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戰略下營商環境優化問題芻議

2024-04-13 11:52武文莉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營商民營企業環境

武文莉,王 濛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長春 130012]

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保?]營商環境是企業發育和成長的土壤。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創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產力。良好的營商環境將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同時,東北在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進程中,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來支撐。

一、東北在高質量發展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東北,現在一般包括東北三省一區,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二十年來,伴隨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東北的營商環境也在持續優化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做優頂層設計,著力強化制度保障

完善的組織體系是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的保障。為提高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水平,提升東北全面振興的進程,東北相關省份首先抓好營商環境的組織體系和制度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為強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統籌,吉林省和黑龍江省都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省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的組織體系。在此基礎上,吉林省2021 年對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進行擴容,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繼續擔任雙組長的基礎上,其他省委常委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檢察院、省法院有關負責同志全部參加。東北各省區連續七年堅持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召開部署優化營商環境的全省性大會,全面部署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建立實行“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監督、政協參與、協會協同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格局,層層壓緊壓實了主體責任。

2.科學設置機構。堅持從東北實際出發,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組建省營商環境建設管理機構,優化整合了權責梳理、政務服務、數字化建設、營商環境建設、“放管服”改革、信用體系建設等原屬多個部門的職能,探索建立起“以改革任務綜合協調為牽頭、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以數據共享為支撐、以優化政務服務為目標、以營商環境監督考評為保障”的推進機制,形成了從謀劃改革到推進改革的完整閉環,統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各市(州)和縣(市、區)也比照組建了相應機構,整合政務服務、數字化建設和營商環境建設,從省到市縣、上下對齊、一步到位,極大提升了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的整體質效。

3.系統謀劃推進。吉林省將“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推動營商環境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寫入《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章安排部署重點改革任務。東北各省區結合省情相繼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并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各省省情,相繼出臺意見方案。例如:吉林省出臺《吉林省營商環境建設專項攻堅行動方案》《全面優化吉林政務服務生態打造最有溫度的營商新環境專項行動方案》《吉林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實施方案(2021)》《吉林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實施方案(2022)》;遼寧省出臺《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遼寧省政法機關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導意見》《遼寧省政法機關法治化營商環境問題查處暫行辦法》;黑龍江省出臺《黑龍江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關于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 條》。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逐年迭代升級,東北營商環境建設升級到4.0版。

(二)轉變政府職能,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

市場是企業孕育、發展、壯大的土壤,良好的市場環境是企業生下來、活下去、活得好的重要條件。東北各省份依托“有為政府”激活“有效市場”,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2]。

1.深化簡政放權,健康發展市場主體。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吉林省部署應用的全流程審批系統,成為全國唯一在省市縣鄉村使用一套系統平臺進行全流程在線審批的省份。采用“全省統籌、省建市用”模式建設的吉林省工程審批系統,綜合運行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內蒙古自治區深入開展待批項目、閑置土地、沉淀資金、“半拉子”工程、開發區建設五個大起底行動,全面梳理未開工項目堵點問題,包括土地預審、能評、環評、取水、水土保持、林草地征占、施工許可等前期手續,建立高效審批服務機制,切實解決企業投資項目“手續難”問題。遼寧省著力推進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解決企業群眾辦事“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打破利益藩籬,釋放更多改革紅利,增強發展動力。

