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字詞句法的傳統村落景觀敘事性解讀

2024-04-14 03:48袁培雙張平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袁培雙 張平

摘 要:采用敘事學的理論,對傳統村落的景觀敘事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以湘西墨戎苗寨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考察和資料收集,尋找并提煉其村落中敘事性景觀的構建手法,并且從詞匯、句子和段落三方面對景觀符號的敘事內容進行詳細解讀與分析,探索出其背后的故事,為傳統村落的更新與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字詞句法;傳統村落景觀;景觀敘事;墨戎苗寨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基于景觀敘事理論的湘西地區鄉村聚落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路徑研究”(21YBQ061)研究成果。

村落是農村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傳統村落是指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載體[1]。敘事是指在時間和因果關系上有著聯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號再現,通過把事件以一定順序連接起來講述故事。傳統村落更要具有講述歷史與故事情節的能力。在文學中,故事的發展以文本的形式呈現,具體表現形式為字、詞語、句子和段落。同理,傳統村落的景觀空間敘事結構也是由字、詞語、句子、段落組合而成。

景觀自身具有可視性,在景觀設計中可以用來傳達信息,記載當地的文化與風貌。景觀敘事將景觀與文學敘事的概念相結合,將景觀比作一本可以閱讀的書,不同的景觀節點采用不同的結構,賦予景觀講故事的元素,使其成為一種傳播媒介,從而獲取對不同景觀場所的詮釋[2]。1998年,美國風景園林設計師馬修·波提格和杰米·普靈頓在所著的《景觀敘事:講故事的設計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將敘事概念合理運用至園林設計的新角度,明確了敘事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可能性以及運用方法。景觀可以作為故事發展的場景,而故事也可以賦予景觀空間文化和歷史意義。

一、字詞句法

字詞句法是敘事文本的基本構成要素,在空間敘事中是指具有故事情節的物質或非物質要素。設計過程中,字詞句法能夠使特定空間中的物質具有隱喻性,多個物質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敘事場景。因此,景觀敘事物質元素的背后需要非物質要素的支撐。只有通過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神話傳說將故事的敘事文本營造得更加豐富,傳統村落的景觀敘事空間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張楠教授曾經在湖南湘西鳳凰古城文星園規劃設計中運用字詞句法,通過從城市或建筑中提取、分析和重組典型的詞匯,最后形成完整的敘事文本[3]。

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斯特勞斯指出,要素只有組成系統才有意義,就好像詞只有組成句子才能表達完整意思。傳統村落景觀的價值并非體現為單一景觀的疊加與堆砌,而是通過具有一定特殊內在關聯的建筑組群、街道、小巷等不一樣的景觀節點進行呈現。這些節點本身就承載著含義,通過詞匯、句子、段落的組合演化呈現出具有特殊含義的傳統村落。

二、墨戎苗寨景觀敘事文本解讀

傳統村落景觀敘事的內容用“詞匯(景觀空間的基本元素,例如建筑、鋪裝、植物、水體等)—句子(通過詞匯自由組合形成的景觀空間,根據不同詞匯組合起不同的空間形態)—段落(詞匯與句子的整體結合,實現整個景觀空間環境的功能性與敘事性)”來推進。通過對景觀符號的敘事場景(指具有主題或故事的景觀空間)進行討論,探索景觀的地域性和時代性信息[4]。最后,從景觀符號的“能指”下手找出其背后的“所指”,關聯景觀敘事的內容,建立起傳統村落景觀的敘事文本研究框架。

(一)詞匯

詞匯,又稱語匯,是語言中詞和語的總和,語言學中最基本的組合單位,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與最基礎的景觀元素相對應。在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詞匯不單單是指簡單的景觀物質元素,還指超出此物質本身的抽象意義。通過整理可將景觀詞匯簡單劃分為兩類:物質性景觀詞匯(建筑物、水體、植物、石料、鋪裝、地形等)和帶有符號性質的景觀詞匯(景觀小品、導航牌、石碑、浮雕紋樣等)。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通過靈活的設計手法將基礎的物質性景觀詞匯與具有符號性質的景觀詞匯相互聯系,從而建立起具有在地性且歷史文化內涵深厚的傳統村落景觀敘事架構。

