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鎮江揚劇的非遺現狀與未來保護路徑

2024-04-10 07:16朱勇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揚劇戲曲文化遺產

朱勇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精神文明建設也不容忽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越來越受政府重視,而由于新事物涌入、技術手段落后、缺少相關傳承人等諸多問題,非遺保護并不盡如人意。隨著時代的發展,非遺保護也需要與時俱進,鎮江市是揚劇金派的發源地,揚劇作為一個廣為流傳的地方劇種,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組成部分,本文以鎮江揚劇的保護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路徑。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困境

揚劇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組成部分,在鎮江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由于一定的歷史原因,揚劇這一地方劇種的傳承面臨多種問題,生存與發展的相關考量日漸緊迫,鎮江揚劇的保護刻不容緩。

在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由于西方文化的沖擊,年輕一代的審美觀念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對于藝術的理解開始轉向西方思維,在藝術的審美與表現上也更加熱衷于西方表達,而戲曲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古典文化與傳統審美的集大成者,綜合了包括音樂、舞蹈、文學、舞臺、造型等多種藝術,極富東方神韻,由于宣傳的缺失與資金的匱乏,還有大量西方擁躉的反對,戲曲卻慢慢淪為俗套、落伍的代名詞。

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城市中電影院的大量建設,家庭電視機以及移動智能化設備與網絡極大的普及,電影與電視劇開始大量出品,相比于觀看這兩者的便捷性,觀看一場戲曲所需要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顯得尤為高昂,而對于劇團來說,戲曲表演需要付出大量演出成本,戲曲演出所具有的不可復制性,往往是付出遠高于回報,這也導致地方劇種包括揚劇的式微,以及大量地方劇團的解散。

電影電視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在其發展脈絡中以技術革新作為發展節點,在快節奏的當下,電影電視善于營造視聽效果上的奇觀化呈現,而戲曲演出以符號化、抽象性作為屬性特征,由于現場演出的局限,很難產生如同電影電視的效果,而由于缺少技術干涉,戲曲舞臺表現能力與電影電視相比相去甚遠,甚至與同為舞臺劇作品的話劇相比都難以媲美。

戲曲與電影、電視劇、話劇相比,對于觀眾來說觀看門檻較高,由于戲曲擁有抽象性的藝術特征,其演出方式也是高度符號化,在演出道具與表演方式上,對于一般觀眾難以理解,如馬鞭代表騎馬,服飾象征的身份,臉譜表現的性格等,都給觀眾帶來了觀看障礙,其他諸如對腔調等表現內容的欣賞,更是一門學問,往往是多年戲迷與行內人士才能分辨,戲曲所具有的觀看門檻一方面是戲曲所獨有的審美內涵,但另一方面又在客觀上讓新時代觀眾難以理解。

地方戲曲是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有著極濃厚的地域特征,在過去交通運輸極為不便、人員流動十分稀少的年代,地方劇以其所具有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夠站穩腳跟,其所具有的貼近群眾、富有當地生活化特征的表演形式,可以獲得當地極大的聲望與熱愛,而到了現代,地方劇種其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卻成為觀看障礙,由于當今各地人員往來便捷,各地人群交流普遍,大量外來人員進入地方,地方原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生活下被逐漸改變,而原有的以地方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戲劇遭受了一定的沖擊,地方方言用語習慣與字詞口音隨著普通話以及其他各地方言的交融逐漸改變,原有的戲曲劇目用詞遣句在這種情況下變得難以理解,慢慢便被冷落。

戲曲同時又是一個實行演員本位制的藝術形式,由于戲曲演員所具有的極強的專業性質,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種難以速成的藝術形式顯然難以受到學生家長的青睞,而由于學生的缺乏,以及學生本身天分的參差不齊,地方戲曲往往會面臨后繼無人的窘迫局面,這對于地方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產生了較大的問題。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時代路徑探索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持續提高,我國政府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越發重視,地方戲曲發展開始走向復蘇,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以揚劇為代表的諸多優秀文化遺產逐漸開始復蘇,登上新時代的舞臺,而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亟待考慮的問題。