2.運用現代技術,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思路引領和技術支撐。東北各省份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助力政府職能轉變。各省份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重要指示精神,把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攻方向,以數據賦能政務服務便利度,跑出政府職能轉變的“加速度”。黑龍江省由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成立了省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出臺《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黑龍江省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堅持強化頂層設計,構建起“五橫五縱”(五橫:政務“一張網”、政務“一朵云”、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統一共性應用支撐體系、一體化應用服務體系;五縱:數字政府標準體系、數字政府考核評價體系、省市縣一體化運營體系、一體化運維服務體系、一體化安全監測體系)數字政府建設總框架。堅持標準引領,高質量編制發布涵蓋基礎設施、政務數據、政務服務、安全運維等四大類95 項數字政府建設技術規范。堅持統籌集約,采用“總集成商+開放生態”一體化建設模式,率先在全國打造政務服務“六統一”特色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實現“一鍵預約、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碼通用、一窗提交、一單反饋、一件聯辦、一口取件、一體評價、一號投訴”。率先在全國應用數據共享交換“海算”平臺,實行“一數一源一標準”,實現全省政務數據“大匯聚”“一本賬”,數據交換效率提升兩倍。吉林省深化信用數據治理和共享應用,持續提升各類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質效,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化手段,激發“信用+”活力,在41 個領域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改革方案實施,吉林省成為全國第六個、東北地區第一個出臺這項政策的省份。

3.降低社會成本,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經濟是一種契約經濟,只有誠實守信,才能贏得恒久市場。近些年,東北各省區注重加大社會信譽建設力度,打造東北誠信新風范。吉林省綜合運用省市縣統籌建設的一體化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和數據共享交換體系,著力破解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應用難題,扎實推進信用綜合評價、聯合獎懲管理、信用監督預警和信用修復等工作,升級了信用承諾踐諾、雙公示報送、合同履約、信用懲戒和信用評價等系統,新增了大屏展示、公告管理發布、信用修復核查等功能,為信用信息歸集報送、公共信用評價、失信問題治理和信用獎懲提供支撐,省內各地城市信用監測指數整體實現大幅躍升。根據2023年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最新一期(9月)全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顯示,長春市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排名第3 位,創歷史新高;延邊州在40個地州盟排名持續保持第1位;吉林省7個地級市在全國261 個地級市排名全部進入全國前100名,綜合排名第3位;20個縣級市在全國383個縣級市中排名全部進入全國前100名,綜合排名第2位[3]。在2023年10月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行榜中,長春市排名第一[4]。東北城市信用指數的不斷提升,標志著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建設進程中的誠信精神在不斷加強,為贏得更多企業的落戶及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三)維護公平正義,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東北各省份堅持厲行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為企業誠信守法經營筑牢堅實法治保障。將法治思維貫穿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全過程,著力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工具破除制約發展的障礙。

1.堅持立法先行,健全營商環境法規體系。各地持之以恒抓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貫徹落實工作,制定配套實施細則,著力打造“1+N”優化營商環境法規制度體系,強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立法。各省份先后制定施行《吉林省社會信用條例》《吉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吉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黑龍江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黑龍江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遼寧省政法機關法治化營商環境問題查處暫行辦法》《遼寧省公安機關執法工作規范》等多項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法律法規,將一些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及時上升到法律層面,以制度化形式固定下來,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優化營商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從根本上確保各項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工作于法有據、依法推進。

2.嚴格規范執法,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吉林省印發《吉林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實施方案》,結合貫徹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編制行政執法“四張流程圖”,行政處罰案件糾錯率逐年下降。全面推行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管理改革,在全省推廣應用自主研發的“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管理系統”,建立起“執法報備、手機亮證、掃碼迎檢、事后評價”行政檢查執法監督新機制,實現了對檢查執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閉環管理、全鏈條電子留痕。通過統計分析檢查執法備案數據,逐步建立起全省行政檢查執法公開賬單,為市場監管環境和守法經營企業精準畫像、精準體檢,推動優化營商環境逐步由“經驗決策”轉向“數據決策”。杜絕了“無證執法”“刷臉執法”“胡亂檢查”的問題,切實降低了行政行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確保市場主體安心、穩心、靜心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黑龍江省全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四張清單”制度,分別是“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從輕行政處罰事項清單、減輕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和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事項清單”,涵蓋市場監管、商務、住建等39個執法領域,杜絕“一刀切”式執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行政執法能力進一步提升。

