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供與強鏈:基于縣級融媒體的城鄉信息分化治理路徑

2024-04-13 11:16陳洪友
中州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分化城鄉媒介

陳洪友

當前移動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應用深度嵌入現實生活場景,由此而生的海量信息成為影響人們生產、生活的關鍵要素,成為社會的核心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引擎,人類社會正在向信息化社會加速邁進。由于人們所在區域的信息基礎設施、信息資源配置以及個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出現了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主體之間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應用差異現象,即學界常說的信息分化。信息分化現象的社會影響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逐步顯現,不容忽視。近年來,雖然我國加快建設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1]日臻完善,但是,信息分化現象并未因此減少,“在一些偏遠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因數字信息技術的不均衡擴散和不均衡應用造成的信息分化,已經成為降低社會流動性、影響人們獲得發展機會的障礙,非但沒有緩解原有的貧富差距,甚至產生新的社會分化”[2]。這種現象在鄉村表現得尤為突出,是當前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從媒介到社會:新媒體沖擊下的城鄉信息分化

我國廣大鄉村的自在性、自洽性以及初級社會結構的慣性所形成的鄉村社會信息傳播基礎結構歷史悠久、穩定性強,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導致鄉村居民對新事物、新技術、新應用的接受度明顯落后于城市。于是完全依賴新技術、新應用進行傳播的信息資源在城鄉間出現了差異,這種差異在一波又一波的新媒體迭代生成與應用中日益擴大。

1.分化:從媒介使用開始

20世紀40年代美國數學家香農首次提出信息熵概念以降,信息逐漸發展成為定義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概念,文字、數字、圖表、聲音、視頻等信息類型的存儲、交換、融通及提取使用的便捷性需求成為推動相關技術進步的強大力量。換言之,信息成為以媒介快速進步為表征的主導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成為推動新的產業形態誕生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媒介的每一次進步均從技術、渠道、內容和效果等多個維度強化了信息的社會功能,人們在使用這些媒介的過程中完成了信息的接受、傳播與共享的觀念進化,也因個體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差異導致媒介使用結果——信息資源的差異,于是出現了信息分化。這種現象在我國的城鄉間的表現如下。

第一,城鄉互聯網使用帶來的媒介分化明顯。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每半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自2007年7月首次發布城鄉互聯網統計數據以來,至今已有16年共計32次數據報告。2007年7月發布的第20次《統計報告》顯示,“農村互聯網發展程度與城鎮差異巨大,城鎮居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1.6%,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卻只有5.1%”[3]。2023年8月發布的第52次《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85.1%,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0.5%”[4]。雖然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均顯著提高,但二者仍相差24.6個百分點。而且從全國非網民規模來看,“我國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為主,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59.0%,高于全國農村人口比例23.8個百分點”[4]。

第二,鄉村廣播電視媒體使用率高凸顯媒介分化。廣播電視是對接收者門檻要求最低的媒體,尤其是廣播對聽眾受教育程度要求低,花錢少,伴隨性強,老少咸宜,是最適宜鄉村居民使用的媒體。國家通過“村村通”“村村響”等工程不斷增強鄉村廣播電視的覆蓋率,確保廣播電視在鄉村信息傳播中的主導地位。從農村視角來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速推進,農村壯年勞力外出務工、進城落戶人口數量逐年增長,農村人口多為留守兒童和老人。而老人和小孩是廣播電視的主要服務對象,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身體退化等原因使用智能手機有障礙,是非網民的主要群體,他們多用傳統廣播電視來打發閑暇時光。2021年4月25日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表明,農村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26%,農村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52%,分別比2020年提高了0.09和0.07個百分點。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數0.67億戶,在有線網絡未通達的農村地區直播衛星用戶1.48億戶,同比增長0.68%[5]。在農村人口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廣播電視實際用戶不降反增,表明廣播電視仍然是我國農村的主要媒體,是鄉村居民接收信息的主渠道。這與城市的媒介使用變化正好相反,城鄉信息傳播媒介表現出巨大反差。

總之,無論是互聯網帶來的城鄉信息分化趨勢,還是農村廣播電視媒體延續使用的增長態勢,兩相對照,表明城鄉因媒介使用而導致的信息分化現象突出。在當前新媒體對社會生產生活全方位滲透的情形下,廣大的鄉村被媒介形塑和重構的格局正在形成,由城鄉媒介使用差異所導致的信息分化現象短期內難以避免。

