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墨”還有價值嗎?

2024-04-16 20:11朱天曙
讀書 2024年4期
關鍵詞:康有為用筆筆墨

朱天曙

臺灣藝術史學者石守謙在《中國筆墨的現代困境》一文中,試圖跳出“現代性”的爭議,討論中國藝術中的“筆墨”在進入“現代”這個時間歷程中所遭受的困境,進而思考“筆墨”在“現代”變化和衰弱的原因。這使我想起康有為關于中國畫的一番議論,其實也體現了“筆墨”在晚清時期的某種境遇。

在康有為看來,中國畫在清代之后走向了極度的衰弱,而中國畫的高峰期在五代和宋。他在《萬木草堂藏畫目》中說:“今歐美之畫,與六朝唐宋之法同”,提出“以著色界畫為正,而以墨筆粗簡者為別派”,“士氣固可貴,而以院體為畫正法”的看法??涤袨檠壑械闹袊?,在五代時有唐之“樸學”而新開“精深華妙”之體,到了宋代就“集其成”,所謂“無體不備”和“無美不臻”,歐美發達國家的藝術是趕不上這一時期的“先進性”的。

康有為對明代中國畫不少肯定,認為:“明中葉前,畫人多學宋畫,故雖不知名之畫人,亦多有精深華妙之畫,至可觀矣?!倍J為元代和清代的中國畫不值一提。他感嘆:“中國畫學至國朝而衰弊極矣。豈止衰弊,至今郡邑無聞畫人者。其遺余二三名宿,摹寫‘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筆數筆,味同嚼蠟,豈復能傳后,以與今歐美、日本竟勝哉?”并警告說中國畫如仍“守舊”不變,則中國畫學“應遂滅絕”了。

康有為品評中國畫,縷述其興衰流變,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看法。其一,宋畫在世界藝術史上有至高地位,認為“宋人畫為西十五紀前大地萬國之最,后有知者,當然證明之”。其二,西方油畫“出自吾中國”,是馬可·波羅將中國畫傳到歐洲,才由拉斐爾等人加以發揚的。其三,批評文人畫家排斥界畫、工匠畫,認為“中國既擯畫匠,此中國近世畫所以衰敗也”。其四,主張“復古為更新”,希望“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其所指“復古”即指師法宋畫??涤袨榭隙恕八萎嫛痹谑澜缢囆g中的獨特地位,并認為宋代“院體爭奇競新,甚且以之試士,此則今歐、美之重物質尚未之及”。然而他的很多“新見解”,未必符合歷史事實和藝術規律。

果真如康有為所說,元代的中國畫一無是處嗎?“著色界畫”是中國畫的正脈嗎?中國畫真是“味同嚼蠟”嗎?清代石濤、石溪的畫真的是他說的“糟粕”嗎?“筆墨”難道真的沒有意義嗎?

中國畫的獨特和高妙之處正在于“筆墨”,沒有“筆墨”,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中國畫的用線和西洋畫不一樣,是經過高度提煉加工的。中國書法中高度藝術性的線用在中國畫上,形成千變萬化的筆墨趣味,富于哲學性和文學性,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標本。中國繪畫特有的“書法性”和“氣韻生動”,是西方繪畫所沒有的,值得珍視。我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看到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寥寥幾根淡墨細線,力能扛鼎,高度精練,簡約概括,極為傳神,放在現代展廳里絲毫不讓巨大的西畫。西方繪畫以光線明暗來顯示人物的形象,用面來表現形體,從藝術成就來說,達到極高的水平,也是十分寶貴的。線條和明暗是東西繪畫各自的特色,不能因為西畫的優點就批評中國畫“味同嚼蠟”,“枯筆數筆”是中國藝術家錘煉數十年后的一種高度凝煉的概括,是西方藝術所難表現出來的意味。倘若把西方的明暗技法用在中國畫上,常常容易不倫不類,失去靈活而簡練的筆墨語言,這是中國書畫中所特有的?,F在很多畫家采用墨線和明暗兼用的方法,折中起來,畫得好的可以融合,畫得不好的,則中國畫風格的鮮明性減弱,也不可取??涤袨橥婆e出用西法的郎世寧為“中西而成”的大家,把他當“世祖”看待,今天來看,郎世寧這種畫還能成為中西合璧的杰出代表而效法嗎?從“筆墨”的角度看,康有為對于中國畫,是一位“欲變”而不知如何“變”的人。

康有為把中國畫學之衰,歸罪于“元四家”,即黃公望、吳鎮、倪瓚和王蒙,豈不知,中國畫的超逸淡遠、形神兼備,正在于這些名家高士的創造,康氏的偏激議論,多為欺人之語,并不可信?!霸募摇币约扒宄跻允?、石濤、八大、髡殘為代表的“四僧”,代表了中國畫“筆墨”上的歷史新高度,也拓展了中國畫玄遠而高古、雅逸而沉雄的新境界,很多方面超越了唐宋時期,并不是康有為所說“畫學之衰”的開始。

在法國盧浮宮參觀展覽,我深深被十五和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所吸引。如讓·庫贊的《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路易·勒南的《農戶》、新古典主義的雅克·路易·大衛的《賀拉斯兄弟之誓》《薩賓婦女》《雷卡米埃夫人》、安妮·路易斯·吉羅代的《阿塔拉的葬禮》等名作,讓人應接不暇。這些西方的藝術精品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中西文化的差異性也是很明顯的。西方藝術中的熱烈、宏大、宗教、科學和中國藝術中的冷靜、文學、寫意、抒情的審美內容是互為補充的,各有各的表達方法,但我們并不能因西而廢中。相反,中國畫以其獨特的“書法性”筆觸和豐富的筆墨語言成為世界藝術中最為獨特的藝術品種。