3.構筑法治高地,提升法治服務水平。吉林省高標準建設長春智慧法務區,設立長春破產法庭,成為東北地區首個破產審判專門機構。依托長春互聯網法庭集中管轄部分互聯網案件,借助智慧法院審判管理系統等技術輔助手段,實現案件立案、繳費、調解、送達、質證、庭審等審判環節全部線上完成。深化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緊密銜接。建成投用中國(吉林)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中國(長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省內高端制造裝備、生物和醫藥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農業產業等領域開展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和協同保護,成為全國首個省市一體推進、同時批復、統籌規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省份。

二、東北在相對比較中查找營商環境差距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特別是擁有“用腳投票”權力的企業在全國甚至是世界范圍內對營商環境進行比較,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一)政務服務改革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

1.政務服務忽視細節,服務缺少便捷意識。服務態度雖有很大改變,但仍缺少細致入微的服務理念。在落實一次性告知和首問負責制時,有些環節不能令企業滿意。企業希望增強“就近辦”“免證辦”服務,“網上辦、掌上辦”操作方便、業務辦理便利性的服務還不到位。東北各省份網上辦事系統雖然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但仍有企業反映,網上可辦業務不全,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企業反映“網上辦不如到現場辦方便,系統審批過程和實名驗證比較麻煩,操作難”。民營企業對服務效率滿意占比88.40%,不滿意占比11.60%。3.03%的樣本企業希望增強“就近辦”“免證辦”服務的“網上辦、掌上辦”操作方便、業務辦理便利性;2.26%的樣本企業希望進一步加強“一站式”辦理服務;2.00%的樣本企業希望簡化辦事手續;1.47%的樣本企業希望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熟練度;1.05%的樣本企業希望可以限時辦結;0.88%的樣本企業希望加強容缺受理服務(如圖1)。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激勵基層主動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尚不牢固,部門之間銜接配合還不夠連貫。個別領域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秩序規則,導致“遇事找人”“辦事求人”現象時有發生?!吧蠠嵯吕洹爆F象還比較突出,越是靠近基層,主動服務意識越是不強。

2.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政策落實程序復雜。有企業反映一些稅收、技改、研發等政策性補助準入門檻相對較高,約束條件較多。還有企業反映政策宣傳不到位、表述不明確,企業不知道,知道也不會用,惠企政策懸了空。有的優惠政策申報時間短急,辦理手續煩瑣、要件多、流程長,申請享受政策成本高。有的惠企政策缺少宣傳,只掛到網上,企業如果沒有到網絡上瀏覽,就看不到相關出臺政策。對于一些惠企政策,企業在享受時,要求填寫多個表格備案,讓企業感到很煩瑣,有的甚至直接放棄。在惠企政策制定過程中,除了政協委員的企業參與以外,其他企業參與機會很少,導致政策制定者缺乏對民營企業的全面了解。

3.新型“清”“親”政商關系還有待進一步加強?,F在的政府部門都能夠做到與企業保持清廉的政商關系,但“清”“親”的度有待調整。有的部門雖然做到了門好進、臉好看,但依然存在事難辦的情況。認認真真走程序,苦苦等待事不成。究其原因,就是缺少責任擔當精神,不敢攬責,只怕擔責,沒有深刻領會“清”上加“親”,“清”上有“為”的精神實質。

(二)市場競爭的整合作用仍需進一步加強

1.資源省份的優勢發揮不充分。東北各省份資源比較豐富,為各地發揮經濟發展優勢提供了保障,但在市場整合上仍需進一步加強。像人參、礦泉水、大米等資源開發利用頂層設計不夠,存在同質化競爭,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不少地區產業優勢不突出,難以吸引資金、人才、技術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市場機制改革亟待推進。

2.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門檻有待降低。在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的條件設置中,依然存在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及對民營企業設置不合理或歧視的準入條件以及符合準入條件的行業禁止民營企業進入的現象。也出現過即使審批通過了,但準入不準營的現象。這些情況,讓急于經營的企業左右為難,好不容易進入某一熱門行業,卻難以投入經營,喪失市場發展機會。