2.失衡:鄉村信息應用之痛

如果說城鄉媒介使用的差距是一種顯性存在,那么,附著在媒介之上的信息內容選擇與使用差距就略微隱形,目前這種差距帶來的社會影響正在逐步顯現。由于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相對滯后、信息網絡的覆蓋受限及信息資源的結構性失衡,生活在鄉村的人們在信息應用與共享方面的失落感明顯增強。

信息應用是由信息使用主體根據個體需求選擇、使用信息的過程,主體自身對信息的興趣、使用動機、認知、處理能力等因素直接關系到信息應用過程的進展順利與否及其結果的效度。而這些因素往往與主體自身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社會因素直接相關。受農耕文化及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即便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多年的脫貧攻堅行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當下的農村仍然是經濟欠發達、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地區。

信息社會最重要的素養是人的信息應用能力。所謂信息應用能力是指個體(人)對信息活動的態度及其信息的判斷、選擇、理解、處理、傳播、創新的能力[6],該能力的結果直接體現為信息價值變現程度,因此有人將其簡稱為信息能力。廣義的信息應用能力還包括個體的信息意識即對信息的敏感度、信息知識、信息道德等方面。所謂信息道德是指“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和對信息的責任感、對信息社會及對人類影響的理解”[7]。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個體信息應用的深度大致表現為基礎性、自我滿足性和自我實現性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依次發展逐步提高。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報告》將城鄉信息應用情況分為4大類(基礎應用類、商務交易類、網絡娛樂類、公共服務類)14個小類進行統計,包括即時通訊、線上辦公、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網絡游戲、互聯網醫療等應用情況。通過確鑿的數據分析比較,截至2022年12月,在基礎性應用層次,比如網絡即時通訊方面,鄉村網民使用率與城鎮網民相差2.5個百分點;在自我滿足性應用層次,農村地區互聯網醫療用戶占農村網民規模比例較全國平均值低12.5個百分點[8]。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城鄉居民在網絡信息應用層次上差距較大。

信息應用的效度是指信息社會中個體通過信息應用來實現自我價值的效果。信息應用的效度不在于個體是否掌握了媒介的使用方法,也不在于信息使用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個體的信息需要,而在于對個體自我價值實現的程度,即應用的信息越有利于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那么信息應用的效度越高。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過程中,城鄉信息化差距的客觀存在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鄉村信息應用的效度差距。第51次《統計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鄉村信息應用除即時通訊與城鎮基本持平、短視頻使用率略高外,其余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的12小類應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這些數據折射出我國鄉村信息應用的低效度特征。相關調查也表明,“鄉村媒介實踐導向了以‘土味文化’‘身體獵奇’為主的表演,鄉村再次成為一個被想象、被凝視的客體,陷入‘城市用戶圍觀農村創作者’的觀看結構”[9]。在移動新媒體平臺迭代生成、算法推送精準化發展的當下,鄉村網民網絡信息應用的庸俗、低俗、媚俗現象較為突出,由于網絡信息的蕪雜尤其是流量經濟帶來的感官刺激所致的信息偏向,再加上鄉村網民的信息認知力、判斷力較低,進一步加劇了農村地區網絡信息應用的低效度及負效應。

總體上看,我國鄉村信息應用雖然處于高速發展狀態,應用規模、范圍不斷擴大,但是信息應用仍然處于即時通訊、被圍觀的較低層次,即使直播帶貨之類的應用近年增長明顯也很難改變信息應用的低效度狀態,信息應用仍沒有進入深度參與鄉村社會生產的價值實現層面。

3.解構:信息分化后的鄉村社會

信息資源作為信息社會公平正義的標識,在城鄉之間的不對稱存在、不均衡獲取,必然導致傳統鄉村社會非正常狀態的出現。

一是鄉村內部的媒介分化帶來鄉村社會的分化。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媒介及其所建構的信息結構和媒介記憶,年長者即使被動接受和使用新媒體,他們年輕時常用的媒體也仍占據其媒介使用結構的一席之地,具有與另一代人不同的媒介框架?!爱斚禄ヂ摼W日益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先導力量,正解構著傳統的鄉村傳播結構,一個由互聯網建構的媒介框架逐漸形成?!盵10]建立在新媒介框架基礎上的信息分化也必將從傳播結構、媒介邏輯、信息關系等多個維度重構鄉村社會秩序。鄉村媒介分化所致的鄉村后喻結構顛覆了幾千年的先喻結構,新媒體使用先鋒日益成為鄉村的主導力量,甚至在一些鄉村出現以新生代網絡主播為核心的新富群體的崛起,他們成為主導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生力軍,重構著本地的社會格局。