近二三十年來,中國畫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也是不爭的事實。最大的問題不是中西的問題,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國藝術的傳統,認識到“筆墨”的價值問題。

“筆墨”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是一個核心而豐富的內容,經歷了長時間的漸進和演變。從書法上來說,魏晉時期的筆法已經成熟,經過唐宋元明時期的發展,筆法日益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筆墨”系統。清代之后,碑學興起,“筆墨”從傳統“書卷氣”的表現向“金石氣”方向拓展,形成了新的審美內涵。中國畫的“筆墨”,從最初的描繪物象手段而衍化為具有“書法性”的獨立價值,在元代之后得到極大推重,并與中國書法共通共存,相互生發。今天的藝術史研究中,很多人熱衷于從“圖像”角度解釋中國藝術與政治、社會、生活的關聯,常常忽略了“筆墨”自身的傳統和價值,這是十分遺憾的。

筆墨問題是中國畫“畫內”的問題。不通中國書法的用筆,就不能理解中國畫。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就提出“書畫用筆同法”的看法,指出“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近人黃賓虹更是把“筆”和“墨”的理論進一步闡發,提出“用筆之道”,即“習畫之方,首重用筆。筆貴中鋒,全自毫尖寫出,始得正傳”的說法,把“平”“留”“圓”“重”“變”作為用筆的要點。又以濃墨、淡墨、破墨、潑墨、漬墨、焦墨、宿墨作為用墨的七種方法。這些“畫內”的基本語言來自中國書法,不通書法就不能得到中國畫的神髓??上г诂F在的中國畫界,雖然大家口頭上都在喊要學書法,真正能把書法的用筆精神傳遞到中國畫上的卻很少,很多畫家甚至完全消解了中國畫最核心的“筆墨”,沒有了“筆墨”,哪里有什么真正的中國畫呢?

“筆墨”是中國畫最重要的手法,是藝術家長期在實踐中形成的一套表現手法,它不附屬于某種物象,本身就有獨立的審美內涵和藝術價值。它通過師法古人作品得以表現,又從自然體悟中獲得啟示,進而融入筆墨的點染之中。石濤《畫語錄》中曾說過:“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眲撟髡哒莆樟斯P墨語言,才可以創造“自我”的藝術風格,也才有實現藝術理想的可能性。

中國畫如此,中國書法篆刻更是如此。離開了“筆墨”,徒有其表,不能成為中國藝術的核心語言。書法中的描摹、粘貼、放大等手法在現代展廳多有使用,但如果沒有“筆墨”作為“原動力”,這些所謂的“創作”只是皮相。晚清趙之謙有感于時人忽視印章中“筆墨”的表現,生發出“古人有筆尤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的慨嘆。

元代之后,“詩書畫印”的一體化成為中國藝術的鮮明特征,也是中國文化重視“整體”的重要觀念。中國人的“文心”“詩意”常常在書、畫、印藝術作品中得到呈現?!肮P墨”作為書畫篆刻家的表現手段,同時具有人文精神的象征意義,具有“文化符號”的象征性質。書畫中“筆墨”的人文精神,常常是藝術家“品位”的尺度,其趣味和內涵歷來受到重視。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討論“琴棋書畫”時曾指出,中國畫的優點是不局促于形式技巧,而傾注了藝術家骨子里與生俱來的氣質修養,從而滲透著深遠的韻致。他的討論,正是說中國藝術有內在的“氣韻”所在。這種“氣韻”,是來自創作者,來自“筆墨”所賦予的一種象征。然而,當代書畫中“人”的象征意義逐漸消解,這也是當代中國書畫面臨的挑戰。書畫作品中的“人格”象征源于中國古代重“人”的思想,以后逐漸拓展到人品與藝品的內在關聯,以及深入到點畫技法的精神內涵。書畫作品中的點畫形態賦予了“人”的生命活力和情趣。這種相對穩定的筆墨語言和高度靈活的性情表現,最終表現的是人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正如唐代張懷瓘《書議》中所提到的“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然而,今天的書畫展覽評審只認“作品”而忽略了“畫外”的人文價值。隨著書畫家的“職業化”傾向,這種現象更加突出,人文內涵日益稀釋。要振興當代中國畫,一是要重視“筆墨”傳統的回歸,一是要重視書畫家群體“人文”涵養的提升,光靠全國展覽和蜻蜓點水式的“國學”培訓解決不了問題。

“筆墨”作為一種精神象征,是歷代中國藝術家的一種理想,是表現他們完美人格的一種符號。一代又一代書畫家師法自然,臨摹古法,外師造化,努力在“筆墨”中表現自己“完人”典范的藝術理想,這些優秀的傳統,怎么能拋棄不管呢?又怎么能作為“糟粕”呢?

猜你喜歡
康有為用筆筆墨
找不同
不要用筆去玩電風扇
筆墨童年
不可“烘染太過”——用筆過猛,反倒弄巧成拙
找出家里的安全隱患
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
康有為“八分說”論略
康有為書學評價及相關問題
筆墨廚神
筆墨廚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