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布江達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行動成果分析

2024-04-15 09:24王艷梅耿嘯巖王俊偉周永洪
種子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普查種質農作物

王艷梅,田 星,耿嘯巖,拉 瓊,王俊偉,周永洪

(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西藏自治區作為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的重點地區,大部分縣區之前從未進行過系統的普查,因此,選擇工布江達縣進行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普查與收集行動對于西藏地區和我國農業的發展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

1 工布江達縣概況

工布江達縣(藏語意為“凹地大谷口”)地處西藏東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魯藏布江以北,尼洋河中上游,為于林芝市西大門,富有“彩虹之鄉”的美譽。其地理位置介于東經92°09′—94°25′,北緯29°26′—30°35′,東西長180 km,南北寬71 km;全縣總面積12 886 km2,最高海拔6 691 m,最低海拔3 180 m,平均海拔3 600 m,境內氣溫垂直變化特征明顯,海拔每升高100 m,氣溫下降約0.74 ℃。工布江達縣下轄6 鄉3 鎮128 個村,總人口32 874 人,其中農牧區人口約2.66 萬人,藏族占常住人口的92.01%。

工布江達縣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形成了溫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間2 016 h,無霜期短,年均無霜期156 d,與西藏大多數地區相比,氣候相對溫暖濕潤,年均氣溫8.3 ℃,晝夜溫差大于10 ℃,最熱月(7 月)平均氣溫15.9 ℃,極端最高氣溫26.9 ℃,最冷月(1 月)平均氣溫-0.4 ℃,極端最低氣溫-19.7 ℃。工布江達縣年均降水量640.1 mm,年最大降水量為808.3 mm(1996 年),日最大降水量45.2 mm(1995 年),降水季節分布不均,80%的降水集中在5—9 月,11 月至次年2 月的降水量僅占全年5%左右,干濕季分明,氣候變化顯著[2]。

2 提出具體方案,做好準備工作

2.1 制訂種質資源普查方案

工布江達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以各鄉鎮村落為基本普查單位,以從前各鄉鎮所展開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成果、現有的文獻資料及當地農牧民的問詢結果為參考,對工布江達縣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資源、果樹資源,牧草綠肥等種質資源按照《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進行系統全面地普查與收集,其中包括地方品種、野生近種和野生種3 種類型。

本次工布江達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包括6 鄉3 鎮27 個村落。在普查與收集工作中,各工作小組應積極地與當地鄉鎮政府協調配合,積極發動當地農牧民群眾,制訂相對應任務目標,對當地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豐富度、多度和分布區域進行細致完備的調查。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咨詢當地的“三老”人員對資源相關信息進行詳細調研記錄,凡所普查和收集的種質資源均以實際所采收的種子樣本為主。應做好相應種質資源普查表的填寫,種質資源的標記與分裝工作,在普查表填寫工作中,填寫人員應細致、認真,不要出現某一種質資源普查表缺失或普查表填寫不完善的情況。

2.2 準備材料與工具

在普查與收集行動開始之前,準備好在普查收集行動中要使用的工具。信息填報表格按照《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種質資源調查表》和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所下發的各種文件提前分類打印[3]。提前準備好植物識別APP(形色、識花君、識花草、識圖、花伴侶等)、定位儀或定位APP、攝像機、電腦、種子袋(不同型號的紗網袋、布袋和無菌袋)、尼龍袋、標牌、馬克筆、中性筆、不同型號收納箱、文件夾、各類型的表格、枝剪、背景布、酒精、雨衣及必備日用品等一系列工具和材料[4]。

2.3 靈活組建隊伍

此次工布江達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以西藏大學為主體,通過節假日及調休等方式方法靈活分配時間人員,組織在作物識別、植物分類及野外工作方面經驗豐富的教師5 名以上,發動生態學及地理專業的研究生積極參與,每組請1 名專業老師帶隊,由3~4 人組成,各小組之間相互配合,分工協作,保質保量地完成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5]。

2.4 聯合各部門并積極發動群眾

在工布江達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中,本團隊積極主動聯系當地農牧局和鄉鎮政府協調配合,積極宣傳發動當地人民群眾,加深農戶對種質資源普查的重要性的認知。咨詢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戶,描述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特征特性等重要信息,尤其注重對特異優質資源的搶救性收集工作,在普查過程中做到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3 普查收集成果

3.1 工布江達縣農業概況

研究發現,工布江達縣總面積達12 886 km2,耕地總面積3 160 hm2,草場總面積約53.37 萬hm2,林地面積15.6 萬hm2,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沖擊平原和洪水沖積傾斜平原。農業總產值達27 848 萬元,其中糧食總產值2 142 萬元,經濟作物總產值418 萬元,畜牧業總產值13 200 萬元。主要栽培作物有青稞、油菜、土豆、小麥、豌豆等糧食作物。由于縣內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大,小氣候多且變化顯著,故農牧業生產每年均會不同程度地遭到冰雹、洪澇、干旱、雪、霜等各種自然災害的襲擊。

