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開放賦能中國經濟

2024-04-14 18:49江小涓
寧波經濟(財經視點) 2024年1期
關鍵詞:跨國公司分工動能

■江小涓

“個人對2024 年經濟動能的一個重要期待, 是開放能夠釋放出更為重要、 更加泛在的動能?!?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 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在前不久舉行的 “《財經》 年會2024: 預測與戰略” 上表示。

江小涓提出, 開放賦能發展的新機遇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 全球分工體系依然廣泛和深入, 數字技術提供新動能; 第三, 我國外商投資環境持續改善, 吸引力增強。

她表示, 現在談開放, 要看到我國總體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高水平開放不是再次回到過往的開放舒適區, 而是激烈競爭中的合作與發展, 有新的特點、 機遇和挑戰。

2023 年中國經濟發展能夠達到預期目標。 支撐2023 年經濟增長的一些主要動能仍然保持, 例如企業與產業的內在發展動能、 改革動能、 創新動能、 政策動能等, 都處于常態化的加強之中。

開放賦能發展的新機遇

機遇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02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 中央多次提及 “高水平開放”, 不斷強調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 加強國際合作, 不搞閉門造車, 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等。

2023 年11 月, 習近平主席赴美國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和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 同美國各界互動交流, 匯聚中美兩國友好合作的更多共識。

以上都是重要的政策信號, 支持開放、 鼓勵開放的導向非常明確。

第二, 全球化曲折中依然向前, 數字技術提供新動能。

疫情之后, 全球貿易增長快于全球GDP 增長, 貿易占全球GDP 比重持續上升。

另外一個流行的說法是, 全球產業鏈在收縮回退。 從面上來看, 這一現象存在但不很明顯, 而且已經出現掉頭向上的勢頭。

跨國指數從2018 年開始有所下降, 這也不完全歸因于疫情, 部分原因是傳統全球分工到達了邊界點。 疫情期間跨國指數下滑至低點, 疫情后呈現平穩恢復, 這表明全球分工體系總體沒有明顯回縮。 跨國指數表明全球分工體系依然廣泛和深入。

總之, 雖然全球化過程中有波折, 但從全局看依然前行而且更加重要。 這種大判斷要看全局、 看趨勢, 不要拿點上的問題說面上的情況, 會出現偏差甚至誤導。

但是, 我們都能感受到以往的全球化格局確實有變化和停滯。 為什么會出現上述表現? 這是因為全球化的蓬勃發展主要受益于數字技術的貢獻。 在數字經濟領域, 遠在天涯和近在咫尺有時是無感的。 過去多年, 數字跨國公司是跨國程度提升最快的跨國公司, 數字驅動的服務貿易已占據服務貿易的一半以上。

第三, 外商投資環境持續改善, 吸引力增強。

講這一點可能許多人不相信。 的確, 2023 年1-9 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870.1 億元人民幣, 同比下降9.4%。 我研究外資問題已有30 年, 比較了解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問題。

外資比重受多重因素影響, 近些年的一個基本變化是中國產業競爭力增強, 許多跨國公司感受到與中國頭部企業競爭的不易。 過去十多年, 家用電器、 通訊設備、 工程機械、 LED 面板、 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 都有國外公司感受到本土企業的強大競爭力而主動退出的案例。 新進入的公司需要斟酌的因素更多。

當然, 無論是 “暫未考慮增加投資” 還是 “因全球戰略調整某某業務退出中國市場”, 這些企業都不會明示的是其主動退出是由自身競爭力較差導致的, 而會找各種理由。 從國內企業看, 如果有好項目、 好產品, 并不缺資本。 外資如果不能帶來更好的技術或海外市場, 國內企業利用外資的積極性在下降。

當然, 也有相當一部分外資是從地緣政治和降低成本的角度撤出或部分撤出。 但近期出現新的變化, 外流問題近幾個月有穩定下來的跡象。 我堅定相信, 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依然無可比擬, 中國龐大國內市場的吸引力無可比擬。

我國不斷用縮小負面清單的方式開放中國市場, 制造業外商投資已經全面放開。 如實講, 能夠在中國市場上生存發展的都是最好的企業。 最近有些外資企業回流, 有些企業表示轉產能不轉訂單, 為分散風險在海外布產能, 但盡可能在中國多生產。 近半年多, 有大批跨國公司高層訪華, 我想他們前來不是為了表示對抗, 而是為了尋求合作。

