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阿炳 回到音響

2024-04-13 08:48蘇秋如
人民音樂 2024年3期
關鍵詞:國樂阿炳二泉映月

2023 年12 月18 日上午,無錫市下起了南方人罕見的鵝毛大雪,華秋蘋借云館、阿炳祖居、王莘紀念館乃至目力所及的綠樹、青瓦,各色景物都裹上銀裝。借云館內,十余位作曲家、演奏家、理論家圍“琴”暢談,這是第七次舉辦的阿炳誕辰紀念活動的場景之一。本次紀念阿炳誕辰130 周年活動,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琵琶專業委員會和無錫民族樂團參與協辦。

此次紀念活動包括音樂會和學術筆談會。2023年 12 月 17 日晚,名為“大音希聲———海內外紀念阿炳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樂盛典”(后簡稱“國樂盛典”)于無錫市天一中學劇院隆重開幕。無錫民族樂團聯袂海內外二胡、琵琶名家傾情獻藝,影像敘事和音樂演奏同臺呈現,演員張凱麗穿插講述,打造了一場聲音與影像、歷史與現實交匯的視聽盛宴。18 日, 在阿炳故鄉錫山, 舉辦了題為“回到音響———紀念阿炳誕辰 130 周年”的學術筆談會(后簡稱“學術筆談會”),邀請國內關注民族音樂、研究阿炳的作曲家、演奏家與理論家,從不同專業視角參觀體悟,交流研討。

一、回到阿炳關注無錫

1950 年夏天,音樂學家楊蔭瀏與曹安和攜帶一臺沉重的鋼絲錄音機專程來到無錫①采錄民間音樂,請阿炳錄制了《二泉映月》等傳世佳作,留下了他一生僅存的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它們既不是文字文獻,也不是樂譜,而是對于音樂藝術而言,最根本、最直接資料———音響。

這是阿炳留給后人的聲音公開信,也是解鎖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聲音密碼。它屬于阿炳,更屬于全人類,還隨飛船駛向月球,肩負起星際文明和平交流使者的“重任”。海內外的演奏家、作曲家、理論家無數次來到無錫,走近阿炳,奏響二泉,寫下思考,只為不斷探索:面對阿炳及其音樂,我們這一代人還能做什么? 該如何去做?

自20 世紀80 年代至今, 阿炳誕辰紀念活動共舉辦過七次,分別是90 周年(1983 年,北京),100周年(1993 年,無錫),110 周年(2003 年,北京),112周年(2005 年,無錫),115 周年(2008 年,無錫),120周年(2013年,南京)和130 周年(2023年,無錫)。音樂學家喬建中先生在本次學術筆談會中講道:“對阿炳這位20 世紀的偉人,我們在不斷地紀念他、不斷地演奏他的作品, 說明我們對阿炳這個人及其作品的偉大,至今都沒有忘記?!币詶钍a瀏先生相關論著和《阿炳論》②(論文集)為核心,結合中國知網查詢,學界對阿炳的研究從1952年楊蔭瀏先生的記錄、萬葉書店出版的《瞎子阿炳曲集》之后,見諸報刊最早相關文獻是1964 對“北京舉行阿炳作品演奏會”③的報道,迄今,圍繞阿炳生平、作品、演奏、創作等,公開發表論文有三百余篇。

從楊蔭瀏先生第一次前往無錫采風,到今天無數次圍繞阿炳的研討會、音樂會在無錫舉辦,我們不僅要看到無錫這片熱土養育了阿炳這樣的民間音樂家,更要看到這片文化土壤是如何滋養每位生活在這里的民眾。

二、走向音像“+” 弘揚國樂之聲

17 日晚的“國樂盛典”以科技手段賦能,用特效化妝與全息投影技術,在舞臺上呈現阿炳的形象和音樂,實現阿炳與樂團、演奏家們的跨時空“對話”。此外,音樂會還在央視頻、新浪微博、無錫博報、新華社現場云、百度等平臺進行直播,除音樂廳內的觀眾外, 還有無數熱愛傳統音樂的人進行線上觀看, 點擊播放量高達41.9 萬人次④。此次新媒體+科技的方式, 讓阿炳誕辰紀念活動有了更廣泛、更具影響的傳播力。