3.2 普查表、調查表填報與種質資源收集情況

課題組對工布江達縣9 個鄉27 個村的農作物種質資進行系統的普查、調查和搶救性收集,收集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總體情況詳見表1。此次普查共收集到171 份本地農作物種質資源,涉及禾本科、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百合科、蓼科、胡桃科、傘形科和薔薇科,共計9 科15 屬19 種。所有種質資源均來自農戶收集,包括糧食作物95 份,其中青稞36 份、小麥25 份、馬鈴薯22 份、豌豆10 份、蕎麥2 份;經濟作物23 份,均為油菜資源;蔬菜資源31 份,含蘿卜8 份、芫荽5 份、蔥5 份、大蒜4 份、芫根3 份、辣椒2 份、茴香2 份、甘藍1 份、蕓薹1 份;果樹資源22 份,包括桃8 份、蘋果7 份、核桃5 份、梨2 份,種質資源豐富。

表1 工布江達縣農作物種質資源分類情況表

4 普查收集行動中遇到的挑戰

4.1 普查收集行動困難重重

工布江達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西藏自治區作為此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的重點地區,其所承擔的任務十分重要。工布江達縣地廣人稀,地域面積為12 886 km2,僅有32 874 人,人口密度僅為2.54 人/km2。其地理環境復雜,高山遍布,河流縱橫,導致深入各村落進行種質資源的普查與收集變得困難重重。加之工布江達縣海拔梯度高、落差大,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氣候復雜多變,地質災害頻發,物候差異大,氧氣稀薄,對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和收集帶來十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4.2 現代化進程加快,種植業經濟效益低

在對于工布江達縣的普查過程中課題組發現,隨著現代化、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激增,城鎮面積擴張,生態環境因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而遭到破壞,給野生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種植業經濟效益低,產值轉化慢,農業用地正快速地減少,尤其是耕地面積減少,當地一些年輕人不再繼續選擇種植行業,農村的年輕勞動力正在大量地流失,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正在快速地削減,現代化、機械化農業正慢慢地在取代傳統農業,加之新型培育品種相比于原有的傳統品種有著抗病、抗蟲、抗旱、優質高產等優良特性,使得當地農戶不再選擇原有的品種,綜合導致原有種質資源、優良基因面臨嚴峻的消失風險。

4.3 各鄉鎮資源豐富度不同,收集的種質資源不均勻

通過對工布江達縣9 個鄉27 個村種質資源普查共收集到171 份農作物資源。但各鄉鎮之間因自然村落數量、氣候環境、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等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水平和農牧民農業專業技術的不均等問題,導致各鄉鎮種質資源豐富度差異較大。如江達鎮作為種質資源豐富度高的鄉鎮,所普查收集到的種質資源高達33 份,反觀加興鄉,氣候相對惡劣,種質資源貧乏,所普查收集到的種質資源只有2 份,本地品種農作物稀缺。各鄉鎮具體種質資源豐富度情況見圖1。

圖1 各鄉鎮村落農作物豐富度

5 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思考建議

5.1 培養專業人才,建立種質資源庫

就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就現階段而言,需要把原有的農業部門技術人員進行二次教育培養,從而使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得以有效開展;在后續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制定有效方案措施,與西藏地區高校積極開展合作,簽訂定向專業生源,逐步形成一支由專業人才組成的隊伍,并持續性地對其技術人員進行不定期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使之成為一個由專業人才組成的干專業事情的專業團隊。

建立相應種質資源保藏庫,種質資源保藏庫是由許多種不同儀器設備組成的可控溫控濕的種質資源貯藏環境,在保證種質資源出芽率和基本遺傳特征的條件下,對于不同類型的種質資源進行分門別類的保藏,最大限度的保持種質資源的活性。如相關部門可以設立長期貯藏庫,中期貯藏庫和短期貯藏庫,設置不同的類型、參數和標準保存各類資源,提升種質資源庫對于現有優質農作物品種改良的效應,對于不同種質資源的遺傳研究的應用,以及對未來發生的不確定事件反應機制的響應,包括對于各類戰爭、大范圍的自然災害及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的預防作用等。

5.2 積極推進對人民群眾的宣傳引導

積極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通過網絡宣傳、廣告宣傳、自媒體手段,開展知識講座等方式對當地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加深民眾對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重要性和價值意義的認知,將資源保護的口號內化為群眾的具體行動,使當地人民群眾深刻體會到保護當地種質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地參與到保護當地種質資源的行動中來。

5.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經費保障

相關部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開發利用等管理辦法,完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建設,切實提高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效率,如對于工布江達縣的種質資源,尤其是野生資源,建立適宜的種質資源區,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就地對野生種質資源進行保護;對于部分特異珍稀資源,設立專用耕地作為保護地,防止其因為當地民眾的棄種而滅絕。

6 結束語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增加種質資源利用的程度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偉大工程。本次普查了解了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探明該地區農業發展的現狀,一方面,對豐富西藏自治區乃至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庫、提高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對該地區農作物等重要戰略性資源的開發、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利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普查種質農作物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華南地區最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蟲發生
胡春華強調:確保脫貧攻堅普查取得圓滿成功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亞麻抗白粉病種質資源的鑒定與篩選
關于農業文化遺產普查與保護的思考
貴州玉米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核心種質庫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