高水平開放新形態: 水平分工與競爭合作

現在談開放、 看開放, 要看到我國總體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高水平開放不是再次回到過往的開放舒適區, 而是激烈競爭中的合作與發展, 有新的特點、 機遇和挑戰。 無需回頭比, 而要向前看。 這里我講三點。

1.水平分工為主: 從互補合作到競爭合作

以水平分工為主的開放, 與垂直分工體系下互補制造產品的傳統合作有根本區別, 從以往的相互加持變為競爭合作。

以前跨國公司到中國投資, 活得好、 成長得快, 對中國很友好, 甚至都到本國政府那里去替中國說好話; 現在對跨國公司來說, 中國既是合作對象和重要市場, 中國企業也是競爭對手和市場爭奪者, 因此其言行的兩面性將會長期存在, 我們應當以正常的商業心態看待競爭格局。

垂直分工是相互合作加持, 水平分工是競爭中合作,分工狀況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今后, 我們要往高科技產業發展, 這種產業的特點多為水平分工。

2.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意義

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意義重大, 過去我們缺少選項, 只能加入別人的鏈條, 現在大部分產業有選項了, 既可以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生產產品, 也可以于國內全鏈條體系進行生產。 在當今科技全球化、 產業全球化的格局下, “會做的全部自己做” 并不是最優選項, 這種全能產業結構得不到分工帶來的規模經濟、 技術快速迭代、 利用全球資源、 分享全球市場等諸多利益。

對中國來說, 在自主產業體系和全球產業分工之間要統籌考慮穩定、 安全和效率, 當下我們有特殊的不利方面:

一方面, 現在我們想要的尖端技術往往屬于寡頭甚至壟斷性質的技術市場, 持有方擁有較強的控制力。 這與以往我國引進的技術存在 “競爭性市場” 的狀況不同。

另一方面, 我國還面臨更多的非經濟障礙, 遭受不合理打壓, “小院高墻” 依然存在, 技術引進難度加大。 因此,要在一些關鍵 “卡脖子” 領域集中攻關, 保證極端情況下的循環暢通。 在技術分工和自主創新的平衡中, 要向自主創新和安全的方向邁進一大步, 這個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

但是, 兩面性和平衡點永遠都存在。 更多利用國外技術, 就能在更高起點上加快推進我國科技自立自強進程; 反之, 我國自主創新水平愈高, 就愈能夠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國際科技合作。 因此, 我們要具備平衡這個關系的理念和能力。 高舉科技全球合作的大旗, 這既符合我國自身利益, 也有利于實現全球合作共贏的重要理念。

還要看到, 談全球技術合作, 并不只是我們被動進口國外技術, 中國已經是技術出口大國, 從全球產業鏈角度去算出口產品中的研發投入含量, 我們已經是最大的技術凈出口國。 這源于我國制造業規模大、 出口制造業的研發含量高。中國以自己的技術換取的海外市場已經達到相當規模。

3.開源開放是全球科技合作推動發展的新形態

在數字時代智能時代, 開源開放是全球科技合作推動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 技術領域的主流大數據軟件都是開源的, 云計算、 大數據的發展也都得益于開源。

雖然目前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領先者還是閉源, 但后繼者很可能還是采用開源模式, 最終應該是二者并行前進。隨著數字技術、 智能技術發展, 對數據、 算力和投入的海量需求, 很難做成一個自我閉環的體系進行全球競爭。

簡要的總結: 從目前國內國際趨勢看, 我們期待高水平開放能夠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強勁的推動力, 要立足產業參與全球水平分工的新態勢, 促進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穩定發展, 促進國際科技合作與共同創新, 促進國內技術水平和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以高水平開放賦能中國經濟, 實現質的提升與量的增長相統一的發展。 ■

猜你喜歡
跨國公司分工動能
新動能,源自創新力
“分工明確”等十四則
以跨國公司為載體提升城市國際交往功能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為構建開放創新新高地增添動能
“金企對接”轉換舊動能
澎湃新動能
傳銷案件查處認定存在部門分工
談跨國公司知識資本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跨國公司的品牌戰略——文化的地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