二是城鄉信息分化阻滯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當前城鄉融合發展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便是城鄉信息分化。鄉村相較于城市在信息資源獲取的機會、應用場景及效果上差距明顯,多處于被剝削的信息環境之中,即使鄉村富集的本土信息資源,由于受到城市信息資源富集旋渦的吸附而不能自脫,這種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比如農村有機食品的銷售量最高、獲利最大者并非農民自己,而是城市的網紅及其經營主體,這恰恰反映了信息作為生產資源和資本的市場邏輯。也正是基于這個邏輯,城鄉信息分化才成為城鄉融合的障礙。不僅如此,在媒介高度發達的社會,城鄉融合日益向在線狀態、信息應用共享模式轉移,如果城鄉信息分化不能有效彌合,它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負面效應還將加劇。

三是鄉村信息應用的負效應仍將持續增大。近年來我國數字化、信息化戰略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戰略持續發力,鄉村信息化正在提速。但是,信息化的“雙刃劍”效應無可避免,我們在享受信息化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必須接受信息應用的負效應,包括算法推送和人工智能的精細化技術,對處于信息應用低端的農村群體的繭房效應、算法歧視及其對鄉村傳統秩序的破壞等負效應,尤其要防止鄉村在共同富裕進程中遭到信息資源富集者尤其是信息利己主義者的利益侵蝕與盤剝。

二、從固本到合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本質闡釋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自2018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國已建成2585個縣級融媒體中心[11],一省一個云平臺,一縣一個云端號,集傳統廣播電視、報刊和新媒體為一體,將信息傳播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每一個鄉村,形成了以縣級融媒體中心為核心、各級黨政部門為節點,連接城鄉、覆蓋全國的信息網絡,為城鄉信息分化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1.固本: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真實意圖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解決基層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問題?!懊浇樵诒举|上是信息的采集制作和傳播的平臺?!盵12]縱觀我國縣級媒體建設史,其宗旨無不聚焦于信息的上傳下達,滿足基層尤其是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等信息需求。質言之,縣級媒體建設的根本意圖就是將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發展戰略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信息下傳至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家庭,將基層民眾的訴求反映至縣、省乃至中央,暢通黨的群眾路線,引導輿論,達成共識,凝聚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基本建成中央、省、地、縣四級辦媒體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國信息傳播體系。但是,“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以往的層級傳播格局,地域廣大的縣市區域已不再是信息傳播的空白區和弱化區,而是縣級融媒體發展的廣闊空間”[13]。為了解決新媒體出現所造成的“四級”傳播體系解構后的基層主流聲音闕如問題,2018年中央出臺了《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從戰略層面統籌我國廣大鄉村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和城鄉信息傳播的一張網建設,鄉村信息化由此步入快車道。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城鄉信息化同步發展。自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城鄉互聯網使用的差距進一步強化了城鄉二元結構,地廣人疏減緩了鄉村通信技術升級的速度,城鄉移動通信技術差別明顯,導致網絡信息服務滯后于城市,也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國家信息化進程?!兑庖姟返某雠_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媒體環境下城鄉信息化一體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年初聯合發布的《縣級融媒體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進一步明確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基本標準,強調基于“省級平臺(云)”及其資源部署功能的基本原則,將基層社會納入全省統一的網絡信息平臺、傳播框架和資源配置序列,為促進廣大鄉村與城市同步信息化提供了基本保障。

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提高我國基層信息傳播能力,滿足新媒介生態中基層群眾尤其是鄉村居民的信息需求,為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供物質條件的固本之策。

跨文化交流,是指本民族語言和其他民族語言之間的交流,也就是說不同語言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在雙方或多方的交流過程中,他們的語言受自身文化傳承的影響有著不同的特色,翻譯的一項工作就是要把他們的差異在一定的框架下統一起來。

