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體育治理研究綜述

2024-04-11 17:25高博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體育事業體育農村

高博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使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農村體育治理相關方面進行綜述。本文選取2017-2023年的知網文獻進行分析研究;全面了解農村體育治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現狀、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的必要性和價值。

關鍵詞:體育治理?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3-047-3-TBB

1、研究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味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入了新階段。報告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整體框架中,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趕考路上,農村應該放到主要問題方面進行考慮,農村不能掉隊。而在全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下,推動鄉村體育高質量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農村體育治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且農村體育治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2、相關概念界定

2.1、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指發揮鄉村地區的資源和潛力,提升鄉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水平,實現城鄉發展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我國廣大農民描繪出宏偉而美好的愿景。

2.2、體育治理

體育治理是指對體育活動和體育產業進行管理和監督的過程。它涵蓋了從組織體育賽事、管理運動員、制定規則和條例、維護運動員權益、保障體育公平性、推動體育發展等方面的各種活動。體育治理旨在確保體育活動的健康有序進行,同時促進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體育治理的主體可以包括國際體育組織、國家體育機構、地方政府、體育俱樂部和其他相關利益相關者。

3、文獻可視化分析

陳超美教授通過大量研究,創造出CiteSpace軟件,實現了對文獻的可視化和智能化分析,并對開發研究領域、提煉權威文獻、聚合關鍵詞等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而為了掌握更為全面的農村體育治理領域的研究趨勢和現狀,本文采取了文章可視化分析。

3.1、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簡稱“CNKI”)數據庫。在中國知網中運用高級檢索,按主題設置為“農村體育治理”或含“體育治理”。主題設置主要基于選擇體育治理方式進行檢索。由于鄉村振興是2017年首次提出的戰略,所以“年限”檢索起始年份設定2017年,截止年限設定為2023年?!皝碓搭悇e”勾選“核心期刊”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最后,剔除不相關的會議紀要、新聞、征文通知等文獻后,共對60篇所檢索文獻進行分析。

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在CiteSpace的基礎上,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進行研究與佐證。

4、研究現狀

關于體育治理的研究甚多,通過借助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可看到體育治理同農村體育、鄉村振興、群眾體育、公共服務、多元主體等的諸多研究。但關于農村體育治理的相關研究卻并不是很多,這一方向課題的研究亟待總結和推廣。農村體育治理是為改善農村體育達到更有效的治理而展開的管理的過程,而農村體育治理的目的是促進農村村民對于享有優質體育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免于遭受偏心。而長時間以來,我國農村體育的治理對于農民體育的需求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并且展現出治理效率低、較為形式化、單一化的特征。

4.1、在治理主體方面

農村體育的治理主體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政府是農村體育治理的主要責任主體,負責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協調各方面資源,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政府可以通過撥款、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向農村體育事業提供資金支持,組織農村體育比賽和活動,建設農村體育設施等。社會組織是農村體育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如體育協會、志愿者組織、媒體等。這些組織可以組織和開展各種體育活動,起到宣傳、培訓和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同時,社會組織還可以為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促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學校是農村體育治理的重要力量。學??梢酝ㄟ^體育課程、體育比賽等方式,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體育素質。同時,學校也可以為社區和村民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場地和設施。企事業單位也是農村體育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企業可以通過贊助體育賽事、設立體育基金等方式,為農村體育事業提供資金支持。此外,企業還可以組織員工參與體育活動,增強員工身體素質和凝聚力。在實際操作中,以上主體之間需要相互協作、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政府需要加強與社會組織、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合作,鼓勵各方面積極參與農村體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但是在現實中,我國農村體育治理多樣共治亟待增加,政府在農村體育治理中仍然長期占據著主體地位,并且農民進行農村體育治理的地位并不明顯,社會力量參與治理極度缺少。

圖1

圖2

我國農村體育治理主體的目標是由政府單一行政治理逐步發展成多元主體整合協同治理,農村體育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非均衡結構治理發展到均衡治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體育治理體系的優化需要明確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實現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但我國農村體育治理仍存在治理主體缺位、治理制度缺項、治理資源缺乏等問題。所以作者認為關于農村體育治理主體方面的研究有著極高的現實意義。

4.2、在治理內容方面

農村體育治理的內容涵蓋了多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與規劃。農村體育治理的首要內容是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明確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和規劃要為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戰略性的指導,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為農村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2)設施建設。農村體育治理需要關注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包括運動場館、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基礎設施,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這些設施的建設能夠為農村居民提供便利的體育鍛煉場所,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3)人才培養。農村體育治理需要加強對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包括教練員、裁判員、體育管理人員等。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人才選拔和培養計劃等方式,提高農村體育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4)賽事組織。農村體育治理需要加強對體育賽事的組織和推廣,包括各類體育比賽、運動會、健身活動等。通過舉辦各類賽事,可以激發農村居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5)文化傳承。農村體育治理需要注重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包括鄉土體育項目、傳統體育節慶等。通過組織傳統體育比賽、挖掘和保護傳統體育項目,可以促進農村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6)社會參與。農村體育治理需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包括社區組織、學校、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組織等。這些參與主體可以組織和開展各類體育活動,為農村體育事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7)效果評估。農村體育治理需要進行效果評估,及時了解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

