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雞養殖中的“熱、濕”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控

2024-04-15 20:12張友良
家禽科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肉雞雞舍雞群

張友良

設備先進的規?;B殖場,肉雞發生的疾病,如滑液囊炎、腺胃肌胃炎、壞死性腸炎、球蟲病、腺病毒病、禽流感等很多疾病,從中獸醫角度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都與濕熱有關。熱包括外熱和內熱,兩者疊加,對雞群的影響就更大。另外,在引起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濕邪最難醫治,進而有“濕性粘膩,纏綿難退”一說,濕也分為外濕與內濕。熱重于濕可入營入血,濕重于熱或濕熱并重多流戀于氣分,且以中焦脾胃為主,影響上焦及下焦。

1? 肉雞養殖中的“熱”

1.1? “熱”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1.1.1? 加溫設備和加溫方式的改進? 當前的肉雞養殖,幾乎都是熱風爐送風或者暖氣送風的加溫方式,從雛雞1日齡開始,熱風就不斷地送進雞舍,溫度很容易偏高。熱風直接吹到雞身上,導致雞群張嘴呼吸,雙翅張開,小雞爭搶飲水。雞舍育雛溫度30 ℃左右,最初甚至達到35 ℃,內環境容易干燥,如果再另外灑水或者噴霧增加濕度,便成了濕熱。風熱易引起雞只感冒,眼睛紅腫,流淚,有泡沫,眼角拉長等。燥熱易引起肺熱,張嘴呼吸,糞便干燥,嚴重者支氣管堵塞。濕熱易引起脾胃不適,消化不良,過料,腺胃肌胃炎,梭菌性腸炎,紅色糞便增多。

1.1.2? 不敢通風或者不會通風? 養殖戶的普遍心理是害怕雞受涼,怕感冒,怕吹冷風,怕溫度低了不好養等。所以,育雛開始的幾天,大部分人不會開風機,即使開也是開的很小,轉速很慢。用一個“捂”字,來保持溫度。也有人是覺得小雞氧氣夠用,不需要通風,或者是前期雞舍氣味不大,不需要通風等,所以也不打開風機。有的養殖戶過多依賴于設備,不觀察雞群狀態,單純認為開了風機、開了側窗或者通風管就萬事大吉。不測量風速,不觀察死角,不感受中間的空氣流動,這些都是管理上的失誤,雞舍越長,中間段越容易缺氧,

1.1.3? 肉雞生長速度快? 規?;B殖,為提高場地和設備的最大效益,每棟雞舍容納的肉雞數量多,飼養密度大,到了生長后期,雞群呼吸量加大,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導致雞舍熱度上升,舍內氧氣不夠用,雞群張嘴呼吸,心肺循環加快,對通風的要求更高。這也是熱的表現。

1.1.4? 攝入熱量過高? 肉雞的飼料都是高蛋白、高能量,目的是快速生長,降低料比。攝入的熱量一部分用來生長發育,多余的熱量就要散出去,不然就會積熱。但是現在的飼養方式,肉雞幾乎是不運動的,散熱只能靠張嘴,或者排泄、排糞、排尿,所以大部分熱散不出去,一點一點積累在體內,多余的熱量成為身體的負擔,隨著日齡的增大,雞發病越來越多,這是所有養殖戶經常面臨的難題,其實與身體慢慢積熱有聯系。熱應激是動物體溫調節不成功的結果,因為它們產生的熱量多于損失的熱量。這意味著動物產生的凈熱量與其向環境散發熱量的能力之間存在負平衡。積熱是一個慢性過程,小雞階段,有一點熱在體內,但雞群不表現病癥,或者是機體能夠轉化,此時不被人重視,熱慢慢地蓄積,當機體逐漸轉化不了、承受不住,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暴發,表現出病癥。等到雞群開始有死亡,采食量下降,其實已經是到了疾病的后期。

1.2? “熱”的防控

改變飼養觀念,改善飼養環境。熱是會傳導的,一定是從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傳導。所以,當外界溫度偏低一點時,機體的內熱會傳導出去。當外界的溫度過高時,機體內熱不但散不出去,外熱還會侵入,導致機體更熱。