2.平衡:促進城鄉信息同步的基本目標

《規范》明確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總體要求,其中特別強調“渠道豐富、覆蓋面廣”的建設目標。該目標就是要改變過去縣級廣播電視媒體傳播渠道單一所造成的縣域內信息單向傳播、難以完全覆蓋鄉村尤其偏遠村莊的格局,推動城鄉信息資源不對稱問題逐步解決??h級融媒體中心通過移動優先的傳播矩陣建設,推動縣域內城鄉間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互動化和全覆蓋,確保本域城鄉擁有信息同步的媒介基礎。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最大的突破在于媒體的業務范圍從新聞宣傳拓展到綜合服務領域,這一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長期以來,我國的主流媒體是新聞宣傳媒體、事業單位性質、官方媒體地位,縣級媒體本來誕生在縣城這個基層區域卻因事業單位性質和官方媒體地位難以直接服務鄉村公共事務?!兑庖姟泛汀兑幏丁返某雠_,從頂層規定了縣級融媒體的開放性功能和公共綜合業務范圍,增加了服務城鄉居民政務、生活、社交傳播、教育培訓等功能,解決了長期以來鄉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同域不同等的信息服務問題,補齊了城鄉信息資源不對稱的功能性短板,從源頭構筑城鄉信息資源平衡配置的架構。

促進縣域內的信息資源平衡是實現全國信息公平的基礎。信息分化本質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若放眼全球來看,信息分化現象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更大、更復雜,若放在一個相對固定、集中的區域,其分化的程度可能就小得多??h級行政區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社會結構相對穩定的行政區劃,從這個意義上講,縣域是最容易實現信息平衡的區域,再加上行政管理的統一性和信息技術的統籌推進,尤其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從信息應用基礎設施和基本信息服務維度推進了縣域城鄉信息的平衡與均質化。

3.合用:各取所需的信息應用愿景

《規范》要求通過“媒介+”業務“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這是針對縣域內城鄉間信息需求的差異性提出的縣級融媒體建設合用目標,既要讓不同媒介用戶、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和地理位置的居民對所需信息資源能夠用得上、用得起,還要用得好,實現城鄉信息應用同等價值愿景。

首先是滿足各類人群用得上,包括信號全縣域覆蓋、信息全媒體傳播、應用全終端可及(包括適老化)??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有一個重要指標——縣級新舊媒體的融合及其與各類新型平臺媒體的融合,由此形成一個綜合性強、功能相對完備的媒體系統,當然也是一個縣域綜合信息平臺系統,能夠實現多渠道、多領域、多終端的信息傳播。再加上其自身特有的貼近基層、貼近鄉村的天然區位優勢,在解決鄉村居民急難愁盼信息方面具備先知先覺的條件,在對接縣域內各類群體信息需求上具有物理、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近水樓臺的便利,能夠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地部署融媒體功能。實踐證明,長興、安吉、邳州、鶴峰等地融媒體中心的差異化建設,較好地實現了鄉村居民“用得上”的目標。

最后是用得好,就是能夠滿足縣域內所有人媒介使用和信息應用需求,少長咸宜,城鄉無欺。這是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總體要求,也是增強信息應用包容性的要求,這一目標將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進程中逐步實現。

綜上,無論是建設的出發點還是基本目標,也無論是現實情況還是未來愿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對城鄉信息傳播的均等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為彌合城鄉信息分化打下堅實物質基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條件。

三、從展鏈到強鏈:縣級融媒體彌合城鄉信息分化的路徑

縣級融媒體作為基層信息應用的綜合媒體矩陣和鄉村信息均等化的區域關鍵信息平臺,在我國傳統農業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轉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促進城鄉信息均衡發展、彌合信息分化擴大方面大致有以下三條路徑。

1.延展媒介供應鏈,縮小媒介分化

當下城鄉信息分化的最直接原因是鄉村居民的信息接收終端不均等所帶來的信息應用差距。為此,首要問題是解決基層同區域內媒介的供給不足,即鄉村信息傳播通道不全的問題,比如有的縣級融媒體與各種新媒體平臺融合不夠、鏈接不暢,導致本縣信息傳播渠道受限。該問題雖然屬于物質基礎范疇,是縮小城鄉信息分化的前置條件,但很難通過為農村居民提供終端來迅速改變,因為此問題還涉及受眾的媒介使用能力等問題。鑒于此,縣級融媒體應憑借熟悉本縣鄉村居民的媒介使用環境以及鄉村居民的媒介使用習慣等優勢,克服媒體矩陣的建設偏向,針對性構建適宜本域不同媒介使用者包括鄉村弱勢群體各取所需的媒體矩陣,為信息一次采集、全媒體分發提供泛在通道,為鄉村不同個體提供適用的媒介,不能因為每況愈下而關停電視媒體,也不能因為有了流量可觀的抖音號等視頻平臺就忽視文字和音頻信息生產,更不能因為某類綜合服務業務不賺錢而停止更新,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新舊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新舊媒體并存的媒介混合生態,從時空上延展了融媒體集群式供應鏈,既保留了傳統廣播電視的歷史存在,也將之延伸到了新媒體空間,增強了縣級融媒體的張力,不失為縮小因新媒體使用不均而帶來的信息分化的可操作性措施。

