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路徑探析

2024-04-13 11:52輝,李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黑龍江

李 輝,李 姝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哈爾濱 150080]

202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對如何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進行了闡述,并強調未來要“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1]。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明確了推動黑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黑龍江應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振興,構建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概念體現了在大國博弈、經濟發展轉型期的國際和國內背景下對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

(一)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應對中美國際競爭的重要舉措

拜登上臺以來,美國加緊在科技領域同中國進行競爭,為中國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了體系壓力。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應對中美科技競爭的重要舉措。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位時期的重視經濟遏制相比,拜登則將對華科技競爭作為主要手段,強化軍事遏制,以實現其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在心理認知層面,美國認為中國的技術崛起破壞了美國的“絕對安全”,只有美國在科學技術層面占據優勢地位,才能維護美國的安全、國際地位達到霸權護持的目的。在中美科技競爭的背景下,美國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極力謀求競爭優勢[2]。美國的國防戰略也體現出對中美科技競爭的重視。美國在2022 年的國防戰略報告中提出了“一體化威懾”,明確了美國通過與盟友合作、跨領域協調、利用人工智能新技術、強化海陸空以及太空網絡空間協同作戰的方式達到威懾的目的[3]。在科技創新鼓勵機制層面,美國通過建立科研院所和大學、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建系統化科技管理體系、利用情報系統獲取科技情報以及成體系的知識產權法將技術市場化,以促進科技創新[4]。

中美科技競爭呈現技術封鎖“戰略化”“聯盟化”“多元化”“意識形態化”“長期化”的特點?!皯鹇曰薄奥撁嘶敝饕w現在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其不僅針對計算機、航天衛星等戰略領域的核心技術進行封鎖,而且要求其盟友共同參與對華科技封鎖。重新修改《瓦森納協定》以遏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拜登上臺后對華科技遏制聯盟、搭建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協定(AUKUS),都是美國對華技術封鎖“戰略化”“聯盟化”的體現[5]?!岸嘣薄耙庾R形態化”體現在美國通過制定對華科技制裁法案、司法訴訟、技術出口管制等多元化手段與中國進行科技競爭和博弈,并通過渲染中國科技發展的威脅性展現美國的“民主價值觀”的“優越性”?!伴L期化”是指在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對手之后,科技競爭作為美國主要制華手段,將服務于美國整體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戰略目標長期使用。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需求

新質生產力是以推動經濟社會高效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重要時期,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持續性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促進經濟持續性發展、實現和平崛起的重要選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需求。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經濟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遵循創新驅動原則。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6]。因此,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重要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保?]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集中體現在基于巨大的人口規模,努力實現共同富裕,不僅在物質文明層面有大幅提升,在精神文明方面也要不斷豐富,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世界和平。以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解釋都體現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需求。中國只有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滿足中國式現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國在本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結合全球文明倡議來為全球現代化難題和人類文明形態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8]。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意義重大,而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中之重。

(三)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東北振興的重要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性[9]。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鄧小平認為,馬克思講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正確的,但更準確地來說應該是第一生產力[10]。習近平總書記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結構理論,既調整生產關系,又引導和改善各種社會關系,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是推動黑龍江地區發展、東北振興的重要路徑。

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作出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無論是在戰爭時期東北地區為前線提供軍用物資保障,還是在和平時期帶動中國重工業發展,都為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東北較早地實現了工業化,為日后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工業基礎。改革開放后,東北地區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中,開展邊境貿易,農業發展也逐漸走向生態化,積極推進產業升級轉型,肩負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促進可持續發展。進入新時代以來,東北地區更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發展冰雪產業、生態旅游、培養并引進高科技人才,逐漸改變傳統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龍江過程中提到了東北地區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優勢,為黑龍江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振興黑龍江寄予厚望。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利用地域特色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同時推動向北開放,同俄羅斯擴大經貿等領域的交流往來,向內對接國內各區域合作。

二、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與構成要素

新質生產力同傳統型產業的區別是領域新、技術高、創新性強。新質生產力具有特數字化、網絡化、綠色化的特點,由高素質人才資源、新生產方式、新技術和新產業等四個要素構成。新質生產力的產生是由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變革、社會關系和勞動關系的變革推動的。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創新驅動,通過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以新促質”。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模式是綠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新的新發展模式。

(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新質生產力”的產生意味著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變革、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變革,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11]。人們依據物質建立的社會關系并創造與之相應的概念,但這些概念、觀念并非永恒不變,而僅僅是階段性的產物。因此,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對其相關的管理方式進行變革,由之衍生一系列的“新質”,即新的數字管理模式、新的生產工具、新興行業和新的就業崗位、新的學術理論等。