綜上所述,農村體育治理的內容涵蓋了政策制定、設施建設、人才培養、賽事組織、文化傳承、社會參與等多個方面,旨在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我國農村體育治理的內容少而弱。

4.3、在治理過程方面

我國農村體育治理系統的機構設置一直沿襲科層制,主要指農村體育工作通過政府自上而下的層級管理方式實現對資源的分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內容、數量、方式主要依靠上級行政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的決策、實施??傮w來看,這樣的治理過程會對上級的行政部門施加很大的壓力,而鄉鎮政府、村委會在農村體育治理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喪失,這樣的治理方式是不能長久良性運行的,需要對治理過程進行改革,以更優的方式運行。

4.4、在治理模式方面

農村體育治理模式是指在推動和管理農村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采取的組織形式、管理方式以及運作機制。我國學者認為常見的農村體育治理模式有村級自辦模式、政府引導模式、社會組織參與模式、合作社合作模式、網絡化管理模式、文化體育融合模式、教育體育結合模式、全民健身模式等。不同的模式適用于不同的情況和需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和結合相應的模式,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而還有學者認為農村治理模式是指在農村社會治理中,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力量通過協調合作,共同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的模式和機制。常見的農村治理模式有:(1)政府主導型,政府主導型的農村治理模式是指政府在整個治理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通過制定政策、規劃和法律法規,組織資源配置和項目實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政府主導型的治理模式適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等需要政府行政資源和權力支持的領域;(2)市場化型,市場化型的農村治理模式是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通過市場競爭和市場調節來實現資源配置和社會管理。在這種模式下,政府主要扮演監管和引導的角色,給予市場更大的自主權和發揮空間,鼓勵企業和市場參與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3)社會化型,社會化型的農村治理模式是指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農村事務管理和服務提供,包括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等。這種模式注重社會參與和民主治理,強調社會力量在農村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資本的充分發揮;(4)合作社型,合作社型的農村治理模式是指以農民合作社為核心,通過組織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推動農村經濟協作、集約經營和資源共享。合作社型的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治性,能夠有效發揮群體優勢,促進農村經濟合作和社會團結。

4.5、在治理措施方面

查閱歷年以來的農村體育治理情況:由于缺乏全方位的治理,導致農村體育發展長期滯后。農村體育治理措施是指為促進農村體育事業發展、提高農民體質健康水平以及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所采取的具體行動和政策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農村體育治理措施:(1)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體育場館、運動場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提供良好的體育鍛煉場所和設備;(2)農村體育設施維護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體育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制度,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長期可持續利用;(3)農村體育人才培養。加強對農村體育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培訓,提高農村體育專業人才水平;(4)農村體育賽事組織。組織各類農村體育比賽和賽事,激發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5)農村體育項目推廣。積極推廣適合農村特點的體育項目,如傳統體育項目、農民健身操、民間體育游戲等,豐富農村群眾的體育娛樂方式;(6)農村體育扶貧幫困。通過體育扶貧項目,幫助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參與體育鍛煉,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7)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加強農村體育文化建設,舉辦體育文化活動和交流,促進農村體育事業與文化事業的融合發展;(8)農村體育健康知識宣傳。開展農村體育健康知識宣傳,提高農民對體育鍛煉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農村體育治理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促進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體質健康水平,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5、研究綜述

5.1、政策支持

農村體育治理的基礎是政策支持。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一系列相關政策被出臺,旨在促進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這些政策包括農村體育設施建設、人才培養、賽事組織等方面的支持。

5.2、組織建設

農村體育治理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來負責協調和管理相關事務。這些機構可以是地方政府設立的農村體育管理部門,也可以是社會組織、體育協會等。這些組織機構通過制定規章制度、組織培訓和交流活動等方式來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

5.3、資金投入

農村體育治理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政府可以通過撥款、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向農村體育事業提供資金支持。此外,還可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體育事業的投資,推動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

5.4、人才培養

農村體育治理需要有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來支持。這包括農村體育管理人員、教練員、裁判員等各個方面的人才。政府可以通過培訓計劃、獎勵政策等方式來吸引和培養人才,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5.5、社會參與

農村體育治理需要廣泛的社會參與。社區組織、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可以積極組織和參與體育活動,為農村體育事業提供支持。此外,還可以鼓勵志愿者參與到農村體育事業中,發揮其積極作用。

5.6、文化傳承

農村體育治理應該注重傳承和弘揚傳統體育文化。農村地區有著豐富的傳統體育項目和文化,政府可以通過組織傳統體育比賽、開展文化活動等方式來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5.7、效果評估

農村體育治理需要進行效果評估,以了解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通過定期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

總之,農村體育治理研究涉及政策、組織、資金、人才、社會參與、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旨在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這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進農村體育事業取得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蒲畢文,鄧星華,景懷國.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我國農村體育多元主體治理結構、機制及路徑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4).

[2]陳叢刊.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在邏輯、構成要素與實現途徑[J].體育學刊,2020,27(06).

[3]萬義,李珂.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體育治理的現實困境、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05).

猜你喜歡
體育事業體育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北京冬奧會“備戰辦”模式對河北體育事業發展的啟示
“十三五”成績單
——示范區建設中的云南體育事業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我國體育事業財政支出:規模、結構與空間效應
簡述體育強國戰略下殘疾人體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