用新媒體思維做好傳統媒體融合后的更新,延展傳統媒體的傳播鏈,是當下解決城鄉信息分化的關鍵?!兑幏丁诽貏e指出,縣級融媒體包括但不限于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和應急廣播等媒體,其中廣播、應急廣播赫然在列,表明廣播媒體在縣級融媒體陣列以及在鄉村信息傳播中的重要性。從我國廣播媒體發展的歷史維度看,鄉村廣播更新一直是國家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一貫重視鄉村廣播建設,從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發布《關于建立廣播收音網的決定》開始建設鄉村大喇叭廣播網,經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廣播電視在偏遠地區難覆蓋的問題提出“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各省先后建設鄉村應急廣播系統“村村響”工程至今,70多年來鄉村廣播建設從未間斷,從大喇叭到袖珍收音機再到手機廣播平臺,從有線廣播到云廣播,隨著終端的變化和技術的不斷升級,鄉村廣播發展一路高歌并始終占據鄉村媒體的優勢地位,這為當下鄉村信息全媒體化同步傳播提供了兜底條件。研究發現,“面對城市中心主義的大媒介的信息供給與鄉村社會需求的脫節現狀,鄉村大喇叭成為鄉村自我管理、針對本土訴求治理的小媒介”[14]。其嵌入新媒體變身音頻平臺后的非線性傳播進一步增強了廣播媒體的優越性,在滿足鄉村老年群體的媒介使用及信息需求方面發揮著難以替換的功用。鄉村廣播所特有的強制傳播特征,能夠在有效的聲音傳播區間將信息推達給對象,比算法推薦更有效。正因為如此,其在彌補鄉村新媒體信息接受的繭房效應、盲從媚俗等短板方面發揮了難得的作用。鄉村廣播內容選擇的地方劃一性——鄉村廣播的內容可以是中央臺、省臺,也可是市縣臺、村自辦節目,內容的區域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其他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內容接受的分化問題??h級融媒體矩陣中的電視媒體也有類似于廣播的功能,電視融合化發展以及在參與新媒體競爭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內容與新媒體同步化傳播,逐步補上了高于城市使用率的鄉村電視觀眾因媒介使用差異而導致的信息分化差距。短視頻、在線直播平臺的勃興,將電視媒體的優勢發揮至極,并與傳統電視互補,占據縣級融媒體的主流位置。

運用“媒體+”理念,延展縣級融媒體供應鏈,是解決城鄉信息分化的必要手段?!懊襟w+”理念從思想層面突破媒介邊界,拓展了媒介的外延,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了延展媒介供應鏈的邏輯支撐?!懊襟w+”中的“媒體”是信息傳播的渠道、信息應用的硬件、信息社會的基石,也是縣級融媒體的根本所在;“+”后面的內容是可以接入“媒體”的信息業務,可以是媒介,可以是互動等技術,也可以是信息服務或商務,是媒體鏈條的延伸與橋接??h級融媒體通過“媒體+”在縱橫兩個維度延展供應鏈。從縱向看,其向省級云媒體平臺的延展一方面將本域信息匯入省級平臺,同時又將省級平臺的信息運用到本級服務體系,從信息資源的范圍、內容和渠道上實現了延展。從橫向看,縣級融媒體通過省級平臺參與到省域內各縣級融媒體信息的共享,實現信息的橫向交流運用。在本縣區域內,“媒體+”將區域內各部門、各單位的公共資源和大數據集成,形成信息富集的聚合平臺和上下聯動的信息共同體。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延伸到基層的綜合服務網絡,體現了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屬性,實現了社會信息化同步發展的本質要求。

