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湖南省高校電商新農人培養路徑探究

2024-04-10 13:41郭一笑單微熊思雨
商場現代化 2024年7期
關鍵詞:農村電商鄉村振興

郭一笑 單微 熊思雨

摘 要: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得“三農”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農村電商是助力“三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發展農村電商的關鍵在于人才,電商新農人這一新興群體也逐漸成為振興鄉村的中堅力量,而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庫,是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影響新農人群體活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從湖南省新農人培養現狀入手,對目前高校新農人培養情況進行分析,并試圖總結歸納出一條高校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的適應性培養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電商;電商新農人

一、湖南省新農人培養的現狀

1.背景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向農村下沉,農村電子商務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供血源,農村電商的加速發展也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年才俊返鄉創業,形成了“電商新農人”這一特殊群體。他們以農業為基礎,融入互聯網思維,以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媒體營銷手段來展示和推介農產品,打造爆款農產品營銷品牌,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大省湖南省所處的華中地區具有較強的農業基礎,根據《2021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在全國占比情況并不盡如人意,湖南省農村電商行業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本文嘗試通過分析湖南省新農人培養情況來探索一條能使高校學生成長為“電商新農人”的合理路徑,以此為湖南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2.高校電商新農人現狀

(1) 新農人現狀

新農人群體大都來自廣大的鄉鎮和農村地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快速成長,相對于他們的父母來說,新農人還擁有高學歷,懂得經營和管理,善于整合產業鏈條上下游。新農人群體積極地回饋家鄉,在回鄉創業中,帶動當地就業,促進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從而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湖南省政府緊隨中央步伐,逐步建立了湖南省農業人才培育平臺,像衡陽市2020年培訓了新農人 3523 人,超過了全年目標。同時為了改善農村面貌,實現農業振興,僅永州市就新建或擴大了34個千畝以上特色農業基地,4個水產基地,44個“三品一標”產品。湖南不斷涌現現代化農業企業,如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江永新農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正在探索建立全國第一個再生稻無人農村的湖南益陽千山紅鎮宏碩生物科技農業合作社等。

(2) 高校培養現狀

湖南省大部分高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專門開設農村電商專業的高校只有寥寥幾所,由圖1可看出僅占3%,并且沒有建立起較為完整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所培養出的電商人才,無法有效填補農村電商人才所存在的缺口。當前,對于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還處在政府推動的階段。在高校中,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大多數的學生對農村電商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據調查發現,大部分的電商專業學生并不抗拒從事農村電商,但他們在做出決定的時候,面對課程體系不完善、產教融合不融洽、實踐學習機會缺乏、身邊人看法等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他們的最終決定,使得他們并沒有把從事農村電商作為他們的就業第一選擇。

二、高校電商新農人培養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產教融合

在各高校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時,往往參考其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而許多高校電商專業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受時代背景的影響,往往缺少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理論的相關課程,所以隨后設置電商專業課程的高校也容易思維受限,忽略了農村電子商務課程的建設。同時,由于沒有深刻地了解農業企業需求,缺乏產教融合,導致課程對學生培養的支撐力度不夠。

2.專業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通過對湖南省各高校所開設的農村電子商務課程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兩點問題,一是大部分高校所開設的農村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中缺乏農產品專業性知識;二是農業相關專業中缺乏電子商務專業知識教學和技能培訓,從而導致湖南省高校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無法實現電子商務與農業的有效結合,使得培養出的人才與市場需求存在差異。

3.教學內容陳舊落后于現實情況

目前,我國對于電子商務的教材雖多,但教學中并沒有使用農村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方面的專業性教材。而且很多的教材案例內容大都是幾年前的,較為陳舊,已經無法滿足如今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學生所學的知識在真正的實踐工作中無法高效運用。

4.缺乏農業生產經營知識

在農村電子商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需要懂得農產品的生理特性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技術和專業知識,保證農產品產出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在農產品的經營中也需要了解農產品的價格和市場,以便更好地為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者提供科學高效的指導與服務。對于農村電子商務來說,由于缺乏相關的農產品知識培訓,導致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人才,對農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對農產品的特性不夠了解,對農產品的經營特點存在盲區,使得他們無法為客戶提供合理的實施方案,也不能科學地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農產品的推介。

