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拳拳之心非遺夢 才學識膽國樂情

2024-04-13 10:55
人民音樂 2024年3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

張 歡

2024 年1 月16 日,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大學)基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承辦的第八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推優發布典禮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 民族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新作《中國人的音樂》①(以下簡稱《田著》)榮獲年度優秀文藝評論著作,成為音樂領域唯一獲獎著作。

評委專家推選意見為:本書站位高遠,不僅讓中國人對自身傳統文化藝術“自覺”與“自信”油然生發,而且力圖在全球視野中通過傳遞“中國人的音樂”信息,讓世界懂得中國人,懂得中國。名“大題小作”,實“小題大做”,選出我國古今代表性音樂精粹進行人樂敘事,深入淺出,有理有據,文質彬彬,雅俗共賞,既反映出作者學識淵博、學養豐厚,又體現了當代學者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倡導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時代意義重大。

的確,這部寫給中國人的《中國人的音樂》大作獲此殊榮不僅當之無愧,亦是眾望所歸。

唐代大史學家劉知幾曾就修撰史書提出了“才、學、識”之“史學三長”②論斷,得到后人普遍認可;如清代治史泰斗章學誠道:“才、學、識,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難。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職是故也?!雹劭v觀《田著》,黃鐘大呂(中原樂韻)、四音音列(西域樂舞)、天籟之音(佛教道教)、革命音樂(聶耳星海)等內容宏闊、邏輯縝密,音樂學術史論、創作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條分縷析、絲絲入扣,無不充分彰顯田青先生集傳統與現代音樂文化于一身的深厚學養、化晦澀為暢麗的非凡才華和統攬世界民族音樂之狀貌的廣博識見。

掩卷深思,透過精美熨帖、深刻洗練的文字,讀者不難深切感受到田青先生那舉其生命精血畢力投身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拳拳之心、滿腔熱忱與殷殷情懷。樂如其人、文如其神,就讓我們從《中國人的音樂》中領悟田青先生的音樂人文精神世界吧!

一、求真求是的文化追問

“一定要說真話”是田青常掛在嘴邊的箴言,“如果不能說真話就不說話,但絕不能說假話”,則是田青給自己設定的學術底線。綜觀《田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已然成了重要學術特色, 通過向自己提問、向讀者設問、向歷史求問的方式,緊抓“線頭”,探賾索隱。如本書中“音樂表現戰爭———用大炮?還是只用四根弦?”“中國的佛教音樂是從印度傳來的嗎? ”“你說這是‘古曲,憑什么? ”;又如其著作《禪與樂》中的“郭沫若的問題:中國為何沒有產生宗教”“何處無佛? ”④;在其課程講座中,也同樣如此,如上海音樂學院的課程“非遺:保護還是發展?”、中國音樂學院的講座《“優秀傳統文化”中包括音樂嗎? 》等等。

法國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在《為歷史學辯護》中寫道:“一件文字史料就是一個見證人,而且像大多數見證人一樣, 只有人們開始向它提出問題,它才會開口說話,歷史研究若要順利展開,第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提出問題?!雹菖c法國年鑒學派的問題史學不謀而合, 這種以問題為出發的治學方式,貫穿田青學術生涯,而“發問”表征的背后,則是田青深植于心的“問真”。

(一)緣起情真

田青家學淵源深厚,自幼對詩歌、音樂、書畫飽含濃厚感情,充盈著文人墨客的風骨氣質,常常被世間萬物所觸動。他為民間音樂而發聲、為傳統文化而循跡溯源,處處透露著動情書寫。他為客家箏曲《崖山哀》中的不朽歷史而感嘆“滄海桑田”;為阿炳的音樂成為絕響而直呼遺憾; 也為泉州南音的古老傳承連續兩段直道感嘆;更為凜然大義、高風亮節的唐朝宮廷樂工雷海清為唐明皇罷演而被肢解的歷史而不禁唏噓。當田青聽到左權盲藝人演唱時,感嘆宛若“阿炳重生”。

