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戰、機遇與應對∶人工智能嵌入意識形態

2024-04-15 20:11閆朔鳴劉振江
關鍵詞:挑戰與機遇應用路徑人工智能

閆朔鳴 劉振江

[摘要]人工智能作為當今科技領域最具前景和潛力的技術之一,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在此背景下,當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變化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出密切相關的態勢。通過分析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與挑戰,力求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中,建立起倫理與社會責任體系,推進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的有效結合并不斷增強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促使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主流意識形態;挑戰與機遇;應用路徑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0292(2024)01-0034-06

[收稿日期]2023-09-2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新時代國家治理思想研究”(18AKS014)

[作者簡介]閆朔鳴,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劉振江,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與意識形態關系的探討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意識形態的挑戰與機遇。人工智能的發展既給意識形態帶來了挑戰,也為意識形態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從挑戰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引發一系列倫理道德問題,如人機關系、人類尊嚴等,這對現有的意識形態提出了新的課題。從機遇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為意識形態的傳播、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主體性是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體現。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關系密切,作為一種拓展人類認知能力的工具,其發展對人類主體性具有重要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們解放生產力,實現全面發展,從而提高人的主體性。然而,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類的部分勞動被機器替代,產生過度依賴機器的現象,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在某種程度被削弱甚至失去,面臨異化現象的挑戰。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保?](P51)“勞動不僅使人產生異化,而且使人成為被動的對象,使人失去自己的主體性?!保?](P83)作為當今科技領域最具前景和潛力的技術之一,人工智能近年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與人工智能發展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緊密。因此,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過程中,應探討如何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過程中維護人類的倫理道德,關注其對人類主體性的影響,確保技術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協調。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和人類尊嚴、社會秩序和民主制度等方面所帶來的挑戰與潛在的風險,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與主流意識形態的相互促進作用,為實現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的有機融合,本文提出一系列應用路徑,其中包括建立人工智能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推進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的結合,加強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通過對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關系的研究,以期實現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

一、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威脅與挑戰

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威脅與挑戰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意識形態的沖擊和顛覆、對價值觀念和人類尊嚴的挑戰以及對社會秩序和民主制度的潛在風險中。在面對這些威脅與挑戰時,應當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為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提供指導和建議。

(一)人工智能對傳統意識形態的沖擊和顛覆

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還對傳統意識形態產生了沖擊和顛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機器使勞動者從勞動中解放出來,這一解放卻使他們變成了機器的奴隸和資本家的雇傭奴隸?!保?](P532)在人工智能時代,這一觀點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中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根據一項調查,預計到2025年,全球因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崗位將達到7500萬個,而新創造的崗位可能只有2000萬個。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將對勞動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勞動者面臨著失業的威脅。此外,人工智能在信息傳播、政治觀念引導等領域的應用,也對傳統意識形態帶來挑戰。在這些國家中,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應用于新聞生產、輿論監測、輿論引導等方面,使得輿論環境變得愈發復雜,在此情況下,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人工智能掀起信息傳播的變革。人工智能在信息傳播領域的應用,如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推薦系統等,使信息傳播更加迅速、高效,但同時也導致信息的過度泛濫、選擇性傳播和虛假信息的傳播。這種現象對傳統意識形態產生了沖擊,使人們對傳統價值觀念產生懷疑,進而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習近平同志曾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保?](P153)從這個角度看,政府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傳統意識形態的沖擊,并積極應對。

人工智能對政治觀念的顛覆及民主制度的沖擊。習近平同志強調:“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以什么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5](P285),人工智能的發展使政治觀念的傳播更加迅速和普及,但同時也使政治觀念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增加,對傳統政治觀念產生顛覆性影響。例如,人工智能使得民眾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不同的政治觀點,從而可能對現有的政治體制產生懷疑,進一步導致社會分裂和動蕩。同時,人工智能在政治領域的應用可能對民主制度產生潛在風險。例如,人工智能可能被用于操縱輿論、監控民眾,從而影響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因此,黨和國家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潛在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民主制度的健康發展。

人工智能對道德倫理及傳統教育觀念帶來挑戰。人工智能在倫理道德領域的應用,如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護理等,可能引發新的倫理道德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人類重新審視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以適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同時,也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可能對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沖擊,防止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道德滑坡的現象。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如智能輔導、在線教育等,也已經對傳統的教育觀念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此情況下,教育者需要重新審視教育的目的、方法和評價體系,以適應人工智能的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教育公平、教育資源分配等方面的消極影響。

