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024-04-16 07:59黃偵勝
大科技 2024年5期
關鍵詞:土地權屬集體土地農村土地

黃偵勝

(天峨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廣西 河池 547300)

0 引言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重要一環,標志著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深刻變革。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確權工作旨在明晰農民土地產權,為農民提供穩定的土地經營權,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隨著確權工作的逐步推進,我們也不可忽視其面臨的一系列復雜而嚴峻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到土地改革的成效,更深刻影響著農民的生計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將著重探討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過程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即土地權屬不清、土地流轉困難、以及農民在土地確權過程中權益保障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在實踐中阻礙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也在理論上挑戰著人們對于農村土地問題的認知和解決方案的探討[1]。通過探討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本文將提出一系列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旨在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并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以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向更加健全、高效的方向發展。

1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土地權屬不清

土地權屬不清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過程中,涉及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關系的明晰界定存在缺失,導致形成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態。這一問題通常根源于歷史遺留、土地流轉時的不規范管理以及缺乏完善的土地登記制度。土地權屬不清可能顯現為土地使用者之間對土地歸屬的爭議,使得土地權利的行使和轉讓變得困難,從而對土地的合理流轉和充分利用產生負面影響。

在土地權屬不清的背景下,農村土地的合法權益難以確切劃分,這給土地的經濟價值實現和社會管理帶來了一系列嚴峻挑戰。首先,農村土地合法權益的不明確使得土地在經濟活動中難以得到有效的配置,制約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其次,由于權屬關系不清,土地的流轉變得復雜,阻礙了土地資源的靈活配置和農業結構的優化。此外,農村土地的模糊權屬狀態可能引發土地爭端,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的過程中,必須有效解決土地權屬不清的問題。只有通過明確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建立健全的土地登記制度,才能實現土地產權的明晰化。這不僅有助于解決土地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還能夠為農民在土地使用、流轉、經營等方面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保障,推動農村土地資源的更加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1.2 土地流轉困難

土地流轉困難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和流轉市場化過程中,農民在將其土地進行流轉時面臨的一系列阻礙和障礙。這一困難主要體現在流轉市場機制不健全、流轉合同制度不完善以及流轉過程中涉及的利益糾紛等多個方面。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土地資源的靈活配置,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

流轉市場機制不健全是導致土地流轉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一些地區尚未形成完善的土地市場體系,流轉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信息不對稱、談判不透明,使得農民在流轉過程中面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從而抑制了土地的自由流動。

流轉合同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土地流轉困難的重要因素。缺乏明確的流轉合同規范和保障制度,使得農民在流轉土地時難以確定自身權益,流轉雙方難以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使得潛在的流轉機會被錯失,同時也加大了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猶豫和抵觸情緒。

流轉過程中的利益糾紛也是導致土地流轉困難的一個重要問題。土地涉及多方利益,包括土地所有者、承租人、流轉中介等各方,由于流轉合同不明晰、權益保障不足,容易引發糾紛,使得土地流轉難以順利進行[2]。

1.3 農民權益保障不足

農民權益保障不足指的是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和流轉過程中,農民的合法權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面臨著一系列權益受損和保護不足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土地確權和流轉的各個環節,包括土地權屬確認、流轉談判、合同簽訂、以及流轉后的權益維護等方面。

土地確權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一些農民的土地產權難以得到明確,存在權屬不清晰的情況,進而導致他們在土地流轉市場中的地位較為薄弱。土地權益不明晰可能導致農民在流轉過程中遭受不公平對待,影響其合法權益的實現[3]。另外,在土地流轉談判和合同簽訂階段,由于一些農民對土地市場和法律法規的了解不足,流轉合同的簽訂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農民在合同中的權益得不到充分照顧,導致其在流轉后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和損失。一旦土地流轉完成,由于法律和監管制度的不健全,農民在流轉后的土地使用權益保障相對薄弱。如果流轉后的土地利用存在問題,農民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往往面臨困境,因為他們的維權途徑受限,制度上的保障不夠完備。

2 解決問題的措施

2.1 做好宣傳工作

為確保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中的宣傳工作取得有效成果,首要任務是制訂一份詳細的宣傳計劃。該計劃應該明確定義宣傳的各個階段性目標,明確宣傳的內容和方式,以確保信息傳遞既連貫又清晰。為達到更廣泛的覆蓋,宣傳計劃應該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和群體的農民,采取量身定制的信息傳遞策略。多渠道宣傳是關鍵,包括電視、廣播、社交媒體等,以滿足不同信息獲取途徑的農民需求,提高信息的傳播廣度和深度。

專業人員的參與是宣傳計劃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法律專家和政策解讀專家的參與可以賦予宣傳更大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從而提高農民對土地確權工作的理解和認同。此外,通過開展示范項目,將成功案例作為宣傳的典范,可以直觀地展示實際效益和積極影響,從而激發農民對土地流轉的信心。為了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設立咨詢熱線和服務中心是非常必要的,為農民提供便捷的信息咨詢和服務渠道,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慮,提高對土地確權的信任度。

通過這些有序的步驟,可以建立一個全面而有力的宣傳體系,提高農民對土地確權和流轉的理解和支持。更為積極的參與有助于推動農民更加自覺地融入土地制度改革中,促使農村土地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2.2 完善土地權屬登記制度