2.拓寬縣級融媒體公共服務鏈,縮小信息服務分化

《規范》將縣級融媒體定義為“開展媒體服務、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增值服務等業務的融合媒體平臺”[15]。解決鄉村信息分化問題,不僅應該縮小媒介分化引起的信息分化現象,還要解決信息應用方面的分化問題。從當前現實情況看,城鄉信息應用差距主要體現在各類生產生活類服務信息的獲取與使用方面,比如鄉村居民日常所需的教育、醫保、戶政等政務服務業務很難與城鎮居民一樣便利,此類服務的分化不僅在于硬件的差異,還在于信息服務類別的限制——城鄉二元結構所導致的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身份差異。此類信息應用差距的縮小,除有待城鄉二元結構的消弭外,還期望相關業務部門提高數字化水平,增強接入縣級融媒體信息服務功能模塊的集成度和服務的針對性,這有賴于多部門協同行動。

信息服務思維的建立是縣級融媒體促進鄉村信息應用均等的基石。目前,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已經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向功能完善的目標推進。相關調查表明,全國各縣級融媒體的政務、黨建、民生、文化、教育、增值等六類服務功能建設進度不一,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如浙江安吉、江蘇江陰、上海閔行、北京朝陽等縣級融媒體的服務功能相對而言實現較好,中西部大多縣級融媒體“比較重視新聞與政務服務相結合,但忽視民生服務,其產品與服務沒有順應、深耕當地群眾的習慣與生活,與群眾的需求相脫節,造成所生產的傳媒產品單一、單調,傳播效果、服務效應與建設初衷相去甚遠”[16]。這些現象揭示縣級融媒體信息服務思維還未建立,過去縣級廣播電視媒體的宣傳本位思維定式猶存,從而導致縣級融媒體的服務信息供給難以滿足本縣鄉村居民的實際信息應用需求。這是當前縣級融媒體發展的堵點所在,應該在機制建構、隊伍更新、運維框架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從根本上轉變思維方式。

信息服務功能范圍的拓展是縣級融媒體促進鄉村信息應用均等的重點?!兑幏丁访鞔_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信息服務包括媒體服務和綜合服務兩大類,綜合服務又分為黨建、政務、公共(民生、文化、教育、醫療等)和增值等四類。如果說融媒體矩陣的建設是縣級融媒體的媒體服務功能的具體體現,那么新聞信息就是其基本服務功能的表征,綜合服務才是其信息服務功能的關鍵所在。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各地黨建服務空白項較多,政務服務建設各有所長,民生服務種類多元、各具特色,文化服務較為單一,教育服務尚未達標,醫療服務正在增長,增值服務與各縣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成正比[17]。由于我國地廣俗異,縣情不一,縣級融媒體的服務功能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各大類服務的基礎功能應該大體一致,或者說服務的內容和方向應基本相同,各縣在推進功能實現的進程中應該對標《規范》,進行本地化、特色化、創造性建設,以滿足本縣域城鄉居民的信息應用需求為目標,推動城鄉信息應用的均等化。從全國范圍來看,如果每一個縣域城鄉信息實現了均等化,全國城鄉信息分化的鴻溝自然就會縮小。

縣級融媒體拓寬信息服務鏈助力城鄉信息應用均等化的核心在于其信息供給的多元化??h級融媒體不僅要準確傳播中央、省政策信息,還要將本地各領域、各部門的大數據、公共服務信息匯聚于融媒體矩陣,生產出適應不同媒介傳播的信息文本和適合城鄉不同群體接受的同質信息的不同傳播風格樣態,最大限度地滿足本縣城鄉信息應用需求。信息的多元化實現不僅需要各級官方的信息,還有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的來自各類市場主體的信息,包括就業、生活必需品、娛樂等各方面信息。這些信息的供給屬于增值業務范疇,是縣級融媒體業務發展的核心,也是城鄉信息應用均等的關鍵,如安吉縣融媒體中心的“安吉優品匯”“安心?!?長興縣融媒體中心的“未來社區服務平臺”上的“掌心外賣”“掌心商城”等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但尚不成熟,需要各地積極探索。

3.增強自媒體關系鏈,彌合信息的社會分化

信息分化是信息社會初期難以避免的一種現象,其本質是社會分化。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影響社會分化的社會關系如地緣、血緣、親緣、生產關系等要素切入,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技術、內容、服務等優勢,建立反作用于信息分化的媒體關系鏈。

