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雷雨》中的愛與恨

2024-04-14 23:54安徽何光玲
語文教學之友 2024年1期
關鍵詞:魯侍萍周樸園雷雨

◎安徽/何光玲

《雷雨》是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這篇文本的解讀其角度是多元的,而且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都可以得到讓人驚嘆的結果,這在客觀上進一步奠定了這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諸多解讀角度當中,常見的是以人物作為解讀對象,從社會背景的角度進行解析,分析劇中人物在具體社會背景下所做的事情或者表現出相應性格的必然性。這些解讀能夠使讀者對這部戲劇的理解與感悟更加完整全面。

多年在教學一線,筆者一邊學習,一邊解讀,對《雷雨》這部戲劇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伴隨著不斷的教學與思考,筆者發現如果從人物個體的性格與情感角度進行分析,就可以發現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會表現出一定的情感特征,可以用愛與恨來描述這一情感特征,關于這篇課文的解讀視角就會更加全面,所得出的結論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對作品的解讀。

一、愛與恨交織在同一人物身上

眾所周知,《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該劇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在當時社會影響廣泛。一般的看法是《雷雨》批判了當時灰暗的社會現實,抨擊了資產階級偽善無情的人性,對倫理道德關系提出詰問,由此奠定了現實主義戲劇的基石。在寫作手法上采用暗喻和隱喻的方式,從底層勞動人民的角度出發,用“舉類彌而見義遠”的手法讓觀者如同身臨其境。這樣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但同時必須看到這樣的評價是從宏觀角度得出的,要想認識作品中的人物,則需要將宏觀的視角轉化為微觀的視角,具體落實到發生在劇中的事件上,落實到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上,只有這樣,才能對人物有更加全面地認識,只有對劇中人物有了全面地認識,才能支撐起讀者對整部作品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由此再從愛與恨兩個角度來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就可以發現在不同的情形之下,表現在不同人物身上的愛與恨是復雜的。

在《雷雨》這樣一部經典的作品中,愛與恨常常交織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而這一點并不因為人物是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有所區別。因為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其本身都是情感動物,在不同的情形之下都會有愛與恨的表現,如此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感交織在同一個人物身上,可以讓讀者在解讀作品時對人物的認識更加全面立體。

周樸園與魯侍萍是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魯侍萍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愛恨是比較顯著的,那么作為反面角色的周樸園是否一直就是一個冷酷的人呢?筆者以為不宜下此結論。劇中周樸園在看到魯侍萍進入房間之后沒走——課文中原話是“看她不走”,就說:“你不知道這間房子底下人不準隨便進來么”。很顯然,對于周樸園而言這不是一個臨時性的要求,而是家中一貫的規矩,這在客觀上反映了魯侍萍在周樸園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這種地位是由情感決定的,而不是由家庭利益決定的。當沒有利益沖突時,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是真摯的,是不容否認的。問題在于周樸園與魯侍萍最大的區別在于周樸園必須關注超越情感之外的諸多利益,而當這些利益與情感發生沖突時,周樸園不得不選擇前者。因此,周樸園在情感角度保持著對魯侍萍的愛,而在利益角度表現出對魯侍萍的恨。也正因為如此,當后來知道了魯侍萍的真實身份之后,愛與恨立即發生了切換,沒有半點猶疑。

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樸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復雜的,所折射出來的人物性格更為復雜,這種復雜性固然與周樸園的個性有關,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具體的社會背景以及利益糾葛當中不得已的表現。也正是這種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折射出了社會的復雜性,奠定了作品的經典地位。

二、愛與恨交織在同一事件當中

任何一篇作品在寫人的時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事件描寫,人與事從來都是相伴出現的,但是站在作品解讀的角度來看,解讀人與解讀事又是兩個不同的視角。因為即使是相同的誘因,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之下、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都會演繹出不同的事件。因此,透過這些事件來解讀愛與恨,通常也會有新的發現。

在《雷雨》這部劇作中:“她的命很苦。離開了周家,周家少爺就娶了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她一個單身人,無親無故,帶著一個孩子在外鄉,什么事都做:討飯,縫衣服,當老媽子,在學校里伺候人?!边@一段是魯侍萍滿懷悲憤所說出的話,絕大多數讀者在看到這段話時,容易和魯侍萍形成情感上的共鳴,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共情現象。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偉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通過一些細節描寫來引發讀者的共情,從而獲得讀者情感上的認同;還有一種解讀視角是,經典的作品總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類似于魯侍萍這樣悲慘經歷的人并不少,或者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有著不同程度的表現,因此即使沒有全面構建起魯侍萍的形象,就憑這樣一段語言,同樣也能夠引發讀者的共情。

這與愛恨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不要忘了,魯侍萍在說出這樣一段話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憤慨的。一個女人遭受如此的不公,當面對造成其悲慘命運、與自己有著諸多糾葛的男人時,其內心情感必然是復雜的:“她的命很苦”是自己悲憤之情的傾訴;“周家少爺就娶了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是對周樸園嚴厲的諷刺;“她一個單身人……”是對自己后來經歷的強制性的冷靜表達。

從表面來看,這些語言當中所透露出來的更多的是恨。然而,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恨的背后往往都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愛,這就是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從這里也就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力:明明寫的是魯侍萍的恨,但細細解讀又能夠讀出其內心的一種不甘。這種不甘來源于當年周樸園對她的拋棄,來源于自己離開周家之后為了孩子而嫁過兩次,當這種不甘用很多看似自責的語言如“可是她不是小姐”“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都是很下等的人”來描述時,所表現出來的何嘗不是對周樸園的一種愛恨交織的情感。

三、愛與恨交織成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雷雨》被譽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這是解讀者給予這部作品最高的評價,而在解讀者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劇中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愛恨交織,來構建關于人世間悲歡離合的真實景象。

經典作品常常是宏大敘事與細節描寫相結合的,對《雷雨》這篇作品中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愛與恨,人們就能夠從中讀到魯侍萍的可憐,讀到周樸園的可恨,同時又可以通過這些情感去體會一個無法讓百姓自由生活的殘酷的社會現實。這樣的作品成就其自身的偉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使得諸多的讀者能夠通過對作品的閱讀以及深度解讀,獲得情感發泄與理性思考的突破口。一般人在閱讀時,會從劇中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命運;而對社會有著深刻思考的人在閱讀時,則能透過對具體角色的分析而看到社會現實。

總之,從愛與恨交織這一視角來解讀這部劇作,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性格鮮明、生動的戲劇人物,了解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都市上層人物生活的腐爛與罪惡,從而為進一步掌握戲劇的主旨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魯侍萍周樸園雷雨
雷雨天
雷雨
從人性的一面看周樸園
淺析魯侍萍的復雜情感
淺析魯侍萍的復雜情感
雷雨
《雷雨》(節選)
雷雨
淺析周樸園性格的二重性
硬、安、純——魯侍萍沒有大改的“真”性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