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通感體驗

2024-04-12 18:18徐雅萌聶陽
綠色包裝 2024年1期
關鍵詞:通感感官受眾

徐雅萌,聶陽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8)

1 通感理論概述

德國哲學美學家費歇爾在《美的主觀印象》一書中提出:“各個感官本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一個感覺的分支,多少能夠相互代替。一個感官響了,另一個感官作為回憶,作為回聲,作為看不見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鳴?!盵1]通感是人的感官在受到外界事物刺激時產生感官的信號之間相互串聯,多種感官之間產生協同和共鳴作用的心理現象。所謂,觸物起情,遷想妙得[2]。而藝術通感就是人們在藝術元素的指引下帶動自己的心理發生變化的過程。

目前關于通感體驗的研究從單純的感覺挪移逐漸向整體的審美感受轉移,通過將通感體驗與設計和審美活動相融合,將藝術通感廣泛地應用于各類視覺交互設計,刺激受眾的感官以帶來全新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則與受眾的情感經歷、生活經驗、文化水平等個人因素有直接聯系。

2 新媒體時代下的通感體驗

2.1 表達基礎

新媒體時代下的通感體驗的表達基礎是多元化的數字化技術和交互式設計。這些技術和設計使得用戶可以在多個感官上獲得信息和體驗,例如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等。同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也為用戶提供了實時互動和交流的機會,使得用戶可以更直接地參與到通感體驗中。因此,數字化技術、交互式設計、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等是新媒體時代下通感體驗的物質基礎。其次,意識形態的改變使得受眾對新的信息接受方式提出更大需求,為通感體驗的發展提供了環境基礎,以及不斷優化與完善的其他理論學科也為通感設計創作提供了理論基礎。

2.2 表現形式

2.2.1 視聽覺的通感

英國音樂家馬利翁說:“音樂是聽得見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見的聲音”[3]。如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常是通過視覺畫面構成來表達他對音樂的感受。聲音和畫面的結合使視覺傳達設計改變了單一視覺體驗的形式,聲音的韻律節奏的變化和圖形、色彩中和諧統一的關系有極高的相容性和表現力,通過藝術通感現象相互碰撞,為藝術審美形式帶來了新的體驗。

目前,音樂的可視化,色彩的旋律性等研究逐漸豐富,都是通感現象在視聽交互中的具體表現,利用受眾視覺與聽覺的意識交錯,將單一感受衍伸到視聽覺乃至心理的通感享受。如蘋果系統的Siri,就是一個通過波浪條紋視覺元素讓用戶感受到聲音,可以從視覺激發出聽覺的感知的細節設計。

2.2.2 視嗅覺的通感

嗅覺總是無聲無息地完成了表達的過程,使受眾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作品傳達的信息。比如在香水的包裝上添加淡淡的產品味道,比起直接嗅聞香水的刺鼻感受,更容易讓顧客接受并激起購買欲望。又如在雜志中使用摩擦生香的墨水,在翻閱到美食這一內容時,獲得視覺與嗅覺的雙重享受體驗。通過嗅覺感受到的味道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回憶,受眾在不知不覺之間會產生一種思維定式。如一款為兒童設計的水果印章,直接采用水果表皮圖案作為外觀,印章印出對應水果的橫切面,伴隨著印章散發的水果氣味,讓兒童建立嗅覺與食物的聯系,將視覺、觸覺、嗅覺關聯,鼓勵兒童積極調動感官探索世界。此外,在超市貨架上的各種洗發水、沐浴液的包裝色彩和其味道也是有關聯的,通常粉色是柔和的花香味,綠色是清爽的薄荷味,這也是通過視覺的色彩來喚醒人們記憶中的味道,從而達到視覺和嗅覺的通感。

2.2.3 視觸覺的通感

通過接觸不同質感的物品感受物體外在柔軟或粗糙的性質,從而喚醒人的潛意識中多樣化的感情和體驗。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最常見的是通過視覺肌理和觸覺相關聯。如深澤直人的果汁包裝作品“果汁的肌膚”,將水果真實的肌理效果直接呈現在水果汁的包裝上,通過視覺捕獲,調動用戶記憶中對水果的熟悉感,突出了果汁的口味新鮮。