姜白石是中國宋代杰出的詞人與音樂家,其少年失怙,多次科舉失利,毅然選擇四處游歷;晚年因親朋好友相繼故去,投靠無著,終日為衣事奔走;去世后依靠朋友捐資,才勉強埋葬。⑥田青顯然深刻體會到姜白石生平之困苦與音樂詩詞之高遠,于是在解讀姜白石《揚州慢·淮左名都》時寫道:“他在一個夜雪初晴、田中長滿蕎麥的時候來到多年前被金兵洗劫過的揚州城, 在這個本該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繁華名城, 他所看到的卻是四顧蕭條,滿目瘡痍。當暮色漸起,遠處傳來一聲聲戍角的悲吟時,姜白石不禁滿懷愴然,情動于中。他徘徊在荒廢的池塘邊, 肅立在高大的古樹下,追思揚州過去的繁華,哀憐遍體鱗傷的故國,感慨今昔巨變,哀憐蒼生苦難,用心血凝聚了悲愴的詩句和旋律……”⑦

“夜雪初晴”“長滿薺麥”“戍角悲吟”“滿懷愴然”“徘徊、肅立”“追思、哀憐”,這些極具視覺想象的“妙語”,在其獨到的散文詩般的敘事邏輯下,整合成一幅全息生動的影像實景, 令讀者似乎直接能觸摸到“冷月下”姜白石顫抖的脊梁,看到他堅毅面龐上無聲的悲鳴, 感受到他胸中翻滾沸騰的激情,最終與姜白石一同將心中之感情噴涌而出,化作“一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哲思與詰問”。這正是田青那獨屬于音樂文人的文采,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的情感體驗。

(二)但求本真

田青對優秀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保護滿懷深情。2004 年,在第11 屆央視“青歌賽”上,擔任評委的田青被來自彩云之南的高原天籟———彝族海菜腔所深深吸引,然而因為評委們觀點的抵牾,致使演唱者李懷秀、李懷福姐弟的名次未盡如人意。面對此種審美觀嚴重偏離現象, 田青有效利用多種傳媒手段反復強調原生態唱法的獨特性, 幾乎憑借著一己之力,將“原生態唱法”作為獨立的比賽組別,托舉上了央視“青歌賽”國家級舞臺,彰顯原生藝術的力量。2010 年第14 屆“青歌賽”上,田青噙著淚水對著原生態歌手們說道:“每次聽你們熱情如火的音樂, 我也按捺不住我心里的激動……中國古人講:讀《陳情表》不流淚者非孝子,讀‘前、后出師表不流淚者非忠臣。我真想說,聽木卡姆不感動者非藝術家! ”⑧然而因為一些“學院派”的反對,在2013 年第十五屆“青歌賽”時,“原生態唱法組”又被取消。于是在2013 年全國政協會議上,田青毅然提交了反對“青歌賽”取消“原生態唱法” 的提案,34 位文藝界政協委員在這份提案上簽了名,這才使“原生態唱法”真正在“青歌賽”中站穩腳跟。如今,無數民間歌手能夠脫穎而出,這絕離不開田青為之所付出的努力。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 常常自詡為“保守派”,強調把古老的東西保護下來,是我們這代人責無旁貸的、推卸不了的責任。但在文物保護領域,“我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我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我的親生父母一樣,對他有感情,我不忍讓他消亡,不愿意他消亡,舍不得他消亡,所以我去保護?!雹?/p>

于是,他既“讀萬卷書”,在卷帙浩繁的歷史文獻中尋找著中國古代音樂之遺存,更“行萬里路”,走遍祖國各地深挖散落在民間的滄海遺珠。這才有了書中的悠悠千年古琴、唐宋遺音泉州南音、向天而歌的“阿炳”們、飛揚世界的天籟之聲等內容。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把田青譽為“一尊當之無愧的傳統文化藝術生命的守護神”⑩。

(三)抱誠守真

雖然田青常以代言人的身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發聲, 但其中亦包含對誤讀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現象的正本清源,以正視聽?!短镏吩诘谝黄隆靶蚯敝?,便開宗明義發出“中華文明到底有幾千年? ”的詰問,鮮明地指出除音樂以外的所有藝術都是對大自然的模仿這一藝術起源“模仿說”,只有音樂才是人類偉大的發明。又通過中國最早一部音樂理論著作《禮記·樂記》講述了音樂的特殊性,即“只有掌握了文明的人———君子,才懂得音樂”。沿此邏輯,田青用中國考古發現的8000 年前的賈湖骨笛作為實證, 說明了中華文明史的深遠悠長。