(三)法治化環境建設進程仍需進一步加快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在全面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背景下,法治化經濟發展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1.企業維權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通過嚴格執法,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但企業家提出的對自主經營權的保護、對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的保護以及對企業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仍不到位,特別是對一些冤假錯案糾正不及時更是給民營企業發展帶來困擾。在企業維權的路上,維權渠道、維權成本、維權效率都成為企業常見的問題。

2.科學立法仍然缺少前瞻視野。在我國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大背景下,立法已經嚴格遵守科學原則,但在實踐中,除了常規的涉企法規立改廢以外,對涉及新興產業法規的超前制定還缺少前瞻性,導致有些問題可能已經出現,但找不到相應法規給予解決。

(四)創新思維引領發展的勢頭仍需進一步提高

1.創新氛圍不夠濃厚,創新政策缺少激勵。創新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企業發展缺少創新,企業就將失去發展動力。從東北各省份的民營企業發展的創新氛圍來看,相較于江浙一帶民營企業還有很大差距。這既與東北各省份的民營企業發展不發達有一定的關系,也與各級政府在創新政策落實的激勵效果有一定的關系。既缺乏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也缺少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的賽事活動。

2.創新人才數量不多,創業平臺亟須開拓。創新人才是時代的引領,更是企業創新發展的發動機。一個創新型人才可以帶領一批人創業發展。東北各省份民營企業的發展就需要這樣的創新型人才大量涌現。從目前來看,民營企業的創新型人才大多是企業自身培養的,企業在辛辛苦苦培養的同時,又擔心這樣的人才被挖走,而這樣的事情在企業又是經常出現的。這就需要不斷開拓引人、用人、留人的創新平臺,促進吉林民營企業的發展。

3.創新服務資金不足,科技成果轉化不多。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都是教育資源大省,擁有眾多高校,為提升創新成果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撐。但地方企業在利用本地科技成果轉化上借力不足。同時,政府對企業自身的創新服務資金投入較少,讓企業沒有動力和財力進行創新。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或孵化器等雙創空間建設上,在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上,在支持企業創建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上,都要增加政府的科技扶持力度。

三、東北在全面振興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東北全面振興的號角再一次吹響,在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的振興之路已經擺在了東北人的面前?!霸韵挛嗤?,引得鳳凰來”。良好的營商環境將助力東北全面振興發展。

(一)提升服務水平,營造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

1.政務服務要實現從服務態度向服務理念轉變?,F在政府部門從上到下,在服務態度上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問題,落實了熱情服務、周到服務、積極服務的基本要求。這既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真實反應,更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必然結果。從政府的角色來講,政府是受多數人委托成立的組織,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公眾服務,為納稅人服務。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之一,民營企業對社會經濟貢獻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5],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政府不僅要發揮服務企業的職能,更要樹立為企業做好“店小二”的理念,把服務企業意識刻在心里,把幫助企業做事落到行動,既注重服務過程,更注重服務效果,真正實現企業有所求,政府有所應。

2.政策措施要實現從政策落地向便捷高效轉變。建設更加便捷、操作性強的政策環境,有效解決政策繁多、交叉問題。完善政策運行評估反饋機制,探索建立企業政策信息員制度。進一步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切實加強基層能力建設,加快建立以信守承諾、信息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體制,維護市場秩序。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必將有效幫助民營企業解難題、渡難關,讓民營企業生存的環境更透明、賽場更公平、舞臺更寬廣。中央為促進國內經濟健康發展,制定出臺了大量惠企政策。東北地方政府要把中央的政策紅利的精神領會好,把惠企政策的實施落實好,把企業該得到的利益維護好。深入了解企業所需所求,真正站在企業角度把企業遇到的難題解決好。