要完善土地權屬登記制度,首先需要進行全面而準確的土地權屬調查。這包括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遙感技術和衛星定位,對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關系進行詳細調查,確保權屬關系明晰。在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土地權屬登記檔案系統,將土地權屬信息記錄在案,形成可查詢的數據庫。這一檔案應包括土地的基本情況、權屬關系、土地利用情況等詳細信息,以確保土地信息的全面性和持久性。規范土地權屬登記流程是另一關鍵步驟,制定明確的登記流程,確保每一步驟都規范有序,防止信息遺漏和失實,同時明確責任主體,提高登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推動電子土地權屬登記系統是完善制度的另一關鍵舉措。通過電子系統,可以實現土地權屬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和管理,提高數據的及時性、方便性和安全性,減少紙質登記檔案的管理難度。定期更新土地權屬信息是為了確保信息的時效性,建立定期更新機制,及時進行權屬信息的更新登記,以防范信息滯后導致的權益糾紛和不明晰問題。提高登記工作的透明度也是一項必要的措施,通過定期公布土地權屬登記信息,使其對農民和社會公眾可見可查。透明度的提升通過社會公示,促進社會監督,防范不法行為,確保土地權屬登記的公正和合法性。在建立這些制度的同時,還需建立完備的異議解決機制,為當事人提供異議申訴渠道,加強法律支持,確保在法律框架內解決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4]。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確保土地權屬登記工作的規范性、時效性和透明度,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

2.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機制

為了構建健全的土地流轉市場機制,首先需要著重進行市場機制的構建,其中至關重要的是政策的制定與法規的建設。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需要制定明確的土地流轉政策,詳細規定土地流轉的條件、程序和權益保障等方面的規定,為土地市場交易提供清晰的指導。這一政策框架的建立將有助于規范土地流轉市場,確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并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同時,建設健全的法規體系也至關重要,以確立土地市場的法律框架,為土地流轉提供法律依據。這涵蓋了明確土地流轉登記制度、規范流轉合同的簽訂和執行,以及建立土地流轉的糾紛解決機制。

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土地流轉服務機構是推動土地流轉市場機制發展的重要步驟。這些機構可以提供流轉咨詢、撮合、評估等服務,協助流轉雙方達成協議,解決交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此外,法律支持和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是為了提供合法權益的保障,規范土地流轉合同,防范合同糾紛,從而增強流轉市場的法治性[5]。通過這些綜合性措施,可以建立起既有市場活力又有保障機制的土地流轉市場,有助于促進土地資源的更加合理配置,同時確保流轉各方的權益得到妥善保護,從而推動土地流轉市場的健康發展。

2.4 加強農民權益保護

為加強農民權益保護,首先應該建設健全合同法制和維權機制。在土地流轉方面,政府需制定清晰明確的土地征收和流轉政策,規范土地征收、流轉合同的簽訂,以確保流轉雙方權益合法、合規。加強土地征收的監管力度,建立維權信訪渠道和農民維權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和糾紛調解服務,以防范和解決潛在的糾紛。

政府應定期對土地流轉市場進行檢查,懲治違法行為,保障農民的權益。同時推動農民組織的建設,鼓勵農民組織成立維權團隊,提供他們參與土地流轉市場的集體支持。政府可通過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使農民組織能夠更有效地維護成員的合法權益。建立維權信訪渠道,為農民提供方便的投訴和申訴途徑,以便及時解決農民的問題。這一階段的目標是通過強化監管和加強組織支持,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民權益保護機制,促使土地確權和流轉更好地服務于農民的實際利益。

2.5 完善市場監督機制

為了完善市場監督機制,首要之務是進行制度建設。政府需要制定清晰的市場監管政策和法規,明確監管機構的職責和權限,確保監管工作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同時,建立市場主體信息檔案,包括對涉及土地流轉的各方主體的詳細信息記錄,以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減少信息不對稱。推動電子監管系統的引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對土地流轉市場的實時監控,能夠有效預防潛在的違規行為。培養專業的監管人才隊伍,提高監管人員的法律水平和業務素養,同時引入外部專業機構進行監管評估,以確保監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觀。

在制度和技術建設的基礎上,還需加強市場主體的教育培訓。通過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教育,使市場主體更好地理解市場規則和合規經營,推動自律機制的建設。定期發布市場監管報告,向社會公眾公布市場監管的成果、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增強社會監督力度。同時,建立健全的違規處罰制度,對于市場違規行為實施嚴格的處罰措施,以維護市場秩序。強化農民的法律救濟途徑,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法律保護,使其在市場糾紛中能夠享有平等的地位。通過這些舉措,能夠建立一個監管有力、信息透明、合規有序的土地流轉市場,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提供堅實的市場基礎。

3 結語

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土地權屬不清、流轉困難、農民權益保障不足等方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土地權屬登記制度和推動電子登記系統的建設,以實現土地信息的全面性和時效性。通過這一步驟,可以為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確保土地權屬的明晰性,從而為后續流轉等工作奠定基礎。其次,為構建健全的土地流轉市場機制,規范市場交易,保障土地流轉的順暢和公正,可采取措施來規范土地市場,確保農民在土地流轉中能夠公平受益,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將為農民提供更加有力的土地確權支持,使農地流轉更加順暢和有序。

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民的權益保障,可以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并建設維權服務中心,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強化市場主體的法律教育培訓,加強市場監督機制,通過完善市場監督機制、建設清晰的法規和政策框架,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監管效率和水平。這些措施旨在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土地制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最終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夠確保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推進,實現農村振興的目標。

猜你喜歡
土地權屬集體土地農村土地
集體土地征收法定程序變遷研究
莘縣農村土地托管的實踐與探索
土地權屬調查的方法及數據管理
首次大修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健全機制推動農村土地確權
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
夫妻間房屋產權變更是否要繳納契稅
中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問題的若干解讀
近城區集體土地開發模式探索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實現困境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