(二)人工智能對價值觀念和人類尊嚴的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可能面臨價值觀念的混亂和人類尊嚴的挑戰。馬克思主義強調人類尊嚴和價值觀念的重要性,認為人類應該在勞動、生活和社會關系中維護尊嚴并實現自身價值。

其一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勢必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崗位被機器取代,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可能使人類在思考、決策等方面喪失自主性,對人類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帶來巨大挑戰。因此,人類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價值觀念的挑戰,并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對人類勞動價值觀念的尊重和傳承。與此同時,在某些領域,如倫理學、藝術等,人工智能的介入可能導致人們對傳統價值觀念的懷疑和重估。同時,在中國和美國等國家,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家政等領域的應用逐漸普及,人們在這些領域的傳統角色和地位受到挑戰,可能導致人們對自己的價值觀念產生困惑。因此,我們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價值觀念的沖擊,并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對人類價值觀念及其自主性與自由意志的尊重和傳承。

其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類尊嚴帶來了新的挑戰。馬克思主義指出,人的尊嚴就在于他自己的生活關系中對自己的尊嚴的認識。人工智能的發展使機器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人類的智能,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人類。這種現象可能導致人類的尊嚴受到挑戰,人們可能對自身的價值和地位產生懷疑。例如,根據一項調查,2019年,全球約有72%的在線新聞稿由人工智能撰寫。這種現象使得新聞從業人員面臨職業價值的挑戰,同時也引發了關于新聞報道質量、道德倫理等問題的討論。在教育領域,一些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教育輔導系統的普及可能導致學生對傳統教師角色的貶低,進而影響教育質量,對人類尊嚴產生質疑。同時,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還可能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社會公平和正義受到挑戰。例如,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加劇數字鴻溝、助長社會不平等現象。由此看來,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必須持續關注人工智能對人類尊嚴的挑戰以及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影響,并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和保障人的權利與尊嚴,造福人類社會。

其三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人際關系產生影響。人工智能的應用,如虛擬現實、聊天機器人等,可能對人際關系產生影響。過度依賴虛擬世界和機器人的溝通可能導致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逐漸疏離,進而影響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念。因此,我們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并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對人際關系的尊重和關注。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可能會對人類身份和角色的重新定義。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在許多領域的角色和身份可能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念和人類角色定位受到挑戰。在此情況下,人們需要重新審視人類在社會、家庭、職業等方面的角色和身份,以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同時,也需要關注人工智能對人類身份和角色的影響,以確保人類在技術發展中始終保持核心地位。

(三)人工智能對社會秩序和民主政治制度的潛在風險

在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代社會,人工智能對社會秩序和民主制度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引起信息不對稱與公平性問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導致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加劇,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分層和不公。大數據和算法分析使得企業和政府可以輕松獲取和分析大量關于公民的信息,包括消費習慣、政治立場和社交活動等。在這種情況下,公民很難掌握自己信息的使用和傳播。此外,人工智能的不公平應用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例如,在招聘、教育和金融等領域,算法可能存在偏見,使某些群體在獲取資源和機會方面處于不利地位。這對民主制度構成挑戰,因為民主原則要求公民在平等和公平的基礎上參與政治生活。

其次,人工智能可能造成輿論操控與言論造假。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輿論操控和虛假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這對網絡輿情和民主決策構成嚴重威脅。一方面,虛假信息和深度偽造技術的普及可能導致公眾對信息的信任度降低,使得真實信息被虛假信息淹沒。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制造的虛假信息很可能在某些敏感政治問題、民生大事等關鍵時刻被用來誤導民眾,影響民眾的決策。此外,社交媒體上的算法驅動的信息過濾和個性化推薦可能導致信息繭房效應,使人們只接觸到符合自己觀點的信息,進一步加劇社會分裂,這些現象都對社會秩序產生了嚴重的威脅與負面影響。

