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級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癥患者CT檢查護理質量改進中的價值研究

2024-04-17 19:04李愛萍
康復 2024年2期
關鍵詞:影像學分級護士

李愛萍

(楚雄州中醫醫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針對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干預,是當前生物醫學臨床實踐中的重難點;在臨床特征上,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多變性、兇險性均十分明顯;同時,在臨床干預中,針對這類型患者所罹患疾病、并發癥的干預要求醫護人員對于時效性具備精準的把握,針對這些患者涉及的臨床檢查,尤其是影像學檢查。在急危重癥患者的影像學檢查中,CT檢查是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這是因為CT檢查自身具備掃描速度快、掃描范圍大、檢查定位準確等特點,使得這種影像學檢查對于急危重癥患者而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影像學檢查措施,并且這種情況適用于所有的急危重癥患者。

在近年來,急危重癥患者使用CT檢查的人數占比在不斷上升,整體上,我國大部分的公立醫院在CT設備的儲備中還無法滿足我國大量急危重癥患者的醫療需求,因此在日常醫療實踐中,醫生通過提高CT檢查速度來緩解這些情況,這種情況在客觀上也促成了很多風險事件的發生,例如最為嚴重的情況之一是增大患者在接受CT影像學檢查中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由此,在臨床實踐中,針對接受CT檢查的急危重癥患者展開護理,并通過護理質量管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成為一種趨勢。類似的研究也顯示,通過采用特定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士針對接受CT檢查患者護理的能力,有助于減少患者在接受檢查中發生心血管事件等風險的發生率,在提高針對患者CT檢查完成度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縮短其接受檢查所耗費的時間[1-2]。

隨著相關研究的推進,針對急危重癥患者接受CT檢查護理的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發展出多種形式,這些趨勢有助于提高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但是這些質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有待嚴格的檢驗;近年來,分級管理模式在CT檢查護理的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受到人們重視[3-4]。據此,本文就分級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癥患者CT檢查護理質量改進中發揮的作用進行探究。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云南省楚雄州中醫醫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急危重癥患者200例作為本次對照研究的所有觀察樣本;按照急危重癥患者在CT檢查護理質量改進中所采用質量管理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齡范圍為(63~69)歲,患者平均年齡為(66.45±2.03)歲;疾病危重程度分級:一級38例、二級40例、三級2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齡范圍為(63~69)歲,患者平均年齡為(66.43±2.01)歲;疾病危重程度分級:一級39例、二級42例、三級19例。在上述資料的對比上,2組患者之間并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 急危重癥患者整體上來源于云南省楚雄州中醫醫院急診、住院部、門診部;② 患者機體指征符合《需要緊急救治的急危重傷病標準及診療規范》中提到的相關準則;③ 在短時間內,機體生命體征相對穩定;具備正常溝通能力,在檢查前評估中被評估為能夠通過CT檢查。

排除標準:① 有碘對比劑過敏史;已經發生心臟、肺部、腎臟等器官衰竭的跡象;② 甲狀腺功能亢進;③ 自身存在嚴重且不穩定的哮喘癥狀等。

本對照研究的開展已經過患者及其家屬、云南省楚雄州中醫醫院相關管理機構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針對對照組接受CT檢查護理的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質量管理方法;首先要求患者在我院涉及相關的急診部、門診部、神經外科、住院ICU幾個主要部分提供有關于急危重癥患者的具體資料。

護士結合所提供的臨床資料針對患者展開檢查前評估,評估患者是否能配合檢查,待檢查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例如機體是否存在金屬異物等。評估患者注射碘對比劑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在行CT檢查后,根據影像結果確定是否留觀或快速轉院。

1.2.2 觀察組

針對觀察組接受CT檢查護理的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分級管理。

(1)結合前期急危重癥CT 檢查疾病種類分布情況的基線調查結果、患者對于疾病CT檢查的需求情況、檢查時間效應、患者情況分級,針對患者制定急危重癥CT 檢查的分級評估方案,要求內容制定中包含對于患者分級級別、疾病特點,疾病種類,響應時間、分級標準的說明,然后結合不同分級患者的風險程度、體征,通過借鑒臨床分級護理思路,為其制定相應護理方案。

