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評彈的傳承與創新

2024-04-10 07:16馮偉英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彈詞前輩書目

馮偉英

在蘇州的地方文藝中,有兩個劇種聲名遠揚:一個是被稱為“百姓之祖”的昆曲,另外一個是享有盛譽的“江南名珠”以及被稱為“中國最美聲音”的蘇州評彈。蘇州評彈源遠流長,起于明末清初、興于清代乾隆年間,據記載,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屢次來到蘇州,在滄浪亭內,評彈前輩王周士曾為乾隆御前彈唱,皇帝龍心大悅,當場封賞王周士為“七品書王”。蘇州評彈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在2006年被評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評彈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憂喜交加,喜的是受到了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護;憂的是被評為遺產,說明蘇州評彈的前途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讓蘇州評彈長盛不衰、永放光芒,令人深思。

一、書目的傳承

蘇州評彈的書目有長篇、中篇、短篇之分,傳承主要是指長篇書目。蘇州評彈的立足之本就是長篇書目,評彈演員在書場演出的書目都為長篇,每天演出兩個小時,半個月把一個故事講完;而在舊社會,只要有聽眾,特別是評話,故事性強、書情復雜,演員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甚至一年才把整部書全說完,行話俗稱“剪書”。目前,每個評彈團體、每個演員單檔表演或雙檔表演,都有1~3部長篇書目,累計大約有200部長篇活躍在不同的書臺之上。蘇州評彈的長篇書目有一類書、二類書、三類書之分,二類書基本上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創作的,三類書大都是現在創作的;二類書、三類書主要為了迎合市場而創作的,現在的書場不管聽眾多少,都是包場制度,演員的收入是固定的。所以,只要有新的書目,就如同新的產品,就可以不斷地在書場周轉演出。因此,二類書、三類書的質量要差一些。相對而言,一類書都是在封建時代和舊社會創作的,那時評彈藝人的收入和聽客上座率是直接掛鉤的,聽眾人多,藝人收入就高,人少收入就低;評彈演員為了養家糊口,不斷研究說表、彈唱、噱頭、書情,想盡一切辦法把書說好,以此吸引聽眾,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就算是同一部書目,也是百家百說,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其中有一些前輩藝人,隨著技藝的不斷提高和廣大聽眾的認可而成為評彈名家。而這些名家通過家傳或授徒的方式,把這些書目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這些書目經過幾代人的打磨提升、不斷完善;又經過時間的考驗、聽眾的認同成為經典佳作;這些長篇書目,直至今天還是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市場。因此,我們要傳承的就是這些一類長篇書目。其實,其他曲藝、戲曲也是一樣,曾有某京劇名家說:“現在有一些劇團,為了參加比賽花費巨資排了一部大戲,結果比賽過后就束之高閣棄而不用了,令人憤怒痛心?!笔前?,一部戲演過之后完成了一個任務就不演了,試問,怎么能成為精品呢?怎么能傳得下去呢?所以,像京劇老百姓還是喜歡聽傳統的戲,如楊小樓和梅蘭芳的《霸王別姬》、程硯秋的《鎖麟囊》等,這些作品凝聚了大師們一生的心血和結晶。所以,時間是衡量一個作品優劣的尺子,聽眾是檢驗一個作品好壞的裁判,大師是奠定一個作品的基石。只有把這些條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不朽的傳世之作。同樣,蘇州評彈也是如此,我們就是要把傳統的、優秀的長篇書目代代傳承。

二、技藝的傳承

新時代的評彈演員不僅要傳承長篇書目,更要學習前輩名家的高超技藝。書目彰顯演員,演員撐起書目。比如說起《楊乃武》馬上想到嚴雪亭、說起《三笑》馬上想到徐云志、說起《白蛇傳》馬上想到蔣月泉;相反,說起這些名家,就會馬上想到他們所表演的長篇書目。以嚴雪亭、徐云志、蔣月泉這三位宗師為例,他們的藝術特點各自不同,個性鮮明、獨樹一幟;他們分別是嚴調、徐調、蔣調的創始人;他們都有自己的長篇書目代表作品。這三位彈詞名家演繹的長篇書目類型也是極不相同,嚴雪亭的《楊乃武》是公案書,徐云志的《三笑》是喜劇書,蔣月泉的《白蛇傳》是愛情書;就好像我們看電影一樣,也有武打片、諜戰片、神話片之分。這些書目內容不同、風格迥異,所以表演的方法也不同;就好比我們制作菜肴時,魚、肉、蔬菜材料不同,烹飪的方法也不一樣;同樣,不同的書目也要用不同的技巧去表演,所以,嚴、徐、蔣三位前輩,在不斷的演出、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我們稱之為“嚴調”“徐調”“蔣調”;結合他們演出的長篇書目的故事內容,也形成了他們獨特的說表藝術,再加上他們創造發明的“調”,就形成了綜合性的、公認的嚴派藝術、徐派藝術、蔣派藝術。當然,蘇州評彈的門派藝術還有很多,如張鑒庭的張派藝術、楊振雄的楊派藝術等;另外,除了上述彈詞門派,還有評話代表性人物金聲伯、吳君玉等的門派藝術。所以,我們作為專業評彈演員,平常要加強基礎訓練,更要深度研究評彈名家的長篇書目和精湛技藝,最大努力把他們的代表作品和藝術傳承下來。

