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子的馴化:從山野到餐桌

2024-04-17 13:51
中學生天地(B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口蘑菌子雙孢

作為地道的云南人,我們喜歡把天然的野生菌稱為“菌子”,把人工栽培馴化的食用菌叫作“蘑菇”。在云南之外的很多地區尤其是中國北方,蘑菇是對大型真菌的常用稱呼。無論菌子還是蘑菇,都在人們的餐桌上占具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其獨特的口感和味道,另一方面在于它們所含的豐富營養物質。

然而,從山野到餐桌,食用菌從野生走向人工栽培,經過了數千年的漫長歷程。

超市里的“口蘑”

今天,我們走進超市的蔬菜區,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很多菌類食材帶回家,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商品叫作“口蘑”。真正的口蘑,指的是來自張家口的草原蘑菇,主要包括香杏麗蘑、蒙古白麗蘑、大白樁菇和鱗蓋白樁菇4種,尤以前兩種為珍。

超市里的“口蘑”,其實是人工栽培的雙孢蘑菇或四孢蘑菇,也叫洋蘑菇、西洋草菇,17世紀初由法國農學家培育成功,目前已經發展為全球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每年產量達150萬噸。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從法國引入雙孢蘑菇進行人工種植,60年代以來,雙孢蘑菇在中國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因為其幼時狀態和草原口蘑比較相近,雙孢蘑菇便被冠上了“口蘑”的商品名,走上了尋常百姓家庭的餐桌。

真正的口蘑稀少而珍貴,但野生的雙孢蘑菇卻是一個常見的物種。在春夏之交雨后的樹林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候是棕褐色的,有時候是白色的。無論是野生種還是栽培種,雙孢蘑菇吃起來都很美味,可以煎,可以炒肉,還可以烤著吃。

香菇的故事

在中國食用菌馴化栽培歷史上,香菇的地位舉足輕重。香菇也稱香蕈,許慎的《說文解字》有解釋:“覃,長味也?!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進一步解釋:“蕈從覃(tán)。覃,延也。蕈味雋永,有覃延之意?!闭且驗樗艹掷m地散發香味,曬干之后尤其明顯,所以起名“香蕈”。

野生的香菇在古代很珍貴。南宋末年陳仁玉所著的《菌譜》記載:他的家鄉浙江臺州仙居出產的香菇,數十年來一直是皇家貢品,采到就意味著能收獲好價錢,因此山民都是曬干了拿去賣,鮮貨少見銷售。這種味道極佳的山珍,如果要帶到遠方,須用麻油浸泡,但色澤和味道會差很多。

陳仁玉的姑姑謝道清,是宋理宗的皇后,非常愛吃家鄉的香菇。每到香菇出產的季節,為了吃到新鮮的家鄉特產,會派人用雙手舉著長滿香菇的桐木,一路送到京城臨安(今杭州),現摘現做,上桌為鮮。

香菇好吃,但天然的野生香菇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于是古人開始探索人工種植菌子的技術。唐代末年韓鄂所著的《四時纂要》,詳細地記載了種菌子的方法:“三月(農歷),種菌子,取爛構木及葉于地埋之,常以泔(淘米水)澆令濕,三兩日即生。又法:畦中下爛糞,取楮可長六七寸,截斷槌碎,如種菜法,勻布,土蓋。日澆潤之,令長濕。隨生隨食,可供常饌?!?/p>

構樹在今天很常見,也叫楮樹,經常用作菌子的培養基質。用淘米水進行澆灌,是為了給菌子提供水分和糖分。實現人工種植之后,菌子可以隨生隨食,方便又新鮮。能被人類選中進行培育種植的菌子都是優質品種,雖然《四時纂要》沒有明確指出當時人們所種的菌子是哪個品種,但據學者考證,很有可能是香蕈。

人工栽培香蕈最明確的文字記載出自宋淳熙十六年(1189)何澹主持編纂的《龍泉縣志》。其中的關鍵技術有兩個:一個是砍花,一個是驚蕈??郴?,就是用斧頭在木頭上砍出一道道坎,便于孢子著床和菌絲生長;驚蕈,就是用軟木棍敲打木頭,通過外力刺激菌絲發育,長出子實體。

