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河文化視角下公園景觀設計研究

2024-04-14 03:48高文瀟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景觀設計

摘 要: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在景觀設計中充分融入了運河文化元素,營造出獨特的文化氛圍,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資料分析,探討運河文化的內涵,提出基于運河文化的公園景觀設計原則,然后從運河文化的視角對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進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公眾對運河文化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呼吁相關人員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更加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讓公園成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關鍵詞:運河文化;公園景觀;景觀設計

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公園景觀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如何在景觀設計中融入運河文化元素,營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園景觀,成為當下的熱點問題。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作為北京市內的一座重要公園,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

一、運河文化

運河文化是一種以運河為載體,通過河運這一交通方式,在流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它涵蓋了運河沿岸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文化源遠流長,其興起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后來,人工開挖的運河便逐漸形成了以京杭大運河為主干,以其他運河為支干的龐大水系。這些運河不僅在軍事、交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極大推動了沿岸城市的發展[1]。運河文化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尤其是河運帶來的物資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的文化交融,催生了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同時,河運也帶動了沿岸經濟的發展,形成了許多商業重鎮和繁華都市。如今,隨著現代鐵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運河的交通功能逐漸減弱,幾乎消弭了,但運河文化依然在傳承和發揚。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還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基于運河文化的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一)文化傳承原則

運河沿線的城市如同一個個璀璨的明珠,盡管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色,但都被囊括于運河文化體系中。運河文化在公園景觀形成中起到了“再創造”的積極作用,景觀設計師提取整理運河文化,將其與公園景觀設計相結合,能一定程度體現出運河文化的景觀價值,加深大眾對運河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增強大眾主動保護運河文化遺產的意識,從而使運河文化在現代引申出全新的含義。同時,在公園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城市的文化基調,確保設計出的景觀能準確展現運河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精髓。因此,公園景觀設計應深入挖掘運河文化的歷史與內涵,確保景觀與歷史、文化相融合,為游客提供一個沉浸于歷史與文化的美好體驗。

(二)生態可持續原則

基于運河文化的公園景觀設計中,生態可持續原則至關重要。運河文化歷史悠久,發展至今,它的水體質量和生態環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因此,在建設運河沿岸公園景觀過程中,應遵循生態可持續原則,注重生態保護,維持生態平衡,通過增大植被覆蓋面積、加強對水環境的維護等,進一步優化運河沿岸環境質量,提升公園的生態水平。同時,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態空間,利用復合植物群落,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提高生態系統營養循環效率,為各生物圈層提供有力保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以人為本的原則

公園景觀設計應重點考慮游客的需求和體驗感,并以此為出發點,創造舒適、易用、富有吸引力的空間[2]。在運河文化視角下,應深入挖掘運河文化的人文價值,通過景觀設計,展現運河的歷史、文化和特色。同時,公園的設施應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提供便捷的游覽路線、舒適的休息區以及兒童游樂設施等,使人們在游覽公園的過程中,感受到運河文化的魅力,進而提升公園的吸引力。比如濟寧市運河濕地公園,就在運河風情水岸展示區設置了運河童趣,即專供兒童游玩活動的區域。該區域對運河元素進行了合理運用,以運河走勢的形狀設計戲水區域,讓兒童在游玩的過程中也能對運河有些許了解,同時還在場地高差處設計了兒童滑梯,為兒童帶來了更好的游玩體驗。

(四)美觀性原則

美觀性原則是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旨在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將景觀的美展現出來。在運河沿岸的公園景觀設計中,應充分利用運河的自然美景,結合植物、水景、雕塑等元素,創造出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的景觀。同時,景觀設計應與運河文化的特色相協調,使公園的整體風格與運河的歷史文化相呼應,進而提升公園的美觀度,為游客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例如杭州拱墅區運河景觀,就精心設計了綠化植物景觀,其植物的配色、景觀層次都十分出彩,尤其是街道兩側的景觀設計,十分引人矚目,分別選用了紫竹、南天竹、山麥冬、杜鵑花、新幾內亞鳳仙花等多種顏色不同、高低不同、外形不同的植物,由它們組合而成的叢植極大地提升了植株造型的層次豐富性,增強了環境美感。