三、突破思維、謀求創新

創新必須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只有把前輩留傳下來的優秀作品、高超技藝傳下來才能變革創新。傳承,就好像造房子打的宅基一樣,宅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隨便你怎么建造都可以;相反,你宅基打得不牢固,你上面的房子造得再美觀、再華麗,總有一天必將倒塌。蘇州評彈起始至今已有400年左右的歷史,一類書目聚集了幾代人的智慧精華,可以說書情、結構基本上接近完美,瑕疵不多了;但評彈從舊時到現在,畢竟時代不同了,聽眾的層次也發生了變化,如果還是完全照搬,恐怕已不行了。所以,我們不能固守成規,要改變創新。那么,如何才能創新呢?那就是突破思維、轉變觀念。據說,籃球運動原來投籃進球的那個圓框下面是有一個網兜的,每次進球都需要工作人員在邊上架著一個梯子,然后爬上去把球取出來再進行投球,費時費力;后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網兜給剪掉了,讓球直接落在地上,這樣既省時又省力,這就是思維的突破。思維、觀念的改變很重要,因為它們會指揮你的行為、影響你的決定,也是創新的動力。比如上面說到的彈詞名家嚴雪亭,他本來拜徐云志為師學說《三笑》,可是說了一段時間,他感覺《三笑》并不適合自己,無論是說表還是彈唱,永遠無法達到恩師的高度,更不用說超越;于是,他另辟蹊徑改說《楊乃武》,他在表演《楊乃武》時花了許多心血、動了不少心思;他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普通話,特別是他說的公堂書,表演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使人身臨其境,聽眾無不叫絕;并且他結合書情、表演風格創造了似說似唱的“嚴調”;他在碼頭演出《楊乃武》,深受歡迎、無不客滿,人稱“彈詞皇帝”。還有蔣月泉,他先拜張云亭學說《玉蜻蜓》,為了進一步學藝,又自降身份拜同門隔房師兄周玉泉也就是“周調”創始人為師,在傳承“周調”的基礎上,又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了旋律優美、韻味醇厚的“蔣調”,成為一代宗師。嚴雪亭、蔣月泉這兩位彈詞大家,他們虛懷若谷、銳意創新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蘇州評彈的彈詞流派有二十多種,而這些流派都是在封建社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創造的。如蔣月泉先學習“周調”,后演變發明了“蔣調”,而徐麗仙、尤惠秋根據“蔣調”,又創造了“麗調”和“尤調”。那么這些評彈前輩,為什么能創造流派、標新立異呢?主要是他們思維突破、敢于創新。而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何沒有發明新的流派呢?是因為滿足于現狀,認為把一些經典書目傳承下來已經不錯了,而且演員收入穩定,缺少了一股拼搏進取的動力,還有可能藝術天賦的確不如前人。但其實說到底,還是思想觀念沒有轉變。我們現在有一些演員,年齡已經四五十歲了,在舞臺上演出時,還是把前輩傳下來的書目照本宣科,這是非常不利于評彈發展的。我們要敢于嘗試、不怕失敗,我們不一定要創造流派,也不一定要超越前輩,但我們必須有創新的勇氣,不管在藝術上、書目上,哪怕只有一點點改變,那就是進步。只有不斷進步,評彈才能越走越遠。

猜你喜歡
彈詞前輩書目
瀕臨消失的曲種——長沙彈詞
推薦書目《初春之城》
他們為黃埔前輩畫像
非遺長沙彈詞傳承現狀、困境及對策的實證研究
擴寬眼光才能認知更多 拜訪南沙區前輩發燒李
青年志 三位青年“創業史”——心思始終“釘”在超越前輩
陸澹安《啼笑因緣彈詞》創作始末及其價值
20世紀80年代以來清代女作家彈詞研究綜述
三十年同行,共鑄輝煌:感恩前輩、感恩讀者、感恩作者、感恩同行
本刊郵購書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