曾幾何時,歷史和文化虛無主義者大呼叫囂,試圖將中華文明史極力縮短為“三千多年”,更有甚至堅持“中華文明西來說”的謬斷。然而,在考古出土的實物面前,一切謠言不攻自破,賈湖骨笛的出土便是勝過一切詭辯的最好回答。盡管同類的管樂器在國外同樣存在, 但迄今為止仍以中國賈湖骨笛為最久遠,這是誰都無法顛覆的事實。

又如在曾侯乙編鐘一節中,《田著》首先以《周禮》中“諸侯軒懸”的禮樂制度,講明不同身份所遵守的編鐘懸掛方式, 再具體介紹每一種形制的高度、重量,點明其重器的地位。由此引入本節的核心內容,即曾侯乙編鐘所凸顯的三大“世界之最”。首先是“一鐘雙音”的和音現象,這說明自古以來多聲部音樂并不是西方音樂獨有的, 我們的多聲音樂比西方音樂出現得早得多。這種多聲性在中國笙樂中同樣有所展現, 正是在描述笙之多聲文獻中出現了“和諧”概念。其次是十二律齊備的“旋宮轉調”,明確地指出盡管十二平均律制在西方通行,但究其根本或許依然在中國。明代音樂學家朱載堉早在16 世紀就發明了震撼世界的十二平均律,較德國巴赫的平均律領先一百余年!最后是銘文中所揭示的音律學問題, 充分表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音樂理論與實踐即已得到長足發展。

如此以“真”為學術旨歸,以“問”為治學理念的田青,通過《田著》向讀者展現了一個純真而又深邃的音樂文化世界。田青匯集半個世紀以來的學術探索,更以躬身力行向讀者們傳遞了“問真”“求真”“守真”的學術理念。

二、“禮失求諸野”的話語接通

三根柱子兩層樓”是田青基于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刻認識所提出的形象比喻。所謂“三根柱子”即儒、釋、道三種文化思想,所謂以儒濟世、以道修身、以佛養心?!皟蓪訕恰眲t是由文人創造的精英文化和由人民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化?!叭觾蓪訕恰惫餐瑯嫵芍腥A傳統文化,缺一不可。尤其是常常別人忽略的下一層民間文化,其廣大、高遠、豐富、精彩遠超人們的想象,因此田青時常提醒:“不要小瞧農民……他的文化你也沒有?!?/p>

如果說“問真”“求真”“守真”是田青所秉持的學術理念,那么將民間音樂搬上國際舞臺、走入人們視野,或者說將“官方”與“民間”兩套文化體系相接通,便是其畢生所從事的重要工作。

1955 年,來自太行山深處的農村姑娘劉改魚一鳴驚人, 讓地地道道的山西左權民歌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山西,得到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更使得“左權開花調”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然而,“遺憾的是,在其后的年代里, 多少個和劉改魚一樣來自鄉間的民歌手無論多么努力,在整個社會‘一心一意奔現代化的浪潮中,這些‘土得掉渣兒的民歌還是漸漸被主流媒體遺忘了。這些曾在爺爺奶奶的淺唱低吟中傳遞了無數先輩情感的歌聲也都被新潮的流行歌取代了”。

2002 年,在田青的力薦下,“羊倌”石占明登上了第一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的舞臺,將左權這個“歌窩子”里膾炙人口的民歌再次唱響,歌驚四座。2003 年8 月,田青再一次來到左權,發現了1938 年抗日戰爭時期便成立的“左權盲人宣傳隊”,他為盲人歌手的音樂所震撼,直呼“阿炳重生”也。2003 年10 月10 日,田青將這些“盲哥們兒” 請到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音樂廳進行專場演出,并親自打電話請來音樂界“大腕”為其“撐腰”。正是因為田青的努力,左權盲宣傳隊改變了生存方式,“過去默默無聞的貧困縣, 也因為民歌而名揚四海, 在2019 年與2020 年還兩次舉辦了國際性的‘左權民歌匯”。

同樣的事情,在田青身上屢見不鮮。2007 年,作為藝術總監的田青, 帶領青歌賽上遺憾離開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和貴州省江縣小黃村的9 個孩子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團” 出訪日本,并到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向世界展現了彝族海菜腔和侗族大歌的魅力輥輳訛;2009 年,赴臺灣舉辦的“國風———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晚會”上,一百四十多人的演出團隊中,田青又以八個民族的民間藝人為主體進行演出, 在臺灣引起轟動輥輴訛。正是在田青的努力下,這些被忽視遺忘的民間音樂才能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