三、高校新農人培養路徑探索

1.完善校內課程體系

針對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以需求為導向,調整理論課程體系。明確電商專業學生在能力素質與專業素養方面的欠缺,幫助學生提升技能、梳理自身的知識脈絡記憶。在實訓課程建設方面大力推動農產品進課堂、校內模擬營銷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實現理論與實訓課程的雙向互補。在課程之余,學??晒膭顚W生積極參加專業競賽如“互聯網+”“三創”等。通過課程實踐,學??梢愿忧逦亓私膺^去在人才培養與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與調整,由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培養向以農村電商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明確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新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實現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目標,穩定農村電商人才供給量定。

2.建立校外合作體系

(1) 農產品研發型

以湖南農業大學研發的“辣條翻天娃”為例,農產品研發型合作往往由高校的農科院、實驗室進行產品研發,企業輔以專業的營銷團隊,建立成熟的電商品牌,品牌具有高校的專業背書,產品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具備極強的產品變現能力。例如,擁有1.5萬粉絲的淘寶店鋪“新疆農科院特產”,在產品宣傳頁面都凸顯“新疆農科院研制”,店鋪中50%以上的商品月銷量在100單以上,部分商品月銷量在2000單以上。淘寶店家也在“辣條翻天娃”的銷售鏈接里,產品宣傳頁面中凸顯“湖南農業大學”。

但是湖南省內高校的農產品研發呈現一枝獨秀的態勢,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搜索湖南其他高校農產品時,往往提示“沒找到相關寶貝”,這表明許多湖南高校沒有充分開發、利用自己的研發能力去助推技術合作、助力鄉村振興。

(2) 農產品銷售型

①高校IP的建設

建設高校自有品牌的優點在于高??梢粤⒆惚镜剞r業資源優勢,以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為抓手,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通過高校農產品品牌效應的提升,更好地促進農產品研發銷售、產業融合。高??蒲兴赇伆裰?,云南農業大學特產店、東北農大東小農黑土豆坊等以高校品牌為依托的特產類店鋪的單個商品月銷量普遍在100單以上。而其他特產類店鋪的單個商品月銷量普遍在100單以下。以高校品牌為依托,高??梢猿浞掷脤W校的人才優勢、逐漸形成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

在高校IP的建設階段,以銷售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提供指導,學校提供支持,推進政、校、企三方合作,借助各自在人才、資源、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共同推進高校IP的建設工作。高校IP的建設需要一支專業化的直播團隊,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第一步。在學生還未掌握全面的電商營銷能力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校內實踐,使學生們充分掌握專業知識并主動深入探索,有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升了高校電商專業綜合人才培養的能力。

2023年3月16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聯合益陽市人民政府駐長沙辦事處共同舉辦了一場以“遇見家鄉味”為主題的政校企合作直播電商活動,主推益陽市名優特色產品。這是中南林涉外學院在此前與益陽市駐長辦和益陽市企業家洽談校政企三方聯合共建電商平臺意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的“試水之作”。高校IP直播助農不僅是產教融合和政校企合作的初步探索,也是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踐行社會責任的擔當之舉。

②高校對企業IP、政府IP的建設

部分農商企業目前已有成熟的電商團隊,企業直播IP也初具規模,高校與此類企業合作,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為企業輸送人才、拓展就業崗位。根據調研發現,當企業具備已有的企業農村電商體系時,即企業擁有自身的品牌、產品、網店、成熟的物流合作伙伴、客服團隊、營銷專業團隊時,電商專業的學生在此類企業中,更多的是扮演學習者的角色。與此類企業合作,無法讓學生體會到一個農村電商品牌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但依托于合作企業提供的資源,成熟的電商企業員工作為職業導師帶領學生快速掌握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在成熟電商體系中鍛煉自己,能夠更好地融入市場大環境。