三、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景觀設計

(一)公園概況

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北運河通州新城城市段,北起六環路潞陽橋,南至武窯橋,西起濱河西路,東至北運河防洪堤,總面積713.33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2 500畝(一畝約等于0.067公頃),綠化面積約8 200畝。設計者運用了“以綠為體,以水為魂,林水相依”的設計理念,結合當地運河文化及歷史文化,開展公園景觀設計。

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是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最大的特色。一河、兩岸不難理解,指的是大運河及河的兩岸,具體來說,就是該公園的建造以大運河為中心;六園即整個公園被劃分成了六大園區,分別是潞河桃柳景區、月島聞鶯景區、銀楓秋實景區、叢林活力景區、明鏡移舟景區、高臺平林景區,每個園區都有其獨特之處,分別展現了不同的魅力,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優質周到的服務;十八景遍布六大園區內,設計師對運河附近的林地進行了合理有效的應用,完成了運河和城市兩大空間的完美過渡,使城市綠地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景觀設計

在景觀設計上,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采取點、線、面的方式,將傳統運河文化進行了融入滲透,如將燃燈塔、運河碼頭、運河上古橋等,引入公園景觀設計,營造了良好的歷史文化氛圍。同時,上文所提到的文化傳承、生態可持續、以人為本、美觀性等原則也在此得到了全面落實。例如:公園內的歷史建筑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和修繕,成為展示運河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生態可持續原則體現在植被的選擇和水系的規劃上,確保了生態平衡;在公園內設置了互動性的景觀設施,如VR體驗區、模擬船運等,讓游客親身體驗運河的魅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而美觀性原則體現在公園內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建筑、雕塑,還是植被的配置,都充滿了藝術的氣息。具體如下:

1.融合歷史與文化

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的設計充分融合了運河的歷史與文化。公園內的景觀、雕塑和設施都反映了運河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使游客在游玩的過程中,深入了解運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大運河貫穿兩市四省,唯有通州有開槽節??梢哉f,開槽節是通州地區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廣場中的雕塑詳細記錄了開槽節的由來。此外,十八景的命名大部分都是出自歷史典故,比如:“棗紅若涂”——乾隆詩句“北棗紅時樹若涂”,描繪了古代通州運河沿岸所種大面積棗樹刺紅時的景致,現在公園內依然有成片的棗樹林,對古時景觀進行了重現;“茶棚話夕”——古時宋郎路橋北的運河右岸建有一座關帝廟,是大運河北端客船碼頭的標志,同時也是乘船人的登岸地點,而關帝也被奉為武財神,所以路過的商客幾乎都會進廟燒香求財,廟內的道士們就特意在此建設了簡陋的大席棚,為來往行人提供茶水;“皇木古渡”——據史書記載,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通州運河暴發了洪水,堤岸被沖塌,北皇木廠內放置的珍貴木材全部被沖入河中,傳說當前依然有幾根古皇木在河底,所以起名“皇木古渡”。以上皆體現了對歷史和文化的融合。

2.生態優先

作為城市中的一片綠肺,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充分考慮了生態保護。植被的選擇、水系的規劃以及土地的利用,都體現了生態優先的原則,以確保公園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和恢復。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在《北京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屬于通州新城綠地規劃中的一部分,該規劃明確指出公園景觀設計要做到生態優先、生物多樣,將森林生態景觀作為主體,打造森林野趣。因此,大運河森林公園在景觀建設期間十分注重野趣氛圍的營造,選擇了若干種植物,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下,構建出接近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觀,為觀賞者帶來回歸大自然的感覺,野趣味十足。十八景之一的“雙錦天成”就是遵循“郊野、生態”理念而設計的,林下選取混播種植技術,融合了宿根亞麻、大花金雞菊等植物,并與銀杏樹、柳樹完美結合,不僅使游玩者視線更加開闊,而且喬草結構對林下通風有積極作用,能有效防止細菌滋生,形成“減菌效應”。旁邊還有成片的楊樹林,設計者在下方種植了大面積的蒲公英及諸葛菜,充分展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美。