作為經典且流傳甚廣的樂曲,《二泉映月》曾被改編成多種樂器、不同形式⑤的版本,此次音樂會所呈現四種形式的《二泉映月》,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音樂會上,大提琴獨奏版《二泉映月》(演奏:魯鑫)率先拉開序幕,舞臺燈光聚焦,大提琴緩緩流淌出經典旋律, 這讓經常聽二胡版本的我突然對“開放、包容”這個詞有了具象化感受。女聲獨唱版《二泉映月》(演唱:伊泓遠,王健填詞)刻畫出盲藝人阿炳“身背著琵琶沿街走,一聲低吟一回首,榮辱沉浮無怨尤,惟有這琴弦解離愁”的生動形象。隨后,無錫民族樂團帶來了管弦樂版本《二泉映月》。管弦樂隊其宏大、有力的敘事,輔以器樂間豐富多彩的旋律對話,加之全息影像技術的使用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別樣的視聽盛宴。舞臺上栩栩如生的阿炳全息影像正在拉奏《二泉映月》, 配音用的正是57歲的阿炳自己的演奏版本。第一句結束,舞臺燈亮起,阿炳悄然隱去,無錫民族樂團接過阿炳的琴聲,完成余下演奏,那一刻,歷史接通了現實,阿炳完成了傳承。

二胡與樂隊版的《二泉映月》(劉文金編曲)由演奏家鄧建棟與無錫民族樂團攜手演繹,是當晚的壓軸“大戲”。樂隊恰到好處地襯托出二胡的旋律,鄧建棟將每一個音符處理得精致、深邃,傳遞出另一種細膩。在樂曲接近尾聲時,大屏幕上阿炳祖居的木門緩緩打開, 情景復現阿炳演奏二胡的畫面。藝術家們共同轉身,全場安靜,只剩阿炳拉奏《二泉映月》的聲音,與阿炳首句的演奏首尾呼應,這是演奏者之間的對話,也是心靈間的溝通。一曲畢,阿炳起身,向觀眾鞠躬,觀眾席掌聲經久不歇,這樣的舞臺設計讓大家沉浸其中,既充滿藝術性,又處處凸顯著人文主義關懷。

音樂會上,除演奏阿炳的音樂外,還有二胡齊奏《無錫景》《茉莉花》,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等作品。這是對阿炳的致敬,也是一場“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民樂盛宴。音樂會最后,屏幕播放主題為“斗重山齊、仰之彌高”的影像,給觀眾展示了近代以來, 江蘇無錫地區的優秀音樂家、演奏家,如周少梅、劉天華、楊蔭瀏、曹安和、蔣風之、劉北茂、儲師竹、閔惠芬等,這是對這片民族音樂沃土最好的致敬。

紀念阿炳130 周年誕辰的“國樂盛典”不僅是一次科技與傳統結合的音像“+”探索,也是一次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我們海納百川的國樂氣派、國音之聲的實踐典范。

三、回到音響聚焦音樂

18 日,十余位作曲家、演奏家與理論家齊聚一堂,由音樂學家、中國音樂學院黃虎教授擔任“學術筆談會”主持。他在開場時提出,“二泉”不朽,阿炳永遠,對阿炳及其音樂的深入解讀與全面繼承是紀念阿炳的前提與根脈。他回顧了喬建中先生曾在阿炳115 周年誕辰紀念上圍繞“阿炳”與“阿炳音樂”提出的12 個議題⑥。這些議題既傳承又創新,既務實又前瞻。15 年后再看,仍是一份需要我們持續推進,并力爭完成的“阿炳學”作業。所以,我們不斷回到阿炳,對其人、其樂,展開不限于喬建中先生所提12 個方面的研究與建設,則成為本次筆談會各位專家的共同愿望。