(2)實施多學科協作,對于ICU 科室、神經內科、急診科等重要科室提出的意見要有足夠的重視;CT 室的護士作為聯絡員,作為這些工作流程的最終承受者,務必在最終做好迎接患者檢查設備準備工作;通過相關的模塊基本信息優化CT 檢查流程,其中,對涉及患者檢查中動態觀察、溝通解釋、轉運環節的工作方法進行優化。

(3)評估相關護士在分級管理中的表現;針對具體工作中,表現有所不足的護士可給予其理論培訓、情景模擬等方式幫助其提高在進行分級管理中需要具備的素質。

1.3 觀察指標

(1)檢查成功率對比

是指患者順利通過檢查之后,其圖像質量符合診斷要求的患者人數占比;統計、對比2組患者該指標。

(2)檢查工作準備完好率

統計、對比2組護士為患者進行檢查前護理準備的工作的符合比率。

(3)檢查工作展開的及時性

統計、對比2組急危重癥患者在同級別限定時間內完成檢查的人數占比。

(4)相關風險事件發生對比

統計、對比2組患者在接受CT檢查過程中受檢查影響發生風險的人數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軟件包針對2組患者在觀察指標表現出來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2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在接受CT檢查護理中均發生了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大體上可歸類為自身病情所致、CT檢查設備所致;整體上,觀察組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患者人數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n(%)]

2.2 完好率、檢查及時率、檢查工作成功率對比

針對觀察組患者在接受CT檢查護理質量改進中,觀察組患者檢查工作的準備完好率、檢查工作展開的及時率總體上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針對觀察組患者CT檢查工作的成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完好率、檢查及時率、檢查工作成功率對比[n(%)]

3 討論

在我國的大型三級甲等醫院中,每天接受CT檢查的患者人數眾多,盡管針對一些急危重癥患者接受CT檢查設定了優先項,但是這種情況還是會因為醫院本身缺乏獨立的急診檢查設備而使得患者整體和護士、技術人員之間的矛盾激化;這些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針對醫院內部患者實施分級管理模式有助于確立急危重癥患者CT等影像學檢查的優先項排名,例如首優、中優、次優,進而針對患者展開相應的護理措施、護理質量管理方案,這樣一方面能夠確保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時也有助于提高針對急危重癥患者整體的護理質量、安全[5]。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所采用的分級管理在CT 檢查護理質量管理方案中,觀察組患者接受CT 檢查的及時性較之常規護理質量管理方案更高,同時觀察組患者接受CT 檢查的成功率、準備工作的完好率較之對照組存在明顯優勢,發生風險事件的人數占比也明顯更低;該情況表明分級護理相較于常規質量管理模式在CT 檢查護理質量管理中適用情況更理想,與一些相關研究結果相類似[6]。CT 檢查中,及時率代表著患者接受CT 檢查過程中耗費時間的長短,及時率越高則代表患者接受檢查所耗費的時間很短,這能幫助患者減少CT 檢查造成的不良影響發生;而患者接受CT 檢查的及時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和CT 檢查準備工作的完好率存在重要聯系,CT檢查準備工作完好率越高越有利于推動CT 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即CT 檢查成功率也會相應程度提高,這三項指標結果得到優化,則有助于提高CT 檢查的準確性[7]。觀察組患者CT 檢查及時率相較于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可能分級管理模式中采用的相對分級管理有關,即通過病種等指標作為分級標準,這種分級操作較為簡便、直觀,同時能夠為護士提供針對患者制定干預措施的可靠依據;此外,研究中采用的多學科協作模式為患者接受CT 檢查完善了信息的全面性,有助于提高CT 室護士針對患者干預措施制定的專業性,此外,多學科協作也提供了一定的人力保障,提高了CT 室護士在急危重癥患者接受檢查之前,做好設備、環境的準備工作;這些情況有助于護士準確評估患者自身狀況,進而準確確立患者接受檢查的優先秩序[8-9]。

綜上所述,分級管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接受CT檢查的成功率,同時能夠提高患者的安全性、CT檢查工作的準備完好率、工作開展的及時率;具備推廣意義。

猜你喜歡
影像學分級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結核影像學表現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分級診療路難行?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