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兒童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2024-04-11 02:22李曼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24年1期
關鍵詞:童詩兒童詩意境

李曼

兒童詩是指適合兒童閱讀、欣賞、吟誦的詩歌。2022年版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鑒賞”中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顯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苯滩倪x編了不少兒童詩歌,這些兒童詩歌語言優美,內容豐富,蘊含著美好的情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兒童詩的誦讀、積累等教學,還要能夠從審美視域引導學生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美、意境美等,培養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受到審美教育。筆者以第一學段的兒童詩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吟誦美讀,感受童詩音韻美

兒童詩節奏明快,語言質樸,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以吟誦的形式朗讀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停頓、押韻等技巧,激發學生對兒童詩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兒童詩的音韻美。

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影子》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然后采取跟讀或者指名讀的形式,讓學生把每一個字音都讀正確;接著把標記有朗讀停頓的句子通過大屏幕投影出來,教師范讀學生聽,提醒學生聽清楚老師是如何進行停頓的;最后,教師讓學生觀察每一句話中的最后一個讀音,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通過朗讀與觀察,學生發現詩中“后、狗、右、友”幾個生字的韻母是一樣的,這時候教師再把押韻的相關知識介紹給學生聽,讓學生把押韻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如此熟讀成誦,學生會發現運用停頓、押韻等朗讀技法可以使詩中的語言更好聽,更有節奏感,這樣采取多種形式帶領學生吟誦兒童詩,學生就會覺得兒童詩讀起來很有味道,也越來越喜歡朗讀,從而在讀中感受到兒童詩的音韻之美。

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以吟誦的形式帶領學生朗讀課文,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兒童詩的音韻之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第一學段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幫助學生習得朗讀兒童詩的方法,變“要我讀”為“我要讀”,逐步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比較揣摩,發現童詩語言美

比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語言的不同特點,揣摩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獨特意味。兒童詩語言優美,用詞準確,表達獨特。經常閱讀兒童詩,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兒童詩的語言美,還可以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與熏陶。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兒童詩的語言美呢?引導學生比較揣摩詞句是不錯的方法。

二年級下冊《祖先的搖籃》一文中有“摘野果”“掏鵲蛋”“捉紅蜻蜓”“逮綠蟈蟈”這樣幾個短語,這些短語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祖先當時的活動場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詞語運用的準確,教師可以采取替換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細細揣摩,如“掏鵲蛋”中的“掏”能不能換成“拿”,“逮綠蟈蟈”中的“逮”能不能換成“捉”,“捉紅蜻蜓”中的“捉”能不能換成“逮”等。在比較“掏”與“拿”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做“拿起筆袋”與“掏出筆袋里的鉛筆”這兩個動作,再讓學生說說這兩個詞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品味,學生發現“掏雀蛋”中的“掏”指的是用手伸進窩里之后才能把鵲蛋取出來,而“拿”則不需要那么麻煩,直接拿走即可,這兩個詞語表示的動作不一樣,給人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用同樣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做“摘、捉、逮”這些動作,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兒童詩的情趣,讓課堂更活潑,學生在無形中受到審美教育。

比較揣摩是引導學生品味感受語言的好方法。兒童詩中的語言在表達上有許多獨到之處,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用詞考究之處進行比較揣摩,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詩歌中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創設情境,感受童詩意境美

情境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適切的情境創設可以引導學生由此想開去,促進學生對文本意境的領悟。兒童詩意境優美,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感染與熏陶。教材中選編的兒童詩都是范本,值得學生細細賞析品味。教師依據兒童詩內容為學生創設出適宜的情境,再現兒童詩中的意境,在品味鑒賞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兒童詩的意境美。

如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這首童詩中,短短的幾句話為我們營造了夜晚星空的美麗景象,意境優美。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意境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夜晚星空的圖片,并播放《搖籃曲》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由這些景象想到了什么。有學生想到了小時候媽媽抱著自己在夜晚看星星的情景;有學生說自己想到傳說中月亮里面居住著嫦娥,不知道她是否會感到寂寞;有學生說自己仿佛就坐在月亮這個彎彎的小船里,遨游太空,這種感覺美極了;有學生說自己看著那一眨一眨的星星好像感受到星星在對自己說話一樣……借助情境,學生想象的大門被打開,不僅感受到了兒童詩中蘊含的情感,還感受到了兒童詩中蘊含的美好意境。

有許多兒童詩都蘊含著豐富的意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課文蘊含的美好意境之中,可以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

四、想象仿寫,彰顯童詩表達美

兒童喜歡想象,是天生的詩人。教材第一學段的兒童詩中有許多在內容與形式方面表達特別美的地方,值得學生細細品讀賞析。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優秀的兒童詩中獲得創作靈感,鼓勵學生想象仿寫,可以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帶領學生由審美鑒賞走向審美創造。

如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一詩中第二小節的表達很有特點,文中寫“腳尖滑過的地方,大塊的草坪,綠了;大朵的野花,紅了……”,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一小節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可以用彩色的鉛筆畫什么,腳尖滑過的地方有什么變化,最后讓學生仿照著課文中的樣子寫一寫。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下,有學生這樣寫道:“腳尖滑過的地方,秋天的稻谷,黃了;秋天的棉花,白了;秋天的楓葉,紅了,紅—得—好—看!”有學生寫道:“腳尖滑過的地方,大棵的垂柳,綠了;大片的池塘,藍了;大大的太陽,紅了;紅—得—像—火!”這樣引導學生想象仿寫,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化,而且在仿寫中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表達創造之美,促進了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提升。

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就詩中語言表達的獨到之處,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閱讀,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模仿表達,可以促進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提升。

五、拓展閱讀,引導學生體驗美

拓展閱讀對于學生由篇及類、豐富閱讀認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童詩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兒童詩的樂趣。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所學兒童詩的特點,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夜色》以后,教師可以把兒童詩《靜靜的夜》拓展給學生閱讀。這首詩中對大樹、小鳥、鳥寶寶、魚兒、小溪、星星、月亮、云朵、娃娃、媽媽等夜下景象的描寫,給人一種靜謐祥和之感,充滿了童真童趣,深受學生的喜愛。閱讀這樣的兒童詩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如,教學完《植物媽媽有辦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兩篇兒童詩以后,教師可以把《大自然的語言》這首科學詩推薦給學生閱讀。詩中“白云高高是晴天,螞蟻搬家帶好傘”等語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把科學知識蘊含在小詩中。通過閱讀這首童詩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讓學生著眼于當下課文的閱讀,而要依據兒童詩特點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讓學生了解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更多的童詩,這樣可以讓學生由學會一篇到學會一類,幫助學生閱讀到同類題材更多的詩歌內容,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以文本教材為依托,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音韻美、語言美、意境美、表達美等,可以把兒童詩中的美學因素充分挖掘出來,使學生從小受到審美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施橋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

猜你喜歡
童詩兒童詩意境
又甜又脆的童詩
抗疫童詩一組
教案《創作兒童詩》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童詩對對碰
創作兒童詩的有效教學策略
意境的追尋與創造(外一篇)——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長了翅膀的兒童詩
詩詞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則)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