另一種視觸覺的關聯是通過材料質感來體現的。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先生設計的長島冬奧會開幕式的節目單使用了一種特意研發的白色松軟的紙張,以壓燙的形式使圖形和文字呈凹陷狀態,使受眾在觸摸到節目單的凹凸感時引起關于冬季踩在雪上的記憶。第三種視觸覺通感是色彩和溫度之間的互通,比如我們對冷暖色調的定義。此外,色彩的明度會影響人對于重量的感知,淺色會給人輕快的感覺,而深色給人較重的感覺。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視覺與觸覺的交互研究逐漸興起,最常見的是移動平臺的翻頁效果,無論是翻頁還是滑動,使頁面切換的效果與用戶的動作形成一致,就如真實地觸摸到了屏幕內的文字與圖片一般,增強了互動性和親切感。

2.2.4 視味覺的通感

視味覺通感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是應用在關于食品的視覺設計中,通過色彩和圖形喚起人們對于某樣食物的記憶與經驗,刺激人們的味覺。[4]如一款辣椒醬的包裝,由帶有辣椒把狀的瓶蓋以及印有辣椒圖案的容器組成,并通過包裝上不同的辣椒顏色來區分辣度,讓人在看到包裝時就仿佛感受到口腔里的火辣,是所謂“辣椒醬要用辣椒裝”。

2.2.5 視覺與情感的通感

視覺傳達設計是設計師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理解與情感以具有審美價值的形式傳達給觀者的過程。在情感通感的過程中,觀者通過視覺來感受設計展現的審美形式和設計所要傳達的信息,結合個人差異,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完成一個欣賞與再創造的過程,通過視覺得到了視覺移情的通感體驗。

格式塔原理指出,人的內在情感與外在事物雖然質料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張力和結構,在大腦中激起相同的電脈沖,從而產生“異質同構”的心物交感關系。[5]如原研哉在梅田醫院導視系統的設計中通過使用純白色的柔軟布料,向患者傳達一種干凈、柔和的信息,且白色會給人輕盈的感覺,為病人減輕沉重的感受。

3 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

3.1 媒介轉變

新媒體所具備的雙向互動、多媒體融合等特點讓視覺傳達設計不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實現社交互動、創造情感體驗的藝術形式。

首先是媒介的多樣化。新媒體時代,人們的信息獲取渠道和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如電視、電影、網絡、App、社交媒體等。這要求視覺傳達設計要能夠適應不同的媒介形式,進行靈活的設計,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媒介的特點和適用性。其次是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新媒體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平面設計,還可以結合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以更直觀、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達信息和表達主題。再者是個性化的設計需求。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視覺傳達設計需要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比如,在社交媒體中,個性化的表情包和短視頻等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和社交手段。

總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視覺傳達設計也在不斷變化和進步,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更加多元化的為人們提供信息、展示品牌、傳遞情感的藝術形式。

3.2 表現形式

3.2.1 動態設計為主導的視覺變化

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視覺傳達設計實現了由靜態傳播向動態傳播的升級。當閱讀的工具變為屏幕時,閱讀者的注意力和持續性降低,GIF 格式為主的動態圖形越來越多被應用到視覺傳達設計,將信息更鮮活、更直接地傳遞給受眾,以在快節奏的閱讀生活中迅速抓住觀者眼球。有鑒于此,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活動時應充分利用數字媒體技術、虛擬技術等,合理使用視頻、音頻等要素,實現對視覺傳達效果的顯著提升,強化受眾的視覺體驗。

3.2.2 多感官并存的互動設計

新媒體技術具有較強的互動性,這使得視覺傳達設計呈現出多元化與跨學科的發展態勢,打破傳統以視覺為主的信息傳達方式,轉而注重受眾的多感官的體驗。設計者不僅需要遵循視覺上的形式美感,還需注重調動受眾的聽覺、觸覺、嗅覺等多感官的參與,從而建構綜合體驗式的信息傳播,讓受眾獲得全方位的刺激,實現人機交互的全新體驗。[6]

3.2.3 多維設計為主導的視覺變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多維化成為了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新的發展延伸。多維化一是指三維立體化,包括新媒體創作的維度空間和非線性布局。這里的非線性布局是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獨特的創作思維方式,產生于新媒體的整體結構,設計者在創作中需要在多維度的空間內組織設計元素,包括虛擬的三維立體形態、時間以及音效等,提供了全新的設計視角與創作空間。[6]此外,多維設計也包括視覺傳達多項感官的綜合呈現和反饋,在視覺之外,充分應用聽覺、觸覺、知覺等感官,實現視覺傳達設計實踐的立體化感官塑造,讓受眾能夠全方位地受到信息傳播的沖擊力和影響力。[7]