建議育雛期間溫度不要太高,可以稍微偏低一點。只要觀察雞群不扎堆、分散均勻就可以了,不能出現張嘴呼吸的現象,當然,調整溫度幅度要小,不要忽高忽低。濕度要合理,不要過高或過低,這個問題,需要根據雞場的地理位置、氣候變化等自主調節,需要在養殖過程中積累經驗。通風適宜,空氣新鮮,雞群呼吸順暢,就是理想狀態。

2? 肉雞養殖中的“濕”

2.1? ?“濕”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暑季多雨,氣候悶熱潮濕,濕熱性疾病往往開始以脾胃為中心,雞群表現食欲不振,脹氣,排腥臭糞便。

育雛期間部分養殖戶擔心雞舍濕度不夠,總是在地面不間斷潑水灑水,殊不知地面水分經過高溫蒸發后,舍內濕度猛增,這必然會引起濕熱困脾,雛雞內臟嬌弱,發育不健全,濕邪阻滯脾氣上升,熱邪雍于胃,形成腺胃肌胃炎,臨床上可見采食減少或低熱或不熱,生長發育受阻,倦怠無力,不渴或渴不欲飲,久病則氣血化生無源,消廋,進而衰竭。臨床上腺肌胃炎多以慢性、漸進性消瘦為主,死亡并不多。剖檢腺胃水腫,肌胃角質層皸裂潰瘍,嚴重者糜爛。

水簾使用不恰當引起濕氣大,飼料消化不完全,多見料糞。規?;怆u養殖,大都采用的是籠養、縱向通風、水簾降溫模式。水簾的降溫制冷原理是“水蒸發吸收熱量”這一物理現象,即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從上往下流,在濕簾波紋狀的纖維表面形成水膜,當快速流動的空氣穿過濕簾時水膜中的水會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后蒸發,水蒸發帶走大量的熱使經過濕簾的空氣溫度降低,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我們在雞舍后端看到因濕氣過大、通風不良引起的采食量下降,究其原因就是靠近水簾一端雞群經過自身的新陳代謝排出的廢氣或者糞便發酵的酸臭味,與進入雞舍的潮濕空氣混合一起,使得雞舍后半端濕氣嚴重,背毛有時可見潮濕,濕熱的環境加快霉菌滋生速度,易引起雞群反復拉稀腹瀉。舍內濕度的增加,必然會引起料槽內飼料的受潮,一方面造成了飼料營養成分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增加飼料霉菌的發生機率,而霉菌毒素也會增加雞只胃、肺、肝臟病變的發生率。

食勞傷脾,這是一個公認的基本道理。顆粒飼料、自由采食增加了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脾臟受損,進而出現脾失健運、水濕停聚癥狀,也被稱為內濕癥。其中濕熱蘊結、寒濕停滯最為多見,在臨床上常見的有黃紅色膿汁樣糞便或者腸黏膜脫落成條狀。脾主運化水濕,肺主肅降,通調水道,腎主水而司氣化,三者共同完成體內水液的代謝。若這三臟功能失常,不能行其津液,于是聚而為濕,甚則積而為水,遂發各種濕癥。由于脾為后天之本,故內濕癥的發生關鍵在于脾。

2.2? “濕”的防控

增加微循環通風,降低舍內濕度,定期凈槽,解除霉菌毒素對機體的損傷,提高飼料轉化率。雞群出現濕熱蘊脾癥狀,配合中藥健脾祛濕,理氣合胃。

3? 討論

隨著肉雞育種技術的進步,同時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其實一個基本條件是大家都明確而不想承認或不想改變的,那就是我們人為的因素加重了“熱”與“濕”的流行,飼養管理環境、飼料質量、飼喂方式是造成“熱”與“濕”的主要因素。飼喂粉料和限制飼喂,讓雞的胃腸有充分休息的時間,盡量減少環境與飼養因素對機體各器官功能造成危害是一個簡單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但是這樣會降低雞只的增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與養殖效益最大化矛盾,似乎是人們所不能接受的事實。

猜你喜歡
肉雞雞舍雞群
林下養殖雞群人工免疫失敗的成因及應對措施
引起雞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肉雞腹水咋防治
雞舍消毒程序小結
雞舍消毒程序小結
雞舍
肉雞常見腹瀉病的診斷和治療
蛋雞和肉雞
蛋雞和肉雞
SPF雞舍建設工程設計與工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