此次紀念阿炳誕辰130 周年學術筆談會,以“回到音響”為研討主題。自錄音技術出現之后,目前所知“中國最初錄音”是1901 年德裔美籍人類學家伯特霍爾德·勞弗(Berthold7 Laufer,1874—1934)用蠟筒錄音機采錄的音響資料。50 年后,以楊蔭瀏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學者,帶著珍貴的鋼絲錄音機不斷深入民間,采集音響,為我們保留下來了大量瀕危、珍貴的傳統音樂資料?!坝辛虽浺舻臍v史,才是多維的歷史,而對于音樂史來講,這樣的歷史才算完整?!雹哌@些音響無疑是研究中國音樂發展和歷史進程最真實、最珍貴的資料。

“回到音響” 一方面強調關注并回到20 世紀50 年代鋼絲錄音機錄制下阿炳演奏的6 首作品原聲中去,演奏家與理論家通力合作,以“本真演奏”形成不同“打譜”的演奏版本;另一方面,對《二泉映月》的十余個改編版本的研討本就是回到音響、聚焦音樂的典范。琵琶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張強教授從演奏的角度談道,“阿炳音樂風格獨樹一幟,《龍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是琵琶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曲目,但由于阿炳沒有傳人,面對諸多版本譯譜,我們只有通過仔細研磨原始錄音進行間接傳承,故而對于演奏者來說音響成為唯一參照校對的依據”。

作曲家、上海民族樂團終身藝術顧問顧冠仁先生認為:“阿炳作品感人, 是因為他將真實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币魳穼W家、南京藝術學院王曉俊教授談道:“阿炳偉大之處在于他精通民間音樂,這里的音樂、音調,是流淌在他血液中的,這對我們當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也有非常大的啟示?!蔽覀兗纫氐揭繇?,聚焦音樂,同時又要在繼承傳統之上有所創新, 探索民族音樂發展的更多可能。音樂學家、安徽師范大學汪海元教授從創作角度提出,要重新審視創作,音樂的經典性不僅僅是表演的高超技巧,更需要好的作品。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王建民教授表示,《二泉映月》之所以成為中國旋律美學的典范,在于它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旋律結構與變化手法,并指出“創新的同時,永遠都不要忘了我們的根”。

筆談會上引起熱議的還有前一晚的演出,與會專家們紛紛對音樂會的設計和呈現給予肯定。二胡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汝藝教授表示,這不僅是一場多維、立體的學術音樂會,更是兼具創意、包容、情懷和堅守的音樂會,希望在未來還能有進一步的升級迭代。文化學者方立平先生指出,“國樂盛典”是“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的成功個案,全場出現四次不同形式演奏的《二泉映月》就是很好的詮釋。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岳峰教授認為,“國樂盛典”的曲目設計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它讓我們看到,是怎樣的沃土才能培養出無數民樂人才。無錫作為培養民樂的一片熱土,在傳承和發展國樂上還大有可為。

圍繞阿炳、圍繞音響、圍繞中國傳統音樂未來的發展,大家紛紛建言獻策。提出要通過專業教育培養更多優秀的國樂人才,集結一群有志之士建立胡琴學校,為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這不僅是對阿炳音樂的發揚,也是我輩繼承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紀念阿炳誕辰130 周年活動,匯聚國內數位專家,共同探討“中國民樂當下發展的途徑”“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傳承阿炳音樂”等議題。這既是對阿炳的致敬,也是這一代人面對阿炳及其音樂的新探索。在“不朽的二泉,永遠的阿炳”的呼喚下,我們期待中國傳統音樂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期待更多優秀的作品和音樂家,向世界展示更加美好的國樂之聲!

[本文為2022 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皮影藝術傳承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2ZD08) 階段性成果]

蘇秋如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博士二年級在讀

(責任編輯 李涵)

猜你喜歡
國樂阿炳二泉映月
吃飯喝水傷身體?吃飯喝湯養生?快看看協和醫院的標準答案
江蘇常州市歌舞劇院—國樂現場《聽見·大運河》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張幫主
張幫主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
管弦樂隊構建與訓練(三)——以弦樂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題表現為例
淺談高職高專音樂賞析課程教學設計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賞析為例
旋律叮咚響,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釋[1]的多元化與一元化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