最后,人工智能可能導致公民隱私權與個人權利受到侵害。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使個人隱私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智能手機、智能家居設備以及各種在線服務的普及使得公民的個人信息變得容易被收集、儲存和分析。這種大規模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可能會侵犯公民的隱私權,甚至可能導致對個人權利的侵犯。例如,公共場所的監控攝像頭、面部識別技術以及無人機等設備的普及使得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被監視。這種無處不在的監視可能使得公民對自己的言行產生恐懼和自我審查,從而可能影響一些個人基本權利的行使。此外,個人隱私的泄露還可能導致其他方面的權利受到損害。例如,個人健康信息、財產金融狀況等敏感信息的泄露可能使公民在職場、金融市場和社交場合等方面受到歧視,這些問題對民主政治制度的穩定和公民的權利保障構成了實質性的挑戰。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威脅與挑戰需要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應對。在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挑戰時,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維護人類尊嚴和價值觀念。同時應積極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以應對人工智能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社會秩序等領域帶來的沖擊。

二、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的互補與機遇

雖然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帶來了威脅與挑戰,但同時也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創新與優化提供了新的機遇。從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的互補與促進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意識形態的傳播、人工智能的創新與意識形態的變革、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意識形態的優化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意識形態的傳播

人工智能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于生產力的進步。因此,人類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優勢,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一是提高意識形態傳播的效率。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意識形態傳播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更加高效、精準的傳播意識形態,提高意識形態傳播的效率。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保?](P197)例如,在信息傳播領域,隨著發展理念的不斷優化,算法推薦系統逐步登上舞臺,該系統可以幫助人們更精準地向受眾推送相關內容,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同樣,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可以實現對大量文本信息的智能分析,提高信息篩選與推送的效率。此外,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可以開發智能聊天機器人,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引導輿論方向。

二是拓寬意識形態傳播的渠道。馬克思主義認為,新的思想通過改變現實的方式才能得到表達。人工智能的應用為意識形態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人工智能在信息檢索與推薦系統方面的應用,為意識形態傳播提供了新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曾經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保?](P336)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網絡空間中更精準地將正確的意識形態觀念推送給適合的受眾群體,從而提高意識形態傳播的效果。這種智能化的傳播模式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特點,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例如,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等新媒體平臺,使得意識形態傳播可以覆蓋更廣泛的受眾。此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也為意識形態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6](P329),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個性化教學、智能測評等,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意識形態教育的質量。這對于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道德觀的新一代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人工智能的創新與意識形態的變革

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創新為意識形態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動力。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生產力的進步往往伴隨著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正如恩格斯所說:“新的更高的生產力遲早會將它們(生產關系)擊碎,而它們所擊碎的正是那些與它們沖突的經濟條件?!保?](P152)在此背景下,人類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的創新,引導意識形態向更加人性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意識形態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全新選擇。人工智能在數據挖掘、語義分析等方面的應用,為意識形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如恩格斯所說,要了解世界,就要在頭腦里把它的各種表現加以對比,分析、綜合。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對大量文本進行分析,人類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出社會意識形態演變的內在規律,為意識形態的變革提供理論支撐,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現行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種數據驅動的研究方法將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也為人類運用人工智能進行意識形態研究提供了指導思想。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促進意識形態的內涵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人工智能的創新與發展可以為意識形態提供新的內涵和發展方向。例如,在國際關系領域,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全球治理、沖突預測與解決等方面,為和平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且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等方面的貢獻,可以為主流意識形態提供新的素材。通過對這些新現象的研究,可以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使其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

(三)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意識形態的優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為社會進步帶來巨大的變革。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對意識形態產生深遠影響,對意識形態的優化具有積極意義。

一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促進民主參與和政治透明度。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映。人工智能在大數據分析方面的能力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意識形態動向,從而為民主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人工智能在輿情監控和分析方面的應用可以幫助政府及時發現和應對社會熱點問題,增強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溝通互動。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政治透明度,增強人民對政府決策的信任和支持,從而為意識形態的優化提供條件。

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推動價值觀念的更新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6](P318),人工智能也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例如,在語言、藝術、民俗等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挖掘、整理、繼承與傳播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得以傳承與發揚,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優化提供文化基礎。同時,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個性化教育,幫助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才。這將有助于形成兼容并包、推陳出新的社會價值觀念。

三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助于彌合數字鴻溝與提高信息公平。人工智能在通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可以幫助彌合數字鴻溝,提高信息公平。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政府和企業可以為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網絡基礎設施、在線教育資源、遠程醫療服務等,縮小城鄉、貧富之間的數字鴻溝,同時還可以幫助社會弱勢群體獲取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其生活水平。此外,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能夠降低一定的人工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使更多民眾受益。這將有助于形成更加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環境,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優化創造有利條件。