墨戎苗寨中的景觀詞匯包含建筑、水體、植物、鋪裝等。它們歷經歲月的變遷,逐漸被深化、提煉和升華成為具有代表性和富有內涵的景觀語言[5]。如寨子中的建筑以民居為主體,公共建筑較少,個別建筑有百年之久,大多是近現代的建筑樣式,后期修繕建筑的特征沿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吊腳樓形式。相傳,早期為了防潮、防獸,傳統的吊腳樓采用木結構穿斗式構架。寨子中地形較為復雜,建筑群依山而起,一棟一棟排列錯落,鱗次櫛比。小青瓦蓋屋重點在搭檐口、兩端的飛檐和屋脊。檐口處統一墊上特定泥塊,兩端飛檐處加蓋一層瓦,與屋脊銜接處壓實,脊瓦翹角,屋脊中間堆瓦構成品字形或其他對稱圖形,呈雙龍搶寶狀或吉祥元寶狀,有吉祥如意、豐衣足食、福祿雙全的寓意。水體以龍鼻潭為主,位于龍鼻嘴大寨龍鼻巖坎下。相傳有人夜見一堆金鴨在潭邊游嬉,認為是吉祥的征兆。潭壁上建造有一處人工瀑布,瀑布整體造型呈龍形,瀑布出水口為龍嘴噴水之勢,象征福分源源不斷。除了種植的莊稼以及茶葉之外,這里還種植有楓樹。楓樹被苗族人視為圖騰,被稱為“母親樹”“聰明樹”。此外,還有攀巖的草本植物等,作為景觀裝飾。

(二)句子

句子是由各種各樣的詞匯根據不同的語法組合而成,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事件的內容,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形式。句子用于景觀空間中是以一種較為完整的場景存在的,既可以是簡單語句,也可以是具有豐富修辭的復合型語句。在傳統村落的景觀中,往往會使用具有符號性質的景觀詞匯創建內容較為豐富的復合型語句,以此來表達空間的主題以及敘事的內容,使人能夠快速融入環境,充分感受當地文化,增強景觀空間的氛圍感與事件感。

在墨戎苗寨中,廊道、橋梁、建筑、雕塑小品等多種景觀詞匯組成句子。由于場景的內容不一樣,因此形成場景的句子含義也有所差異。墨戎苗寨的景觀空間主要以建筑敘事,通過不同的建筑傳遞不一樣的內涵。風雨橋是墨戎苗寨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寨子內有兩座風雨橋,建造在河流之上。在當地人眼中,風雨橋不僅供居民通行,還有“回龍橋”之意。龍對于當地人來講有吉祥之意,暗含風雨橋的修繕能夠保佑平安吉祥之意,帶有一種美好的企盼。風雨橋的橋身以杉木為主要原材料,刷上桐油,不用鉚釘,運用榫卯銜接,橋的內部造型類似于廊道,兩邊設欄桿、長凳,可供人休息、觀賞、躲避風雨。橋梁的木樁上有苗族浮雕,刻畫著龍、蝴蝶、鳳凰等符號圖案,這些符號圖案是祥瑞的象征,被用來祈求豐收、平安、幸福等,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風雨長廊的修建也具有代表性,與風雨橋呼應,形成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廊道的右側利用地勢的高差,將當地人的傳統風俗文化以浮雕的形式刻在墻體之上,通過這種形式表現出墨戎苗寨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村落,時刻提醒著當地人不忘過去,也將游玩的人的視線吸引至此,向人們講述一個又一個符號背后的故事。

(三)段落

段落在文章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由多個句子組合而成,一般用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觀點。段落在文中的表達會用到多種的語法規則,具有各自的功能,如表承上啟下、強調、轉化等,使文章具有層次變化。景觀段落可以用來指代景觀的整體布局,景觀設計不是詞匯和句子的簡單拼湊,也會用到不同的規則。相較句子而言,段落會更精彩、更復雜,內容也會更豐富,使景觀整體展現更多的趣味性。

通過對墨戎苗寨的調研,發現可將寨子中的景點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等部分。開端部分是從墨戎苗寨寨門進入,就能看見到集亭、廊、閣建筑特色于一體的風雨橋,跨過風雨橋就進入較為狹窄的道路,經過青石板的臺階,進入臥龍關,復雜又崎嶇的地形,能夠使人們快速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環境,周圍的植物也加深了景區的意蘊,為接下來墨戎苗寨的景觀發展做了鋪墊,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順著游道繼續向前,就來到大作坊和苗族博物館,這是以特色的苗族銀飾為主題的體驗空間。苗族銀飾作為墨戎苗寨中的地域特色文化之一,受到當地人的喜愛與推崇。通過苗銀的制作體驗來傳達苗族民俗文化的內涵,能夠使苗銀得到更好的發揚與傳承。景觀墻上運用浮雕的方式展示當地的傳統工藝,以符號傳遞出苗銀的歷史與故事,增強了人們對傳統村落的記憶,也給游覽過程增添了趣味性。經過大作坊和博物館之后,一棟傳統建筑呈現在人們面前——巫儺堂,展示了墨戎苗寨的特色,墻上展陳著具有苗族民俗特色的巫儺面具。由此繼續向前,進入了傳統村落景觀的高潮——苗族文化廣場。這是一個由極具當地特色的建筑組合而成的用于展示民俗文化的廣場,建筑的木樁上運用了苗族的牛頭符號,運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當地文化的內涵,讓人們經過此處的時候,對墨戎苗寨的發展與歷史文化有更直觀的認識。最后以乖乖樓為結束。其在裝飾上運用了帶有苗族文化的圖騰,將各種圖騰用于柱礎、門框、墻面等,凸顯當地的特色。隨著時代的變遷,苗族的文化面臨傳承危機,這一處的景觀設計旨在使人們對墨戎苗寨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人們游覽的體驗感。

