗工廠概念和國內獨創的數字化種苗生產模式,獲評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首批“未來農場”。

2023年嘉興全市新增省級數字農業工廠(基地)18個,累計培育未來農場5家、數字農業工廠27家。

與此同時,數實融合正加快疊加數商融合、數改融合。農業經濟開發區培育了一批集電商營銷、直播帶貨、主播培育等功能的農產品電商孵化基地,建成了海寧國際花卉產業園、桐鄉崇福農創園等電商孵化基地,獲評浙江省級農產品電商村9個。

嘉興還深化數字化改革,開發“一地創新,全省共享”的“種糧寶”應用,建設“浙農服”平臺,在線核發種糧補貼4.8億元、在線購買配方肥1.3萬噸,激發激活農業信息交互匹配效應,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決策效率。

讓機制活起來

農業經濟開發區在組織架構上,實行“區鎮合一”的管理體制,與鄉鎮合署辦公,鎮域發展統籌推進,產業發展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在實體運作上,各縣(市、區)專門成立國資公司,總注冊資本達12.7億元,通過引入市場無形之手,提升開發建設效能。

在工作推進上,將農業經濟開發區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多部門齊抓共管,明確核心指標和目標任務,并納入督查考核重點工作,定期進行監測評價。

在服務保障上,組建全能型“農小二”服務團隊,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產業招商、項目開發、環境優化、配套提升、主體經營等工作環境全流程跟蹤、一條龍服務。

建設標準向工業園區看齊,農業經濟開發區不僅做到“三通一轉”(通水、通電、通路、土地流轉),還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村莊規劃等“多規合一”完善旅游、科創、商業、社區等相關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建好休閑綠道、農業展示館、農創小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農創學院、院士專家樓等人才配套工程,保障引進的科研人員、技術專家、農創客、青創客等實現“拎包入駐”、無憂創業、安心就業。

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系列市縣聯動、務實管用的政策。

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系列市縣聯動、務實管用的政策。在資金方面,支農政策明確市、區財政對市級農業經濟開發區建設給予6000萬元/個補助,在2023年新一輪市級支農政策中,又對園區內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主體投資項目、公益性項目分別給予50%、80%財政補助。

在投融資改革方面,發揮農業綠色低碳的產業優勢,探索農業經濟開發區產業基金、現代農業發展補償機制、碳金融試點等,匯聚更多的農業資本“活水”。

在用地方面,出臺了《嘉興市農業農村產業用地保障辦法》,明確“兩個5%”農業用地政策對農業經濟開發區優先安排和重點保障(預留5%左右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每年5%的年度計劃指標和統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保障農村產業發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安排指標單列農業經濟開發區建設。

在人才方面,出臺政策大力引進農業農村領域海外高層次人才,在招商過程中附加人才和團隊引進的條件,瞄準國內外優秀人才庫,點對點、一對一開展招引并給予專項政策支持等。

截至目前,嘉興市農業經濟開發區總規劃面積42.7萬畝,累計引進優質項目183個,其中億元以上農業項目88個,僅2023年一年就新招引億元項目25個、引入碩士以上人才99人。累計入駐國內外農業主體675家,涉農投資總量達181.7億元,核心區畝均產出高于面上2倍以上。經過5年的探索實踐,農業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嘉興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靚麗名片。

(作者系浙江紅船干部學院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1NDJC327YBM】成果。)

猜你喜歡
開發區農業經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發展前景廣闊的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開發區
擠壓還是帶動:開發區FDI外溢對無開發區城市經濟的影響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