對大運河森林公園來說,水就是它的靈魂。該公園沿河而建,主河道全長10千米,主河槽寬200米,屬于城市濱水空間。設計者采用了生態駁岸、保留透景線等技術,以及植物群落豎向層次搭配的手段,打造出錯落有致的濱水植物景觀。特別是水中倒影,為景色增添了層次感,給人們帶來了更加立體的視覺享受。由于大運河河面偏高,游客觀賞對岸景觀的視線受阻,因此植物種植的范圍都比較廣,以整體群落的輪廓與色彩為主要景觀,讓游客眼前的景色不再單調。此外,在離運河較近的位置種植了山桃、海棠花、紫葉李、榆葉梅、迎春花、棣棠、連翹等花灌木,打造了顏色鮮艷和諧的中層植物景觀。又考慮到低層土壤水分占比較大,所以選擇了千屈菜、茭白、黃菖蒲、蘆葦等濕生和水生植物作為低層景觀。

3.藝術審美

在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藝術審美原則得到了充分體現。無論是公園內的建筑、雕塑,還是植被的配置、水系的布局,都充滿了藝術氣息,為游客提供了視覺盛宴。比如明鏡移舟景區,此處是水上游運河的終點,在甘棠橡膠壩附近。這里水面平闊如鏡,最大河寬達300米。設計者運用了色彩調和的手段,在河邊種植了不同的大喬木,以突出水體的平靜美與柔和美。岸上高聳豎直的楊樹林搭配低垂至水面的楊柳在河中的倒影,和接近平直的水岸線產生了鮮明對比,將水面的靜謐與鏡面效果展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康熙在詩中所描述的那樣:“蘭槳乍移明鏡里,綠楊深處坐聞鶯?!痹俦热绺吲_平林景區,其強調樸素野趣的植物景觀,采用了自然簡約的形式,為游客展現大林地、大景觀的運河田園風光。速生楊是該景區大面積種植的樹木,抬眼看去,一排排整齊高大的楊樹昂首向天,氣勢磅礴。特別是在日出時分,晨光灑滿大地,運河水汽不斷上升,縹緲朦朧,久久散不去,結合天上變幻無窮的云彩,叫人流連忘返,這也是十八景之一“平林煙樹”的由來。月島聞鶯景區則充分利用了整治北運河河道時形成的凸起地勢特點,四面環水,形似月牙,故叫作月島。月島位于河道的拐彎處,視野尤為開闊,是整個公園的最高點,也是游客眺望漕運碼頭、欣賞運河上下游美景的最佳地點,所以該景區的景觀設計更強調遠觀效果。設計者選取復層、模擬自然植物群落的方式,將亭臺建筑與道路都隱藏在密林中,再加上奇特的地形,形成了自然的山林意境。北岸邊種植了大面積的花灌木和喬木,分布疏密不一。這些植物正好能框住遠處的漕運碼頭,使得整個畫面看起來優美而自然。

除此之外,大運河森林公園內的景觀設計還非常注重游客的互動與體驗,設置了一些互動性的景觀設施,鼓勵游客參與其中,親身感受運河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公園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美的創造,更是對地方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景觀設計中充分融入運河文化元素,能夠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提升公園的文化品質和游客體驗。本文通過對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的深入分析,探討了運河文化視角下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希望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相關人員能更加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讓公園成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地方。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大對運河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運河文化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讓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何香怡,任中琦,張大玉.造景:當代景觀建筑設計方法探析:以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體育驛站為例[J].華中建筑,2024(1):128-132.

[2]周琦,趙峰,湯鵬,等.地域文化視角下運河揚州段植物景觀設計研究:以三灣濕地公園為例[J].安徽建筑,2023(9):12-16.

作者簡介:

高文瀟,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景觀設計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作 品:景觀設計
——《光影律動》
梁燕鶯景觀設計作品選登
垂直綠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康復養生理念下的景觀設計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特色城中村景觀設計初探——以建榮村為例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別墅庭院景觀設計初探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