三、墨戎苗寨景觀的敘事場景

一篇完整的文章由詞匯、句子、段落構建而成。每個篇章都有屬于自己的主題場景。在景觀中,場景是指某一個單元所表達的情景,因此場景是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體現。整個墨戎苗寨的景觀由詞匯(吊腳樓建筑、景觀小品)、句子(風雨橋、廊道)、段落(寨子中的各個景點)組合而成。到達寨子,就可以看到極具特色的寨門,寨門上有著名書法家、考古學家林時九所題的“墨戎”樓匾。順著廊道往前走就進入風雨橋,廊道的右側墻壁上運用浮雕工藝將墨戎當地的民俗文化呈現出來,通過景觀就向人講述了當地故事。由風雨橋進入寨子中,就可以感受到寨子景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每個景點都敘述著不一樣的故事。場景不僅可以以景觀元素或是景觀單元呈現,也可以通過故事進行傳達,使游覽者能夠直接參與其中。

景觀設計中,場景主要強調景觀在語境中的構建意義和解讀意義。經過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人們對于語境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從而影響了景觀敘事背景[6]。這個背景包含自然景觀元素與人文景觀元素。從自然景觀來看,墨戎苗寨依石壁對岸的沖積河壩而建,河對岸巖壁形如龍的鼻子和嘴巴,相傳是有龍藏于此露出嘴巴、鼻子而形成的。由多條河匯集而成的龍鼻河,河水四季不涸。當地植被保護完好,動植物資源豐富,村寨周邊山石跌宕,峰林重疊,形成了斷崖、石壁、瀑布、翠峰等獨具特色的風景。山中的樹木與山石為建造村寨提供原材料。

人文景觀是當地人民最引以為傲的精神支撐。龍鼻嘴村民長居于此,在多年的勞動與生活中,積累和創造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傳承使人們增強了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岸露薄叭氯薄八脑掳恕薄傲铝薄捌咴掳搿薄鞍嗽掳恕钡仁敲缱逯匾膫鹘y節日。墨戎苗寨將這些節日的民俗場景刻在入寨處的圍墻上,通過雕刻的景觀手法向人們傳遞了村寨的民俗文化,也向人們敘說了一代又一代苗族人不斷開拓進取的故事。苗族人遵守傳統的農耕生活習俗,經歷過戰爭、族群的變遷,造就了堅毅不拔、敬畏天地的民族品格,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墨戎苗寨逐步演化為一個瑰麗精美、鐘靈毓秀的百年古寨。

根據墨戎苗寨的景觀現狀與特色資源,其主題場景可以分為民俗生活場景、歷史文化場景以及宗教信仰場景,每個場景以不同的符號進行組合:民俗生活場景以乖乖樓、巫儺堂以及農耕器具等呈現;歷史文化場景以具有時間線的浮雕進行展示,在向人們傳達主題的同時,也對墨戎苗寨的歷史以及文化進行宣傳;宗教信仰場景中,運用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符號,例如牛頭、蝴蝶、鳳凰等,構成了苗族文化廣場。場景的內容不同,使用的景觀詞匯和語句就有所區別,只有段落的主題思想更加明確清晰,才能將傳統村落中的景觀故事講述清楚,才能使人們在景觀欣賞中有更深體會,從而對當地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記憶。

四、結語

抓住傳統村落的地域性審美特質,在鄉村振興的發展與建設中適當地運用、傳播具有當地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可在適應現代化發展的前提下,創造出更具有文化認同感的空間環境。這是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提升傳統村落經濟活力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胡最,劉沛林,曹帥強.湖南省傳統聚落景觀基因的空間特征[J].地理學報,2013(2):219-231.

[2]劉乃芳.城市敘事空間理論及其方法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3]韓樂,張楠,王青.歷史城區敘事空間的分析方法與編輯方法研究[J].求索,2016(2):169-173.

[4]蔡凌豪.溪山行旅:景觀語言轉譯與建構[J].中國園林,2016(2):25-30.

[5]蒙小英.基于圖示的景觀圖式語言表達[J].中國園林,2016(2):18-24.

[6]徐博倫.基于空間敘事理論的鄉村文化空間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20.

作者簡介:

袁培雙,湖南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張平,博士,湖南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觀敘事、鄉村地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