主導縣域傳播基礎結構的建構是增強本地媒體關系鏈的基礎??h域是一個由各種社會關系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具有本地慣習和邏輯的穩定場域,但是,新的信息技術所構建的新媒體信息應用場景顛覆了傳統場域的正常運行,尤其是傳統鄉村的在場傳播和熟人社會的人際傳播被自媒體傳播削弱,傳統場域的傳播結構正處于重構之中。作為主流媒體的縣級融媒體應該是新傳播結構建設的核心力量,“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全媒體、在地化優勢,將自身發展與鄉村文化生產統籌推進,形成互動、互補、互促、共生的內容生產體系”[18],主導本地傳播結構的重構進程,從而增強縣域信息化發展的媒體關系鏈。

縣級融媒體加強與微信、抖音等自媒體的鏈接,開發融媒體矩陣中綜合服務各業務模塊的互動交流功能,是其嵌入縣域社會關系結構和傳播基礎結構的生存之道,也是彌合城鄉信息分化的重要路徑。社交傳播是《規范》明確規定的縣級融媒體民生服務功能,也是黨建和政務等服務業務的基礎功能。從全國各縣級融媒體建設的實踐看,入駐微信、抖音、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成為標配,有的縣級融媒體還建立了全媒體、全欄目入駐自媒體的格局,如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建有江陰電視臺、江陰網、最江陰APP等13個微信公眾號,促進本域不同媒體受眾參與互動,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交媒體關系鏈,構筑基于地緣的媒介關系網。

優化本地內容生產是增強自媒體關系鏈的關鍵?;谒惴ㄍ扑]的新媒體場景的出現需要縣級融媒體在本地內容生產中充分考量社會關系要素,包括鄉村基于家庭的初級群體線上線下親緣關系鏈、基于鄉音鄉情為基礎的線上線下社會關系鏈、基于智慧農業生產合作為基礎的鄉村生產關系鏈等,比如推出方言、家鄉事、家鄉味等節目,打造本地人物、故事、網紅等專欄,建立、鞏固本地媒介關系鏈。這些新的自媒體關系鏈內及各種關系鏈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助于鄉村居民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之間的信息溝,也有利于形塑新的社會關系鏈,以維持虛擬與現實并行的鄉村社會場域秩序。

縣級融媒體作為本縣的主流信息平臺,通過從新聞宣傳向全方位信息服務轉型,吸收既有的地理相近、鄉情濃郁、初級社會關系穩固的社會關系鏈的營養,在提供綜合服務的過程中逐步構建以縣級融媒體矩陣為核心的信息內容同頻共振、虛實一體的新型關系鏈。由此推動城鄉信息分化的縣域彌合,包括以鄉親、鄉音、鄉味、鄉俗等為內容的信息圈內的均等傳播,以抖音號、微信號等自媒體圈子為主體的自在、自主傳播,以家族、家庭為底色的親緣圈的跨越地域限制的親情傳播,等等。通過新型關系鏈的建立引導信息化時代鄉村社會關系調整與重構,為城鄉信息分化提供基于關系鏈的虛實一體治理路徑。

結 語

縣級融媒體中心誕生于我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信息化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其與生俱來的多領域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及身處基層、服務鄉村的優勢,為防治城鄉信息分化、推進鄉村信息與城鎮均等化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條件??h級融媒體中心幾年來的建設與實踐顯示,雖然服務縣域城鄉的信息功能正在建設之中,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縣域內的信息平衡。各縣級融媒體通過各省級云平臺鏈接為一體形成了一個蔚為大觀的全國信息網絡系統,這張遍布全國2500多個縣級行政區的信息傳播網絡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從中央到基層的信息傳播框架。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在落實《規范》的同時,各顯神通,探尋適宜本縣的信息服務之路,在媒介鏈的延展、服務鏈的拓寬和關系鏈的彌合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縮小城鄉媒介分化、信息應用分化和社會關系分化積累了不少經驗。至于其在促進城鄉信息應用的自適、自在和自足方面能夠走多遠,還需要在與新媒體同步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展望未來,一個日益完善的縣級融媒體矩陣所鏈接的全國性信息資源網絡將在推動城鄉共同富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值得期待也是指日可待的。

猜你喜歡
分化城鄉媒介
兩次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比較及啟示
分化型甲狀腺癌切除術后多發骨轉移一例
魯政委:房地產同城市場初現分化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城鄉涌動創業潮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