毋庸諱言, 田青的學術之路仿佛永遠都走在偏僻的小徑上, 卻往往在曲徑通幽之后通向光明大道。當然,他所做出的學術貢獻,并不僅僅是將民間音樂與民間藝人帶到眾人面前、為宗教音樂研究填補學術空白、使音樂與文化相聯系那么簡單,而是以其敏銳與遠見,啟發人們思想,讓“冷門”與“禁區”不再成為學術研究、民眾生活的阻礙。

三、言近旨遠的文化傳承

近年來,田青越發活躍于大眾視野,其身影在各類訪談、講座、會議、文藝晚會等活動之中,文章著作也多為各類講話稿、訪談錄,仿佛逐漸脫離了學術界一般。但這正是田青“經世致用”的學術追求,將取之于民間的音樂文化,經過他的辨別、研究與思考,用普及大眾的方式傳遞回民間。

田青文學天賦出眾, 小學時便自己學習寫詩, 初中時作文常作為范文在年級各班朗讀,語文老師稱其有思想但無城府,但這或許正是田青數十年來始終秉持赤誠之心與家國情懷,為音樂而感動、為音樂而奉獻的根本原因。于詩歌、散文之外,劇本創作也是一把好手。1984 年,他以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為據,一月之內寫出了影視劇本《鐘魂》,榮獲1987 年廣播電視部的優秀劇作獎;1992 年策劃并創作的大型交響音樂史詩《東方慧光》文學腳本,被譽為“東方文化之光”“智慧與和平的交響”, 得到趙樸初和佛教界眾位高僧大德的高度贊譽;同年又創作電影劇本《楊貴妃》;1996 年再度創作電視專題片《梵唄法音》劇本等等。

除了紙上功夫了得,其口才同樣也是一絕,被稱作音樂學界的“國嘴”?!短镏芬浴耙粓鲶@艷世界的演出”開篇,述說著2007 年4 月12 日晚于日本東京國立劇場舉辦的“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國事演出“守望家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晚會”的盛況。作為藝術總監,田青先是跳出常規演出“震場”的慣習,轉以古琴獨奏開場,可謂是劍走偏鋒,但這正是其智慧玄妙之處。作為主持人,田青以“孔子以弦歌教化眾生”為引娓娓道來,隨后話鋒一轉至日本知識分子耳熟能詳的“空城計”,說道:“諸葛亮就是彈著它在空城之上嚇退了司馬懿的大軍”。短短兩句話之間,先說明了古琴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與意義, 更引用日本人民熟悉的歷史人物,拉近了人心距離,調動起觀眾的期待之心,可謂單刀直入又暗藏包袱。隨后,他介紹了古琴“九霄環佩”的名字來源與制琴年代,但這種平鋪直敘的知識介紹并不足以給人直觀感受,于是他又以大眾熟知的詩仙李白、詩圣杜甫此時的年齡為線索,瞬間引發臺下觀眾的詫異吸氣;然而這還沒完,田青再度追加了一句“這張琴制作出來之后3 年, 偉大的鑒真和尚開始在奈良建造唐招提寺”,正式點燃日本友人的震驚與期待。

田青不僅深耕于田野, 更帶領著這些民間珍寶走向講臺、走回民眾。數十年來,田青始終致力于弘揚包括中國音樂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接民氣、入民心、貼民意的方式啟民智,從而實現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边@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發出震撼心靈的感嘆, 更是賦予歷代文人歷史使命感的概括。田青捧著一顆“為時而著”之“心”,關注時代、關切現實,滿懷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用他特有幽默風趣、睿智哲思的田氏話語系統和詩意表達, 勇敢地擔負起音樂研究者與文化傳播者的雙份之重任”,為人民而寫作,不斷奉獻高質量的“為時而著”之“雄文大作”。

“書到用時方恨少,老來方悔讀書遲?!睆氖盏劫涢啞短镏菲?,便手不釋卷地研讀,雖然我與田青相識相知相交數十載,但依然為其深厚的學養、高遠的追求而由衷地贊佩。與其說是寫《田著》寫書評,毋寧說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田青以他超拔的理念與才學、廣博的識見和情感及“身土不二”的家國情懷始終高擎起中國音樂學的旗幟。

張歡 云南昆明學院音樂學院柔引專家,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張萌)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奇妙的“自然音樂”
誰遠誰近?
音樂從哪里來?
音樂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