4 新媒體時代下通感體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4.1 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通感訴求

1)個性化。人們希望設計能夠更好地表達個性化需求和情感,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商品推銷。

2)體驗式設計。人們逐漸重視視覺設計的體驗感,希望能夠通過視覺設計獲得更好的感受。

3)響應式設計。人們對響應式設計的需求更為迫切,希望設計可以根據設備類型和屏幕尺寸自動調整。

4)社交化。人們更希望設計能夠與社交媒體相連,使設計作品可以更好地傳播和分享。

5)可訪問性。人們更關注設計的可訪問性,例如無障礙設計等,以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設計帶來的美感和體驗感。

總之,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改變了觀者對藝術的接受方式,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更注重設計者與觀者之間的感性溝通,通過通感形式調動人的視覺能動性,使觀者主動接受信息并進行再次創作,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正如《藝術原理》中說的“只有當作品中的形象和主題對欣賞者呈現出自我確證的意義時,一件由形象思維創造出的精神產品才能成為現實的藝術品?!盵8]合理運用通感的概念和新媒體媒介進行設計,融入更多的感官體驗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4.2 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通感類型特征

4.2.1 感官刺激

研究發現,決定是否注意并儲存感官信息的是大腦中心的海馬區,而海馬區喜歡鮮明跳躍的信息,響亮的聲音、絢麗的色彩以及粗糙的表面要比柔弱的聲音、素淡的顏色和光滑的表面更引人注意。[9]在設計創作時利用色彩、明暗、事物關系等差異刺激感官,造成強烈的感官沖擊力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加深人們的記憶,而且在進行視覺設計時,需注意形式美感和秩序,否則會造成視覺污染,給觀者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在使用通感進行設計時也同樣要注意摒棄令人不悅的聲音、氣味等,設計是為人服務的,應為受眾帶來愉悅的體驗。

4.2.2 情景體驗設計

根據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學說,體驗是需求的最高層次。情境體驗法就是通過情景交匯的方式將受眾帶入設計的主題氛圍中,令其身臨其境地感受設計。在情境體驗設計中應用的感官越多,構建的場景就越真實,受眾得到的體驗就越好。

4.2.3 互動設計

在兩個主體之間的彼此相互作用叫做互動。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使受眾通常處于一個被動接受信息的位置,并沒有主動參與到設計中。而新媒體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更注重人的需求,將觀者帶入設計中,把觀者和設計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共同完成設計作品,使其緊密聯系,達到更好的信息傳遞效果,帶來更好的設計體驗。

4.3 新媒體時代下通感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4.3.1 部分大于整體之和

人們在認知一個事物時是對“形”的整體把握,是形成“形”的知覺過程。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發現,形是經由知覺活動組織成的經驗中的整體,而不僅僅是構成客體本身的所有成分之和。[9]也就是說,人在認知的過程中,各種感官的功能是相互整合相互作用的,如果缺失某一部分經驗,那么將對這個“形”的感知結果不全面。因此,在設計事物時不能分離某一部分形式,而要整體理解其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各要素之間相互協作,發揮1+1>2 的視覺感知效應作用。

4.3.2 欣賞與再創造

這是受眾接收設計作品所傳達的信息之后并再次理解感悟其內涵的過程?!靶蕾p”的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受眾的情感經歷、對事物的認識、性格、生活經驗等個人因素會對這一過程起到促進或阻礙的作用?!霸賱撛臁眲t是一個思維創新過程,是受眾在欣賞過程中產生的聯想和感官互通的體驗所產生的新思維和感受。因為每個受眾的個人經驗和經歷不同,所以對同一個作品有不同認識和理解,這種認識上的差異也使得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5 結語

通感不只是由一種感覺向其他感覺挪移的簡單過程,而是人們通過感覺來認知與聯想事物,由想象達到感知的升華的過程。[10]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促使設計方法和設計形式的轉變,秉持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通感體驗將心理感受轉化為情感體驗,拉近觀者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讓設計發揮更具感染力,增強用戶體驗,全面提高信息的傳播效果和傳播價值。

猜你喜歡
通感感官受眾
說通感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通感:一扇讓詩人不老實的門(外一則)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過洞庭》
感官訓練紙模
感官并用,形象飽滿
感官訓練紙膜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