此外,許多農商企業目前雖已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穩定的線下合作伙伴,但因自身各種原因遲遲未發展出企業成熟的電商體系,與此類企業建立合作,重點在于幫助該企業建立成熟的電商體系。這個過程中最為復雜的問題是,建立一個成熟的農商企業的電商體系是十分耗時耗力的,校企達成合作意向后,農商企業的電商體系的建設和維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設置專人負責,使其能夠平穩運行。同時隨著高校學生的畢業,人員更迭與工作交接也是需要建立秩序的。好處在于農商企業的電商體系的成功建設能使同學們親身體會到一個農村電商品牌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對學校電商專業能力的強有力宣傳。

如果某一區縣沒有農業龍頭企業且農產品種類豐富,高??膳c區縣、鄉鎮政府合作,幫助其以特色農產品為核心建立農商品牌。在此類合作模式中,由于政府在當地農戶心里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擁有當地政府的背書,可為聚攏當地農產品的有生力量帶來極大的便利。政府電商IP的建設需要政府設立專項負責人?!暗胤焦賳T+直播+助農”的形式讓地方官員走進直播間,與主播們同臺推薦當地農產品,為農戶們促銷量、解難題。此類合作優點在于,與單純的企業合作相比,為當地農戶建立了屬于他們的農村電商品牌,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農戶會有極大的歸屬感。同時,政府在電商運營后獲得的收益可以更加高效地配置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帶動鄉村地區倉儲物流、彩印包裝等相關產業的崛起,讓電商直播賦能鄉村產業帶的建設,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③高校學生個人IP的建設

高校學生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活躍用戶,部分學生對短視頻創作和網絡直播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高校電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了《網絡營銷》《商品攝影》等專業課程后,通過參與上述的高校直播IP、企業直播IP的建設和維護等實踐活動,學生將具備電商市場調研、商務溝通合作、商品攝影等能力,為學生個人電商IP的建設奠定基礎。

但與擁有專業直播團隊的主播相比,高校學生在直播過程中的商品講解、粉絲互動表現得不夠專業,同時優質個人電商IP的建立和運營不僅需要長時間、可持續地生產優質內容,也需要進行耗時長、互動多的電商直播活動來營銷,學生將需要在學業和創業間尋找平衡。目前各大高校的電商專業都無法實現學業與創業的學分置換。

由于高校學生個人直播的商品資源通常來自個人渠道,是商家主動聯系下獲得的,直播內容也主要圍繞校園生活,這使得大部分學生主播很少主動接觸需要直播促銷的農產品。在這一階段,高??梢猿蔀閷W生主播與農商企業的橋梁,由高校定期匯總校內主播的信息、篩選有資質的農商企業,從而促進雙方合作。

④學校學生對農戶IP的建設

可實行一對一幫扶,由電商專業師生組成農村電商“智囊”團隊,即可實行長期幫扶,幫助小型農戶形成合理的電商體系,通過培訓使農戶基本掌握農村電商的運營方法。在此過程中,主要由教師組織安排、由學生培訓農戶,“以教促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學以致用,鞏固了自身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新農人培養路徑的設計,需要尊重學生每一階段的發展基礎與發展特點。在大一階段,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都較為薄弱,獨立生活能力也需要培養。所以,大一學生可以在學校教師和大二、大三學生的指導下參與高校電商IP的建設與運營,學習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在大二、大三階段,在學校的組織下,學生們可以逐漸走出校園,深入鄉村,深化實踐能力。在大四階段,學業壓力較小,可以著力建設個人直播賬號,以創業促就業。

新農人的培養為高校發展提供了方向,高校著力達成穩定的“政校企”人才培養合作關系,構建起知識傳授、技能培訓、創新實踐、素質養成“四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將進一步提升高校培養專業綜合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謝艷華.湖南省新農人培育問題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2]韓云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技能需求分析與提升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3]莫濟娣.鄉村振興戰略下中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系統的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1.

[4]張勤,黃詩義,曹寶亞.鄉村振興視域下新農人創新創業培育路徑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3(1):51-57.

[5]彭穎.湖南省高職院校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通訊作者:郭一笑,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單微,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本科在讀;熊思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農村電商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高職電商培養與農村電商協同發展的探析
產業鏈視角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研究
衡陽農村電商發展遇到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激活農村電商生態,創新農村綜合服務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