一是抓好青年美育工作。任何文化成果都需要人來繼承,只有更多新生力量能夠參與到保護和傳承揚劇的隊列中來,才能讓揚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首先需要讓揚劇走進課堂,走到年輕人身邊,當下,國家正在倡導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而戲曲進校園不僅僅是在校園里唱戲,而是需要做到讓學生們愛戲。校園美育教育也不是僅僅帶學生觀賞幾幅西方現代的、后現代的、印象派的畫,而是需要讓學生們建立一個對于美的欣賞評判標準、一種東西方兼容的對于美的理解,讓青年對于戲曲這種東方美學形式與內容不再陌生,鎮江在江蘇大學建立的揚劇戲曲傳承基地便是在這種思維下,對于戲曲進校園模式的突破與創新。當學生們能夠欣賞戲曲所承載的東方美學的時候,戲曲便會擁有茁壯成長的土壤,而不會是高屋建瓴。

二是做好政策扶持工作。戲曲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需要政府的鼎力支持,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撐,只有讓觀眾有戲可看,讓群眾知道戲曲有發展、學戲有前途,才能解決戲曲目前面對的人才匱乏的現狀,如在當前依舊有大量非遺傳承人的基礎上,開設戲曲專業學校,以專業的老師教導戲曲的學習,才能讓戲曲蓬勃發展。政府對于非遺傳承人也需要一定的照顧,以揚劇為例,政府可以采取聲源采樣、錄音錄像等數字化手段,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讓非遺文化有跡可循。政府還可以采取財政支持補貼票價、社區宣傳召集觀眾等手段,讓觀眾能夠走進戲曲劇場,在現場觀賞戲曲的表演,感受戲曲魅力,觀眾是演出的受眾,有他們才有戲可演,有他們才能保護與傳承揚劇這一非遺文化。

三是緊隨時代發展步伐。以揚劇為例,現在既有傳統戲,也有現代戲?,F代戲即是在傳統戲曲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審美與現代技術,如減少過于形式化的內容,加強舞臺布景與現代多媒體大屏的使用,讓舞臺更富有層次感。擴大樂隊規模,將西式樂器加入樂團,擺脫“老三件”的束縛,在譜曲上也以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相融合的方式,使音樂更富有感染力。在戲曲的表演過程中盡量以當下人的習慣為標準進行演唱,降低觀賞門檻。在劇本創作上也以現代戲為主,減少傳統戲慣有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將創作目光轉移到現實生活,轉移到人民群眾身上,講述人民群眾身邊的故事。

四是運用互聯網思維。我國一直很重視傳統文化傳承,而逐漸普及的互聯網無疑是很好的發展和宣傳渠道?;ヂ摼W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互動群體,也有著幾乎全國的年輕面孔,新時代年輕人更樂意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與交流。非遺文化可以在社交平臺媒體交互網站上建立自己的網頁,在其中把準時代熱點,追隨觀眾需求,更新以及發布內容,讓更多的人能夠足不出戶感受揚劇這一傳統戲曲,以及在網站上開展簡單的教學,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戲曲知識,從而熱愛戲曲文化,進而自發地學習戲曲藝術,構建起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這對于揚劇等非遺文化的發展裨益良多。

三、結語

揚劇等非遺文化發展也許還存在西方文化影響與現代技術沖擊,技術手段落后與觀看門檻較高,地方色彩濃厚與傳承人才缺失等問題,但我們可以抓好青年美育工作,做好政策扶持工作,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運用互聯網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非遺文化,真正做到歷史傳承。

猜你喜歡
揚劇戲曲文化遺產
與文化遺產相遇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走進揚劇,傳承地方傳統文化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揚劇發展的現狀與前景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戲曲的發生學述見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