三、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融合的路徑

在馬克思主義視閾下,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的相互關系尤為重要。如何將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相結合,并指導其應用,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從建立人工智能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推進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的結合以及加強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這三個方面既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關鍵路徑,同時也是確保人工智能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通過這三個方面,可以為人工智能的合理應用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為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建立人工智能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在保持創新發展的同時確保其倫理和社會責任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確保人工智能的合規性與公平性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原則。為了保障人工智能的合規性和公平性,建立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至關重要。

首先,國家相關政策制定者、技術研發者和行業從業者需要共同制定和遵守一系列關于數據保護、隱私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這有助于防止人工智能被濫用,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公共利益。針對目前突出的算法偏見和歧視問題,應引入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如公平性評估、可解釋性設計等,確保算法在決策過程中不產生不公平現象。

其次,要強化人工智能的道德倫理原則。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強化道德倫理原則是建立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的關鍵環節。為此,技術研究者和開發者需要在技術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到人類尊嚴及自主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價值觀念,遵循倫理原則,如尊重、平等、正義、安全等。此外,應推動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加強倫理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與人工智能的交流與融合,形成全面、系統的道德倫理體系。

最后,要培育人工智能技術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建立人工智能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中,培育其社會責任意識至關重要。政府、企業、高校、社會等各方應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將倫理和社會責任教育納入人工智能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具有道德倫理素養的人才。此外,政府和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支持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醫療、環保等公益領域的應用,以解決社會問題、提升民眾福祉。同時,應鼓勵公眾參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和監督,形成多元化的社會責任參與機制,引導人工智能朝著更加有利于社會和諧與公平的方向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二)推進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的結合

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全民公益意識也日益增強。當人們還在討論“博愛”的普世價值時,實際上已經需要用行動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當公益成為一種文化習慣,轉變為一種主流思想,公益才能真正的普及于眾、惠及于民。因此,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公益事業,深入發掘人工智能在公益領域的巨大潛力,以期能夠起到促進社會公平、提升民眾福祉的顯著作用。

第一,利用人工智能解決公益領域難題。人工智能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夠在公益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如在教育領域,通過智能教學系統和個性化推薦算法,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資源,縮小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差距;在醫療領域,利用深度學習等技術進行疾病診斷和預測,提高診療水平,降低醫療成本;在環境保護領域,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以保護生態環境。這些案例表明,人工智能技術在公益領域的應用具有廣泛的前景。

第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益事業的效率與效益。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公益事業,能夠提升公益項目的執行效率和效益。人工智能可以對公益項目進行數據分析和優化,為公益項目管理者提供科學決策依據,降低資源浪費和管理成本。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促進公益組織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合作,提高公益項目的整體效果。通過人工智能,社會公益事業能夠更加精準、高效地實施,使更多社會弱勢群體受益。

第三,增強公眾對人工智能的信任與認同。在推進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結合的過程中,關注公眾的需求和意愿至關重要。公眾對人工智能的信任和認同程度直接影響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為此,人工智能在公益領域的應用需遵循公平、透明、道德的原則,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同時,要及時回應公眾的疑慮和擔憂,提高公眾參與度,倡導用戶共創理念,讓公眾成為人工智能的受益者和監督者。

(三)培養人工智能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揭示其本質。因此,人類在實踐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要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這對于推動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民生福祉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7](P249),結合這一要求,應從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和開放發展三個角度來加強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綠色發展即推動人工智能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比斯ぶ悄軐τ谏鷳B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模式識別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測環境污染情況,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應用于能源管理、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共享發展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普惠性應用。

共享發展意味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果應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人人受益。為此,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確保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夠普及至基層,惠及弱勢群體。同時,要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培訓,提升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和應用能力,實現人工智能的共享發展。

開放發展即推動人工智能的全球合作與創新。開放發展是指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跨國合作與資源共享。為加強人工智能的開放發展,應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其他國家共同探討與研究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問題,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此外,應重視國內外相關高水平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建立多元化的創新體系,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總之,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是密切且復雜的,需要全面分析與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人類要認清人工智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積極應對挑戰,充分發揮其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健康、穩定發展。通過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倫理和社會責任體系、推進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相結合、加強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以期實現人工智能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挑戰與機遇應用路徑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大數據技術時代我國學術出版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數讀人工智能
金融危機對我國旅游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翻轉課堂在應用型本科院?!堆葜v與口才》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工業自動化控制中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應用路徑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大數據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