(二)轉變政企關系,構建親商安商的市場環境

在推進東北全面振興發展戰略落實的過程中,要建立親商安商的政企關系,政府與企業間要親上加親、親上有為,讓民營企業在經營中有主心骨。

1.審批事項實現從網上辦理向精簡流程轉變。政府治理和服務要行“簡約”之道,程序、環節、要件等都要刪繁就簡、便民利企,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審批事項應減盡減,繼續推行和落實“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審批服務,通過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壓縮時限、集中審批等措施,不斷提高便利化水平。政府要多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經常與民營企業溝通,把民營企業的訴求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明確政府部門的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促進政府各部門之間管理的協調,避免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親商、愛商、護商、營商”。全面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切實增強“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機感、緊迫感、使命感,以思想之“放”引領吉林全面振興風氣之“先”[6]。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指示精神,把建立新型政商關系的精神在企業中真實體現出來。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真切認識到,政府的真誠服務對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真切體會民營企業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難題,為民解憂,民營企業的壯大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2.市場監管要實現從傳統方式向創新模式轉變。從“放管服”的轉變過程來看,加強監管是簡政放權的必要條件,只有加強市場監管,才能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隨著市場時空的擴大,除了實體市場以外,網絡已經成為越來越廣泛的交易空間,無疑對監管力度和監管難度都帶來一定的挑戰。這時再用傳統的方式方法已無法滿足對整體市場的監管需求。這既要不斷創新市場監管的方式方法,也要樹立市場監管的超前意識,還要探索市場監管的有效措施,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三)完善法規建設,培育規范有序的法治環境

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可以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提高經濟軟實力、提升企業經營的安全系數、減少投資風險、規范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法律在經濟運行中的監督作用和保護作用。

1.法治環境要實現從法律意識向法律落實轉變。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積極監督指導審理好各類申訴案件,不斷健全涉及企業家錯案甄別糾正的常態化機制。堅持嚴格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2.企業維權要實現從訴求無門向訴調對接轉變。暢通民營企業維權渠道,完善投訴維權與訴調對接協助機制。聚焦市場準入、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主要方面,加快推進重點立法項目進程,加快推動相關法規政策的立改廢工作。深化簡政放權,持續加大對干擾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的打擊力度,推動司法公正和規范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的權責清單,提高行政執法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透明化水平。

(四)探索發展動能,打造助推企業的創新環境

1.創新環境要實現從創新思維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大勢,創新思維也是一直被提起。創新思維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種創新思維轉變成創新驅動。要加快本土人才的發掘和培養,進一步發揮本土人才與引進人才的疊加優勢。關注人才的福利待遇,讓人才來得舒心、干得順心、生活舒心。不以學歷作為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為各領域人才在東北全面振興發展戰略中發揮才能搭建舞臺、提供平臺。

2.創新源頭要實現從實驗基地向企業生產轉變。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創新的最前沿往往來自企業,只有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知道哪些領域能夠進一步改進,發現需要創新的問題,才能實現創新的需求。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遇到難題、創新解決的精神。很多創新的實現,都是以問題為導向,過去可能通過購買先進技術來解決,但現在國際形勢波譎云詭,有些技術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有的時候就是倒逼企業內部挖潛,探索自我解決問題的途徑,實現了企業生產中發現難題、企業自主創新解決的良性循環。這時候需要政府做的,就是保障企業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鼓勵企業創新的精神,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五)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各級政府要素配置效率

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圍繞“人、地、錢、技”等要素在市場內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推動企業降本增效。一是“人”的配置。實施“學子歸巢”計劃,通過就業優先、創業扶持、待遇吸引,加大對東北籍高校畢業生的回引力度。二是“地”的配置。借鑒上海經驗,創新產業用地供給方式。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取得政府供應或園區轉讓的工業用地權利;鼓勵民營企業利用自有工業用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并進行研發創新;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三是“錢”的配置。借鑒深圳經驗,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債券融資;創新信貸風險政府擔保補償機制,鼓勵各地設立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中小微企業貸款等風險分擔機制,簡化審核流程,分擔違約風險。四是“技”的配置。落實“六部委”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對民營企業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

猜你喜歡
營商民營企業環境
營商環境“優”,一域發展“暖”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
營商環境軟轉型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打造營商環境邀您共同參與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