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校園欺凌,守護少年成長

2024-04-16 03:31王江濤
教師博覽·中旬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暴力人性人格

王江濤

“9·16”大同校園欺凌事件,再次讓人們聚焦校園欺凌這一痼疾。根據被欺凌學生的家長帖文里的細節描述,欺凌者手段之邪惡、變態、暴戾、瘋狂,簡直超出正常人的理解范圍。我們無法判斷欺凌者的這種手段是受到家庭、網絡的影響,還是無師自通的本性暴露。

在各個學校,校園欺凌似乎或多或少均有存在,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從男生到女生,從偏僻山村到通都大邑,從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從教室、操場、食堂、寢室到游戲場所、校車、學校周邊小路……許多欺凌事件令人觸目驚心,然而,人們看到的欺凌現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不是那些暴力崇拜者發布炫耀暴力的視頻,如果不是家長得知孩子被欺凌真相后勇敢發布帖文,如果不是被欺凌者實在無法忍受而說出真相,如果沒有媒體跟進報道、轉發,如果沒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處理,那么,那些無聲的慘劇、悲劇就將無人知曉。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會會長林林認為:“孩子的行為都是心理的投射,校園欺凌‘冰山下的97%都沒有被看見?!毙@欺凌的暴力種子往往在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共同影響下萌芽。由此看來,欺凌現象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孩子之間的正常玩鬧和逗打,而是欺凌者侵犯型人格以及今后可能形成的反社會人格的初露端倪,可能會對被欺凌者造成心理創傷以及長時間的心理疾患,對旁觀者造成迷信暴力、蔑視秩序、無視法律規則的惡劣影響。

一位匿名網友陳述校園欺凌給自己造成的影響:“自卑,敏感,缺愛,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加討厭處理人際關系。小時候也不太懂,長大后憤恨自己的遭遇?!睙o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抑或是旁觀者,欺凌行為所造成的侵犯后果、心理創傷,都不是旦夕之間可以冰消雪融的,而是大概率會伴隨其一生,甚至可能會代際傳播。

如何杜絕校園欺凌,已然是一個全球議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2017年預估,全球各地都存在校園欺凌現象,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某種形式的校園欺凌。而治理校園欺凌問題的重點,是關注那些“日?!钡钠哿枋录?,提升它們的可見度。精準定義欺凌,提升欺凌可見度。學校、社會要及時介入并終止欺凌現象,依法依規強制執行對欺凌者的訓誡、心理輔導、行為矯治,追究監護人、管理者、相關部門的責任,對被欺凌者進行情感撫慰、心理疏導、經濟賠償以及法律援助,對旁觀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詢,以期培育風清氣正、懲惡揚善的良好風氣。

校園欺凌大體可分為四種形式:身體欺凌、語言欺凌、網絡欺凌、心理精神欺凌。

身體欺凌:這一類欺凌者往往采用暴力方式對被欺凌者實施毆打,或以其他形式對被欺凌者身體實施傷害。如海南臨高一名13歲女孩被7名女生毆打,最終被施暴者用異物插入眼角,打到左耳鼓膜穿孔,造成視力和聽力的終生損傷。網傳視頻中除了她嘶啞模糊的哭泣求饒聲之外,還有欺凌者興奮的起哄和尖叫聲。再如安徽滁州一名13歲女生在廁所內被兩名女生掌摑64次后暈厥;遼寧撫順5名男生對一名男生施暴,暴打、踹頭、扇耳光等。這類欺凌者通常倚仗體能優勢、器械優勢或者人數優勢,通過對被欺凌對象的身體進行毆打、傷害,從而獲得病態的優越感、操控感、勝利感。

語言欺凌:主要以語言侮辱、暴力恐嚇、人格貶損等方式進行。這一類欺凌往往是最普遍卻不易被發覺和重視的。如有的學生身體存在一定缺陷,就被其他同學嘲弄為“肥豬”“娘娘腔”“獨眼龍”等。極端案例如陜西西安一名18歲高三女生疑似因長期被同班同學辱罵而跳樓身亡。此類欺凌者通常以惡毒語言嘲弄、咒罵、威脅被欺凌者,導致被欺凌者產生自厭自棄、難過沮喪、恐懼絕望等情緒。