新質生產力同傳統型產業的區別是領域新、技術高、創新性強,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綠色化。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一些新興產業上,從人工智能到大數據再到新能源,都符合高質量發展的特點,即技術含量高、創新程度高、對環境友好,還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12]。以數字技術為主導的信息技術革命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并推動新的產業發展,如量子信息、基因與生物技術、深空深地深海等前沿科技領域[13]。為推動數字化、綠色化的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僅要突破低碳技術轉換等技術壁壘,還要培養數字技術、新能源、碳技術方面的高素質勞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新”體現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鏈條創新方面。進行新的技術創新突破、綠色發展、提高生產效率、打造新產品并滿足新需求是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內容[14]。第一,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創新驅動,通過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以新促質”。實現創新驅動需要資金政策支持、激發科研機構自主研發活力。第二,新質生產力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引擎,改變了高消耗和高投入式發展模式,成為綠色、科技含量高的新發展模式。第三,隨著新技術帶動新產業發展,市場新需求出現,產業鏈的環節分布與地理分布都呈現出新變化。新原料、新生產資料分布的分散性決定了產業鏈的分布更新,新產品的需求決定了產業鏈環節分布的差別。

(二)新質生產力的構成要素

新質生產力由高素質人才資源、新生產方式、新技術和新產業等四個要素構成。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激發了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培養了諸多高素質人才,隨著我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著重培養新產業領域的結構性人才成為重中之重。人才補貼、人才激勵機制和相關政策完善都是培育人才重要路徑,特別是發揮城市人才和國際人才吸引作用,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升對人才引進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國內新產業人才培養要與“一帶一路”對接,培養對口科技人才。在教育體系層次上的學科設置方面,增設新產業領域學科、削減重復性低效用學科,為新產業領域培養對口人才,讓學術理論和工作實踐緊密對接,以便于人才取用。

新生產方式是指推動新型工業化條件下的產業發展,形成傳統與新產業的融合。第一,數字經濟成為融合傳統與新產業融合的橋梁,是相關上下游企業協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領域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為推動新型產業發展,要構建人力資源和產業發展相協調的產業體系、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和制度、推動國內與國際產業鏈的融合??萍际堑谝簧a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人力是第一資源,將科技、金融、人力資源等三者協調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國內國際產業鏈融合,符合國內現階段經濟發展目標,也是實現國際合作共贏的重要手段[15]。

新技術是推動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國面臨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更要爭取戰略主動性,以維持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高科技領域,堅持創新驅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在新制造技術、新能源應用、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集成電路、區塊鏈技術等領域需要拓寬發展路徑、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1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基礎研究高水平支持平臺”以促進創新生態的形成[17]。因此,技術研究平臺的提供也是促進創新的重要因素。

新產業主要集中于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新產業發展體現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方面,即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帶動經濟發展。通過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實體產業可以更科學地發展,讓資源分配更合理。在綠色經濟轉型過程中,數據收集和共享起到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18]。諸多主體如企業、政府等,在利用數據辦公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數據安全的管理,實現對數據的安全合法應用。

三、黑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選擇

培育新型人才、提升科技水平的制度保障、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路徑。黑龍江省通過吸引人才、定向培養人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持,為提升科技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創新、完善創新成果保障制度。通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數字經濟開放發展格局來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

(一)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培育創新型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保?9]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人才是第一資源”,與改革開放前對勞動者的需求不同,新時代對數字技術相關的科技人才需求增加,體現了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黑龍江農墾區是知識青年下鄉的集中地,這些知識青年用知識和青春為農墾區傳播了新知識、貢獻了重要勞動力量,促進了黑龍江地區發展。改革開放后,黑龍江省為了提升第三產業的“質”的發展,利用“龍江科技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一線科研人員項目幫扶等政策推動了黑龍江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逗邶埥⊥七M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案(2022—2026 年)》提出了要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型企業孵化鏈條,建設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提高人才利用率。