據文獻記載和產地民間史料考證,砍花法由南宋時期浙江麗水市慶元縣的農民吳三所創。據說吳三經常在山里采食美味的香蕈,他發現香蕈喜歡生長在斧頭砍過的部位,而且木頭被敲擊后,出菇數量更明顯。經過不斷的探索,吳三終于掌握了香蕈的種植方法,他還將這個方法教給了其他鄉民。吳三因此被稱為“吳三公”,亦被奉為“菇神”。

砍花法和驚蕈術影響巨大,這種方法大約在14世紀傳到了日本。1796年,由日本林學家佐藤成裕整理而成的日本香菇栽培著作《驚蕈錄》問世,其中驚蕈的工藝正是來自古代中國。

香蕈等菌子從野外采集走向農業種植,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其背后是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革,也是生活方式的巨變。對于種香菇的人而言,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可以增收創利。

菌子的馴化史

實際上,在中國甚至全世界,人工栽培食用菌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可商業化栽培的食用菌品種近百種。中國食用菌協會的調查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寧夏、青海、海南和港澳臺地區)的食用菌總產量達到4000多萬噸(鮮品),總產值3400多億元。按品種來看,排名前五的是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針菇、杏鮑菇,其中香菇的產值占了總產值的近30%。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最早進行野生菌人工栽培的國家,明確的文獻記載出現在唐代,實際的栽培時間應該更早。目前能夠人工培育的菌子幾乎都是腐生類型,包括木腐生和草腐生。正是利用菌子和植物的腐生關系,充滿智慧的中國古人找到了人工培育菌子的方法。唐顯慶四年(659),蘇敬主持編纂的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級藥典《唐本草》記載:“桑、槐、楮、榆、柳,此為五木耳軟者,并堪啖……煮漿粥安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爾?!睂⒚字蟪芍嗳缓鬄⒃谀绢^上,用草蓋上,不久就會長出木耳。這是中國古代對木耳栽培技術的最早記載。

除了香蕈和木耳,中國古代馴化的野生菌還有雞腿菇,中文正式名為“毛頭鬼傘”。相對于南方的香菇,雞腿菇在北方更為常見。早在6世紀,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的“缹菌法”,就記載了雞腿菇的吃法。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則詳細描述了雞腿菇的人工栽培方法:“埋桑、楮諸木于土中,澆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其中空虛,狀如未開玉簪花。俗名雞腿藦菰,謂其味如雞也?!彪u腿菇雖然很美味,但因為其成熟后變黑具有毒素不堪食用,加之其所含氨基酸類毒素——鬼傘素會抑制酒精分解,所以商品化推廣不如其他幾種。

北方還有一種常見的野生菌也經過了馴化,那就是野生金針菇,中文正式名為“冬菇”。它很耐寒,在北方的雪地里都可以出菇生長。野生金針菇和栽培金針菇的拉丁名曾經都是Flammulina velutipes(毛柄金錢菌)。這個名字對應了野生金針菇的兩個特征:菌帽金黃,菌柄有黑色茸毛。然而我們常吃的金針菇是白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如果對金針菇進行暗培養,且提高二氧化碳的濃度,它就會形成白色、長柄、小菌蓋的子實體。人們發現白色的金針菇比野生金針菇更討喜,于是大力培育白色品種。這就是如今超市售賣的金針菇都是白色大長腿的原因。

在中國大城市的高端生鮮貨架上,還有兩種人工菌的新成員值得一提,那就是黑皮雞和黑牛肝菌。這兩個品種就商品名稱而言,都是蹭流量、名不副實的家伙。黑皮雞的中文正式名為“卵孢小奧德蘑”,野生品種在云南叫“露水雞”,常見,吃起來滑滑的。黑牛肝菌的中文正式名為“暗褐脈柄牛肝菌”,野生種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由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栽培成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成功栽培的牛肝菌品種。

人工栽培食用菌作為野生食用菌的延伸,已然和后者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菌子世界。菌絲在地下結成一張網,一聲驚雷后,山林深處、城市角落與尋常餐桌上便出現了菌子們的身影。

猜你喜歡
口蘑菌子雙孢
鵪鶉蛋釀口蘑
靜靜的菌子世界
小菌子撐開大產業
楊樹口蘑化學成分的研究
迪氏迷孔菌子實體化學成分的研究
雙孢蘑菇菌種質量檢驗規程探討
你洗掉的可能是口蘑的營養
二年殘孔菌子實體化學成分的研究
雙孢蘑菇低溫保鮮試驗初報
西藏野生雙孢蘑菇栽培種營養成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