網絡欺凌:通過社交媒體、通信平臺、游戲平臺等,以恐嚇、羞辱他人為目的的重復行為。同現實世界一樣,網上也存在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和不法行為。例如,在社交媒體上散播關于他人的不實言論或發布令他人難堪的照片,通過即時通信平臺向他人發送具有傷害性或威脅性的信息,或者冒充他人并以他人名義發送惡意信息等。甚至還有一些欺凌者接二連三地發送即時消息,不斷騷擾意欲欺凌的對象:“大家都討厭你!”“你真蠢!”“你真失??!”……還有一些網絡欺凌者為博人眼球,嘲笑或羞辱其他人,設置題為“票選學校十大丑女”等在線調查。當前網絡通信發達,網上的負面消息可能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網絡欺凌甚至會導致被欺凌者自殺。

心理精神欺凌:主要以摧毀人的精神和心理防線為目的。此類欺凌者往往首先對被欺凌者進行身體傷害,再進一步達到攻擊人格、控制精神的目的。如山西介休“13歲男孩被3名未成年人逼吃糞便”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傳播:一個男孩坐在地上,將糞便放進嘴里后干嘔,緊接著欺凌者要求男孩“咽了”。還有的欺凌者會強迫被欺凌者扇自己耳光、學狗叫等,這很容易給被欺凌者造成心理創傷。在孤立無助的情況下,被欺凌者甚至會淪為欺凌者長期的精神奴役對象。

在這四種欺凌中,人們通常認為身體欺凌才是真正的欺凌,往往忽略語言欺凌、網絡欺凌以及心理精神欺凌的嚴重危害。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人格完整的理解越來越全面,對精神、心理、思想越來越重視,對人格獨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語言欺凌、網絡欺凌、心理精神欺凌日益受到重視,顯示出人們對“人是一個身心完整的統一體”的認同。

從心理角度來分析欺凌現象,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有些未成年欺凌者的暴力傾向可能有其生物性遺傳的源頭,但更為重要的是其所生活的環境。有明顯暴力傾向的兒童大多曾經有遭受暴力的經歷,這些暴力經歷可能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網絡等,兒童可能是受害者、旁觀者、施暴者。如果孩子默認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就會使用暴力解決他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有的認為自己年齡小,即使犯錯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有的具有強烈的慕強心理,并把這種心理發展為暴力崇拜,信奉拳頭大就是硬道理的“叢林法則”……而被欺凌者隱忍不發、忍氣吞聲、畏懼惶恐,可能是因為受到家庭因素、身體羸弱、生性怯懦、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相信息事寧人會有好的結果。

凡此種種,讓人們對“人皆有惻隱之心”“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語產生深深的懷疑,也讓人們對“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產生深深的懷疑。當然,人性的善惡是一個非常古老而復雜的話題,人們在文學藝術、倫理道德、哲學等層面都對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卻是人言人殊。性惡論和性善論都不具有完全的說服力,而善惡二元論更有事實支撐和哲理意味:一個人可能在一段時間性善,另一段時間性惡;一部分人性善,一部分人性惡,一部分人善惡兼具;人如果總是性善,就不需要任何法律約束;人如果總是性惡或者大部分人都是性惡,那人就徹底淪為兩腳走獸,人類也就無從建立秩序。就像白天與黑夜構成完整的一天一樣,善惡二元構成完整的人性,是人性的豐富性與復雜性的表現,是人性介于神性與獸性之間的體現。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對校園欺凌所表現出來的人性黑暗面大驚失色、悲觀絕望,當然也不能對此視若無睹、掉以輕心,而應該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防范干預,在機制上完善措施,在執法上公平公正。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完全可以用規則加以約束、用制度加以監督、用法律加以限制。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特別是父母正確引導,教師加強教育,法律伸張正義,那么逐步減少直至杜絕校園欺凌現象,是完全可能達成的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外海中學)

猜你喜歡
暴力人性人格
反性別暴力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暴力”女
人性的偏見地圖
暴力云與送子鸛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功能與人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