科技創新發展、獲取長期經濟效益的重中之重在于人才的培養,只有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才能實現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慶市的科技創意園的優先發展帶動了一系列航空、云計算產業園的建設,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的科技產業迅速發展。隨著科技創意園的建立,人才需求隨之增加。首先,產業引進與人才引進息息相關,產業良性發展將提升對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通過人才激勵、科技人才補貼對人才的生活方面進行保障,以達到留住人才的目的。其次,要將吸引人才與教育人才相結合,在利用政策吸引外來人才的同時,還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只有利用在本地有優勢的資源,發展相關產業,培養定向人才并利用政策優勢留住人才,才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全面振興?!翱萍寂d糧工程”是利用黑龍江本地資源優勢對接本地人才的案例。因此,定向人才培養、給予人才更多自由發揮空間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對于差異化人才培養、科技人才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二)完善科技創新的制度保障,奠定科技創新優勢

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需要發揮既有優質教育資源和平臺的最大效用、鼓勵企業創新、完善創新成果保障制度。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加快傳統制造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以優質教育資源優勢帶動科技創新,實現新質生產力的轉化、高新技術上的自立自強。黑龍江省的工業體系完備,科研機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高級人才豐富。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黑龍江省企業創新能力和制造業升級。數字經濟體現在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隨著“龍江數字”的建設,黑龍江省的5G基站數量不斷增加,網絡和移動電話不斷普及,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截至2022 年上半年,黑龍江省的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達到52.7 億元,黑龍江省已簽署了38.8 萬份技術合同,由此可知,黑龍江科技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20]。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途徑。第一,提高對于企業創新的資金投入并加強政策支持,以落實《關于新時代加快推動創新龍江建設的意見》和《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推動自主研發。通過科技專項資金投入、研發兌現補助,為科技創新賦能助力。同時,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稅收優惠制度,激勵企業創新。第二,提高企業創新的能力需要進行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2020年8月,哈爾濱新區在國內率先試行“以照為主、承諾代證”改革,通過承諾書上的二維碼上傳許可信息以驗明經營資質,在不打擾商家經營情況下延續了企業經營許可,這使得營商環境得到了持續性的優化[21]。

保護創新成果、完善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相關制度是激發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2022 年,企業發明專利企業轉化率為48.1%,遠超科研單位和高校的轉化率[22]。高??蒲谐晒D化率較低,小企業難以直接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對接,即使順利對接,也由于科研人員擔心自身科研成果得不到知識產權制度保障而放棄成果轉化。因此,從科研工作者和企業角度看,科技成果轉化應堅持問題、市場和需求導向,依據實際市場需求和關鍵問題進行研究;從政府角度看,政府應引入科技成果轉化鑒定的市場化管理機制,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常態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培訓,實現高校和科研機構成果與企業對接[23]。

(三)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黑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戰略新興產業包括數字創意、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等?!逗邶埥 笆奈濉睌底纸洕l展規劃》提出,黑龍江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豐富,為打造數字產業化東北基地,要積極實現人造衛星制造、網絡安全等產業集群化、協同化發展,打造數字化龍江模式,讓中航哈飛、中國一重等重點國企發揮數字化榜樣標桿作用[24]。在農業領域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主要體現在“智慧農場技術與系統”建設、培育生物新品種、打破種源壟斷方面;在配套機制建設方面,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知識產權等管理辦法,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25]。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帶動黑龍江其他產業發展。數字經濟推動了黑龍江冰雪體育運動和冰雪體育旅游文化產品的創新。2022 年3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鼓勵發展冰雪體育產業,承辦國際性賽事,將冰雪運動打造成體育休閑運動,將冰雪運動與旅游相結合,創新冰雪文化,拓寬冰雪裝備產業[26]。跳臺滑雪運動智能分析管理系統等數字化、智能化裝備系統推動了相關技術企業發展,體現了黑龍江為“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貢獻。

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需要構建數字經濟開放發展格局。黑龍江為構建數字經濟開放發展格局,積極同俄羅斯進行經貿合作、技術合作。中俄國際大廈位于黑龍江新經濟產業園的哈爾濱片區,是中俄雙方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的平臺,雙方將在生物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推進中俄經貿合作[27]。在發展未來產業方面,智能化綠色產業也是未來需要發展的重要產業。只有將數字技術同綠色產業結合,才能支撐新能源等新產業發展。在能源管理、循環經濟等領域需要大數據平臺支持,高耗能產業如何合理減排都需要優質數字資源提供信息支持。為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融入“一帶一路”,黑龍江擴大了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原材料的進口以及先進技術裝備出口。中俄圍繞自貿區建成的產業鏈,哈爾濱、黑河、綏芬河著力引進外資項目,推動了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的發展[28]。在中俄經貿往來的平臺保障方面,“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為中俄經貿往來提供服務支撐。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黑龍江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黑龍江棄風博弈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黑龍江 首推醫改問詢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