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如何寫讀后感

2024-04-10 13:39張曉晴
課外語文·上 2024年2期
關鍵詞:感點荷花淀孫犁

張曉晴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量足夠大,才能讓人“動心”——被文本蘊含的哲理所感動,才能實現“量化”——實現素材、思維的積累和提升,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得心應手,“能人所不能”地寫出讓人滿意的文學作品。因此,寫讀后感是解決閱讀深度不足的最好途徑。

讀后感,就是讀書筆記,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甚至幾句名言之后,將自己從中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文章。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讀后感是議論文的一種。讀后感的關鍵詞是在“感”上做文章。但“感”的思想因人而異,內容包羅萬象,此之謂“因文而動,因文而感”。

那么,讀后感應該如何寫呢?

一、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

讀后感當然重在“感”,相比于一般的作文,它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要立足原文,讀通文本。顧名思義——“讀后感”,沒有讀何來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而“感”是“讀”的延伸,沒有對原文內容的準確把握,就談不上深刻的感悟。第二,要抓住關鍵,領會內涵。一篇文章總有一些意蘊深刻的關鍵句子,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深入研讀這些句子,只有在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的前提下,才能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們不能脫離文本本身去談情感和感悟。第三,要選擇“感點”,有感而發。不同的人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如果都面面俱到地圍繞文本開展“感”,抒發“情”,那也顯得太“濫情”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后感。以上三點值得廣大學子深思!

二、寫讀后感的一般技法

嚴格意義上來講,寫讀后感并沒有模式,畢竟模式化的寫作只會讓自己的思維固化。本文談及的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技法,也算是一個寫作上的啟迪。筆者對讀后感基本格式的闡釋如下:

(一)虎頭:簡述原著,概述“感點”

既然是讀后感,我們當然要先簡述文本。但是在介紹的時候也應該精簡——簡要概括文本的主要內容,讓讀者相對熟悉,未來也有明確的閱讀指向。另外,不能面面俱到地去大談特談,我們需要圍繞自己特別有感觸的一點來概述,概述需要精準,不能啰嗦。

(二)虎身:立足文本,分析“感點”

既然我們提出了自己閱讀文章的“感點”,自然而然地,我們要對這個“感點”進行個性化的分析和理解,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感點”有說服力,為此,我們需要結合文本中的關鍵語段(語句)進行分析,喚起讀者的共鳴。同時,如果“感點”觸發了自己的反思,也可以將這種反思寫出來,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讓整篇讀后感意蘊更加雋永。

(三)虎尾: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如一般的議論文一樣,讀后感也要在文章的結尾作小結。這個小結要緊緊圍繞自己的“感點”而“結”,不能“言他”,這樣才能讓讀者跟隨自己的思路。更為重要的是,讀后感是個性化的解讀。能讓讀者產生“也想閱讀”的沖動,就是一篇成功的讀后感了。

三、讀后感范文解讀

美不勝收的荷花淀

——讀孫犁《荷花淀》有感

荷花淀是白洋淀的一部分,孫犁在這里生活過、斗爭過,教材中的《荷花淀》寫于1945年,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這一年是民族抗戰的最后一年,作者抓住殘酷戰爭下的另類視角,讓人感嘆原來炮火血戰下的白洋淀有著讓人感動的溫柔。孫犁筆下的《荷花淀》是一首美麗的詩,詩中有景、有人、有情,可謂美不勝收。(技法:簡述原著,概述“感點”)

《荷花淀》之美,美在景物。古往今來,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是殘酷的,這一點相信任何人都深信不疑——殘垣斷壁、流離失所、血腥暴力,這些都是戰爭狀態下的常態。但是,《荷花淀》幾乎不存在這樣的畫面,反而是“目之所及”皆美景。比方說描寫水生嫂的一刻:“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边@是一種視覺和嗅覺相結合的描寫方式,讓人置身于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白是唯一的顏色,雪地是白的,云彩是白的,霧是白的,連淀里都是白的,沒有任何的雜質,十里飄香。

《荷花淀》之美,美在人物。文章出現了兩個人物,第一個是水生嫂,她識大局,是一個傳統、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讓丈夫能夠上陣殺敵,不讓丈夫有后顧之憂。第二個是水生,他為抗日奉獻自己的一切,不顧個人生死,有著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對于水生嫂而言,心理的刻畫更為細膩。比方說當水生回答:“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彼┑氖种浮罢饎恿艘幌?,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這里含蓄地透露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出女人非常關心丈夫,她克制住自己對丈夫依戀的感情,不讓這種感情過分流露出來,她對丈夫的關心與愛戀超越了時空,兩人既是夫妻,也是抗擊帝國主義的伴侶。這種相依的情感在戰爭之下顯得彌足珍貴?。ǖ诙寥渭挤ǎ毫⒆阄谋?,分析“感點”)

跟很多的戰爭小說不同,孫犁有意地回避了戰爭狀態下的血腥、暴力與無情,似乎讓人在瀕臨絕望的邊緣看到了黎明初現的曙光,它就像是一股清泉,讓人沉浸其中,遠離了刀光劍影,尋覓到人世間的溫暖,讓人不覺衍生一份樂觀和豁達,或許,這就是孫犁筆下的《荷花淀》的魅力和美麗吧。(技法: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分析與評價:這是一篇學生的讀后感佳作,它有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巧設標題,眼前一亮。這位同學并不采用千篇一律的“讀×××有感”“×××讀后感”的標題格式,而是巧設一個標題,標題之下設副標題,這種方式讓人眼前一亮。第二,結構嚴謹,論述得當。這篇讀后感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提出觀點“美不勝收的荷花淀”,然后從“景物”和“人物”兩個部分來論證,最后總結觀點,升華主旨,是典型的“三段論”格式,顯得邏輯非常嚴謹。第三,抓住感點,感悟深刻。這位同學并沒有大篇幅地引用文章的段落,而是抓住文章的一些關鍵句子來進行分析,且分析得非常到位。第四,語言流暢,文采非凡。讀完了這篇讀后感,我們分明感覺到這個學生的文學功底較為深厚,也富含哲理。

四、結束語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是實現讀者、文本、作者三者平等對話的有效過程,而閱讀后獲得的感受是因人而異的,并不具有統一性,任何個人閱讀文本之后的有感而發都可以稱為“讀后感”。所以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我們作為有個性、有意識的個人,完全可以圍繞自己的閱讀感受抒發感想,不必有任何的顧忌。然而,讀后感畢竟還是寫作能力的體現,如果對讀后感的形式沒有一個精準的認識,也不一定能夠寫出一篇合格的讀后感。所以,寫讀后感還是應該腳踏實地。先研讀原著,及時記錄和梳理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繼而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讀后感。

猜你喜歡
感點荷花淀孫犁
愛書惜書的孫犁——讀《書衣文錄全編》有感
論孫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維
緊扣“感點”,亮出“觀點”
《城南舊事》深度閱讀之引導學生找“感點”
孫犁裝外行
游移于隱藏與揭示之間——論孫犁的“蕓齋小說”
《荷花淀》結構上的兩兩相應
《荷花淀》情節構思指瑕
白洋淀里盛開的美麗荷花——《荷花淀》“五美”賞析
品析人物語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